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曾急电南京方面,要求空投粮水和弹药。可是空军胆子太小,飞行高度过高,加上七十四师的对空电台已被击毁,导致投掷极不准确,许多物资都空投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
七十四师官兵苦不堪言,有些军官已在私底下抱怨张灵甫不该听信幕僚建议,退守孟良崮,以至于犯下兵家大忌,重演了“马谡拒谏失街亭”的历史故事。
马谡失街亭还有撤退的机会,诸葛亮还会帮他唱空城计,张灵甫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他已经感觉到了不妙。
白天战斗结束后,有些作战参谋误认为,解放军伤亡过重,可能不会再攻了。张灵甫则知道,以粟裕和华野的作战风格,决不会善罢甘休,晚上很可能还会发起大规模进攻,他下令各旅将非战斗人员全部组织起来,并临时教授作战方法。
除了山上的五十八旅外,山下的五十一旅与师部的联系已经中断,能与张灵甫保持指挥联络的只有五十七旅。
深夜,当陈毅、粟裕给叶飞打电话时,张灵甫也亲自给五十七旅旅长陈嘘云打去电话,命令他于第二天拂晓前,将部队全部撤至孟良崮高地,末了,他说了一句:“嘘云啊,我们最后也要死在一块儿了。”
陈嘘云心里“咯噔”一下,明白七十四师已面临绝境。
陈嘘云先行上山,来到位于孟良崮山顶的师部指挥所。进入指挥所后,他看到张灵甫斜坐在地铺上,情绪很稳定,并没有明显的惊慌之色。
陈嘘云认为援军已经无望,就算他的部队撤上山来,也没什么用。不如沿山向黄百韬部突进。
没有人赞成,张灵甫亦默不作声,此议只得作罢。
陈嘘云以为,张灵甫的一条腿有残废,如果随部队突围的话,会很困难,这是张灵甫没有拍板的主要原因。
陈嘘云当时的想法是,张灵甫还是私心重了。
但其实,在5月15日白天的交战中,张灵甫已经做了突围的所有尝试,向南,向西,又向东,不仅没有任何一个方向能突出去,还遭到惨重杀伤。
陈嘘云不知道粟裕布于四周的“铁桶阵”有多么严实,张灵甫知道。
七十四师锐气尚在的时候仍无法突围,现在已经筋疲力尽,出去了更等于自己找抽,若说放弃险地,全军突进,又无异于步了莱芜战役时李仙洲的后尘。
陈嘘云太理想化了,他的话音未落,粟裕发动的第二次总攻已经开始。
1947年5月16日,凌晨1点,华野对着孟良崮又是一顿猛烈炮击,炮声惊天动地,炸得孟良崮犹如火山爆发一般。
紧接着,早已蓄势待发的各路纵队朝孟良崮蜂拥而去,整个战场杀声震天,此起彼伏。
五十七旅连撤上山的时间都没有,就被截在了山下。倘若张灵甫选择这个时候放弃阵地突围,全军崩溃将是顷刻间的事。
战斗空前激烈,七十四师全线告急,但是这次总攻并没有能达到一击而中的目的,孟良崮阵地仍在张灵甫掌握之中。
山呼谷啸
粟裕已经连续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由于患有高血压和头痛症,整个人脸涨得通红,战后测量血压,竟然达到了220。
这是意志和耐力的大比拼,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必须撑到最后。
第二次总攻开始以后,粟裕几乎每隔5分钟就会给前线打去一次电话,以询问战况,调整部署,指挥所的电话铃声因此响个不停。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延续,对孟良崮的攻击力度不断加大。
七十四师的防御体系以540高地为首,占领它,就可以控制整个山峰和囤积兵马的山谷,张灵甫亦知此地之重要,曾亲临高地督战。
双方都集中了远近距离的各种轻重兵器,机关枪、迫击炮、掷弹筒,武器挤着武器,向对方进行密集射击。
短兵相接处,士兵们直接抱着机枪和冲锋枪对射,子弹打光了,就把枪扔掉,互扔手榴弹和拼刺刀。
1947年5月16日,凌晨4点,经反复10次冲锋,华野终于攻克540高地,七十四师的防御体系被撕开了口子。
双方前线部队都到了疲惫不堪的地步,但这还仅仅是开了个头,没有生力军补充上来,就可能一步不能动。
粟裕把预备队派了上去。
如果说把孟良崮阵地比喻成一只狼的话,540高地是狼的脑袋,芦山则相当于狼的身体,这是孟良崮的南面屏障,也是七十四师布防的腹心区域。
芦山守军都躲在了石缝中,要靠人冲,根本接近不了,上多少,死多少。现场调度的叶飞迫不得已,把迫击炮调集过来,打了100多发炮弹,将防守的300多守军全部炸死,才得以攻入芦山。
时间停留在上午10点,又攻不动了。
继续抽调兵力,组织第三次总攻,这是粟裕唯一能做也必须做的。
前线伤亡实在太大了,当粟裕电话打过去,要某纵队全部压上时,这个纵队的司令员渐渐表现出不满情绪,说着说着,竟然还在电话里朝粟裕叫嚷起来。
声音很大,陈毅听到了。
陈毅见粟裕碰到了“障碍”,便主动走上前来接电话。
他一面走向电话机,一面问接电话的是哪一位,然后拿过话筒就问:“你现在在哪里?你们几个师长都到了什么地方?”
对方回答后,陈毅查看了一下地图:“你们几个师长都要到山顶去。怎么,还要讨价还价?刚才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们是经过研究的,你们要坚决执行,不要讲什么价钱!”
对方不吭声了。
陈毅又接着说:“部队伤亡大一些,不要紧,我手里还有预备兵力,你伤亡多少,我给你补充多少。”
陈毅比粟裕会讲,恩威并施,几句话便把这个纵队的司令员给说服了,马上答应投入总攻。
1947年5月16日,下午2点,第三次总攻的号角吹响。
炮弹从四面八方飞向孟良崮山顶及七十四师仅剩的600高地,石头被炸得一块块凌空飞起,山上一片火海,血肉横飞,七十四师的战斗队形变得混乱不堪。
等到叶飞发起纵队突击,进攻部队仅用10分钟便冲上了600高地。
无粮无水又无援军的七十四师终于垮掉了。
下午3点,王必成纵队特务团突破孟良崮西侧,逼近山顶的七十四师指挥所。
张灵甫在指挥所外只有一个师警卫连,他情知大势已去,用电台发出了绝命书:“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
下午4点,华野突破了七十四师在孟良崮的所有阵地,师指挥所亦被攻占,当时在指挥所内的张灵甫及其几个七十四师高官都“饮诀”了。
张灵甫怎么死的,却成了个谜。
按照绝命书的内容,以及国民党阵营提供的说法,应该是自杀,但华野方面则认为系击毙。
江渭清回忆说,他在把纵队特务团拉上去投入总攻时,曾专门交代一条,即尽量争取活捉张灵甫。因为华野能够截听七十四师的电台,曾听到张灵甫呼救,所以他确认张灵甫还活着,而能够活捉张灵甫,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没有料到的是,在押送过程中,特务团的一名排长出于对七十四师的仇恨,突然对张灵甫开枪,将其打成了重伤,急忙送到野战医院急救时,已经无效死亡。
不管怎样,张灵甫是死了。一个带兵之人,能在绝境中打到战无可战,就已经算是条汉子,一定要人家自杀,那只是东方式战争伦理的过度要求。
江渭清接到特务团的报告后,很恼火,说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你们马上派人把尸体抬回来,保管好。
第二天开祝捷大会,陈毅见到江渭清,第一句话就是:“张灵甫的尸体在哪里?”
陈毅下令将张灵甫的尸体擦洗干净,换上干净服装,又弄口好棺材,入殓之后,通过各种关系运回南京浦口。
陈毅是有雅量的,尽管张灵甫曾打败过他,让他蒙受羞辱,事业也一度因此跌入低谷,但他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战场之上,只有厉害的军人和军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在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粟裕突然接到华野情报处的报告,称孟良崮还有电台在联络救援。
粟裕警觉起来,命令缓发捷报,重新核对歼敌数和七十四师的编制数,核来核去,发现少了7000人。
粟裕说:“狗急了要跳墙,弄不好会被它反咬一口。”他立即下令对孟良崮进行严密搜索,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7000人实际就是没能上山的五十七旅余部,弹药已所剩无几,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他们悄悄地躲在一个山涧里,静等解放军撤离或趁其不备发动突袭。
7000人不肯投降,粟裕只好把华野3个纵队都派上去,予以全部消灭。
在国民党阵营中,很少有军队具备七十四师这样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困兽犹斗的意志。七十四师一名被俘的营级军官说:“如果七十四师被歼灭了,就没有任何部队能抵抗解放军了,解放军不仅可以收复一切失地,就是要到南京,也没有人能够阻拦。”
1947年5月16日,傍晚6点,七十四师成编制地消失掉了。
孟良崮战役前后长达4天4夜,这4天里,没有下过一滴雨。然而,仗一打完,天空却下起了大雨。一名被俘的七十四师军官仰天长叹:“天也要灭七十四师了!”
战役结束,叶飞忽然听到垛庄方向传来一片枪声,他赶紧派人前去查询。垛庄由王必成纵队所把守,纵队司令部的参谋给叶飞写了一张回条:“万枪齐鸣,山呼谷啸,并非敌骑进攻,而是我军战士胜利后略表狂欢之情耳。”
据华野方面提供的数据,孟良崮一战,华野伤亡高达12000人,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砸碎珍珠换玛瑙”,他们从此少了一个最大劲敌。
华野从孟良崮撤走以后,那些奉命增援的国民党部队陆陆续续都来了,可还有什么用呢。
“鲁中决战”计划鸡飞蛋打,七十四师的覆灭,让蒋介石痛心疾首,一再说“伤心不已”、“真是空前的大损失”。
国民党阵营里,除了蒋介石,最难过的人大概要数王耀武了。他军旅生涯中的一大半辉煌,要依靠七十四师,可以说这是他的一大精神支柱。国共谈判时,王耀武在济南会见陈毅,曾不无炫耀地说过,国民党军队中,只有他苦心孤诣,一手培养出来的七十四师能打仗。现在起家的老底子没有了,王耀武有如丧考妣之感:“七十四师之失,有如丧父之痛。”
战后追究责任,汤恩伯撤职,陈诚降为东北行政公署长官,李天霞送军事法庭,连其实已经很尽力的黄百韬也落了个“救援不力”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