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有利钝,战无必胜
原著
《三国演义》第61回:“兵有利钝,战无必胜。如猝然遇敌,步骑相促,人尚不暇及水,何能入船乎?”
释义
每支军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只要善于扬长避短,总能克敌制胜,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出典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卷54裴松之注引《吴录》:“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例句
南朝·梁·沈约《宋书·刘勔传》卷86:“琰婴城固守,自始春至于末冬,薛道标、庞孟虯并向寿阳,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唐·苏颋《谏銮驾亲征吐蕃第二表》:“我军未捷而耻已深,而陛下又将屈至尊远为之敌,使攻无不胜,战无不克,犹未足以夸四夷,适足以骄敌人羞天下也。”宋·曾巩《唐论》:“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
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原著
《三国演义》第7回:“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岂可束手待毙!某虽不才,愿请军出城,以决一战。”《三国演义》第31回:“若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吾当自领大军出迎。”《三国演义》第73回:“今云长军半渡襄江,何不击之?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急难抵当矣。”
释义
敌军进逼于守城之下,将士列阵于濠沟之旁。意指大军围城,准备进攻,形势非常危急。
例句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1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元·无名氏《马陵道》第3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营,八下里扎寨,兵打你城池,马践你山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如是留得卢员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自古兵临城下,将至濠边。若不死战,何以解之?打破城池,必被擒获。事在危厄,尽须向前。”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64回:“今兵临城下,将至濠边,九夷又不至,将如之何?”
初生之犊不惧虎
原著
《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释义
小牛犊不知畏惧,竟敢与凶猛的老虎争抢。喻指青年人意气风发,不惧艰险,敢作敢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激励青年有所作为的经典语辞。
出典
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例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3回:“天祥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催开战马,摇手中枪冲杀过来。”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4回:“那番将须则是小小的年纪,仗了些妖兵,倚着些邪术,那怕什么南朝的将军。正叫是:初生兔儿不识虎。”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03回:“邓元吉、邓万川二人也是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自己以为自己的能力大了。”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2回:“如今小侠真是初生的犊儿不怕虎,又仗着自己的本领,那把这一群山贼放在眼里。”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我倒是个初生犊儿不怕虎!将来到彼,我就同你前去,难道我们两个还敌不住他一个么?”清·无名氏《云钟雁三闹太平庄》第45回:“张实领令,欣然上马,同一千人马杀出去了。正是:初生犊儿,不怕虎威。”清·无名氏《彭公案》第200回:“小哥俩正是:艺高人胆大,初生犊儿不怕虎,藐视天下英雄。”清·无名氏《精神降鬼传》第3回:“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名就叫不觉死的鸦片鬼。”清·无名氏《******》第2回:“也是活该有事,偏偏出来一个按察使,少年科第,喜事生风出,牛犊子不怕虎。”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原著
《三国演义》第57回:“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三国演义》第91回:“生者既凛天威,死者亦归王化;想宜宁帖,毋致号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释义
又作“呜呼哀哉,伏惟尚飨”。这是古人撰写祭文结束时,用以表示悲哀痛惜的感叹语。意谓悲痛呀,请逝者享用祭品吧!呜呼,文言叹词。哉,文言语气词。
出典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例句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六年》:“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汉·贾谊《吊屈原赋》:“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唐·陈子昂《祭黄州高府君文》:“敢陈薄酹,以献明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宋·柳开《祭知滁州孟太师文》:“酒焉在卮,心焉在辞,公知不知?呜呼哀哉,伏惟尚享!”宋·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元·关汉卿《哭存孝》第4折:“英雄存孝今朝丧,多曾出力建功劳。赤心报国安天下,万古清风把姓标。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3折:“吾今在世,若蒙皇宣,将公之德,荐举君前。门安绰楔,墓顶加官,二人为友,万载期言。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3:“眼见得刘官人不活了,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22:“谁想老母受惊太深,一病不起,过不多两日,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1:“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明·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2回:“孝父母必体公心,待家室必如公议。臆恐引荐非人,灵其鉴察。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14回:“这如刚猛听得喊声起,已吃一惊,又被这妇人推开,头重脚轻,晕倒地上。众人上前看时,已是呜呼尚飨。”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李逵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柴进那里劝得住。看那殷天锡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明·无名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是人急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扑地倒了;又复一斧,砍倒一边,眼见得刘官人不活了,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6回:“又是犀角地黄汤,牛黄清心丸,反领邪入心包,果然到了十四日,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清·崔象川《白圭志》第11回:“哭翁辞世,伏地流血。报国以忠,治民以德。幽为鬼神,正气永赫。呜呼痛哉,伏为尚飨。”清·方苞《祭王昆绳文》:“临风洒泣,气尽心孤,子止于此,况于吾徒。呜呼哀哉,尚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秦邦业)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清·无名氏《林兰香》第10回:“茅白夫妇回家,急令人请医生,煎灼药,大刚已是脊骨发麻,脑髓转疼,肾子缩小,热如火炭,呜呼哀哉,尚飨矣!”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原著
《三国演义》第87回:“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释义
作战的上策莫过于征服敌方的军心,使敌军不战而降;至于攻城陷阵,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出典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谡传》卷39裴松之注引习凿齿《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例句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上》卷1:“高祖谓弘策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今日是也。’”清·徐述夔《快士传》卷14:“昔诸葛武侯南征孟获,参谋马谡进言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原著
《三国演义》第15回:“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三国演义》第56回:“等主公出城****,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三国演义》第94回:“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岂容料在一月之期?”《三国演义》第98回:“兵无主将,必自乱矣。吾因而取之,易如反掌。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三国演义》第110回:“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若火速进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胜矣。”
释义
又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趁敌军没有防备就发动进攻,趁敌军没有意料就迅速袭击。
出典
春秋·孙武《孙子·计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例句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敌欲固守,攻其不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静传》卷51:“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庞参传》卷51:“然后蓄精锐,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杂传·丁会》卷44:“罕之料吾不敢渡九鼎,以吾兵少而来远,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者,兵家之胜策也。”宋·丁特起《靖康纪闻》:“金人初到阙,姚仲友与诸将议击之,幸其远来,其众必疲,行列未成,若选精兵六万,出四门分布,乘势而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众必溃乱,有可破之理。”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8回:“我和你这如今懵着个头,直撞而进,这也是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明·陆人龙《型世言》第37回:“吕达自鼾鼾的睡了一觉,心里想:‘是了,若不变做女人,怎怕我得紧?我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明·无名氏《五鼠闹东京》卷1:“你等不知用兵之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方可取胜。”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12:“彼众我寡,与其旗鼓相当,方与对敌,又不着乘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击之,必获全胜。”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10回:“官军此时前来,正以为我军无甚防备,且料他夜间必不前来,他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清·吴璇《飞龙全传》第29回:“今日二次相逢,又是韩通未曾提防,匡胤有心暗算,合了兵法所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又占了上风。”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6回:“这厮必料我回救大营,半路上截我。我偏不由他打算,竟夺他的炖煌。正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苗子们今日过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清·无名氏《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第12回:“孤家立心兵到第三天即要连晚攻山,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谅此二逆有勇无谋之辈,岂不早日成功?”清·无名氏《枕上晨钟》第14回:“今当乘其无备,事贵速发,则其势在我。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正此谓也!”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原著
《三国演义》第44回:“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释义
鱼儿见了沉入水底,大雁见了降落沙洲,明月见了隐藏云间,花儿见了含羞躲避。喻指女子容貌娇媚,美丽惊艳。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美丽女性最经典的赞语。
出典
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