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庄子的智慧
1981000000018

第18章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4)

(3)能办事。凡是你想到的甚至是你没有想到的,小人都能替你想到办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那个和砷,就是一个精于领会“领导意图”的小人典型。有人专门揣摩上司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以便投其所好,按照需要办事。

(4)精算计。小人非常会盘算:用公家的票子,换个人的面子,不花白不花,选定的往往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打出的是“人情往来”的牌,良辰吉日,名正言顺。如此这般,名目繁多,行情看涨,一些公司便接纳不暇,消受不尽,结果不知不觉中亏了公司却肥了小人。

(5)擅抬轿。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新官上任,椅未坐热,脚还没有站稳,很需要帮手,更需随声附和的人,这时小人便投其所好,正中此怀。所以,每当新旧交替的时候,他们都能“平稳过渡”,即使上司之间发生“地震”,鱼死网破,这些人也能在夹缝中“游刃有余”。尽管居心叵测,他们还是打点得方方面面眉开眼笑,硬是不露丝毫破绽。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忽视小人,更不能得罪小人。小人可能帮不上你,但他却能坏你的事。一旦我们一不小心得罪了那些小人,他们可能会处心积虑地对付你,甚至不将你置于死地而不甘心。所以,不要轻易得罪小人,很有可能,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会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所以,在管人的过程中总得面对小人的“张牙舞爪”,不论你是否愿意、是否高兴,面对小人的阿谀奉承,英雄必须学会过小人这一关!

做回自我,让别人说去吧

【原文】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庄子·天地》

【译文】

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没有增益又没有损害,这就是德行完备的人啊!

【解读】

庄子认为,一个面对别人评价和各种流言蜚语都无动于衷的的人,才算修炼到家了,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被别人的评论而左右,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自寻烦恼。按照庄子的观点来说,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因为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而遗憾叹惜。

高明的人不会把自己的感情生活与人过多地交流,也不会过于在意别人的生活,一般都是跟知己倾诉心声。倘若听到了某人的闲言碎语,不会到处传播,也无须诚惶诚恐。

事实上,人的生活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心情好了,生活自然美满成功。如果整天要按别人的意志去生活,要看他人的喜恶行事,成了他人的精神奴隶,还能有什么好心情呢,生活更没有幸福可言。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有一首诗:“人是人,我是我,然而我有我要走的道路。”是啊,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方式,如果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生活,不能走自己想走的路,而是处处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无疑这是在为别人而活,这样活法又有什么意义呢?在为人处世中,凡事总想讨到别人的欢心,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乞丐。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两个条件,不仅包括了头脑聪明,还需具有“不在乎别人”的那种定力,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有这种定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的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回答,“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他的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

杨岐听后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怔在那里,他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愁烦,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白云无论如何也找不出师傅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您为什么笑?”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了,对着因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你原来还不如一个小丑,小丑不怕被人笑,你却怕。”

白云听后,豁然开朗。是啊,只要自己没有错误,笑又怎么样呢?

也许,你还有这样的感受:做人做事,哪怕是穿一件新衣服、说一句什么话,都会不自觉地考虑到他人的看法。我们总想办法,尽量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总是担心顺了姑心失了嫂意,怕别人失望,被别人笑话,甚至遭人责骂。往往因为偶尔未能尽如人意,或听到背后有人非议自己,便耿耿于怀而不可终日。事实上,将生活的焦点和生命的重心放在看别人的眼光、脸色和喜恶上,并且千方百计去克忍自己迎合别人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我们且不说千人千性、众口难调,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即使能,也只能是扭曲自己,最终失去自我,丧失了自己的生活乐趣和生命价值。

说实话,无端被人责难、遭人误解、被人诬陷,远比遭到明火执仗的刀砍斧剁还要难受,特别是当内心的委屈、愤懑、悲伤无处诉说、有口难辩的时候,更是苦不堪言。有的人就因为这种“人言可畏”走上自我毁灭、一了百了的不归之路,就像阮玲玉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评价人和被人评价都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现象,“坐下来说人,站起来被人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呢?“谣言止于智者”,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如何说你,你大可不必太在意、太认真,更不要去理睬,舌头长在别人嘴里,说什么是他们的自由,该怎样做是你的权利。人是一种崇尚实力的动物,在这个充斥着强烈竞争、弱肉强食的世界,自己要有实力这是关键;没有本事,有谁会理你,你又何必去理别人呢?试想,如果自己穷困潦倒,落到沿街乞讨,你还会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吗?恐怕那些平日对你口甘如饴的人连残羹剩饭都不会施舍给你。反过来,如果你像李嘉诚、比尔·盖茨一样强大,你会在乎人家在你背后的品头论足么?即使让他们骂个口水连天又能把你奈何呢?

所以,人最要紧的是要考虑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怎么走才能走得更好。而不在于争取别人怎么看你,千万不要按别人的思维来对待自己,对待社会。什么鸣冤叫屈、埋怨自己、怨天尤人、敌对别人、仇视社会,只能中了别人的圈套,那些存心不良搬弄是非的人,目的就是让你的日子难过。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显得非常苦恼沮丧,禅师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回答:“东街的大伯称我为大师;西巷的大婶骂我是秃驴;张家的阿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却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我究竟算什么呢?”禅师笑而不语,他指指身边的一块石头,又拿起面前的一盆花,小和尚这时恍然大悟。

事实上,禅师笑而不语,正是道破了生命的本义。他的意思是说,石块就是石块,花朵就是花朵,你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而烦恼,别人说的,由他们去说吧,那不过是别人的看法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深陷于别人对我们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被无形地削弱了,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人的权利。

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你如果想不让别人在你背后不谈论你,你除非是隐形人,或者你与大家都没有利害关系和冲突,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那么,你惟一能做的是不要理会这些“酸风醋雨”。如果你在意它们,它们就会渗入你的身体,折磨你的神经,腐蚀你的信心,你将被改造成一个畏首畏尾的惊弓之鸟。

可见,面对别人对你所作所为的飞短流长,最好的方法就是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只要我不对任何攻击作出反应,这件事就只有到此为止。”

同样,如果你没有做错事,那么就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对众人挑剔的目光。相信这句老话:“时间能证明一切。”你的作为终究会代替先前的流言,为你在别人心中塑造出真正的形象。

环顾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会十分明显地感到一点:“要想使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十分困难而且不大可能的。”实际上,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这就算是-件令人愉悦的结果了。要知道,你周围至少有一半人会对你说的一半以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只要看看西方的政治竞选就足够了:即使获胜者的选票占压倒多数,但还是有40%多的人投了反对票。因此,对一般人来说,你不管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都有50%的人可能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当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他人反对的意见了。当别人对你的话提出异议时,你就不会再因此而感到情绪消沉,责怪别人,或者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许而即刻改变自己的观点。相反,你会意识到:自己刚巧碰到了属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50%中的一个人。当你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你的每一种情感、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或每一件事都总会遇到反对意见,那么你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了。在我们做事之前已经臆想到某种后果,而恰好出现这种后果时,你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或者措手不及。因此,你就不会自寻烦恼了,同时也就不会再将别人对你的某种观点或某种情感的否定视为对你整个人的否定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会有人反对你的意见,古人说:“毁誉褒贬,一往世情”,意思就是说:一个饱经风霜、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看透人情世故的人,不管人情冷暖或世态炎凉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别人如何非议责骂甚至横加非难,他都懒得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曲直了,更不必说浪费珍贵的口水去做无谓的辩解了。这种人对一切毁谤赞誉都会无动于衷,我行我素,饿了吃,困了睡,该做什么做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赞扬是门学问

【原文】

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庄子·知北游》

【译文】

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

【解读】

庄子认为,人容易失去自我,以为去迎合他人就可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却将自我的尊严踩于脚下。其实仔细想来,这种迎合,有时候得不到满足,或者只是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自身所失去的却远远超出想象。

所以有人说,高帽虽好,但一定要符合规格。赞扬招致荣誉心,荣誉心引发满足感,但是,当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因此认为他们自身受到了愚弄。所以宁愿不去恭维,也不可夸大其辞。特别在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时候更要注意。

你在处理下级的关系时,如果你能使用溢美之词恰如其分地称赞一个人的工作或他的某一项优点、特长,那么,他对你的态度及对你的支持和崇敬会是过去的数十倍、数百倍。

一位工厂的厂长说:“如果工人得到你的尊重,并且是对他的某种能力表示的认可,他就很容易受到引导,他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你的崇敬之情自不必言了。”

“赞扬”分有不同的类别,是很有讲究的。上等的“赞扬”有几个主要特点:(1)无论真假都令人乐于信服,(2)不着痕迹,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3)气味芬芳宜人,远离点头哈腰;(4)富有新意,而非陈词滥调;(5)尺寸恰当,分量适中。

过分粗浅的称赞之词会毁坏了你的名声和品位。不论用传统的、还是用现代的交际眼光看,恭维都是一种很微妙的处世哲学。过分粗浅的溢美之词让别人认为你是个善于阿谀谄媚的人,缺乏思想和真本事,从而把你看扁。

那么,如何给上司戴好“高帽”呢?

(1)要有一颗真挚的心意和认真的态度

这是恭维别人首要的条件。台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令其产生不快的感觉。一味奉承,领导当时舒服,过后未必受用。

(2)溢美之词要坦诚得体,道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不免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言之,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决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赞美的话语一定要真心诚意,言之有物,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不能像把傻子说成天才一样的离谱。否则,虚情假意的赞美会被人认为是阿谀奉承,从而影响对你个人能力整体看法。

(3)不要像一个暴发户花钱那样,大手大脚到处乱扔高帽

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你找出他喜欢哪一种赞扬之后,才可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分清对象,因为有的人不吃这一套。

(4)说话要得体

高帽就是美丽的谎言,要既美丽又高雅。不能俗不可耐,既糟蹋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更不可过于白滥,毫无特色,不动脑子。一般说来,要赞美一个人,就必须迎合对方。因为赞美首先就是对别人的肯定,应该是与批评、反对和厌恶相对立的。如果把对赞美的理解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可以说是不全面的,因而也不能把赞美称之为一门艺术。赞美需要技巧,单纯的迎合不一定能达到赞美的效果,相反,还可能被人理解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所以,恭维应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切记不合实际的评价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则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是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