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力量来自于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吧!感恩所有的关怀、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感恩身边的世界,感恩所有帮助过、支持过、鼓励过、批评过他的人……让孩子做一个感恩的人,用他们的爱,去关怀身边的每个人,给每个人温暖的笑容。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心灵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所以,妈妈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一种品质--感恩,学会带着感恩的心情生活。
感恩教育需要妈妈有意识地去教育孩子。如果妈妈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妈妈和社会对他的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而不是忘恩负义,从而让孩子生活得更美好。妈妈培养孩子的感恩品德,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让孩子知道人人都是平等的
妈妈在接人待物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使孩子感受到妈妈品德的力量,逐渐使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进而达到感恩妈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要想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妈妈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优越性。
让孩子学会自理
让孩子学会自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体会劳动是辛苦的,享受劳动成果是快乐的。
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感恩之心产生于理解,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狂妄自大的人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一个不能正确理解他人善意的人也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
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
一妈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是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地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个性。他们自负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此,培养孩子感恩的品质,就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现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的劳动得来的。
多用“谢谢”这个词
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阋应该是“谢谢”,妈妈应该让孩子感谢身边值得感谢的一切,即使是递张纸这么简单的事,“谢谢”这个词每位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学着去多说。
学会分享和给予
常言道:“施恩于人共分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和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不仅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地感激,而不是忘恩负义。让孩子知道以友善之心对待任何人,尊重他人劳动,才能快乐。
感恩从宽容开始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写信告诉马克思。
过了两天,他收到了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接着,笔锋一转,就说自己陷于怎样的困境。往后,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
“太不像话了!这么冷冰冰的态度,哪像二十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信,越想越生气。过了几天,他给马克思去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火,最后干脆写上:“那就听便吧!”
“二十年的友谊发生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马克思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沉重。他感到自己写那封信是个大错,而现在又不是马上能解释得清楚的时候。过了十天,他想老朋友“冷静”一些了,就写信认了错,解释了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坦率和真诚,使友谊的裂痕弥合了,疙瘩解开了。恩格斯在接到马克思来信之后,以欢快的心情立即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采取豁达宽容的态度,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儿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决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为大官的亲属张廷lK帮忙。张廷玉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儿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这下使邻居也觉得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
林则徐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棚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挫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
古人说:“利人就是利已,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已,害人就是害已。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退己而让人,约束自己而丰厚他人;所以群众乐于被用,而所得是平时的几倍。”所以说:“谦逊辞让,作为德的首位。”
一个人,对于事业上的失败,能自任这方面的错误,就能让人感恩;在有成就时,能让功于他人,就能让人感恩。老子说:“事业成功了而不能居功。”不仅让功要这样,对待善也要让善,对待得也要让得。凡是坏处就归于自己,好处都归于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这个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这个心。二者之问,轻重怎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分寸了。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所以曾围藩说:“敬以持躬,让以待。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视。让,就什么事都留有余地,有功不独居,有错不推诿。念念不忘这两句话,就能长期履行大任,福祚无量。”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待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使你的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宽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药,宽广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宽容能使你赢得朋友和友谊。
一般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愈合身心的创伤。
宽容意味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具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我们怎样培养这种宽容的性格特点,去理解别人呢?
对伤害了自己的人表示友好
宽容是一种博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优良的人格体现,对曾经有意无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有宽容的精神。这样做虽然困难,但更能反映出你的宽大胸怀和雍容大度。用你的体谅、关怀、宽容对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使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温暖。也许有人会说,宽容别人是否证明自己放弃原则,太软弱了呢?其实宽容是坚强的表现,是思想的升华。
容忍并接受他人的观点
人们都希望和那些懂得容忍自己的人相处,而不希望和那些时刻要对自己说-道四、横挑竖拣的人待在一起。布林圭说,专门找别人岔子,动辄教训别人的“批评家”估汁不会有什么朋友。另外,根据自己所确立的伦理和宗教方面的严格标准去要求别人投自己所好的人,谁见了都会退避三舍;而那些能容忍和喜欢别人以本来面目出现的人们,往往具有感动人和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当你想和朋友友好相处时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优点,容忍对方的弱点和缺陷,切莫试图去指责或改变划方。
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
容忍他人的不足和缺陷比较容易,而困难的是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每个人只要乐于寻找,一定能找出他人身上许许多多优点和长处,能发现和承认他人的长处,那就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全部意义。只有既能容人之短,义能容人之长,才更显出胸怀的宽阔、人格的高尚。
可以说,宽容和感恩都是非常美妙的词汇,这是一种生活境界,一种强大的生命精神。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当你懂得宽容之时,感恩就已经存在于你的心中。
自私是感恩的大敌
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的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 关心他人与其他人际关系的原则一样,必须出于真诚。不仅付出关心的人应该这样,接受关心的人也理当如此。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本书去学习如何交友呢?为什么不向最得人缘的人去学习交友的技术呢?那么,谁最得人缘呢?也许你明天就会在街上见到它。当你走到距离它10英尺附近,它就会向你摇头摆尾;如果当你停下来拍拍它,它就会高兴地向你表示亲热。而且它的这表现绝对没有不良企图:既不会向你兜售房地产,也不是想同你结婿。我想大家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了--一只可爱的狗。
你有没有想过,狗是不用工作也能谋生的动物?母鸡得下蛋,奶牛得产奶,金丝雀得唱歌,但是,狗却什么也不用做,仅仅对你表示亲热就可以了。
在我5岁的时候,父亲花钱买了只小黄毛狗给我,那是我童年时代的启蒙和快乐。每天下午4点半钟左右,它会蜷曲在我家前院,用那对漂亮的眼睛瞪着门前那条小路。只要一听到我的声音,或看到我拎着饭盒穿过小路,它就箭一般地飞跑过来迎接我,而且高兴地吠个不停。
“踢皮”从没读过心理学,它一点儿也不需要。由于其天赋和本能,它在两个月内,凭着对人表示亲热而赢得了许多朋友;可是,一个人却很难在两年之内,为吸引别人的注意而交到朋友。
你我都知道,有些人常常终其一生向别人搔首弄姿,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当然,这是枉费力气。因为人们根本不会注意你,也不会注意我。他们注意的只是自己--不论早上、中午或晚餐过后。
纽约电话公司曾采用电话通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哪一个字是人们最常用的。想必你一定猜到了,正是“我”这一字眼。500个通话中,这个字约用了3900次。“我”“我”“我”……
当你见到一张你和别人的团体照时,你最先注意的是哪一个人?肯定是“我”!如果我们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想让别人留下印象,我们就不可能交到许多真心、诚恳的朋友。一位真正的朋友,不是用这种方法结交而来的。 拿破仑曾试过这个方法,所以在最后一次与约瑟芬相聚的时候,他说道:“约瑟芬,我曾经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但是现在,我唯一能信任依靠的只有你。”历史学家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相信约瑟芬。
威尼斯着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写过《生命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一书,书中说道:“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你可能读过许多心理学着作,却不曾碰到过这么一段有意义的话。阿德勒的这段话实在发人深省,我愿意在此重复一遍:
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
我在纽约大学进修《短篇小说写作》课程的时候,一家杂志的编辑曾到课堂上主讲。他说,每天有许多故事涌到他的书桌,每个故事他只要读上一小段,便可以看出作者是不是真正关心他人的。他说:“如果作者不关心他人,人们也必定不会关心他的故事。”
如果写作如此,你可以相信,面对面地与人相处也是如此。
有一次,霍华·舍斯顿来百老汇献技时,我在他的后台更衣问呆了一个晚上。舍斯顿是公认的魔术大师,40年来走遍天下,制造各种幻境,使观众迷惑、惊讶不已。约有6000万人买票欣赏过他的表演,其净利大概有200万美元之多。
我请教舍斯顿成功的秘诀。他并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因为他很小就离家出走,到处流浪。有时躲在货车车厢里,免费搭乘便车;有时睡在秸草堆里,或是挨家挨户讨食物吃。他是躲在货车里向外看路标的时候,才渐渐学会读少许字的。
他是不是真的懂得高人一等的魔术呢?不是。有关变戏法的书籍汗牛充栋,许多人懂得的都跟他一样多。但是他有两件其他人所没有的法宝。第一,他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舍斯顿是个表演大师,深懂人性。他在舞台上的每个动作、手势、声调,甚至扬眉微笑,都事先小心地演练过,连时间也精确地计算过。但是,除此之外,舍斯顿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关心“人”。他告诉我,许多魔术师在面对观众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说:“看啊,那里坐着的是一群蠢货,一堆土包子。看我必能把他们唬得日瞪口呆!”但是舍斯顿却绝不如此。他每次上台的时候都对自己说:“我很感谢这些人来看我,是这些人使我的牛活如此愉快,我要尽量把绝活使出来让大家欣赏。”他宣称,在他走上舞台之前,绝不会忘记一再对自己说道:“我亲爱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可笑吗?荒唐吗?你高兴怎么想都可以,我只是把一个着名魔术家的成功秘决讲述出来而已。
西奥多。罗斯福有个侍仆叫詹姆士·阿摩斯,他写了一本书,名叫《仆人眼中的英雄--西奥多·罗斯福》。阿摩斯在书中有如下描写:
“我太太有次向总统先生问起什么是鹑鸟,因为她从没有见过,所以总统先生很详尽地描述了一番。没过多久,我们农舍里的电话铃响了(阿摩斯和太太住在蚝仔湾一栋属于罗斯福产业的小农舍里),我太太跑去接,原来是总统先生亲自打来的,他在电话中说道,如果我太太从窗户向外看的话,也许可以看到有只鹑乌正在窗外。像这一类的小事情,点点滴滴都显示出总统先生的优秀品质。无论什么时候他从农舍经过,一定会过来找我们。有时虽然见不到我们,也可以听见他喊:‘呜呜一安妮?’或是‘呜一呜一詹姆士!’这是多么友善的招呼啊!”
哪一个雇工不喜欢这种老板呢?有谁不喜欢这种友善的人呢?
在塔夫脱总统任职时期,有一天罗斯福到白宫来访。恰巧总统和夫人外出不在,罗斯福对待下人的诚挚便真实地流露出来。他叫着每一个老仆人的名字,和他们打招呼,连在厨房里洗碗盘的女仆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