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水浒传语典
19621000000032

第32章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原著

《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

释义

飞蛾扑向火光,必然引火烧身。喻指自找麻烦,自取灭亡。

出典

南朝·梁·萧衍《赐到溉连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例句

唐·姚思廉《梁书·到溉传》卷40:“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僖宗纪》卷19下:“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宋·熊克《中兴小纪》卷36:“人苟无识,一味贪进,往往如飞蛾投火,随焰而灭。”元·杨显之《潇湘雨》第2折:“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9出:“理会得飞蛾投火,送过死来!林浪里五十个大汉,休得要出来。”明·郑若庸《玉玦记》第32出:“飞蛾赴火,自速其灾。下官未遇之时,受此二人无限荼毒,若非吕公,亦不免转死沟壑,不想今日都犯在我手里。”明·汪廷讷《狮吼记》第4出:“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明·无名氏《鸣凤记》第29出:“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0:“当时只不说便休,千不合,万不合,说出来,分明似飞蛾投火,自送其死。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5回:“你这贱妖婢,敢在我跟前使什么飞刀之计,我叫你飞蛾扑火,自损其身。”明·无名氏《贪欣误》第2回:“若果偷盗,不远遁去,是飞蛾投火,自送死了,何曾见他有分毫来。”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卷37:“贺方回《飞蛾诗》:‘附炎竟何功,自取焚如酷。’谚云:飞蛾扑灯,惹火烧身。此可为附炎之戒。”清·陈确《辰夏杂言》:“况今之人直是以身徇名,以身徇利……犹莫之悟,群然如扑火之蛾,其孰能救之?”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2回:“正是:粉蝶贪花,撞着蛛丝殒命;灯蛾扑火,惹来红焰烧身。”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27回:“这两个人,岂不是飞蛾扑火,自来送死?来人,把他两个人捆上!”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29回:“你等这些小辈,岂不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打寻。”清·李雨堂《万花楼》第55回:“你若力办此事,只忧今生今世也究不明的。反做了灯蛾扑火,自惹焚身,还要累及妻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8回:“要不亏两个骡夫沿途保护,他还不知跑到那里才止,偏偏的又投了这凶僧的一座恶庙。正所谓:飞蛾投火,****其身。”清·无名氏《走马春秋》第15回:“不过蒙鸡啄粟,误撞了几口,不知分量,来至都门。正所谓:飞蛾赴火,自寻其死。”清·无名氏《彭公案》第57回:“小辈,今日你飞蛾投火,自来送死!”清·无名氏《五虎平西前传》第35回:“圣上虽然不罪,下官还防国丈不肯宽饶,所以打发她回归单口去了,免得飞蛾投火,自烧其身。”清·无名氏《三春梦》第6回:“那好汉出口不顺,殿左大怒曰:‘你来,你来!正是:灯蛾扑火,惹火烧身。’”清·无名氏《金石缘》第19回:“此仇不可不报,只须再将几句巧语去打动他,谅无不妥。正是:但知利口巧如三尺剑,那知灯蛾赴火自烧身。”清·无名氏《于公案》第1回:“你算是漏网鱼生,就当远走高飞才是。竟不知利害,反找上门来,分明是飞蛾投火,自来送死!”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原著

《水浒传》第17回:“洒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青面兽杨志的便是!”《水浒传》第27回:“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水浒传》第39回:“俺这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梁山泊好汉旱地忽律朱贵的便是。”

释义

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改名换姓。表明英雄好汉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不隐瞒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中国古代江湖中人自我表白的精典语辞。

例句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2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陈虎的便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2折:“我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改姓。哥,我实对你说,我须不是歹人。”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4折:“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则我是浪子燕青也。”元·郑廷玉《金凤钗》第2折:“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本处人氏,姓李名虎。”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3折:“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曹丞相手下大将夏侯惇。”元·无名氏《还牢末》第1折:“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是宋江手下第十三个头领山儿李逵便是。”元·无名氏《朱砂担》第1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铁旛竿白正的便是。”元·无名氏《争报恩》第1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宋江哥哥手下第十二个头领,金枪教手徐宁是也。”元·无名氏《梁山七虎闹铜台》第1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梁山泊宋江手下浪里白跳头领张顺。”元·无名氏《谢金吾》第3折:“我这等去了,不为好汉。我立不更名,坐不改姓。”元·无名氏《盆儿鬼》第1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盆罐赵的便是!”元·无名氏《独角牛》第2折:“一对拳寰中第一,两只脚世上无双。自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石州马用的便是。”元·无名氏《射柳蕤丸》第3折:“某乃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则我便是大将葛监军。你来者何人?”明·朱有燉《仗义疏财》第4折:“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武松的便是。奉俺宋江哥的将令,差我和雷横接应山儿李逵、一丈青。”明·无名氏《单刀劈四寇》第4折:“兀那四个草寇你听着,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明·无名氏《大战邳彤》第2折:“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将邳岩是也。”明·无名氏《定时捉将》第3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则我是汉将先锋大将铫期是也!”明·无名氏《单战吕布》第3折:“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张飞是也,你来者何人?”明·无名氏《紫泥宣》第3折:“你问俺两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是薛铁山,他是贺回虎。”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9回:“贫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西域天竺国密松林、齐腰峰、寒庭寺下来的梵僧,云游至此,施药济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常言道: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悟空,岂有假托之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7回:“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老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王名彪。因我有些力气,这些人都呼我做摇山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5回:“小小子儿,别说闲话!你听着:我也不是你的什么大师傅,老爷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有名的赤面虎黑风大王的便是!”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0回:“吕太守,你不要慌。我等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是梁山泊上好汉。”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5回:“本贯东京,要到大名赎回被掳的亲戚。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梁山泊上浪子燕青的便是。”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39回:“你家太爷行不更名,住不改姓,我姓安,叫安天寿,绰号人称独角蛟。”清·无名氏《续小五义》第111回:“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这位是我哥哥,姓李名珍,外号人称巡江太岁。我姓阮名成,外号人称细白蛇。”清·无名氏《金台全传》第23回:“坐不改姓,行不更名,好汉范将军,常吃无钱食的,谁敢前来说话?”

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

原著

《水浒传》第19回:“今日山寨,天幸得众多豪杰到此,相扶相助,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水浒传》第50回:“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

释义

又作“锦上添花,旱苗得雨”。好似漂亮的锦缎再添美丽图案,犹如久旱的禾苗得到雨水滋润。喻指及时得到了帮助,获益较多。

例句

唐·施肩吾《再酬李先辈》诗:“清辞再发郢人家,字字新移锦上花。”宋·黄庭坚《了了庵颂》:“方广庵名了了,了了更著庵遮;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元·柯丹邱《荆钗记》第48出:“如今的人只有锦上添花,那肯雪中送炭?”元·无名氏《冻苏秦》第4折:“谢当今圣主重贤臣,我争些儿有家难奔,恰便似旱苗才得雨,枯树恰逢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6回:“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3回:“交颈鸳鸯戏水,并头鸾凤穿花。软温温杨柳腰摆,甜津津丁香舌吐。一个如久渴得浆,无限蜂狂蝶乱;一个如旱苗遇雨,许多凤倒鸾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