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水浒传语典
19621000000055

第55章

清·李宝嘉《活地狱》第33回:“朱四无路可逃,就投河死了。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低又是打头风。”清·无名氏《炎凉岸》第2回:“谢氏没奈何,谅不能免,又秤出七八两银子,赏掌鞭的去了。真个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清·无名氏《闽都别记》第12回:“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又遇对头风。方丈道人只识地骨,那知天心,如知天心,今夜有此狂猛风雨,该再加顶架,先保其末,后理其本。”清·无名氏《常言道》第2回:“那里晓得这块瓦片硬又硬、滑又滑,才踏上去,底下一挫,那里还立得定脚头,两脚却在滩上,身子又跌落在水里了。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清·无名氏《情梦柝》第10回:“晚上出,城只得住舅家去了。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清·无名氏《大明奇侠传》第27回:“正是: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更遇顶头风。可怜钟夫人那里经过这宗事,吓得战战兢兢,只是乱抖,连话总说不出来了。”清·无名氏《五美缘》第45回:“小姐,落霞听了,一齐大哭起来。正是:屋漏又遭连夜雨,舡迟又被打头风。”清·无名氏《绿牡丹》第44回:“我主仆今朝正是:破屋又遭连夜雨,行船偏遇打头风。”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85回:“忽接山东电报,德国兵舰突入胶州湾,把炮台占据了。正是:漏屋更遭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原著

《水浒传》第45回:“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

释义

莫要轻易相信真诚坦率者的好意,应当谨防仁义之士的不义行为。表示对人对事应心存戒意,不可轻易相信,毫无防备。

例句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9:“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元·高文秀《渑池会》第1折:“莫使直中直,提防人不仁。颇奈赵国相如无礼,他推说今日画城子图样,换取玉璧。”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9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本等是一段美意,不想这丫头行此拙路。老员外止生这女儿,今被他日夜啼哭,教我怎么过得日子?”元·高明《琵琶记》第3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是耍得好呵!”明·沈受先《三元记》第9出:“就在此间歇了罢。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明·许自昌《水浒记》第30出:“莫信直中术,须防人不仁。下官蔡九知府,为宋江题了反诗,差戴宗到京,请问个下落。”明·朱鼎《玉镜台记》第29出:“招来熊虎将,引作腹心臣。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明·陆采《怀香记》第8出:“莫信直中术,须防人不仁。我自见韩生之后,相思成病。”明·陆采《南西厢记》第37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将军万福!”明·徐复祚《投梭记》第8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老身正在老乌家吃酒,有人说谢穷又到我家来了。”明·郑若庸《玉玦记》第17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方才妈妈在姨娘家,教我先回,到他家里,悄无一人,家伙都不见了。”明·无心子《金雀记》第6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想女孩儿年已及笄,未曾婚配。自从元宵节后,颇觉颜色支离。”明·无名氏《西湖记》第27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可恶那何生,与我相交极厚,尽知我天性懒读书,一生好呵哄。见我在后花园中闲耍,假说先生唤我读夜书,惊我这一惊。”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1:“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原来俺叔父不是个好人,三回五次只教俺静坐,莫出外闲行,原来干这勾当。出家人成甚规矩?”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6:“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贪看天上月,失却世间珍。”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5回:“自古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莫非自己藏匿过了,假说赏与贼人,未可知也。”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6回:“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拿天平来,我把这银子兑兑,别要糟鼻子不吃酒,枉耽虚名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们打起火,开了门,看看如何便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说那里话!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也与你走过好几处松林,不似这林深远。”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古人道得好: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老爷,你莫怪我们说:你若拿得他住哩,便与我荒山除了这条祸根,正是三生有幸了。”明·无名氏《续西游记》第50回:“悟空、悟净也说的有理。俗语说的好: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2回:“那吴胜在床上一跳,滚下床来乱跌,被小二尽力按着,看看气绝,手足冰冷。正是: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清·李玉《一捧雪·醉泄》:“世事幻如梦,人情薄似云。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清·李玉《****关》第12折:“常言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又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清·方成培《雷峰塔》第15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奴家自与许郎迁居之后,情意相投,一向无话。”清·无名氏《快心编》第23回:“莫信他中直,须防仁不仁。或者兰英有心,也未可料。”清·无名氏《云钟雁三闹太平庄》第43回:“张实大喜:‘谨依尊命’。正是:莫道直中直,须知仁不仁。”清·无名氏《炎凉岸》第2回:“袁七襄已知妻子来京,定求冯家救援,心中略宽了几分,不在话下。正是: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清·无名氏《巫梦缘》第2回:“卜氏满心欢喜,那知却是自己的小厮,癞蛤蟆倒吃了天鹅肉了。正是: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清·无名氏《金云翘传》第17回:“这不像个到店的光景,好似个打发我起身的模样,不要托大了。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清·无名氏《警寤钟》第14回:“有量心中不以为然,也只点头唯唯而已。正是: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清·钱大昕《恒言录》卷6:“大昕案,俗语出于唐宋诗者,尚不止此。如……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原著

《水浒传》第59回:“前军点五员先锋:花荣、秦明、林冲、杨志、呼延灼,引领一千甲马,二千步军,先行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水浒传》第87回:“你两个小心在意,与吾引一万军兵,作前部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吾引大军,随后便到。”《水浒传》第107回:“再说卢俊义这支兵马,望西京进发,逢山开路,遇水填桥。所过地方,宝丰等处贼将武顺等,香花灯烛,献纳城池,归顺天朝。”《水浒传》第118回:“部领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一万五千,战将三十余员前进。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招军征进。”

释义

又作“逢山开路,遇水填桥”。适逢高山阻挡就开凿道路前行,遭遇河水阻隔便架设桥梁通过。意指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确保顺利进行。这是古代社会军在旅途、人在旅程时,表明不惧艰险,排除困难的精典语辞。

例句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2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3折:“倒做了逢山开道。[鲁智深云]山儿,我还要你遇水搭桥哩!”元·尚仲贤《三夺槊》第2折:“往常则许咱遇水叠桥,除了咱逢山开道。嗨,如今央别人跨海征辽,壮怀怎消!”元·无名氏《衣袄车》第2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2折:“你是军健汉,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你敢去么?”元·无名氏《飞刀对箭》楔子:“逢山须开道,遇水要叠桥。人人施勇猛,个个显英豪。”明·单本《蕉帕记》第18出:“将校们传令,此去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星夜趱到河北,毋得速慢,如误事者,军法从事。”明·无名氏《下江南》第1折:“可不道先锋先锋,苦处先行。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阔处飞腾,窄处一跳。”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7:“军容整肃,器仗鲜明,一路上逢山开径,遇水叠桥,不则一日,已至陕西地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6回:“会曰:‘必须一大将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谁敢当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6回:“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吾方才到桥上,陷住马蹄,几乎堕桥;若非荀恺,吾已被杀矣!汝既违军令,当按军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9回:“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贫僧到此。”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我有三个徒弟,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我弟子,所以到得上刹。”明·无名氏《隋炀帝艳史》第36回:“以殷开山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以长孙顺德为骁卫,攻城略地,剿杀成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一来要守十三妹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叠桥,甚至打店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原著

《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释义

美酒并不能使人陶醉,而是饮者自己陶醉于美酒;鲜花并不能使人迷惑,而是赏花人自己迷恋鲜花。意指沉迷于酒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而不在于酒色。外界诱惑是次要因素,关键在于个人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