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9618300000012

第12章 四画(2)

中看不中吃

原著

《金瓶梅》第19回:“你本虾鳝,腰里无力,平白买将这行货子来戏弄老娘!把你当块肉儿,原来是个中看不中吃,蜡枪头,死王八!”《金瓶梅》第19回:“我早知你这王八砍了头是个债桩,就瞎了眼也不嫁你!这中看不中吃的王八!”

释义

外表好看,其实并不好吃。意指貌似强大,实际没有真本事,毫无用处。

例句

明·单本《蕉帕记》第4出:“龙郎,龙郎!你不要做了个好看不中吃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0回:“你这个老儿,忒也没眼色!似那俊刮些儿的,叫做中看不中吃。想我老孙,虽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哩!”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欧阳从善摇动双斧,劈面相迎。两马跑开,斧棍并起,一来一往,不上十二三个回合,这个番贼,原来中看不中吃的。”清·陆应旸《樵史演义》第27回:“不料中看不中用,兵心惧怯,打听得北兵很勇,不能取胜,一时逃的逃,掠的掠,竟成瓦解。”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1回:“靳公公满口骂着:‘这杭子原来中看不中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竟有些呆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什么如何是好?都撵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吃的就完了!”清·无名氏《后西游记》第32回:“看将来果然好一条铁棒,但恐中看不中吃,且等我试他一试。”

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

原著

《金瓶梅》第99回:“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食人。”

释义

古人认为,凡人必须真心做人,诚意做事,千万不要心存欺瞒。因为你的所作所为,终究为上苍明察。欺心,指昧心、欺罔。神明,指天神。

出典

宋·王楙《野客丛书》卷29:“举头三尺有神明,见徐铉语。”

例句

元·高克礼《雁儿落过得胜令》曲:“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元·乔吉《两世姻缘》第2折:“秀才呵,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元·高明《琵琶记》第27出:“孝心感格动阴兵,不是阴兵坟怎成?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元·无名氏《神奴儿》第4折:“谁着你个逆风儿点火落的这自身烧,便不念自家骨肉自家亲,也须知举头三尺有神灵。”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20出:“这般人活命短!举头三尺有神明,两两分飞阿好闷。”明·徐元《八义记》第37出:“改换衣装扮道人,远探公主信和音。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沈受先《三元记》第5出:“一点仁心格鬼神,佳儿早晚下天庭。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梁辰鱼《浣纱记》第43出:“谁怜家国一时倾,拿得奸臣恨始平。奉劝世人行好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毕恩《三报恩》第20出:“仙诗灵梦两俱全,巧合浑如有凤期。凡事劝人休着意,举头三尺有神祇。”明·单本《蕉帕记》第26出:“试官有眼总如盲,全靠天公自作成。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郭勋《雍熙乐府》卷11:“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祇,咱人便行一步也有个当方土地。”明·无名氏《白兔记》第3出:“福礼三牲要志诚,祭赛鸣王果是灵。凡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无名氏《妆楼记》第35出:“作善终须有善报,作恶还须有恶刑。凡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无名氏《和戎记》第30出:“一表君臣之义,二全夫妇之情,三显昭君贞节,真个是成功天地。正是: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4回:“走路的听得这异事,两个钱买一本,倒教人做了一个月极好的生意。这正是那两句成语合得着:万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无名氏《警世阴阳梦·阴梦》第5回:“道人立在二门上,看得明白,只把舌头伸,叹道:‘正是:天网恢恢毫不漏,举头三尺有神明。’”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17回:“龙王领命而去。正是:莫道阴阳无报应,举头三尺有神明。”清·陈天池《如意君传》第30回:“为人切莫要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食人。”清·陈飞霞《阴阳斗》第16回:“为人作事有天知,莫道前因有所欺。善恶到来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祇。”清·无名氏《绣鞋记》第10回:“无端被陷实堪怜,同室操戈只为钱。一任欺凌人不畏,举头三尺有青天。”

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

原著

《金瓶梅》第87回:“月娘听了,暗中跌脚,常言: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

释义

当相互仇视者见面时,由于心生怒气,特别敏感,更加怒不可遏。意指怨恨较深,互不相让,矛盾不可调和。

例句

元·无名氏《还牢末》第1折:“李孔目,原来你也犯下了。便好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元·朱凯《昊天塔》第4折:“非是咱不修行,见仇人分外明。若不打死你泼残生,这冤恨几时平!”元·高明《琵琶记》第17出:“恩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睁。”元·无名氏《神奴儿》第4折:“谁想大人升厅,唤小的何正下厅去,看见了这厮。便好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明·许自昌《水浒记》第8出:“恩人相见,分外眼青;仇人相见,分外眼昏。”明·卜世臣《冬青记》第34出:“恩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15:“这贵人不去讨,万事俱休。到酒店里看那人时,仇人厮见,分外眼睁。不是别人,却是部署李霸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40:“自古:仇人相见,分外眼睁。就提那长枪,径来刺着真君。”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6:“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1:“恩人相见,分外眼明;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25回:“只道永世不见你了,你却原来在这里!仇人相见,分外眼睁。且教你吃我一刀!”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看见狄周,真是仇人相会,分外眼红,说不尽那许多怪态。”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5回:“姜金定情知是个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更不打话,拨转马望正东上逃生。”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7:“此时,真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连仰邻瞻没了主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回:“史进见了大怒,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两个都头见头势不好,转身便走。”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8回:“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心中一怒一喜:喜者得卢员外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冤仇未曾报得。”明·无名氏《三教偶拈·许真君旌阳宫斩蛟传》:“那孽龙见了,自古仇人相见,分外眼睁,就提那长枪,径来刺着真君。”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32回:“正是仇人相见,心头火起,面目通红,更不打话,手拈长枪望大太子辂明便刺,太子大怒,举枪交还。”清·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第57回:“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今天非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才算完事,万不能与他善罢干休!”清·李渔《比目鱼》第15出:“远远望见那姓钱的来了。自古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且看他如何相待。”清·李渔《觉世十二楼·闻过楼》第3回:“自古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那有认不出的道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登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掣那把刀在手里,便要取那假西宾的性命。”清·吴璇《飞龙全传》第36回:“正见儿子被那黑汉毒打,心中十分暴怒,举眼把黑汉一看,原来就是郑恩。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清·张南庄《何典》第9回:“催命鬼看见,因他曾打死兄弟破面鬼,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便迎上前来捉他。”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4回:“今日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虽写信去劝他,恐他未必忍耐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7回:“今日仇人相见,分外眼睁!难道不容我们说几句话么!”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回:“这位守备在马路上大声叫东洋车,被他看见了,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清·李宝嘉《活地狱》第18回:“邢兴是朱胡氏的仇人,冤家相见,分外眼明,是万万不可出头的。”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18回:“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说:‘好颠僧,你往那里去?’”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13回:“那洪仁发见了张国梁,正仇人见面,分外眼明,恨不得生擒到马上。”清·无名氏《施公案》第192回:“世杰见了,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一把无名火,直冲上云端。”清·无名氏《风流悟》第1回:“当时孟瑚看得亲切,却不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清·无名氏《说唐后传》第10回:“今日仇人在眼,分外眼红。我一铜人不打你个齑粉,也誓不共戴天。”清·无名氏《蜃楼志》第11回:“这何武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忿忿地怎放得过?”民国·蔡东藩《两晋演义》第27回:“计划已定,方驰入营门,兜头碰着鲁徽,几似仇人相见,格外眼红。一声喝令,竟将鲁徽拿下。”

今日帽儿光光,晚夕做个新郎

原著

《金瓶梅》第87回:“(婆子)又道:‘你今日帽儿光光,晚夕做个新郎。’”

释义

这句表现贺新郎、闹洞房的歌谣,在宋、元民间广为流传,描述新郎穿戴整齐、准备迎娶新娘时的喜悦心情。光光,光鲜整齐。窄窄,合体大方。娇客,对女婿的爱称。

例句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2折:“学究哥哥,喏!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元·关汉卿《窦娥冤》第1折:“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3出:“貌儿光光,好做新郎;分付邻舍,与我暖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2折:“员外,你喜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帽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明·陆采《南西厢记》第14出:“帽儿光光,定做新郎。今日且喜三日限满了,左右的,叫快送出莺莺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赵二在混堂内洗了个净浴,打扮的帽儿光光,衣衫簇簇,自家提了一碗灯笼,前来接亲。”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回:“只见众小喽罗齐声贺道:‘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

今晚脱了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

原著

《金瓶梅》第9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晚脱了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谁人保得常没事!”

释义

今天脱了鞋袜睡觉,不知道明早还能不能醒来再穿上。喻指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例句

元·马致远《夜行船》曲:“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明·李梦阳《空同集》卷38:“长老有言曰:‘上床脱履,不知生死。’言旦暮难保也。”明·吴元泰《东游记》第73回:“猴精笑道:‘僧家有一句禅语说的好:上床脱了袜和鞋,知道明朝来不来。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明·无名氏《续西游记》第91回:“况出家人有衣在身,又收贮一件在里,也非修行道理!古语说的好:上床脱了袜和鞋,知道明朝来不来。”清·陈天池《如意君传》第18回:“于是夫妇二人守岁酒毕,用饭,五爷睡觉说:‘奶奶,今日脱了鞋,不知明日来不来?’”清·陈天池《如意君传》第24回:“今日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来不来。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清·无名氏《春阿氏》第10回:“人在梦中颠颠倒倒的,不愿生死,哪里知道,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

从天降下钩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原著

《金瓶梅》第88回:“雪娥道:‘可又来!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不因今日雪娥说话,正是:从天降下钩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释义

喻指祸事突然出现,完全出乎人们预料。

例句

明·姚茂良《精忠记》第10出:“书生一似针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秦桧夫妻被我掳至金邦,其时要回家去,对天设誓,愿为我国细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3:“明早又起身,到二郎神庙中,却惹出一段蹊跷作怪的事来。正是: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前钓出是非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8:“说了又笑一场。正是: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0:“只因这一去,有分教:双手撒开金线网,从中钓出是非来。”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5回:“这尼姑是受过恩的人,见钟守净有病,怎得不惊,急急走入去探望一遭。只因此去,有分教:游鱼吞却钩和线,从今钩出是非来。”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7:“不合停留聚话,惹出一场大是非来:方知语是针和钱,从头钩出是非来。”清·吴璇《飞龙全传》第1回:“二人道:‘大哥所见甚当。’正是:沿江撒下钩和线,从中钓出是非来。”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39回:“可见女儿家张头露像,街上行走,自然惹出事来。正是:鳌鱼吞却钩和线,从今引出是非来。”清·无名氏《五美缘》第2回:“冯旭闻言,满心欢喜,道:‘叫小生一时消受得起三位美人。’正是:情知语是针和线,就此引出是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