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就要有耐心。孩子做错了事,要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就是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让他心服口服。
学会等待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似乎没有多大的耐心,只要想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希望立刻去做,否则便会不停地纠缠。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蛋糕,小慧心在一边看着妈妈不停地忙碌。看见妈妈拿出香香的巧克力和新鲜的水果。小慧心说:“妈妈,我要吃蛋糕。”
妈妈说:“蛋糕还没做好呢,妈妈要把粉调好,再加入慧心最爱吃的巧克力和水果。”
3岁的小慧心仍然纠缠妈妈:“我就想吃蛋糕!我就要现在吃!”
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蛋糕还没做好怎么吃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小慧心开始讨价还价:“那我要吃巧克力,吃水果!”
妈妈说:“你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妈妈还怎么做蛋糕呀?”
“我不管,我现在就要吃!”小慧心开始耍赖起来。
妈妈无奈,只好让小慧心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现在,慧心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做事似乎永远都是三分钟热度,想的时候好好的,真要做的时候,总也坐不住。
事实上,父母如果从小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刚刚吃完晚饭,妈妈正忙着收拾东西时,7岁的雨帆就开始叫道:“妈妈,我要到公同去玩。”
妈妈说:“等一下,等妈妈收拾完东西一起去。”
“不要,我要现在就去,你回来再收拾吧。”雨帆开始坚持。
“不行,做事情就要一件一件做,妈妈要先收拾完才能跟你一起去。你先等一会,看一会今天的报纸,妈妈很快就收拾完了。”
这时候,雨帆已经拿起报纸看起来了。等妈妈收拾完东西走到客厅的时候,发现雨帆已经看得津津有味了。原来,他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看的小故事。
可见,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如“不行,你给我等着”,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从生活中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时家长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收拾整洁。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经历过小事的锻炼后,家长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儿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从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哪有斩不断的荆棘?哪有打不死的豺虎?哪有推不翻的山岳?你只须奋斗着,猛勇地奋斗着;持续着,永远的持续着,胜利就是你的了.
不可忽视孩子的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自信,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常以一种消极的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妒忌、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拒绝交朋结友、自暴自弃、回避竞争竞赛、焦虑等。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艳艳是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卷曲,成绩上游,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很小,而且脸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想带她一起出去玩、到朋友家做客,她都不去,甚至她连外婆家也不去。
上面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可能都有所体现,究其原因都是自卑的“产物”。但是,孩子的这种现象却让父母常常注意不到,即使有的父母看到了也会觉得这是孩子的性格使然,而不加以重视。这都是错误的,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关注,会形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过,自卑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自卑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能力特强,对孩子期望过高,往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总认为“爸爸妈妈什么都行,我什么都比不上他们,怎么努力都没用”。能力特别强的家长,一般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追求十全十美,而孩子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于是就会受到家长过多的指责,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
二是家庭不完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孩子。当看到别的小朋友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就更加伤心,感到很自卑。
三是父母粗暴、专横的教育方式。由于家长不能以理服人,常常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四是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因此父母的这种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
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父母们参考
(1)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2)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白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已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3)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冈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4)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5)教孩子扬长避短,学会心理补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6)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所以,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这是克服白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驱逐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父母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7)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8)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凉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昂首挺胸,从黑夜走向黎明。没有人喜欢看到自卑的人,自卑只会使一个人自暴自弃。
教育孩子在面对不幸时要坦然
人生之路难免有各种不幸与坎坷,当苦难与不幸降临时,唯有坦然面对,努力坚持,理性地应对激变,才不至丧失生活的信念。生存的本能使身受苦难者不得不去适应、习惯因苦难而改变的生活,能在逆境中崛起,创造并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便是生命永恒意义中的奇迹。
有一本叫做《乞丐囝仔》的书。书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叫赖东进,父亲是个瞎眼的乞丐,母亲先天重度智障,赖东进身为长予,从3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四处行乞,以求得全家14口人的温饱,而日.还肩负起照顾重度智障的母亲以及年幼的弟妹的责任。
他在暴风雨里行乞,在寒夜里行乞,不求温饱,只求一家14口可以活下去,能活着看见明天的太阳。他偷吃人家喂狗的饭,喝水沟里的水,睡坟场,穿死人的衣服,从小就在世人鄙夷的眼光与言词中求生存,但他却从不怨天尤人,从不自暴自弃。他白天上学,晚上一边读书一边行乞,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依然能年年当选班长,成绩名列前茅(这也是他对13岁的姐姐为供他上学而卖身火坑的唯一报答)。
赖东进就是凭着如此过人的意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不仅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且获得了“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耀。就这样,一个睡了十年坟墓、行乞近20年的“乞丐囝仔”,在他至今44年的生涯中,得到过120余张奖状,当选过台湾孝亲楷模、模范青年及1999年度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尝尽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受尽屈辱和歧视,但他始终坦然面对人生的不幸。他靠着自己的毅力,努力求学,发奋工作,终于苦尽甘来,由一名乞丐成长为企业厂长,并赢得姑娘的芳心,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回顾这段悲苦岁月,赖东进写了这本《乞丐囝仔》。在生活中能够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并且以平常心对待,坦然而对生活,面对工作,用微笑来迎接一切困难,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生活为你设置了一些磨难,也无须嗟叹,其实,一个人不管经受了多少打击,也不管你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便能治愈创伤,获得希望。世人提起“环法王”阿姆斯特朗无不翘指称赞,不仅是因为他“七冠王”的杰出成就,更凶为他面对人生不幸时的那份坦然。
今天,当我们看到阿姆斯特朗风驰电掣的矫健身影时,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一个癌症病人,医生曾经断言他存活的机率不到20嚷0。阿姆斯特朗是在1996年被确诊患有睾丸癌,并且癌细胞已扩散到他的脑部和肺部。按照医生的说法,他康复的可能性不到20%。但是阿姆斯特朗没有放弃,因为环法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一样在召唤他,他发誓要战胜病魔再赴环法之约。在接受手术及放射性治疗后,阿姆斯特朗于1998年重返车坛,1999年,他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笫一个环法冠军,并将这一桂冠一直保持到今天。
坦然面对人生中的不幸,成就了赖东进和阿姆斯特朗的成功。想要成为一个赢家,就要拥有一份坦然的心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能因为月缺,就说月亮不是圆的;不能因为日食,就说太阳不是永恒的。我们之所以会抱怨牛活不公平,是因为我们对自已的处境总是抱着一种悲观的看法,而不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看法,所以才没有了那种坦然。
面对不幸,面对困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该不断捕捉生存智慧,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在挫折中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有时候,命运在向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世上许多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也许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任何不幸、任何失败,都有可能转化为对我们有利的因素。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任何坎坷都很难使他摔倒。记住这样一句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难过,不要忧伤,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幸福的一天终究会来临!”
面对不幸的时候,应该怎样?很多人都知道,从不幸中奋斗,然后走向明天辉煌之路。任何人都懂,但是在不幸来临的时候,却往往很少有人能这样做,其原因就在于心态,不能坦然的面对当下,更不会拥有奋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