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庄子的智慧
1981000000019

第19章 君子之交(1)

【原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清净淡泊,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像饴糖一样甘甜。君子之交虽然淡泊,但精神世界亲密无间;小人之交虽然甘甜,却往往心口不一、不可避免的决裂。那些无缘无故相合的也就无缘无故地分离。

【解读】

有人说:友情如酒。

小人之交像椰花酒。味浓、气重,一时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涂,吐得五颜六色。次日醒来,总在头痛欲裂的狼狈境况之下,怅然地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

君子之交像米酒。味淡淡的,似乎有又好像没有。这种酒不醉人,也不腻人。它不会让你上瘾,你也绝对不会因为它而疯狂。可是,你会在一个微风轻拂、花香袭人的下午,不经意间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便可以度过一段闲适愉快的时光。在凄风苦雨的夜晚,喝一盅,他也可以挡住汹汹涌来的愁绪。然而庄子把友情说得更直接,分得更清楚:“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认为君子之交应该像水,清澈见底,不存在任何私心杂念。

水在中国哲学世界里是重要的象征元素,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易性第八》)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水,以其独特的形体给予人无限的想象和引申。水没有自己的形状却能够随万物赋流形,它能滋润万物却不求索取。

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应该像水一样,清净淡泊,彼此无争。因为无争,所以才能够长久,时间越久,感情越深。

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在没有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穿衣食物都没有着落,全都依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

后来,薛仁贵从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的时候,因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薛仁贵都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了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

一打开酒坛的时候,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这个人这么大胆,竟敢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

没想到,薛仁贵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

在场的文武百官对他的举动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薛仁贵说:“我过去落难之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现在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他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他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王茂生给薛仁贵送水,可以说是寓意深刻,薛仁贵封王封爵从此显达,会有很多的人巴结逢迎,这时候,薛仁贵最需要分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只是趋炎附势的小人。故而,王茂生借水提醒薛仁贵时刻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如同清风徐徐、明月朗朗,清远而无瑕。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顺从自然,没有功利心和欲望,没有利害功用之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份淡淡的友谊,也许会因为阻隔千里而彼此难以谋面,也许两人会在相隔多年之后不再联系,也许一生难以相见,但总有一份真诚和情意留在心底。不需要刻意保持长久,也不需要刻意去表现,但总是彼此记挂,在心底也为彼此留出了永恒的空间,这就足够了。

《列子·汤问》、《吕氏春秋·本味》都记载过一段俞伯牙摔琴酬知音的故事,它把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说法阐述得淋漓尽致。这段故事讲的是: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擅长弹琴,有个叫钟子期的擅长听音辨意。

有一次,伯牙来到大山的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他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突然心里感到寂寞忧伤,于是就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奏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他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的对他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钟子期的赞语,马上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每弹奏一支琴曲,钟子期总能完全讲出它的意境和情趣,这让伯牙感到惊喜异常。

二人于是结为知交,并约好第二年再次相会论琴。

可是第二年伯牙按照约定来和钟子期相会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于是他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

他们之间这种平淡的交往是一份摒弃了金钱和地位的友情,他们不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家世本领,只在乎彼此心灵上的共鸣。君子之交几千年来一直在向我们传达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学会控制自己

【原文】

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庄子·在宥》

【译文】

君子倘若不轻易外露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才华而不轻易地表现出来,身体安然不动而精神面貌如龙颜,默默深沉而震撼人的心腑,思维合乎自然,从容自如的顺应自然,万事万物都像炊烟游尘那样随风飘扬。

【解读】

庄子认为,一个人必须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有才华也不轻易表现出来,有想法也不四处宣扬,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定力,能控制自我,才能控制他人。反之,就会被他人所控制。

据《庄子·应帝王》中记载:以前郑国有个名叫季咸的巫师,他占卜看相十分灵验,能算出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和祸福寿夭,他所预卜的年、月、旬、日都准确应验,被世人称为是“神人”,以致于郑国人见到他都急忙跑开,因为担心他预卜死亡和凶祸。

列子却是个例外,他对这个人心服口服,对这个人的忽悠言辞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了他的老师壶子。

列子一边说,一边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先前我以为你最厉害,现在我又遇到高人了。”

壶子看了列子一眼,正色道:“以前我教你的都是道的外在形式,还没有教给你道的实质,你现在就已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吗?只有单一的雌性而没有雄性,又如何能生出受精的卵呢!你用刚刚学到的道的皮毛就向世人炫耀,还一心求取别人的信任,所以才让人洞察底细而替你看相。要不,你让他到我这来,让我也亲身体验一下他的高明之处吧。”

第二天,列子带领神巫季咸来到壶子的家里。

季咸临走的时候,走出门来对列子说:“呀!你的老师最多还有十来天的活头!你看他的面如纸灰,神情仿佛遇水的灰烬一样。”

列子听完泪如泉涌,伤心地把季咸的话如实给壶子说了。

壶子说:“刚才,我是故意把寂然不动的心境展示给他看,茫茫然的样子。这样一来他就只能看到我好像没有什么生机。明天让他再来看一下吧。”

第二天,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起来到壶子家里。季咸走出门来对列子说:“幸运啊,你的先生遇上了我!症兆减轻了,我已在闭塞的生机中看到了春意盎然,洪福齐天。”

列子进到屋里,把季咸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壶子。

壶子说:“刚才我故意把天与地那样相对而又相应的心态显露给他看,我排除一切名利,所以显得生机从脚跟发至全身。这样他也就看到了我的一线生机。明天再让他来看一下吧。”

列子选了个好天气跟神巫季咸一起来到壶子家里。

走出门来的时候,季咸对列子说:“现在你的老师神情恍惚,我没有办法给他看相。等到他心迹稳定,我再来看看吧。”

说完,季咸就晃晃悠悠地走了。

列子送走了季咸,回到屋里,把季咸的话告诉给壶子听。

壶子说:“我刚才把阴阳二气均衡而又和谐的心态表现给他看。这样他就看到了我内气持平、相应相称的生机。渊有九种名称,现只提到三种:大鱼盘桓逗留的地方称作深渊,静止的河水聚积的地方也被称为深渊,流动的河水滞留的地方还叫深渊。明天再让他再来看我一下吧。”

第二天,列子又带着神巫季咸来到壶子家里。

季咸还没站稳,就把吃不住自己了,他扭头就跑。壶子说:“快追!”

列子没能追上季咸,只好回来告诉壶子说:“他跑得太快了,一会就没有踪影了。”

壶子说“最初我显露给他看的从始至终都没有脱离我的本源。我跟他随意应付,把他弄糊涂了。我让自己变得那么颓废顺从,变的像水波逐流一样,所以把他吓坏了。”

在这个故事中,壶子能够充分控制自己,让自己不急不躁、不轻易发怒。所以,整个事件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季咸也就自然而然的被他控制了。

能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比焦虑万分的人更容易应付种种困难、解决种种矛盾。一个做事光明磊落、生气蓬勃、让人愉悦的人,会处处受到欢迎。

比如在生意冷清、存货又严重积压、员工不信任、债权人纷纷上门催款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的涵养受到了最大的考验。这时只要有一点不快就大发雷霆,会给员工们留下抹不掉的坏印象。假如他控制住自己,在这种危难之时仍然能够做到不抱怨、不发脾气,表现得和善仁慈,就能真正受到员工们的爱戴,并且愿意辅助他一起共渡难关。

自我控制不仅使人充满自信,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多一份淡泊,多一分豁达

【原文】

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庄子·在宥》

【译文】

心态一定要清静淡泊,不要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不要让自己的精神长期动荡,这样才能够健康长寿。

【解读】

无劳女(汝)形,指不要使身体太劳累。穷苦的人和运动员都容易猝死,原因是体力透支,过度辛劳。

无摇女(汝)精,指不要使精神动荡,要固精正气,这样才符合自然之道。

庄子认为,天下的事是办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如果一味去追求这些东西,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损害了自己的健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庄子所主张的是,做人要有几分淡泊的心态,修炼的最高级是达到“无我”的境界。否则,欲望会使你痛苦不堪。

人世间的快乐往往蕴藏在平凡而又平常的生活中,可遗憾的是世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充分地享受着文明生活所带来的一切便利的同时,偏又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对近在眼前的快乐竟毫无知觉,偏偏又去追求那些虚无缥渺的东西。

有位年轻人和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一起在岸边钓鱼,两个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总有鱼儿上钩,而青年一整天都没有收获。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也相邻,为什么我一无所获,而你却轻易地钓到鱼呢?”

老人一笑,从容地回答:“你是在钓鱼,我是在垂钓。你钓鱼的时候,一心想得到鱼,目不转睛地盯着鱼儿,看它有没有吞下你的鱼饵。所以鱼不上钩你就心浮气躁,情绪不断发生变化,你的焦躁情绪把鱼都吓跑了。我呢,我是在垂钓,垂钓跟钓鱼不一样。我垂钓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鱼来我也不喜悦,鱼走我也不忧伤,我心如止水,不眨眼,也不焦躁,鱼儿不能感知到我,因此也没必要逃跑。”

钓鱼是修身养性的一件事情,老人所说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他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老人的话是针对钓鱼本身所说的,但上升到生活中,也不失为睿智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中,谁也不能掌控兴衰荣辱,得失进退,所以只有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才能在人生大起大落的时候免受伤害。

人生贵在淡泊,古往今来很多名人终其一生,他们心中都在向往或是操守着淡泊。“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为千古安贫乐道的典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的人;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他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钱钟书学富五车,静心于书斋,闭门谢客,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很多旷世名篇。

人生的淡泊就是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人生的淡泊是一种豁然,豁然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泊就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骛远;淡泊可以让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使自己得到充实,在努力中体验欢乐。

能够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人,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没有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的时候仍然保持恬静。淡泊可看作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

守住一份简朴,不显山不露水,这份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淡泊就是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也不期待未来的心态。荣辱不惊,去留无意。不要太在意自己,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幸福离你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淡泊人生,并不是消极逃避,也不是看破红尘,甘于落伍。淡泊是一种境界,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做不到真正的淡泊。

著名的唐朝高僧慧宗禅师,他特别喜欢兰花,于是带着一群小和尚辛勤地栽培。第二年春天,兰花开满了山,小和尚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不料,一场暴风雨过后,满山的兰花被打倒在稀泥里,乱七八糟,花朵撒了一地。

小和尚们看到后都忐忑不安,等待高僧的数落,没有想到高僧却平心静气:“我栽花是为了寻找爱好和乐趣,而不是得到愤怒和埋怨。”小和尚们顿时醍醐灌顶,不由自主地开始钦佩高僧宽广的胸怀。是啊,只要我们将那些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那么幸福与快乐、安详与宁静就会盈满我们的心境。

让我们的心境远离尘嚣,更贴近自然,会发现淡泊就在其中,这或许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也许真的如人所说:“道理人人会说,但又有几人能做到”。

是啊,人与生俱来的身外之物太多,十分有诱惑力。我如果得到了,淡然地处理,不忘乎所以;我如果失去了,也不过分悲痛,身心不伤。如果是这样,才会不为身外之物所苦,不被身外之物所累。

平常岁月,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是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而不是做现实主义的逃避者。而人生,往往有进有退,不会一帆风顺,有荣有辱,有升亦有降,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果我们认识到平淡才是真道理,那在任何时候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保持平衡的心态。

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平淡的日子并不会永远平淡,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谱写出生命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正如有一首古诗所云:“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觑破关头邪念息,一生出处自安恬。”(《喻世名言》)一般人,都容易走两个极端,而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自己。世事纷乱,人事复杂,我们不可能一路上都左右逢源,也不可能一味的八面玲珑。在世俗圈子里痴心表演,人会活得很累,不真实、不轻松、不自在。我们要活得自在逍遥,只做真实的自己,既不去“痴心做”,也不去“冷眼观”,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觑破关头”,摒除邪念,保持心境安然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