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
19824600000027

第27章 一代女皇的功过是非(1)

1.杀掉酷吏挽回人心

武则天实施酷吏政治,杀掉了大批反对她的人,在酷吏政治的震慑之下,反对武则天的声音基本听不见了,朝野上下一个个噤若寒蝉,惟恐惹火烧身。武则天满意了吗?当然满意。但她真的满意吗?不满意,因为君臣之间的和谐氛围不见了,即便是那些以前衷心拥戴她的人,也有意无意地和她保持距离。因为酷吏们办案,不只是网罗那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也把酷吏们自己看不惯或者得罪他们的人网罗进去,这样一来,就搞得人人自危了。据说,当时很多大臣上朝前,都要跟妻子儿女举行告别仪式,惟恐此去就是永别。守门的宫女们还给大臣们取了个绰号叫“鬼仆”,意思是找死的。只要看到有大臣来见武则天,就说鬼仆来了。可见,君臣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照这样下去,这个国家怎样运转呢?

大臣们痛恨酷吏政治,武则天也在反思酷吏政治。尤其是“六道使事件”之后,她认为酷吏政治是该有所收敛了。随着反对自己的人一个个被送上断头台,酷吏们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也开始一天天地下降,他们的末日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酷吏们都是小人出身,做事不择手段,彼此没有信义可言。所以,武则天对付酷吏也没有花太多的心思,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酷吏去收拾酷吏。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利用来俊臣收拾周兴。

在酷吏中,周兴是个大名鼎鼎的人,他是长安人,从小就学习法律,在酷吏中算是高素质的人。他是靠审理李唐宗室谋反案起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几乎把所有的李唐宗室成员卷进谋反案中,让他们一个个人头落地,为武则天称帝扫除了障碍。他还建议武则天废除李唐宗室的皇室成员身份,大受武则天赏识。很显然,周兴是个既会办案,又能上体天心的能人,所以,他很快就由一个不人流的司法小史被提升为四品高官,并赐姓武,成为酷吏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做多了,是要遭到报应的。周兴动不动就诬陷人家谋反,没想到在天授二年,也就是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有人却告他谋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武则天指使的,因为在当时,人们听到这些酷吏的名字就视若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酷吏不来招惹你,你就得谢天谢地了,谁还敢去招惹酷吏?

既然有人告了,那就审吧,武则天把这件事交给了来俊臣。

来俊臣是酷吏之中的后起之秀,号称理论家,跟周兴的私人关系也不错,一起办公,一起吃饭。来俊臣受命后,不动声色。一天,他和周兴一起吃饭,以谦虚请教的口吻问周兴说:“老大,我现在遇到点麻烦事,有个犯人死活不开口,上面限期结案,我都愁死了,教我两招儿吧!”周兴一听,说道:“这还不好办吗!现在不是冬天吗,咱们就地取材,放一口缸,四周堆上木炭生起火,让犯人坐在缸里,要不了多长时间,你想让他招什么他就招什么”。来俊臣一听说太好了,马上就让手下人弄来一口大缸,四周生起炭火。来俊臣站起来朝周兴深深鞠了一躬,说:“老大,对不起,俊臣奉圣旨查办你的谋反案,只怕你不招,现在请您坐进那个缸里去吧”。周兴一听傻了眼,顿时汗流浃背,“扑通”一声跪下:“行啦,我认栽,你想让我说什么,我说就是”。

就这样,周兴以谋反罪被流放到外地,可是,还没有等他到达流放地,在路上就被仇家杀死了。

应该说,同为酷吏,周兴之死,应该给来俊臣等人敲响了警钟,但小人就是小人,来俊臣一点儿也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他满以为凭着自己对武则天的忠心耿耿和超强的办案能力,就能永保自己大富大贵。周兴死后,来俊臣认为自己就是酷吏集团中的老大了,更加肆无忌惮,为非作歹,任意夺人妻女。他只要看见哪家的女子长得漂亮,不管是有夫之妇,还是未出嫁的姑娘,就一定要搞到手。这家人若是不愿意,来俊臣就诬陷他家谋反,你想想:谋反是杀头的罪,弄不好要满门抄斩,谁惹得起呀。他的妻子王氏就是这么娶来的,这个王氏出身于太原王氏,是“五姓女”,贵族中的贵族,却不得不委身于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酷吏。

任意夺人妻女也就罢了,来俊臣还肆意地陷害大臣。由于反对武则天的人差不多都被杀光了,没有谋反案了。没有谋反案,酷吏们不就失业了吗?不行,得制造谋反案。怎么制造呢?来俊臣弄来一些石块,在上面写上朝廷官员的名字,随便排成一排,他和手下的喽罗们在远处拿着小石子砸那些写着名字的石块,砸中谁就是谁,然后就按照办案的六道程序办案,很多官员稀里糊涂地就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而被杀头,搞得人人自危,大小官员都恨死了他。

这还不算,来俊臣还把矛头指向了武则天的亲人,说她的几个儿子、女儿、女婿,还有武氏家族的那些侄子、侄女没一个是好东西,整天都惦记、算计着她。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咬人,使来俊臣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都想找机会收拾他。

机会终于来了。

来俊臣手下有个喽罗叫魏遂忠,能说会道,与来俊臣私交不错,很得来俊臣信任,两人经常在一块吃饭喝酒。一天,魏遂忠拎着酒瓶找来俊臣小酌几杯,正赶上来俊臣宴请妻子王氏的娘家人。魏遂忠在外面敲门,来俊臣听见是他的声音,心想,哪能让娘家人知道自己和魏遂忠这样的人混在一起呢?毕竟满桌的人都是高雅之士。于是,来俊臣就让门房告诉魏遂忠,说主人不在。魏遂忠当酷吏这么几年早就飞扬跋扈惯了,一个看门的居然敢把自己拒之门外,感觉太没面子,太伤自尊,咽不下这口气,就推开门房闯了进去,指着来俊臣的妻子王氏的鼻子一顿臭骂,扬言要整得她家破人亡。王氏是大家闺秀,哪里受过这等侮辱,跑回房哭了起来。来俊臣也觉得很没面子,就把魏遂忠捆了起来。魏遂忠本就是个小人,见来俊臣给他来硬的,一下子就软了,赶紧跪地求饶,说自己一时糊涂,今后一定当牛做马报答他。来俊臣虽说是个酷吏,也不是那种做事冲动的人,就把魏遂忠放了。这下王氏可不干了,心想:魏遂忠当着自己娘家人的面羞辱自己,来俊臣居然不为自己做主收拾那个魏遂忠,反而将他放了,自己这个“五姓女”在来俊臣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无赖。王氏越想越气,没几天就自杀了。

王氏一死,魏遂忠就坐不住了。他认为王氏毕竟是来俊臣的妻子,自己逼死了王氏,来俊臣一定会找时机收拾自己,来俊臣心如蛇蝎,整人的手段是出了名的。魏遂忠越想越怕,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知道来俊臣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直接找武则天告状是没有用的,一阵盘算之后,他决定找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

魏遂忠告诉武承嗣上一次来俊臣扔石子砸中的人就是他,来俊臣正准备诬陷他谋反。武承嗣一听,当时就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听说过来俊臣靠扔石子决定谁谋反的事,加上来俊臣老在武则天面前说他的坏话,如今魏遂忠说来俊臣这一次砸石子砸在了他身上,魏遂忠是来俊臣的心腹,他不由得不信。不行,他得想办法自救。你来俊臣不是要诬陷我谋反吗?那我就先告你来俊臣谋反。于是,武承嗣就发动一帮人诬告,说来俊臣曾经自比石勒,唯我独尊。石勒是十六国时期的人,出身于奴隶,从奴隶到将军,又从将军做到了后赵的开国皇帝。武承嗣等人告这一状的用意很明显,你来俊臣的出身也很低,自比石勒,不就是从奴隶到将军,最后又从将军到皇帝吗?想当皇帝就是谋反。当时的人一个个巴不得来俊臣死,既然武承嗣告他谋反,谋反就是死罪,很快就给他判了死刑。上报到武则天这里来,等待武则天批准。此时的武则天对来俊臣还是有相当的好感,也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告来俊臣,因为来俊臣得罪了这些人,而来俊臣又是为她得罪这些人的,所以,她不怪来俊臣,她压根儿也不相信来俊臣会谋反。就这样,核准死刑的奏章被扣了下来,好几天不见动静。这一下那些告状的人就急了,若来俊臣被无罪释放,他们就得回家为自己准备棺材。他们赶紧四处动员力量,凡是能动员的人,包括宰相、武则天的面首都动员起来了,不过没用,武则天就是不开口,这么说来,来俊臣可以死里逃生了。但死里逃生谈何容易,另一位酷吏的一席话最终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个酷吏叫吉顼,这吉顼也是酷吏中的能人,心机不在来俊臣之下,但他的素质比来俊臣要高。

来俊臣的事搞得武则天很心烦。一天,为了散心,她跑到禁苑去骑马,吉顼给她牵马,一路无语。一会儿,武则天问吉顼:最近外面有什么事发生没有?吉顼说也没什么事,大臣们各司其职,只是时不时的在一起议论,说陛下怎么还不批准来俊臣的死刑?武则天说来俊臣有功于国,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死呢?吉顼“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对武则天说:“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吉顼说这话时神色郑重,表情严峻,而且绝口不提来俊臣谋反之事,但无论是纠结不法之徒,诬陷善良无辜的人,还是收受的贿赂堆得像山那么高,被他冤杀的人冤魂塞满道路,都足以把他置于国贼的地位,都足以判他十次死刑。吉顼的一番话让武则天受到了触动,因为这些罪行都是实打实的,就凭这些,来俊臣就是死有余辜。而更重要的是,吉顼也是酷吏,连吉顼都说来俊臣该死,可见来俊臣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都想诛杀他。众怒难犯啦,自己若一意孤行去保他,恐怕要惹火烧身。神功元年六月初三,武则天下令把来俊臣斩首。

行刑那天,洛阳百姓倾巢出动前来观看。来俊臣的人头刚一落地,老百姓就蜂拥而上,扒皮的扒皮,挖眼的挖眼,来俊臣的五脏六腑都被掏了出来,尸体变成了一堆肉泥。

行刑现场发生的一切传到朝廷,武则天深感震惊,没想到来俊臣是这样让人憎恨,同时也庆幸自己处理及时,否则,老百姓要是把气撒到她头上,后果不堪设想。她决定赶紧和来俊臣划清界限,她写了一篇《暴来俊臣罪状志》,揭露来俊臣种种罪行,结尾处加了按语“宜加迟赤族之诛,以血苍生之愤”,就是要夷灭来俊臣九族,为天下臣民报仇雪恨。就这样,武则天摇身一变,从杀人狂变成了替天行道,让老百姓对她感恩戴德。

但是,百姓好敷衍,朝中大臣可就不那么好敷衍了。毕竟周兴也好,来俊臣也罢,都是你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没有你的授意,他们敢胡作非为吗?但不敷衍是不行的。怎么敷衍呢?武则天决定向群臣证明自己是受了来俊臣蒙蔽。

一天,武则天召集一帮大臣谈心,说以前周兴和来俊臣他们制造的案件,朕当时也怀疑,说哪有那么多大臣谋反呀,于是就派身边的大臣去复查,身边的人复查之后,回来都说确实如此;朕再问那些受审的人,他们一个个都承认自己谋反,罪该万死,他们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朕还能怀疑吗?于是就定了他们的罪。现在,周兴、来俊臣一死,朕却再也没听说有谁谋反,如此说来,过去那些案件是不是有很多是冤枉的啊?

在场的大臣心里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个都装糊涂,不说话,但老是沉默下去,场而就会变得尴尬。一个叫姚元崇的大臣终于发话了:“陛下您想,在那帮酷吏的威慑下,您身边的大臣一个个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还敢替他人翻案呢?谁要是敢替人翻案,下一个被周兴、来俊臣罗织进去的就是他,所以,陛下派出的那些大臣谁也不敢说实话,只能说周兴、来俊臣审得没错。至于那些当事人,他们早已被大刑侍候过了,痛不欲生,惟求一死,哪里还敢翻供,翻供的结果是继续审讯,继续受刑,最后还得招,早晚是个死,还不如早死,所以赶紧承认自己确实谋反。周兴和来俊臣就是用这种刑讯逼供的方式制造冤假错案的。幸亏陛下英明,及时发现了周兴、来俊臣的罪恶,将他们处死。从此,臣愿用全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不会再有人谋反了。”姚元崇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也给武则天留足了面子,还把诛杀周兴、来俊臣说成是她的英明之举,武则天心里非常高兴。目的达到了,于是她就借坡下驴,说“还是姚爱卿体察朕的苦衷呀!以前那些宰相只知道顺着朕,尽挑好的说,险些让朕变成了滥用刑罚的人,其实朕最想听的还是姚爱卿这番肺腑之言呀!”

这次谈话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武则天决心彻底终结酷吏政治。是的,既然不再有人谋反,就不会再有冤假错案了。武则天决定抛弃酷吏了,大批的酷吏被杀,侥幸活下来的,也因为承受不了良心的压力,要么自杀,要么发疯,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酷吏政治从废除中宗开始,到处死来俊臣结束,整整持续了14年,它对武周王朝乃至整个唐朝的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帮助武则天铲锄异己的同时,也破坏了和谐的君臣关系。武则天心里很清楚,酷吏就好比是一只猎狗,可以为她看家咬人,捕杀猎物,但同时也会把那些并无恶意的人吓得远远躲开,导致破坏有余,建树不足,君臣关系疏远了。可见,要坐稳江山,只靠酷吏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那帮饱读诗书、胸怀韬略,有大局观、有慈悲心怀的才俊之士。

职场圣经语录

对于大富人家来说,要防盗不能不养狗,养几条壮壮声威,在夜晚看看门,以防奸盗小人是必要的。但是狗养得太多、太凶,见人就咬,那就不是好事,不仅强盗们不敢来,那些亲朋好友也不敢来了。门前冷落,人气不旺,是不利于家宅的。武则天的酷吏政治就好比养狗看门,不是不该养,而是养过了头,纵过了头。因此,必须反思并及时终止酷吏政治。

2.大量启用杰出人才

武则天虽然狠毒,对于反对自己的人绝不留情,但作为政治家,她是称职的。她实施酷吏政治,固然招人诟病,但她在启用贤才方面,也是很有建树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如此评价武则天:有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也是非常中肯的。

为政之道,贵在得人,得人必先识人。武则天在识人方面是独具慧眼的,比如她与高宗东巡洛阳时,让魏元忠负责安全工作;平定李敬业叛乱,又让魏元忠做李孝逸的军师。在一般人看来,魏元忠既不是做安保的料,也不是做军师的料,但武则天认为他能行,事实上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武则天不但善于发现人才,而且建立了一整套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因为皇帝只有一双眼睛,光靠她一个人去发现人才,能发现多少人才呢?必须要借助于机制这双千里眼、顺风耳去为自己发现更多的安邦治国人才。

武则天把建立发现人才机制的重点放在了改革科举制上。中国的科举制兴起于北周、隋朝之际,在唐朝得到大力推广。由于它兴起的时间不长,亟需完善的地方不少。武则天将建立发现人才的机制与改革科举制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