书城传记赫鲁晓夫全传
19561800000125

第125章 “到1980年左右实现共产主义”:1961-1962(5)

不是直接向赫鲁晓夫游说,以获得《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出版许可权,特瓦尔多夫斯基而是搜集像科尔奈·楚科夫斯基(Kornei Chukovsky)和萨缪尔·马萨克(Samuel Marshak)这样的著名作家对书稿的赞誉,以准备出版的基础。与此同时,索尔仁尼琴抱怨道(没有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帮助,他是不可能为赫鲁晓夫所接受的),“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第二十二届党代会带来的热情与激动已经冷却了,不复存在了”。而“性情古怪的尼基塔,什么时候都是放弃一件事情比着手一件事情还要快,他什么时候都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心情,现在他又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要支持纳赛尔,要给卡斯特罗装备火箭,要为拯救苏联农业并使之全面繁荣找到决定性的方案,此外他还要操心航天计划,想着如何加强集中营,自从贝利亚倒台后,这方面的管理就日见松弛了”。

实际上,机会的大门并没有很快关闭。不仅是特瓦尔多夫斯基对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很是钦佩,而且赫鲁晓夫的助手弗拉基米尔·列别德夫(Lebedev)也是如此,特瓦尔多夫斯基已经给他看过了索尔仁尼琴的手稿。列别德夫要求进行一些修改,例如,改变对原党员布伊诺夫斯基上尉滑稽描写的语气,使他成为一个更为正面的人物;尽量少称集中营官员为“寄生虫”。此外——这也是最让索尔仁尼琴感到好笑的——他至少有一次提到斯大林应该对所有这些罪过负责。在经过一番犹豫后,索尔仁尼琴接受了大部分的修改意见。与此同时,赫鲁晓夫已经前往南方的皮聪大,1962年9月7日,他在那里会见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他是来苏联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的。在9月9-14日间,列别德夫向赫鲁晓夫大声朗读了索尔仁尼琴书稿中的部分内容。

赫鲁晓夫听到之后深有感触。小说从一个纯朴农民的视角描述了斯大林化的劳改营,这肯定是有所帮助的。赫鲁晓夫将米高扬召过来和他一起听列别德夫读书,他们特别喜欢伊凡·杰尼索维奇在为一个建设中的发电站制造砖坯时很仔细地将砖模收藏起来的“劳动”场景。激动的赫鲁晓夫当时就想把索尔仁尼琴邀请到他的别墅里来,但经过重新考虑后还是放弃了。他本来还想当场就拍板,决定出版这本书,但他还记得要与同事们协商。9月16日,列别德夫以胜利的口吻向特瓦尔多夫斯基打电话通报了消息,五天后,又要求他们准备23本书稿,很显然是供主席团成员先睹为快用的。

赫鲁晓夫于9月底动身前往中亚地区。10月初,主席团成员碰过两次面,讨论索尔仁尼琴的书稿。对于书稿的出版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根据赫鲁晓夫的说法,公开表示反对的“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来自苏斯洛夫”。“‘人民会怎么看?人民会怎么理解?’人民会做出正确的理解——这就是我的回答。人民什么时候都是能分辨出善恶美丑的。”

特瓦尔多夫斯基于10月15日得到了列别德夫的非正式通报,10月20日受到了赫鲁晓夫的接见。“冰雪消融了,”特瓦尔多夫斯基事后告诉他的同事们说:“我在那里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诚挚的欢迎。”赫鲁晓夫对《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私下里说并非所有的同事都同意他的看法。他还补充说,一个特别委员会已经准备了三大卷有关斯大林罪行的材料,对基洛夫谋杀的调查也在进行当中。“我们必须说出那个时期的真相,”赫鲁晓夫说:“我们的后人会对我们做出评判,因此得让他们了解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工作的,我们继承的是什么样的遗产。”

赫鲁晓夫很高兴地向客人讲述他打倒贝利亚前前后后的事情,并承认说他1956年的秘密报告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并暗示说党组织曾反对过他对个人崇拜所展开的斗争。特瓦尔多夫斯基提到了审查制度,问为什么苏联最具影响的文学出版社的主编、中央委员会的候补委员,还必须有一个小小的官僚站在他上面,赫鲁晓夫对此好像表示同意。审查者会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撕成碎片的,特瓦尔多夫斯基说。“他们是会将它撕成碎片的,”赫鲁晓夫脸上带着宽厚的微笑重复说:“我们必须仔细考虑一下,也许你是对的。”

这次令人瞩目的谈话后的第二天,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真理报》刊登了年轻诗人叶夫根尼·叶甫图申科(Yevgeny Yevtushenko)的诗《斯大林的后来者》,这首诗在此之前一直是在私下里流传着,在多数人看来,出版的希望并不大:

大理石安卧无声

玻璃窗高悬无语

卫兵站立无言

微风中犹如青铜的雕塑

缕缕烟雾萦绕着棺木

他们将他从陵墓里拖出时

裂缝间好像传出了他的呼吸声

以斯大林的棺木被移出列宁陵墓作为开始,这首诗提醒人们那些深藏不露的斯大林主义者正在试图扭转反对斯大林的运动:

尽管斯大林的后来者现在当道

但我想

斯大林的幽灵仍留存在陵墓里

与决定出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一起,《斯大林的后来者》的刊登标志着改革事业至今获得的最伟大的胜利。然而,过了浪尖,接下来的就是下落,这部分是由于将近8000英里外发生的事情。就在第二天,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赫鲁晓夫将导弹秘密运到了古巴。

[1]这一段关于新发展纲要前的历史、新发展纲要的准备以及新发展纲要内容的叙述来源于苏联共产党历史学家尼古拉·巴尔苏科夫两篇没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2]斯图卢亚在1994年12月罗得岛布朗大学举行的赫鲁晓夫百年纪念会上讲述了这段经历。

[3]党章中有关确立“干部系统轮换”的规定在第二十二届党代会前已经十易其稿,这部分是因为年轻一些的党的官员进行了抗议,他们担心任期限制将使其无法在高层位置上长期留任。最后,这一新的规定不了了之,对党的高层领导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约束作用。

[4]正如萨蒂尤科夫在党代会上所总结的那样,莫洛托夫攻击新发展纲要的最新信件是“反革命的”、“和平主义”与“修正主义”的;莫洛托夫坚持认为,列宁从来不相信“和平共处”,并呼吁共产党加强对“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支持。在赫鲁晓夫不在场的情况下(他认为在他女婿发言时他仍在场是不适宜的),阿朱别依攻击莫洛托夫“有关向资本主义者让步的言论是诽谤”。请参照《真理报》1961年10月27日第7版与10月28日第5版文章。

[5]赫鲁晓夫在拟订主席团成员名单时一些令人吃惊的决定也属于这种情况。他将三位门徒,基里钦科、穆赫蒂迪诺夫(Mukhitidinov)与福尔采娃,拒在主席团门外,这不是说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几乎肯定表明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已经足够牢固,现在可以因为这样或那样让他不满意的原因对支持者不予理睬了。根据阿朱别依的说法,福尔采娃眼含泪水逃出了会议大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党的立场?”有人听到思想家苏斯洛夫说,“党并不是为贵族人家的女儿开设的学堂。”)阿朱别依说福尔采娃曾一度想自杀,不过当赫鲁晓夫任命她担任文化部长后,她又恢复了平静。

[6]为了达到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目标,整个农业产量应在10年里增长150%,在20年内增长250%,粮食产量应在十年里翻一番,肉产量在第一个十年里大体要增长三倍,在20年里差不多要增长四倍。

[7]各个地方最好的农艺师都被任命到了这一新的机构里,很多党的高级官员也被从省会中心或是莫斯科下放。虽然人们期望这些新的干部能创造出奇迹,但由于新老机构相互重叠,创造奇迹是不大可能的。地区生产管理机构建立起来后,原来的地区共产党委员会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存在理由了。但是实际上,赫鲁晓夫不久却扩大了地区共产党委员会的规模,以便与生产管理机构的规模相一致。赫鲁晓夫于1962年9月10日在备忘录中提出了这一机构扩大建议。

[8]普列耶夫的第一副司令M.K.萨波什尼科夫中将(Shaposhnikov)记得普列耶夫命令阻止游行队伍,当萨波什尼科夫回答说他缺少部队时,普列耶夫回答说:“我会给你派去坦克。把它们派上用场!开火!”用坦克对付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开火?萨波什尼科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普列耶夫又重复了他的命令,并签署了书面命令:“使用武器!”

[9]布琼尼工厂的主管因为未能阻止这起罢工事件而被撤换,克格勃将利用这起悲剧作为其游说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的理由。

[10]在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于1963年1月访问苏联时,赫鲁晓夫就是如此向他解释将党组织分开的理由的。1993年8月在莫斯科,当时担任两位领导人翻译的尼古拉·列昂诺夫向作者讲述了这段内容。

[11]索尔仁尼琴,苏联作家。1962年发表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70年参加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发起的“人权委员会”。同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因苏联当局的阻止,当时未能到瑞典领奖。1974年被逐出苏联。先到瑞士居住,并领取了诺贝尔奖金。后移居美国。1978年曾在哈佛大学发表讲演,严厉批评西方社会的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