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原著
《金瓶梅》第18回:“听了此言,未免各人怀着惭愧归房,不在话下。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金瓶梅》第30回:“时宣和四年戊申六月廿三日也。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释义
不能称心如意的事情,常常会有八九成之多;可以向人说起的事情,往往只有二三成之少。说明人生总有许多不遂心、不如意的事情,凡事不宜期望过高。八九,十分之八九。二三,十分之二三。
出典
唐·房玄龄等《晋书·羊祜传》卷34:“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例句
宋·方岳《别子才司令》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元·尚仲贤《气英布》第3折:“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咱英布自谓举九江四十万众投降汉王,必得重用。”元·高文秀《谇范叔》第1折:“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小官须贾,自至齐国,赖得范雎之力,在齐王座间反复辩论,范雎对答如流,辞无凝滞。”元·高明《琵琶记》第35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奴家自嫁蔡伯喈之后,见他常怀忧闷。”明·孟称舜《娇红记》第4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我心中之事,怎对飞红说的呵!”明·王玉峰《焚香记》第26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天道世情多反复,冤仇恩爱两相担。”明·张凤翼《红拂记》第16出:“十载心期一黯然,那堪凄怆别江潭。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明·郑若庸《玉玦记》第29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自从咱喜来俺家中,把家赀荡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2:“傍人问其缘故,黄生哽咽不能答一语。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15回:“才子佳人两下贪,姻缘错配总难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8回:“那晓得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好好的一阵海风,把千百号宝船,齐齐的打拢在山下来了。”清·袁于令《西楼记》第27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自家要与穆素微做夫妻,做下千般计较,费了万种心机。”清·徐震《赛花铃》第4回:“不见了小姐所赠之笺,方知被那方兰窃去,决在老安人面前搬了是非,所以有此一番风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徐震《珍珠舶》卷4第2回:“谢宾又既以小姐不得再会,又因杜公亮相待之礼日渐疏薄,意不自安,每每浩叹而已。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张士登《三分梦全传》第8回:“临行与梦瑶依依不舍,相订后期而别。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第8回:“虽有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无处诉委屈,只可自己肚内伤感。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曹去晶《姑妄言》第3回:“那来访的人定要选择才留,这话在他胸中,无人可告。真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无名氏《春秋配》第3回:“秋莲不敢高声啼哭,惟有暗暗落泪而已。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无名氏《巫梦缘》第3回:“直至三更,方朦胧睡去。五更初交,又惺惺忪忪醒了。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无名氏《常言道》第4回:“满腔愧恨无门可告,又只好含忍。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清·无名氏《玉娇梨》第19回:“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正你我今日之谓也。”清·无名氏《痴人福》第2回:“娘子求你耐烦些,决不要如此,我去了就来。宜春你也替我劝一劝。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86回:“光绪帝总道是委任得人,十有九稳,不意下午五句钟,荣禄竟乘专车入京。俗语有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不怕官,只怕管
原著
《金瓶梅》第32回:“自古:不怕官,只怕管。这回子连干女儿也有了,到明日洒上些水,扭出汁儿来。”
释义
人们并不畏惧上级官员,只担心直接管理自己的人员于己不利。意指无论任何人,都得遵守规矩,受制于人。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6:“俗谚有云:不怕官,只怕管。岂是我管你不着,一些儿不怕我?”明·罗懋登《西洋记》第88回:“这正叫做是:不怕你官,只怕你管。判官开口了,那个夜叉再敢胡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回:“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回:“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不怕官,只怕管。前日偶尔失口,说了那厮,赢了他棒,却不知道是管营心上人的兄弟。”清·李宝嘉《活地狱》第6回:“况且我们这里的事情,上上下下,全是这位苟大爷一把抓。俗语道:不怕官,只怕管。他说的话,怎么好去驳他?”清·张南庄《何典》第2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倘然准了妖言惑众,是杀了头还要问充军的。怎么当得起?”清·无名氏《照世杯》卷3:“不怕官来只怕管,上天入地随他遣。官若说差许重说,你若说差就打板。”
不将辛苦力,难得世间财
原著
《金瓶梅》第59回:“你看货才料,自古能者多劳。你不会做买卖,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将辛苦力,难得世间财。”
释义
不付出辛勤劳动,就赚不到钱财。寄望人们勤劳致富,通过诚实劳动创造财富。
例句
元·施惠《幽闺记》第22出:“忙把店门开,安排待客来。不将辛苦艺,难近世间财。家长老官儿有何分付?”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11出:“不将辛苦艺,难赚世间财。”明·沈受先《三元记》第8出:“不免在此开设铺面,迎接客商。正是:不将辛苦意,难近世间财。”明·徐元《八义记》第3出:“清晨忙把店门开,煮酒烹茶待客来。不将辛苦意,难近世间财。”明·徐霖《绣襦记》第7出:“正是:清晨忙把店门开,煮酒烹茶待客来。不将苦辛艺,难近世间财。”明·无名氏《白兔记》第23出:“老妇忙忙便把店开,挑水烧汤待客来。正是不将辛苦意,如何打动世间财。”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4:“朱真道:‘不将辛苦意,难近世间财。’抬起身来,再把斗笠戴了,着了蓑衣,捉脚步到坟边,把刀拨开雪地。”明·无名氏《警世阴阳梦·阳梦》第10回:“不将辛苦意,难赚世间财。莫道生涯贱,机缘自此来。”清·袁于令《双莺传》第1折:“不将辛苦事,难近世间财。两位相公,要到那里?”清·袁于令《西楼记》第26出:“不将辛苦艺,难近世间财。呀,相公请进。”清·尹湛纳希《一层楼》第18回:“璞玉自车窗内见众人这般情景,想起了古语中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上财的话。”清·无名氏《戏中戏》第3回:“不将辛苦意,难取世间财。只要令爱受的就受的,我和他有苦同受、有福同享就是了。”清·无名氏《常言道》第4回:“这是我一团心血换来的,天下这些想钱的,谁人学得我来。正是:不将辛苦意,难迅世间财。”清·无名氏《生绡剪》第9回:“有些薄技微长的,除非是东奔西走,方才过得日子。正是:不将辛苦易,难迈世间财。”
不看僧面看佛面
原著
《金瓶梅》第14回:“大官人,没奈何,不看僧面看佛面!常言道:家有患难,邻里相助。”《金瓶梅》第26回:“爹好狠心,你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恁说着,你就不依依儿?他虽故吃酒,并无此事。”
释义
即使不看僧人的情面,也要看佛主的情面。意指重视人情,照顾情面,与人方便。僧,梵语samgha音译“僧伽”的简称,原指出家佛教徒众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泛指佛教徒。佛,梵语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指一切自己觉悟并使他人觉悟修行圆满或者成道者,也专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出典
元·冁然子《拊掌录》:“赵阅道罢政闲居,每见僧,接之甚恭……士人谓阍者曰:‘参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士人笑曰:‘我这领白襕,直是不直钱财?’阍者曰:‘也半看佛面。’”
例句
明·梅鼎祚《玉合记》第6出:“古人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你家孔圣人也重我们!”明·卜世臣《冬青记》第34出:“列位大哥,不看僧面看佛面。”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5:“奉劝世人,切须谨慎!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休把淫心杂道心。”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且你与狄大哥父子往交非止一日,你不看僧面也看佛面。”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0回:“天下那里有这等一个僧家!你不看经面,也看佛面,怎么要把我的徒弟来煮吃哩?”明·西湖浪子《三刻拍案惊奇》第29回:“公子,不看僧面看佛面,再不看学生狗面,饶了他罢!”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若是我们能救,也不敢许远的来奉请你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你却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万救我师父一难罢!”清·陈树基《西湖拾遗》卷28:“释、道二教虽然不同,你我都是一样人。不看僧来看佛面。道不得个不看道来看太上老君面么?”清·徐震《珍珠舶》第6回:“我们同去见他商议,要他做个领袖,便好去合那众邻舍。正所谓:不看僧来看佛面。”清·王浚卿《冷眼观》第26回:“不看金刚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鱼情水情你若都不看,还看当年一段情。”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6回:“人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就不看我,看你过世的哥,照看我照看。”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4回:“务望娘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只算看我母亲的面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3回:“我兄弟在京里下来,一切事情都同人家客客气气。俗语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我这差使到底是谁派来的?”清·无名氏《杀子报》第14回:“亲娘,饶了我罢,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亲娘啊,你今就是不看孩儿面,你要想爹爹面上这点情由。”清·无名氏《后西游记》第39回:“佛爷爷,不看僧面也看佛面,饶了吧!”清·无名氏《章台柳》第3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你家孔圣人,也重我们。”
丑是家中宝,可喜惹烦恼
原著
《金瓶梅》第91回:“常言:丑是家中宝,可喜惹烦恼。我丑,你当初瞎了眼,谁教你要我来?”
释义
古谚语:丑媳妇是家中宝。容貌平常的媳妇不会惹事生非,家庭安静祥和;俊俏美丽的媳妇难免招来是非,引起家庭矛盾。所谓丑妇自知其丑而安分守己,美女自恃其美而浮躁招摇。
例句
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别寻个家中宝,省力的浑家。”元·秦简夫《东堂老》第1折:“你有祸根,有祸苗。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宝,挑剔着美女家生哨。”元·无名氏《替杀妻》第4折:“常言道:丑妇家中宝。休贪他人才,精精细细,怜怜俐俐,能言快语,不中!”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35回:“当时有个口语道:莫图颜色好,丑妇家中宝;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1回:“真正:丑是宝中宝,俊的惹烦恼。再要娶娼根,必定做八老!”清·唐英《巧换缘》第5出:“丑是家中宝,俊的惹烦恼。不是好胜说,人像我的天下少。”清·邱心如《笔生花》第8回:“妇人不必太娇娆,常言道:丑妇家中宝,俊的惹烦恼。就是这缘故了。”清·吕熊《女仙外史》第83回:“谚云:丑妇娘家之宝。无盐德耀,为千古第一丑妇,即为千古第一贤媛,不闻其稍有妆饰也。”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7回:“自算道:我的妻也有,妾也有。虽然丑些,人说丑是家中宝。”清·无名氏《小五义》第80回:“皆因古往今来,佳人绝色,不是使人争夺,就是使人劫掠,看起来不如丑陋的好了。有句常言说得好:丑陋夫人闺中宝,美貌佳人惹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