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原著
《水浒传》第61回:“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若是那一个再阻我的,教他知我拳头的滋味。”
释义
平时养兵,目的是为了防备战争。意谓作长久的准备,正是为了应付急时所需。
例句
唐·房玄龄等《晋书·太祖文帝纪》卷2:“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唐·李延寿《南史·陈暄传》卷61:“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42“宝峰云庵真净禅师”:“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正当立国安邦,为什么各生退志?”元·无名氏《秦并六国平话》卷中:“自古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朝。臣乞兵一万,乞蒙毅为先锋,李信为副将,辛胜为末将。”元·无名氏《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王贲奏上:古云:养军千日,用在一朝。臣赤心报国,乞兵二十万,蒙恬为先锋,蒙毅为副将,董翳为末将。”元·孙叔顺《点绛唇·咏教习鼓诉冤》曲:“都不肯一心于国死,则待半路里转身逃。早难道养军千日,又得用在今朝。”元·马致远《汉宫秋》第2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元·高文秀《渑池会》第2折:“则依着我,起军与他交战。自古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高文秀《渑池会》第3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明·邵璨《香囊记》第17出:“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俺岳爷爷真个是天下无敌,连日与契丹大战,弓强兵锐,所向无前。”明·黄元吉《流星马》第1折:“父亲,您孩儿想来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您孩儿深通番字,颇晓沙漠之言。”明·李素甫《元宵闹》第4折:“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因你路途娴熟,贸易精明,要带你出去,怎么推阻起来?”明·汤显祖《邯郸记》第15出:“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我今日有用你之处,你可去得?”明·许自昌《水浒记》第7出:“如今不免差他一往,有何不可?杨志在那里?[生扮杨志上]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明·无名氏《妆楼记》第35出:“养军千日用一时。到今日怎敢违背。总他铁臂铜墙里,怎当我钢刀一劈。”明·无名氏《岳飞精忠》第1折:“学士出言卖国,岂不闻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刬的说这等言语也。”明·无名氏《赠书记》第7出:“自古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怎么不与他去走一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0回:“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末将们不才,愿先出马,擒此妖贼。万一不能成功,再请天师、国师未为晚也。”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2回:“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君令臣共理也,怎么说个肯不肯的话?”
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3回:“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朝。难道这等一个番将,我军中就没有一个英雄豪杰敢去敌他?”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么不出去?”明·无名氏《前七国志》第15回:“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怎的不去?”明·无名氏《前七国志》第16回:“古云: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是我门下的客,应该报效朝廷。先生怎说这话!”清·洪升《长生殿》第26出:“万岁爷圣谕及此,臣等寸心如割。自古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清·孔尚任《桃花扇》第35出:“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清·孔尚任、顾彩《小忽雷·坊市鞫凶》:“大爷好说,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小人也巴不得报主人哩!”清·刘璋《斩鬼传》第2回:“自古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大哥与俺们结拜,要我作甚?况且我们有些本事,怕他怎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老爷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既蒙老爷差遣,秦琼不敢辞劳。”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自古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那兵是平时养着备用的,如何到变起仓卒,才去募兵?”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古言: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卿等受国家培养有年,今当贼寇临城,并无一人建策退兵,不辜负国家数百年养士之恩么?”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8回:“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们都要建功报效,却怎地不见半个贼兵,就无故班师?”清·吴璇《飞龙全传》第55回:“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今有事推故,岂为臣之理?汝教人不善,煽惑军心,吾明日进宫奏知太后,当正军法。”清·吕熊《女仙外史》第66回:“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今就在出力的时候,也分不得什么文武,就是我,也上阵杀他一两场。”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养军千日,用在一朝。老阳儿眼看着没啦,你还合我闹涅涅呢!”清·欧阳巨源《负曝闲谈》第2回:“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你们这些脓包,一个都没有中用的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别的不要讲,这两句话是人所共知的。”清·无名氏《彭公案》第227回:“我养兵千日,用兵一遭,今天这场架可打得?”清·无名氏《彭公案》第317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二将军和三将军被擒,飞龙岛失守,皆因周百灵所起,他今天不该弃我而走。”清·无名氏《掌故演义》第2回:“自古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今李贼这等猖狂,正是我们尽忠报国的时候。”清·无名氏《说唐演义全传》第10回:“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小人焉有不去之理?”民国·蔡东藩《唐史演义》第38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所掌何事,乃听叛兵犯阙么?”民国·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第70回:“陛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少加退沮,人心立涣。长江虽险,不足恃了。”民国·蔡东藩《明史演义》第34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道未见一敌,便想回去么?再有抗阻,军法不贷!”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6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道叫汝等临阵逃走么?汝等既负了朝廷豢养之恩,还有何颜入城见我?”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34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费了无数军饷,所为何事?难道叫你坐食不成?”民国·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29回:“你等说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何临敌先怯哩?”民国·李伯通《**************》第4回:“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难道这些督抚,这些提镇,没有一个人是太平军的对手吗?”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原著
《水浒传》第2回:“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依例拜纳房金,万望周全方便。”《水浒传》第37回:“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释义
又作“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在荒郊野岭行走,旅途人烟罕见,前面不靠近村庄,后面不挨着客店,难以找到投宿安歇之处。意指无依无靠,进退两难,事情难以得到落实。
例句
宋·克勤《碧岩录》卷7:“赖得南泉与他断这公案,收得净尽。他争奈前不构村,后不迭店。”宋·林光朝《与林晋仲》:“前不到村,后不到店,乃是伥然而活者。某老矣,所志愿在读书,不当如此扰扰过却白日。”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出:“野猿啼子,远闻得咽咽呜呜。落叶辞柯,近睹得扑扑簌簌。前无旅店,后无人家。”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今日回家来到这里,争奈天色已晚,又遇着风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明·朱有燉《仗义疏财》第1折:“哥哥,天色晚也,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前面一座古庙咱,且入庙中宵宿一夜,明日早行。”明·徐渭《翠乡梦》第1出:“眼见得城门又关了,连这小的儿也不出来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3折:“渔翁可怜见,咱前无村,后无店,若不渡我,如之奈何也?”明·无名氏《霞笺记》第17出:“正好行路,不觉天色昏黑。呀,不好了,一阵狂风骤雨来了,如何是好?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只得冒雨而走。”明·无名氏《赠书记》第10出:“小娘子,如今南郊去不及,天色已是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里去投宿。不如在古庙里权过了夜,明日行罢。”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当夜月明星光之下,主仆二人,前无客店,后无人家,惊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0:“当夜月明,星光之下,主仆二人,前无客店,后无人家,惊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1:“而今除夕在近,前路已去不迭。真是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没奈何了,只得在此饭店中且过了岁,再作道理。”明·吴拱宸《鸳鸯针》卷4第2回:“前不巴村,后不巴店,那里去?”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11:“看看天色已晚,路上行人渐渐稀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里好生慌张。”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0回:“宝光哇出一肚子水,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穿了精湿的衣裳,垂头丧气。”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19回:“(韩)退之叹息一会,只得上了马,趱行几里,不觉来到山林幽僻处,前无村落,后无宿店,四下时旷旷荡荡,没有一些人烟。”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你好人儿!弄的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上稍,没下稍,出丑惹人嫌。你就影儿也不来看我看儿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6回:“好不知趣!这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那讨香烛?就有钱也无处去买。”明·无名氏《续西游记》第32回:“再走几里便是黯黮林头,没住处,叫做前不巴村,后不巴店。伸手不见掌,对面不见人。”清·徐述夔《快士传》卷6:“况他是对盲眼睛,行步又慢,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正没奈何,恰好从大力庵走过,只得叩门借宿。”清·徐震《赛花铃》第15回:“红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思无处投宿,忽远远望见树林中有灯光照出,遂趋步从之,却是三间茅舍,四下甚是僻静。”清·张南庄《何典》第8回:“这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若落起骑月雨来,却那里去躲?”清·陈飞霞《阴阳斗》第4回:“石宗辅知道前无村店,后无人家,是个无处躲雨的地方。”清·吴璇《飞龙全传》第16回:“(赵匡胤)一路思想之间,不觉日已沉西,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清·吴璇《飞龙全传》第19回:“看看天色晚了,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正在难为之际,忽然就地里一阵阴风,觉得凄凄惨惨,冷气逼人,伸手不见指掌,恁般昏暗。”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158回:“这天正往前走,上不靠村,下不着店,天有日落之时,偶然云生西北,雾长东南,狂风暴雨下起来了。”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上得好折,如今得了这个去处,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又是不能不走的。”清·陈树基《西湖拾遗》卷38:“贪看景致,不觉夜深迷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清·无名氏《常言道》第2回:“但此间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就使你往那一簇人家,走进这城里去,也是人生路不熟,如何是好?”清·无名氏《施公案》第107回:“且说这漫洼地面,虽说离着献县不远,却是个荒僻之处。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孤另另一座破庙。”
前队鞭敲金镫,后军齐唱凯歌
原著
《水浒传》第50回:“宋江等众将一齐上马,将军兵分作三队摆开。前队鞭敲金镫,后军齐唱凯歌。”《水浒传》第67回:“把李固、贾氏钉在陷车内,将军马标拨作三队,回梁山泊来。正是:鞍上将敲金镫响,步军齐唱凯歌回。”《水浒传》第70回:“宋江大喜,抚慰已了,传下号令,诸多头领收拾车仗粮食金银,一齐进发。鞍上将鞭敲金镫响,步下卒齐唱凯歌声。”《水浒传》第77回:“各处鸣金收军而回,鞍上将都敲金镫,步下卒齐唱凯歌,纷纷尽入梁山泊,个个同回宛子城。”《水浒传》第84回:“欧阳侍郎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宋江成几阵大功,名标青史,事载丹书,直教人唱凯歌离紫寨,鞭敲金镫转京师。”《水浒传》第119回:“收军锣响千山震,得胜旗开十里红。马上将敲金镫响,三军齐唱凯歌回。”
释义
又作“鞍上将鞭敲金镫响,步下卒齐唱凯歌声”、“鞍上将都敲金镫,步下卒齐唱凯歌”、“人唱凯歌离紫寨,鞭敲金镫转京师”、“马上将敲金镫响,三军齐唱凯歌回”。意指军队胜利凯旋时,威武雄壮,气势豪迈,欢声笑语。这是称赞军队英勇克敌、胜利班师的精典语辞。
释义
描写军队胜利班师时,鼓号齐鸣,人欢马笑,旌旗招展,威武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