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
原著
《水浒传》第24回:“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释义
意指性情刚烈、行为坦荡、为人豪爽、举止大方。
例句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3折:“若没奸夫,怎把这样好小事儿赃诬着我。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不戴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燕大,我与你要见一个明白。”明·沈璟《义侠记》第10出:“你不要认差人了。我是个不戴网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妇人家,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要人面上走的人。”明·无名氏《白兔记》第7出:“拳头上走得马,臂膊上立得人,清清白白,你说什么?”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4:“老娘人便看不像,却替老公争气。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上立得人起,臂膊上走得马过。不像你那狗****,人硬货不硬,表壮里不壮,作成老公带了绿帽儿,羞也不羞!”明·周楫《西湖二集》卷20:“内中单表一人曹妙哥,是个女中丈夫,真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回:“我是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不是那腲浓血搠不出来鳖!”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5回:“咱们不是夸口说:拳头上也立得人,臂膊上也走得马,只吃那黑夜里看不清的亏,认得真虎,才被他欺了,青天白日,他敢正眼儿觑咱们一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6回:“须知我是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叮叮当当的女儿,又不是个丫头出身,如何受得这口气?”清·徐震《珍珠舶》卷6第2回:“赵家娘娘,我便与你贴壁邻居,那一个不晓得,你是拳头上立得人起,臂膊上放得马过的。”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
原著
《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柱,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旁边两行小字道: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
释义
赞誉英勇之士武艺高强,威猛善战。这是古代擂台比武者,自我标榜的挑战性语言。
例句
元·高文秀《双献功》第1折:“有那等打擂台使会能,摆山棚博个赢,占场儿没一个敢和他争施逞。拳打的南山猛虎难藏隐,脚踢的北海蛟龙怎住停。”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回:“擂台上居中柱上一副对联,上写‘拳打九州豪杰,脚踢四海英雄。’”清·无名氏《大汉三合明珠宝剑传奇》第22回:“中央一匾额比势台又有一联,其联曰:拳打南山猛虎,脚踏北海蛟龙。”清·无名氏《云钟雁三闹太平庄》第23回:“正踢着那人右背,噗通跌去。正是:拳打南山虎,脚踢北海龙。”清·无名氏《施公案》第260回:“只见两个人,一拳一脚,真不愧: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清·无名氏《施公案》第346回:“两旁台柱上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拳打南山虎豹;下联是:脚踏北海蛟龙。”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原著
《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释义
捉拿奸情要当场抓住男女双方,抓捕盗贼要连带偷盗的赃物,杀人要亲眼看见被刺破的伤口。意指要认定罪名,就必须证据确凿。
例句
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篇》:“谚曰: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理。故凡罪囚供疑,必须事事着实,方可凭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3折:“这杀人的要见伤,做贼的要见赃,犯奸的要见双,一行人怎问当?”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3折:“常言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1折:“常言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看你这个嘴脸,敢要和我打人命官司,也须得个证见人。”元·郑光祖《?梅香》第3折:“杀人呵要见伤,拿贼呵要见赃。”元·杨显之《酷寒亭》第3折:“郑嵩,你怎做的执法人?拿奸要双,拿贼要赃,走了奸夫,你可杀了媳妇,做的个无故杀妻妾。”元·无名氏《还牢末》第1折:“二嫂,你记的说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人收着?”元·谷子敬《城南柳》第4折:“自古道捉贼先见赃,索甚当官与招状!”元·无名氏《村乐堂》第2折:“请你个水晶塔的官人都莫偏向,做贼来见赃,杀人来见伤,这的是都管的奸情唆狗,不是这后槽的谎。”明·单本《蕉帕记》第9出:“拿贼要赃,拿奸要双。你只叫妹子来时,待我当面拿出来,且看他有何话说。”明·周朝俊《丹桂记》第32折:“你说俺犯奸情,自古拿贼拿赃,拿奸拿双,奸在那里!”明·汤显祖《牡丹亭》第53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明·阮大铖《燕子笺》第14出:“这位相公说得有理。常言道:拿贼拿赃,获奸要双。”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大尹叫将皇甫殿直来,当厅问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又无佐证,如何断得他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5:“大尹叫将皇甫殿值来,当厅问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又无证见,如何断得他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8:“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楚。”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10回:“俗言道:拿贼见赃,捉奸见双。你只还我那一家是失主?谁见我爹爹做贼?”明·云中道人《平鬼传》第11回:“俗语说得好:拿贼要赃,捉奸要双。若果小人和他老婆通奸,今日他的老婆,为何不来?”
明·吴迁《新民公案》卷4:“养正曰:捉贼必赃,捉奸必双。小的本分为人,又未开店,安得谋财害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回:“自古:捉奸见双,杀人见伤。你那哥哥尸首又没了,又不曾捉得他奸。你今只凭这小厮口内言语,便问他杀人的公事,莫非公道忒偏向么?”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1回:“指奸不为奸,撒手不为奸。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好没来头,为何杀得我!只是这死尸,看你如何发放!”明·无名氏《别有香》第10回:“捉贼见赃,捉奸见双。怎么信一个歌儿,焉知不是仇口冤诬的,便可害人家女子。”清·梅痴生《玉燕姻缘传》第25回:“自古道:捉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奸夫放走了,若是杀了邓氏,到官反取罪名。”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02回:“俗言:捉奸要双,拿贼要赃。必是孤家声势大了,朝廷有些知觉。”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4回:“当初汉萧何治律云:捉奸捉双,捉贼捉赃。这种事体,必要亲身看见,无所推敲,方可定案。”清·张春帆《九尾龟》第123回:“捉贼捉赃,捉奸捉双。你们究竟有什么实在的证据没有?你们众人嘴里头话儿是不能算凭据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7回:“二官人精细着,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清·李宝嘉《活地狱》第41回:“从来说的:捉奸捉双,拿贼拿赃。既不做窝家,那里来的赃?”清·无名氏《施公案》第384回:“俗语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何以见得是他所杀呢?因此虽已成招,却无真实凭据,所以不能定案。”清·无名氏《施公案》第387回:“自古道:捉贼拿赃,捉奸拿双。只要有了真赃实据,还怕他赖不成?”清·无名氏《绣球缘》第4回:“自古道:捉贼拿赃,捉奸在床。如此无凭无据,报官不准。纵然禀告,亦是枉然。”清·无名氏《绿牡丹》第14回:“拿贼拿赃,捉奸捉双。你一人回去,谅他不能杀你,必要问个端的,然后动手。”清·无名氏《一片情》第14回:“我不过惊他的意思,怎么得好?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如今死了这妇人,我明朝到偿命。”清·无名氏《八段锦》第3段:“只是别人知了,我们如何做人?但捉贼见赃,捉奸见双。”清·无名氏《******》第11回:“自古道: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他做了一世贼,不曾被人拿着赃。难道通了奸情,就被你拿着双不成?”
破人买卖衣饭,如杀人父母妻子
原著
《水浒传》第21回:“你不晓得破人买卖衣饭,如杀人父母妻子。你高做声,便打你这贼乞丐!”
释义
影响他人的生意,阻止其衣食来源,犹如杀害其父母妻子那么严重。意指阻断他人财路,为人憎恨。衣饭,犹言衣食,引申指生计、买卖。
例句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1折:“可不道搅人买卖,如杀父母。如今那个敢杀那先生去?”元·马致远《任风子》第2折:“你道是苦劝着不依你个妇女,那先生坏衣饭如杀父母。自古无毒不丈夫。”明·徐霖《绣襦记》第22出:“抢人主顾,绝人道路,仔细算将来,如杀我父母。”明·无名氏《南牢记》第3折:“我和李大姐合了无限气,方才争将来,你又来夺人买卖,如杀父母哩!”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俗话说:破人生意,如杀人父母一般。他把谭福儿能以教的不再赌博,就是破了咱的生意,这就是杀了咱的父母,还说没冤没仇么?”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原著
《水浒传》第45回:“众邻舍一把拖住老子,要去官司陈告。正是:祸从天降,灾向地生。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释义
残破的房屋偏偏碰上了连夜大雨,漏水的船只恰恰遇到了逆风前行。喻指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幸,处境更加艰难。打头风,逆风。
例句
宋·杨万里《北风》诗:“如何急滩水,更着打头风。”元·高明《琵琶记》第23出:“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明·邵璨《香囊记》第27出:“正是:屋漏更兼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明·陆华甫《双凤齐鸣记》第34折:“叫大小三军与我催兵进城前去。[众应介]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更遇打头风。”明·陆采《明珠记》第18出:“刘老爷被卢丞相谗言屈陷,朝廷把他全家抄没了去,苦不知生死如何。今日不免街上寻问我相公去向。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明·沈采《千金记》第11出:“贼人抢夺路途中,只为奴家命运穷。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被打头风。”明·沈璟《义侠记》第15出:“秋来相顾又飘蓬,风景萧条旧业空。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明·无名氏《绨袍记》第13出:“分离骨肉各西东,何日重逢返故宗。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被打头风。”明·无名氏《罗衫记》第17出:“老夫人,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明·无名氏《赠书记》第14出:“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小姐,不好了!二员外果然把你的名字申报上司,少刻就有人来拿你。”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董永哀哭不止,昏绝几番。端的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9:“舟中一应行李,尽被劫去,光光剩个身子。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17:“如今音信不通,教官径把他做避考申黜。千里之遥,无由辨复。真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3:“这一场病,比前更加沉重。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偏遇打头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0:“一个养娘却又患病死了,止留得孤身孑影,越发凄惨。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明·罗懋登《西洋记》第39回:“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被打头风。我已自不幸挂在藤上,谁想这个鼠耗又来相侵。”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21回:“今日退之遇着呵,这才叫做: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值打头风。”清·袁于令《西楼记》第32出:“若伊逼杀千条命,里甲人人是富翁。屋漏更遭连夜雨,船危又被打头风。”清·李玉《****关》第24折:“身逐浮萍西复东,天涯流落泣途穷。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清·陈忱《水浒后传》第8回:“这里乐和早已提起朴刀在手,挺身相斗。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7回:“兀术翻入河中,却被阮良连人带斧两手抱住,两足一登,戏水如游平地,望南岸而来。这正是:屋漏遭霪雨,船破遇飏风。”清·李修行《梦中缘》第14回:“何鳌与王学益手上俱带着铁铐,不能退入袖中,冻的满手是疮,脓水不住淋漓。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被打头风。”清·吴沃尧《糊涂世界》第12回:“这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更遇打头风。像我这样光景,如何又好死人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回:“正应了俗语说的: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偏偏从完工这日下雨起,一连倾盆价的下了半个月的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