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原著
《金瓶梅》第30回:“俺老爷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论三台八位,不论公子王孙,谁敢在老爷府前这等称呼,趁早靠后!”
释义
官居皇帝一人之下,职任百姓万民之上。意指位高权重,势力显赫。
例句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卷3:“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元·无名氏《连环计》第2折:“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但能使吕布生心,董卓不足图矣。”明·沈受先《三元记》第31出:“丞相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敢议论?”明·陆采《怀香记》第31出:“但我是当朝元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谁为匹?”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卷3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西方佛子,大元帝师。”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2:“凡门客都布置显要,或为大郡,掌握兵权。真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0回:“老公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沧海是的大量哩,就合小的这们东西一般见识?”明·乐舜日《圣烈传》第1回:“恭喜,恭喜,尊造歪运将脱,好运将到,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命。”清·陈飞霞《阴阳斗》第1回:“只因国公乃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何苦作起这下流事来?”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24回:“他父亲在当朝做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个贪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2回:“我等作威作福,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清·吴沃尧《九命奇冤》第2回:“我算得他非但富贵双全,并且才兼文武,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7回:“他老人家是一位现任制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3回:“他道那些王公大人们面子上是一人在上,万人在下,讲到实际,他那束缚,有时比寻常人还加几倍哩。”清·无名氏《施公案》第157回:“你宗亲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竟敢动本参奏?”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0回:“至于功名一事,既为我婿,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什么不逸?”清·无名氏《枕上晨钟》第6回:“或在外面取了物体,铺户总不敢来领价,他也只当忘怀,真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
原著
《金瓶梅》第90回:“又被这屈铛掏摸了,今事发见官。当下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路上行人口似飞。”
释义
一人传给十人,十人传给百人。意指消息迅速传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出典
宋·陶谷《清异录》卷4:“人死则有虫出,中者,病如前人,非死不已。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例句
元·脱脱等《宋史·选举志》卷156:“老儒读文,场尾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致使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参验黜落。”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百人传千,千人传万,同声同口的都说道:‘要上这会上的师父尊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9回:“那庄上人家,一个传十,十个传百,百个传千,若老若幼,都来接看。”清·陈飞霞《阴阳斗》第1回:“这一举动,就哄动了朝歌百姓。你言我语,一个传十,十个传百,满街满巷俱说奇事。”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谁知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无名氏《小五义》第55回:“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百个传千个,顿时间,城里关外全嚷遍了。”清·无名氏《万年清奇才新传》第16回:“这长红一帖,那些远近军民人等,一个传十,十个传百,都相约到期观看。”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原著
《金瓶梅》第100回:“今我度脱了他去,做了徒弟。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释义
佛教认为,一个男子出家为僧,其家族及后人都能因其善德而超升极乐世界。意指某人得势发迹后,与他关系密切的人也随着沾光受益。
出典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5:“问:‘一子出家,九族解脱,目莲为什么母入地狱?’师曰:‘确。’”
例句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1折:“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明·沈孟柈《济颠禅师语录》:“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抑又十余年前性空长老之言,大人何故顿忘?”明·朱有燉《团圆梦》第4折:“常言道:一子成仙,九族升天。你索带你父母同上天去也。”明·无名氏《香山记》第30出:“一子升仙,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仙妄言。”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回:“朕闻《藏经》有云:一人成佛,九族升天;往生净土,能超万劫。”明·无名氏《醋葫芦》第12回:“古人说: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今一人成佛,岂不彼此受益!”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30回:“一子升仙,九族登天。汝父母自然脱离苦海,踏上莲台,只待玉旨到来,便见分晓,不必多虑。”明·无名氏《三教偶拈·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谚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况且十余年前性空长老之言,大人何故顿忘。”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149回:“舅舅此言差矣!你岂不知一子得道,九祖升天。”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5回:“皆妄想着一子成佛,九祖升天的话,把好好的儿子都送来给他做徒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得卿如此,吾何忧!顾念一人得道,拔宅飞升。余将远逝,一切付之于卿。”清·秦子忱《续红楼梦》第29回:“我的儿,难为你志苦心坚,修成了正果。常言道:一子成佛,九族升天。将来我们也都有好处。”清·陈少海《红楼复梦》第6回:“一人得道,九世皆仙。今公子、小姐坐长富贵之家,能于脱身方外,其骨格非凡,定皆仙品。”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9回:“一夫得道,九祖升天。你不在九族内吗?那时连我爹妈都要见面哩!”清·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第9回:“她本来信佛甚虔,现在听了妙善有成道的希望,就存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观念。”清·无名氏《施公案》第90回:“一人得道,九族升天。刘好善夫妻一世行善,所以感动神佛罗汉下界,是以神人送来金字真经点化他。”清·无名氏《彭公案》第177回:“岂不知一子得志,九族升天。你若出去领兵做官,上能光宗耀祖,下能庇荫儿孙,给老太太请来诰封,岂不是子耀孙荣?”
一不做,二不休
原著
《金瓶梅》第5回:“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金瓶梅》第25回:“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金瓶梅》第86回:“如今一不做,二不休,大姐已是嫁出女如同卖出田一般,咱顾不得他这许多。”
释义
既然已经作出决定,就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表明行为果断,态度坚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坚守信念、执著追求的经典语辞。
出典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4:“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