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是一切事情的开始,特别是孩子,无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对他的成长都会有很大影响。心态就好比人类的大脑,在这个残忍的自然界,人类能赢得生存之地,最终成为主宰者,这与发达的大脑有着密切关系。培养孩子阳光心态,这将会成为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心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句。自强是什么?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所以可贵,是因为自强者依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奋斗,而非其他人的荫庇提携。
靠别人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正所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52岁时才得一子,万分疼爱,但从不溺爱,经常以各种方法培养其自立能力。他病危时,寄养在乡下老弟家中的儿子特地来看父亲。他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但儿子从未做过,只好去请教厨师。当儿子将亲手做的馒头送到父亲床前时,父亲已咽了气。儿子悲痛得大哭,突然发现茶几上压着一张纸条,原米是父亲临终前写的一首遗诗,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已干;
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在如今这个物质的社会里,自强的心态,好像已成为一个浪漫的理想化的状态。窗外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急于求成的人比较多,心态普遍比较浮躁,不少人生活得比较现实。据前不久广东省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少女性认同一种观点,那就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管怎样这都源于一种心态,那就是急于求成,害怕吃苦,期望不劳而获,这种心态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不仪仅在女性中存在,似乎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安逸无忧的生活谁都向往,但是困难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俗话说,有苦才有乐。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切,虽然其中可能饱经心酸,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奋斗后面对自己的哪怕一点点的成绩,都会让我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有人说人生其实活的就是一份感觉,这句话不无道理。这种成就感,这种自强奋斗的快乐,绝不是父母、爱人、朋友的无偿给予所能感悟到的,也不是靠轻而易举地交换自己的青春美貌就能获得的,没有经过创造就享受,靠别人的创造来装扮自己,讲究享受,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如果只是将洋房、汽车看作是生活的顶点,这样的人生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悲哀。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能力活着,才活得踏实,虽然这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因为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才会去克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正因为面临种种问题,我们才会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新路。人唯有在这种由忧而喜、不断自强的日子里,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自强的心态,是一种尊重自己,珍视自己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对亲人对爱人负责的心态,它需要我们有一股勇气,这种勇气是坚韧的,不仅仅是表现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而且也表现在平凡平静的生活中。这是一种内在的考验。比如,当遭遇冷落时仍能泰然处之,当穷困潦倒时仍能雄心不泯,当受到误解时仍能心平气和。自强的心态还与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相联系,“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自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已成为一个名载史册的自强者。这个事例也道出了意志和决心对于成功的决定作用。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自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又来到了。人牛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自强不止。面对富裕的生活,我们更不能放弃这种进取的精神。现在的社会甚嚣尘上,抵制各种诱惑的确需要非一般的定力。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带来的,更应心存更大的目标,不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对纷繁的社会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扎实进取,如果你的知识、人格魅力沉淀不够,你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引导和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软弱、混乱而渺小。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自强者白忙而忙出成效,自贱者自闲而惹出祸端。自强者总不安于现状,不断地创耘、突变,生活得忙碌而充实,终会有所成就。因此自强不仅是公民个人的心态要求,也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人人自强国必强,家家自强国必兴。支撑自强心态可以有很多客观理由,爱人的离弃,家庭的重担,子女的幸福,但是归根到底还要靠内心的充实,以及对自己对亲人的责任。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一个人缺少自强不息的。态,他是懦弱而脆弱的,这样的人往往依赖心很强,父母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自信心,孩子不可缺
有的孩子个性很强,经常想去做一些看似不现实的事情。父母为防止一些活动可能出现的意外便不让他干。这时候孩子会说“我能行”。这本来是孩子自信心的表露,而父母却担心孩子太过自信,会惹出麻烦。
自信是自我的一种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信是一种力量。有的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不知道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反而处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说“我能行”时,便说:“你能行什么?连大人都不见得能行!”这样便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小学课本中的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许多老师把它的主题说成是司马光头脑聪明,遇事不慌,才使孩子得到解救。我们认为还不如说司马光具有自信,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来救小朋友,用不着去找大人,所以才找石头砸了缸。
如果仅仅头脑聪明,遇事不慌,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力量砸破缸,聪明又有什么用,心里没有底,不慌也慌了。
牛顿小时候学习并不好,但是他心灵手巧,制作出了一架小小的水车。第二天上学,他把水车带到了学校,摆弄给同学们看,又拿到河边让它盛水。正在这时,他同班的一位学生大声对他说:“牛顿,水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
由于牛顿没去想这个问题,再加上平时学习较差,着实说不出个道理米。
那个孩子看到牛顿支支吾吾便嘲笑说:“光会做,讲不出个道理来,顶多是个笨木匠。”说完,便一脚把水车踢得老远。牛顿一向懦弱,又不爱说话,但是他受到了如此侮辱,再也忍耐不下去,便握紧拳头狠狠地向那个孩子砸去,一下便把那个家伙揍趴下来了。
这是牛顿生平第一次打架。但是,这件事以后,同学们改变了对牛顿的看法,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了。
而牛顿也从此增强了自信心,他认为:只要自己肯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只要努力学习,也不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我要做个样子给同学们看看。从此以后,牛顿努力学习,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学生。
如果孩子缺乏白信心,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就没有力量去完成他能够完成的任务。
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自信对孩子是多么重要。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呢?
(l)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行,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2)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纽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一位家长说:“我试着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可是孩子说:‘我知道你在骗我。’”这是为什么?说明这位家长经常否定孩子,没有从教育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孩子没有听出家长的真诚来。
(3)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跃经常贬斥孩子,伤害自尊,降低自信,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用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4)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低。
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攀登事业的高峰,与其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进取心、百折不挠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难以动摇的自信心是分不开的。上述这些优秀品质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培育出来的。栽培者除了学校、老师之外,父母也是其中之一。父母希掣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那么,千万别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将有助于孩子成才!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那么还会有谁对其抱有信心·自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信不是天生的,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孩子相信自己。
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懈
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齐老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还对篆刻有极高的造诣,但他也并非天生具备这门艺术,他电经过了非常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把篆刻艺术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厚。最后,一相础石终于统统都被“化石为泥”了。
这坚硬的础石不仅磨砺了齐白石的意志,而且使他的篆刻艺术也在磨炼中不断长进,他刻的印雄健、洗练,独树一帜。渐渐地,他的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孩子都不够有耐心。只要想到了或者听到了,他们便要求立刻兑现。否则便不停地纠缠、吵闹,直到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止。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足需要后灭的培养。当孩子不停地用哭闹强迫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时,父母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家长示范好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不断地起身、坐下时,做父母的要坚持看书,孩子见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能受到一些感染。 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约好这件事必须耐心地做完,如果没有完成不仅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得再增加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
这样,孩子就能够有计划地去做事,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问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给孩子解释耐心的重要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耐心执着是成功的秘决。着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
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着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肯定考不上的。”童第周却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
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这就是因为童第周列耐心学习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