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元·无名氏《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严广急追,杀散胡人兵卒,夺得马一百匹,大捷回关。诗曰: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元·无名氏《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至期,诸郡尽数投降纳书。孙子取了燕国经理地图,并金宝十车,遂领军回齐。怎见得,诗曰: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元·关汉卿《五侯宴》第3折:“得胜收军卷征旗,行军起寨罢相持。众将鞭敲金镫响,班师齐唱凯歌回。”元·关汉卿《哭存孝》第1折:“他几时得鞭敲金镫笑微微,人唱着凯歌回,遥望见军中磨绣旗。”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3折:“夹着无韂马,两脚去如飞。正是:鞭敲金镫响,我可甚人唱凯歌回。”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1折:“骤征马宛(★请将二字按左右结构组字)寻家计,插翅走如飞。他可甚鞭敲金镫响,人和凯歌回。”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2折:“我传令莫延迟,人马朔风疾。鞭敲金镫响,齐和凯歌回。”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2折:“兀那村夫,你听者:我这一去,鞭敲金镫响,凯歌齐声唱。”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3折:“眼见的鞭敲金镫响,将凯歌齐声唱。”元·无名氏《锁魔镜》第4折:“来来来缚妖索紧绑住,是是是回军也齐将金镫系,俺俺俺得胜也尽和凯歌回。”元·无名氏《薛仁贵征辽事略》:“太宗皇帝传圣旨,加封高建藏为高丽国王。太宗班师还国,正是:诗曰:鞭敲金镫转,人唱凯歌回。”明·梁辰鱼《浣纱记》第8出:“三军欢笑势如雷,尽道行兵海上来。个个鞭敲金镫响,人人齐唱凯歌回。”明·姚茂良《精忠记》第8出:“杀气横空镇武威,金兵百万望风摧。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吟吟齐唱凯歌回。”明·陆采《怀香记》第36出:“得胜鞭敲金镫响,大家齐唱凯歌回。”明·沈璟《义侠记》第13出:“休将金宝饵英才,我今日原非为利来。队队鞭敲金镫响,声声齐唱凯歌回。”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4折:“则听的管弦丝竹乐声齐,满筵间却是些绮罗珠翠。今日个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明·单本《蕉帕记》第33出:“雪中一战解戎衣,此日欢声震似雷。方信鞭敲金镫响,果然人唱凯歌回。”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15出:“人呐喊,马奔飞,半天摇动五方旗。功成日,奏凯回,鞭敲金镫喜孜孜。”明·汤显祖《南柯记》第29出:“脚揣鸳鸯阵,头顶凤凰盔。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明·王玉峰《焚香记》第37出:“一鼓去渠魁,莱阳免祸危。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回。”明·张凤翼《灌园记》第26出:“立新王今朝龙驾去,迎贤后明日凤车来。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吟吟同唱凯歌回。”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2折:“俺今日得胜班师而回也,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回。”明·无名氏《白兔记》第27出:“你可与我写捷书一封,飞报朝廷,不得有违。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盈盈齐唱凯歌回。”明·无名氏《赠书记》第25出:“这等我们暂屯兵境上,听候朝廷的诏旨就是。正是:喜孜孜鞭敲金镫响,笑呵呵齐唱凯歌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蜀兵安然尽渡泸水,果然: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2回:“只要大王与臣一枝人马,前往哈密西关与他对阵,管教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旋。”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4回:“唐状元绰了这个番头,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4回:“刘荫、王堂称羡不尽,一齐金镫响,都唱凯歌归。”明·罗懋登《西洋记》第35回:“唐状元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旋。二位帅大喜,纪功受赏,不在话下。”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1回:“国王之妻给与他鞍马、披挂、兵器等项,又与他一枝军马,果然的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一刀就杀了花面王。”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5回:“金毛道长只说是打坏了老爷,不胜之喜,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回见番王,铺展他这一段大功。”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0回:“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旋,见了元帅,献上首级。”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5回:“唐状元领了得胜之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回复元帅。”明·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卷4:“殷丞相就令安排酒席,答谢所属官员,即日令军马起程。真个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明·无名氏《英烈传》第14则:“其余将士,尽随至和阳。正是:鞭响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12回:“祝融下马,枭了首级,捉其家属回朝。正是: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声。”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75回:“彭、季二将,入帐见傅说缴令,说大喜,安抚人民,下令班师。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明·无名氏《南北两宋志传》第8回:“翌日,下令班师,大军离镇州。正是: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7回:“鞭响金镫响,人唱凯歌辞。展土开疆日,男儿得志时。”清·陈朗《雪月梅传》第49回:“此时,倭寇悉平,众将士鞭敲金镫,齐唱凯歌。”清·吴璇《飞龙全传》第51回:“至次日,下令拔寨回兵。正是:鞭敲金镫,人唱凯歌。大军在路无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8回:“四路里剿杀,到得天明,三营的兵尽皆败没,夺得马匹、衣甲、器械、粮草,搬回山寨。正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2回:“次日,把铁牛、来得两个加上手钮脚镣,收兵押解回山。正是:马敲金钉响,人奏凯歌回。”清·无名氏《铁花仙史》第19回:“次日五鼓,军士鸣金击鼓,登程而去。但见: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清·无名氏《争春园》第9回:“常让道:‘愿岳父鞭敲金镫响,人奏凯歌还。’”
将在谋而不在勇
原著
《水浒传》第33回:“刘高那厮终是个文官,还有些谋略算计。花荣虽然勇猛豪杰,不及刘高的智量。正是:将在谋而不在勇。”
释义
意指要成为英雄无敌的将军,关键是精于智谋,其次才是英勇善战。
例句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4折:“也不索剑仗着霜锋,甲披着数重,却不道将在谋而不在勇。”元·朱凯《昊天塔》第1折:“奈贼臣把俺来着了羊投虎口厮断送,方信道:将在谋不在勇。”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1折:“兄弟也,将在谋而不在勇。”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住,住,兄弟也,可不道将在谋而不在勇?”元·无名氏《马陵道》第1折:“可不道将在谋不在勇,哎,只你个英也波雄,枉用功,我如今捉获你对咱妆懵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1折:“可不道将在谋而不在勇,哎,你一个将也波军,枉用功。”元·无名氏《射柳蕤丸》第1折:“葛监军,可不道将在谋而不在勇?自古用将非轻,须用大臣保举,岂可自荐?”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1:“将在谋不在勇,兵贵精不贵多。愿得二钟为助,兵三百人足矣。”明·罗懋登《西洋记》第34回:“将在谋而不在勇。只是这等歹杀,岂是个赢家。”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5回:“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贵多。这两句话须要记在心上。”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19回:“非是不用将军,恐怕你此去擒不得黄巢。兵法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将军平日有勇无谋,故此不敢轻用。”明·无名氏《英烈传》第71回:“真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左有陈享,右有张旭,后有曹良臣,三千兵拼死攻击,杀得无兵四散奔溃。”清·俞万春《荡寇志》第130回:“我儿权将息一夜休。况且将在谋,不在勇,何必同他力战。”清·无名氏《鸳鸯配》第7回:“某闻:将在谋而不在勇。必须知彼知己,谋而后动,方能取胜。”
将酒劝人,终无恶意
原著
《水浒传》第62回:“你们都不要烦恼,我与你央及员外,再住几时,有何不可?常言道:将酒劝人,终无恶意。”
释义
以美酒劝导人们开怀畅饮,始终不会存在恶意。意思是说待人真诚,勿庸置疑。
例句
元·戴善甫《风光好》第1折:“学士饮一杯,怕做什么?岂不闻将酒劝人,终无恶意。何怒之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2折:“大夫你着我筵前劝几瓯,那汉劣性,怎肯道折了半筹?[鲁云]将酒央人,终无恶意。”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我千山万水捎的心爱衣裳,狄大哥说声嫂子要,我双手就送;我将酒敬人,并无恶意。”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5回:“自古将酒劝人,终无恶意。吃了这杯,你便饿死在此,家中也无人知道。”清·李渔《风筝误》第26出:“妹子,自古道:将酒劝人,终无恶意。你不从就罢了,何须告诉母亲,待我陪个不是,求你宽容了罢。”清·洪琮《白牡丹》第32回:“俗云:以酒敬人,本是好意。刘瑾又不好发作,无奈坐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5回:“我将酒敬人,并无恶意。怎么,你把我的酒也泼了,盅子也摔了!你这个人好不懂交情!”清·无名氏《常言道》第1回:“予亦不知上拙,有心劝世,不顾贻笑大方。正是:将酒劝人,终无恶意。”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原著
《水浒传》第31回:“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便想到:‘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水浒传》第34回:“秦明见说反了花荣,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气忿忿地上马,奔到指挥司里。”《水浒传》第38回:“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水浒传》第52回:“朱仝一见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掣条朴刀,径奔李逵。黑旋风拔出双斧,便斗朱仝。”《水浒传》第87回:“那寇先锋望见砍了琼先锋,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跃马挺枪,直出阵中,高声大骂:‘贼将怎敢暗算吾兄!’”
释义
怒气从心底迸发出来,恶意自胆边延展开来。由于心中十分激愤,丧失理智,产生冲动的念头,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出来。
例句
元·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卷上:“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却不叵耐这黄巢欺负咱每忒甚!’”元·无名氏《七国春秋平话》卷下:“石丙闻知乐毅用计,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绰半破石搥,出阵觑袁达顶门上便打。”元·无名氏《七国春秋平话》卷下:“白起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叫曰:‘何忧此阵!叫俺孩儿每都来!’”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3折:“恼的我恶向胆边生,不由我怒从心上起。”元·尚仲贤《气英布》第2折:“直气的咱不邓邓按不住雷霆,眼睁睁慢打回合,气扑扑重添呓挣,不由咱不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出:“强人不管他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左手捽住张协头梢,右手扯住一把光霍霍冷搜搜鼠尾样刀。”明·徐田臣(★请将二字按左右结构组字)《杀狗记》第13出:“打伊泼丑生,怎敢到此处。恶向胆边生,教人怒从心起也。”明·许自昌《水浒记》第24出:“你不消进来得,待我与你拿进去,就差人去拿便是。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明·无名氏《骗英布》第3折:“不由我恶向胆边生,怒从心上起。今朝若见你元戎,畅道是美。”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15:“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雄威动凤眼圆睁,烈性发龙眉倒竖。两条忿气,从脚底板贯到顶门。心头一把无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3:“韦谏议当时听得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却不听他说话,叫那当值的都来要打那大伯。”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6:“侯兴看罢,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道:‘师父兀自三次无礼,今夜定是坏他性命!’”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8:“任圭虽是大孝之人,听了这篇妖言,不由得: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13:“押司听说,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把那先生捽出卦铺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0:“那计安不听得说万事全休,听得说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便要去打那周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8:“许宣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无名火焰腾腾高起三千丈,掩纳不住,便骂道:‘你这贼贱妖精,连累得我好苦,吃了两场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