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原著
《金瓶梅》第47回:“善恶从来毕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释义
平生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心里就平静踏实;即使半夜有人敲门,也不会担惊害怕。
例句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3折:“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自家刘衙内孩儿。俺二人自从到陈州开仓粜米,依着父亲改了价钱,插上糠土,克落了许多钱钞,到家怎用得了?”元·无名氏《黄花峪》第4折:“白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自家蔡衙内的便是。我这两日有些眼跳,着这梁山泊伙人搅的我不自在。”元·无名氏《盆儿鬼》第2折:“为人本分作经营,淡茶粗饭心自宁。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明·杨景贤《西游记》第1本第3出:“念佛修行去诵经,谁知处处有神明。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明·吴德修《偷桃记》第18出:“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我因谋人妻子,今日闻说出下榜文拿我。”明·吴世美《惊鸿记》第8出:“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若还作了些些事,白日青天也动情。”明·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第19出:“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我不惊。罢了!这个是冤枉事,不好做。”明·许自昌《水浒记》第17出:“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晁兄,你那黄泥冈上的事已露了,本府差人来县中,叫添人协拿。”明·张凤翼《灌园记》第25出:“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是谁,又是许多人马?”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8:“正要称意停眠整宿,只听得有人敲门。正是: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3:“后生,你去不得。你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便去何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5:“十来个贼,不曾走了一个,多被捆倒。正是:日间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周楫《西湖二集》卷13:“说着王立大惊,浑身冷汗。果是:日间不干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7回:“黄凤仙接了飞票,吓得魂不附体,只恐怕泄漏了昨夜的机关。这正是: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明·吴迁《新民公案》卷2:“自古说: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乌七听得说八月所干之事,心便慌了。”明·无名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后生,你去不得!你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明·无名氏《风流和尚》第10回:“你是那庵里女僧,来此何干?正是: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清·袁于令《西楼记》第34出:“日间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呀,老爷回来了!”清·王浚卿《冷眼观》第26回:“大约是说的上等人扪心午夜,暗室无亏,本来无须鬼神鉴察,即俗语为人不做欺心事,黑夜敲门心不惊之意。”清·吴贻先《风月鉴》第11回:“大爷的话说错了,为人不作亏心事,何怕半夜鬼敲门。我姑奶奶有什么子说你的,你想想你有什么可说的,姑奶奶就说你什么。”清·黄瀚《白鱼亭》第10回:“左想右想,没甚来由,也不管他,大着个胆子说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167回:“俗言有这两句话说的不错,心里不做亏心事,不怕三更鬼叫门。心里没病,不怕冷言侵。”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9回:“自古道:为人莫作乖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叵耐自己从前得香屏之时,他却携了晋大人一份家赀,却有二三十万上下。”清·无名氏《生绡剪》第9回:“善恶从来报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免吃惊。”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原著
《金瓶梅》第25回:“金莲道:‘我若是饶了这奴才,除非是他肏出我来。’正是: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金瓶梅》第87回:“提了朴刀,越后墙,赶五更挨出城门,投十字坡张青夫妇那里躲住,做了头佗,上梁山为盗去了。正是: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释义
平生不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世上也就不会有人憎恨自己。切齿,喻痛恨。
例句
宋·邵雍《诏三下答乡人不起之意》诗:“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断送落花安用雨,装添旧物岂须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邵尧夫居洛四十年,安贫乐道,自云未尝皱眉,故诗云: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2出:“你如今赴梓州任所,我相公也判梓州。咦!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邵璨《香囊记》第11出:“叵耐书生谤大臣,管教漂泊陷边尘。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吴德修《偷桃记》第18出:“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终无切齿人。下官董偃是也。适才行过村市之中,人烟辏集之处,见有一榜,乃是东方朔奏过朝廷,通行天下,访拿我与黎牛。”明·范受益《寻亲记》第5出:“平生莫作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君无子孙,休把阴骘损。”明·汪廷讷《天书记》第20出:“我且先赚出他天书,后行胸臆,有何不可?正是: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汤显祖《邯郸记》第23出:“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自家京城巡捉使,为抄札卢家有功,超升外织作坊一个大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4:“自此周廷章无行之名,播于吴江,为衣冠所不齿。正是:平生不作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无名氏《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你与我叫住那排军,我相问则个。正是: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清·无名氏《定国志》第3回:“今日今时轻太子,他年他日受天刑。人生不作锁眉事,世上须无切齿人。”
平地里起风波
原著
《金瓶梅》第12回:“你信淫妇言语,平地里起风波,要便搜寻娘?还教人和你一心一计哩!你教人有那眼儿看得上你!倒是我不依你。”
释义
意指突然间发生了意外情况。
例句
唐·刘禹锡《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唐·杜荀鹤《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诗:“只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宋·苏辙《思归》诗:“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宋·李之仪《和游一人泉》诗:“新诗解人颐,秀若披云鬟。突然不可揖,平地翻波澜。”宋·无名氏《贺新郎·张县尹美任》词:“蓦地风波平地起,算十常、八九乖人意。”元·张翥《不系舟渔者陈子尚自号》诗:“人情平地波澜起,身世空虚日夜浮。”元·关汉卿《鲁斋郎》第2折:“正青春似水,娇儿幼女成家计,无忧虑,少萦系;平地起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元·关汉卿《鲁斋郎》第4折:“想人生平地起风波,争似我乐清闲支着个枕头儿高卧。”元·贾仲明《玉壶春》第2折:“走将来平白地生波浪,睁着一对白眼睛,舒着一双黑爪老,掿着一条黄桑棒。”元·施惠《幽闺记》第28出:“艰共险,愁和闷,要躲怎躲,到如今尚有平地风波。”明·张凤翼《红拂记》第17出:“争言天堑难飞渡,全凭地险关逾固。那些个山似洛阳多,平地起风波。”明·孟称舜《娇红记》第28出:“怪他心事忒多端,欲寄音书把雁瞒。青鸟衔来云外语,管教平地起波澜。”明·周楫《西湖二集》卷5:“那妻子若是个老实头便好,若是个长舌妇人,翻嘴弄舌,平地上簸起风波,直弄得一家骨肉分离,五伦都灭绝了,岂不可恨!”清·德寿山《单弦牌子曲·马介甫》第2本:“终日里提心吊胆,一晃有一个多月,纸里边焉能包火,平地里又起风波,大奶奶雌威大振,把马生来干涉。”清·李渔《蜃中楼》第10出:“你为多情生挂碍,我从平地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