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汪廷讷《种玉记》第3出:“有缘千里能相会,[净,老旦,丑]无缘对面不相逢。”明·李梅实《精忠旗》第7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张四维《双烈记》第11出:“邂逅相逢意觉浓,新正行幸遇英雄。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李开先《宝剑记》第26出:“欲入桃源路不通,那堪回首各西东。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史盘《梦磊记》第31折:“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丑]请了!唉,我欢天喜地来认老婆,倒替别人认了去。扫兴,扫兴!”明·许自昌《水浒记》第12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今日那女郎甚觉有情,只可惜他母亲在坐。”明·沈璟《义侠记》第20出:“一片花飞故苑空,随风飘泊到帘栊。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徐霖《绣襦记》第40出:“二姓姻缘成始终,琴调瑟弄两和同。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冯梦龙《楚江情》第12折:“无缘对面不相会,有缘千里定相逢。结成鸾凤青丝网,碾就鸳鸯碧玉笼。”明·冯梦龙《楚江情》第19折:“得便宜处朝朝乐,不遂心时闷闷忧。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却成仇。”明·冯梦龙《酒家佣》第25出:“好个义士,难得难得!堪念孤儿道路中,全亏义士觅萍踪。皇天,皇天!但愿有缘千里会,只怕无缘面不逢。”明·吴中情奴《相思谱》第2折:“不要取笑,你自寄去便了,我恐怕爹妈醒来,我进内舱假睡,你自稳便。无缘对面不相会,有缘千里定相逢。”明·无名氏《异梦记》第15出:“佳人自折一枝红,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无名氏《绨袍记》第34出:“花神说破上天机,一点真心我自持。千里有缘终会合,无缘对面且分离。”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非奴自贱,因见官人是个大孝之人,故此情愿为妻。你到反意推却!岂不闻古人云: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此亦是缘分,何必生疑!”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1:“也是合当有事,遇着这个俊俏后生。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城中搬下来,偶辏遇官人,又是同岁。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0:“有一个多情的女儿,没兴遇着个子弟,不能成就,干折了性命,反作成别人洞房花烛。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8:“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力谋求。有缘千里也相投,对面无缘不偶。”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5:“后来闻得女巫先曾有言,如此如此,晓得是有个定数,叹口气罢了。正合着古话两句道: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2:“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9回:“道法缘法各一宗,白云洞里取神通。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0回:“姑子也暂且回家,约在十月初四日差人来接他。这真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12:“只有王好勇馋眼空热,气得个头昏眼暗,自恨到手姻缘,白白送与他人。这才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14:“文子见了王仲先,一见如故,欢然相接。这才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6回:“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今日幸遇先生,聊备一杯薄酌,少叙衷情,幸勿推却。”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7回:“有缘千里来相会,千里姻缘似线牵。贱妾不才,愿奉将军枕席,将军意下何如?”明·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25回:“半载单衾应有数,天怜良善再团圆。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回:“媒妁殷勤说始终,孟姬爱嫁富家翁。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0回:“柳底花阴压路尘,一回游赏一回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亲。”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4回:“夫人,虽云露水夫妻,亦是前生所种。古人有言: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明·无名氏《浪史》第2回:“浪子随即整了衣巾,唤陆姝、晋福两个跟随,别了妹子,出得大门,望东走来,你道好不作怪。正是:有缘千里相会,无缘对面难逢。”清·袁于令《西楼记》第12出:“无缘对面不相会,有缘千里定相逢。结成鸾凤青丝纲,碾就鸳鸯碧玉笼。”
清·袁于令《西楼记》第19出:“得便宜处朝朝乐,不遂心时闷闷忧。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却成仇。”清·李玉《永团圆》第27折:“我早未知何敢僭言?姻亲何用苦相牵。这是有缘千里能相会,只恐无缘到底也埋怨。”清·洪琮《白牡丹》第40回:“语曰:有缘千里能相遇,无缘对面不相逢。难道朕与他无缘吗?朕今须沿途细访其踪迹罢。”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33回:“直到天将五更,雨中鸡叫了三遍,没奈何走下床来,只见秀才被窝里不知是雨是水,险不湿透。自己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吴沃尧《痛史》第21回:“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诸君有贵恙的,只管说出来。”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46回:“原来是华二贤弟,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杏花天》第5回:“一月余未曾御敌,今日逢卿,真是天付姻缘。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一片情》第10回:“这原有一段机缘在其中,若无缘,就是做一床也没相干。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绣戈袍全传》第10回:“正是:有缘千里终须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一时才子佳人,风云际会,遇出非常,自然比聘定的夫妻,更觉十分恩爱。”清·无名氏《株林野史》第12回:“走到一所村庄,浑身汗流,喘吁吁的,甚觉难走,且喜庄头上有一座大门,遂坐在阶上歇息。这正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粉妆楼全传》第38回:“真乃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上逢。你要问那粉脸金刚的罗灿,在下就是。”清·无名氏《幻中游》第4回:“但不知后来应何处,这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武则天外史》第10回:“今日一同出外,不料路上逢此奇雨,所以过来烦恼,小生心实在不安。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株林野史》第12回:“且喜庄头上有一座大门,遂坐在阶上歇息。正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清·无名氏《青龙传》第2回:“正对你我,今日皆是头一次盟拜,应了俗语: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原著
《水浒传》第10回:“(林冲)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水浒传》第21回:“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你倒不撺掇押司来我屋里,颠倒打抹他去。常言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释义
倘若出于迫不得已的原因杀了人,或许可以得到饶恕;但要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于情于理都不能被人宽容。以假设推理为前提,强调为人做事必须讲道理。
例句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公直虽无杀人之辜,且有坑蚕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难容。”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6:“问:‘如何是道?’师曰:‘放汝三十棒。’曰:‘为什么如此?’师曰:‘杀人可恕,无理难容。’”元·高文秀《双献功》第4折:“端的是泼无徒贼子更和着浪包娄,出尽了丑,丑。情理难容,杀人可恕,怎生能够。”元·关汉卿《蝴蝶梦》第2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厮每情理难容,俺孩儿杀人可恕。”元·郑廷玉《金凤钗》第4折:“杀人可恕,情理难当。小官杨衙内,谁想杀了我家六儿,偷了银匙箸的,是个赵鹗秀才,被我状元店里拿住,问成了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4折:“把一个死尸骸暴露霜风,刬地漆头为器斟琼液,可甚翠袖殷勤捧玉钟。未出语先心痛,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元·尚仲贤《气英布》第4折:“骨刺旗门开处,那楚重瞳在阵面上高呼:无徒!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元·高明《琵琶记》第14出:“自古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我的声名,谁不钦敬?”
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20出:“叵耐杀人可恕,无礼难容!贫女那贱人,十人打底九人没下!”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27出:“作怪,作怪!杀人可恕,无礼难容。”明·沈璟《义侠记》第29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冤家路窄,今夜相逢。”明·沈采《千金记》第12出:“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此间已是项王营门前了,怎么无人在此?”明·无心子《金雀记》第10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个****骨头,这等可恶!”明·吾邱瑞《运甓记》第30出:“自古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兴言及此,不觉发竖眦裂,这场大恨,何日可解!”明·郭勋《雍熙乐府》卷15:“懊恼薄情轻弃,一夜闷自恼。论杀人可恕,情理难饶,负心天鉴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4:“自叹兴亡皆此物,杀人可恕情难饶。”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1:“明知这事无可宽容,也将来轻轻放过;明知这事有些尴尬,也将来草草问成。竟不想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清·孔尚任、顾彩《小忽雷·坊市鞫凶》:“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自家于敏是也。俺父亲襄阳于頔,原任司空之职,闲住在京。我不合相劝谋补外镇,遂托光棍梁正言打点梁枢密的关节。”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9回:“老爷请听言,事情虽小,叫作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清·无名氏《五美缘》第6回:“只是他两家欺人太甚,自古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故此前来告诉贤甥,听你上裁。”清·无名氏《吴江雪》第13回:“杀人犹可恕,情理最难容。若得斯人首,将来下一钟。”清·吴獬《一法通》卷1:“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一人为私,两人为公。”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原著
《水浒传》第9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水浒传》第62回:“常言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既然有一千两金子在此,我和你替他上下使用。梁中书、张孔目都是好利之徒,接了贿赂,必然周全卢俊义性命。”
释义
杀人要看见鲜血流淌,救人要彻底帮助到位。喻指做事要见到效果,不半途而废。
例句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20:“师拟开口,蓦被拦胸一拳。忽大悟,直得汗流浃背,点首自谓曰:‘临济道:黄檗佛法无多子。岂虚语邪?’遂呈颂曰:‘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宋·惟白《续景德传灯录》卷34:“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3折:“官人,你救黎民,为人须为彻;拿滥官,杀人须见血。”明·汤显祖《邯郸记》第21出:“杀人须见血,立功须要彻。都是会中人,不劳言下说。”明·李梅实《精忠旗》第27折:“刘允升的尸,也好生看守,敢怕丞相还要戮他的尸哩![杂应介]正是:杀人须见血,斩草要除根。”明·无名氏《三桂记》第18出:“救人须彻骨,杀人须见血。程婴大丈夫,杵臼真豪杰。一朝呈节义,万古称忠烈。”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7:“常言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还只是废我几两银子不着,救你这条穷命。”明·罗懋登《西洋记》第39回:“天师道:‘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怎么这等样儿?’”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7回:“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咱们愚见,不如舍手抬起他来,抬到御道上,等他酒醒之时,自家去了罢。”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8回:“俗语说:救火须救灭,救人须救彻。我明明听得那骡夫说,不肯给你送这封信去请褚一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0回:“如此一转移间,就打算个护送他们的法儿也还不难,自己也算救人救彻,救火救灭,不枉费这番心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84回:“俗语说的,救火须救灭,救人须救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