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
19824600000029

第29章 一代女皇的功过是非(3)

武承嗣见岑长倩从中作梗,决定拿岑长倩开刀。他先以吐蕃犯边为名,撺掇武则天派岑长倩挂帅出征。岑长倩领军出发后,武承嗣就参奏岑长倩谋反。这下武则天就不能不重视了,比竟武周才建立一年,不稳定因素还有很多,岑长倩是宰相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如今领兵出征,兵权在握,真要是谋反,后果不堪设想,联想到他先前反对废除李旦的事,武则天相信了。于是,赶快把岑长倩从半路召回。岑长倩刚回到洛阳就被投入大牢,经过酷吏们的一番审讯,不仅谋反罪成立,还牵扯进几十个大臣,全都定了死罪。武承嗣以为李旦的保护伞倒了,大事可成了,于是就让这个王庆之再去找武则天请愿,王庆之手中有写有武则天名帖的纸,见武则天自然很方便,三番五次地找,每次都是又哭又闹,一副武则天不答应,他就要寻死的样子。一来二去,就把武则天搞烦了,况且到底传位给谁,她心里也没有谱,怎能受你一个小老百姓的要挟啊!一天,王庆之又来了,武则天找来奉阁侍郎李钊德,吩咐他把王庆之拉出去教训一顿。李钊德是个精明强干、不畏权贵的人,他姓李,对李唐王朝很有感情,看不惯武承嗣的为人,听了武则天的吩咐,马上就把王庆之架出宫门,命左右乱棒齐下,王庆之就这样被活活打死,然后回到武则天身边复命去了。武则天听说王庆之被打死,叹了一口气说,其实这个人说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咱们武家的江山让武家人继承是说得过去的。李钊德一听,借机插话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生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这段话大意是:天皇高宗皇帝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李旦是陛下的儿子,江山理所当然该传给子孙,一代代传承下去形成万代基业,哪里能传给侄子呢?自古以来,臣没有听说过哪个侄子当了皇帝会给姑姑立庙祭祀。再说,陛下您受天皇临终托付,天皇把江山和两个儿子交给陛下,这份深情厚意可谓山高水深,若是把天下传给武承嗣,那武承嗣还会祭祀天皇吗?天皇不就变成饿鬼了吗?

李钊德这番话说得有理有节,是呀,论亲疏,侄子不如儿子;论惯例,侄子不会给姑姑立庙,侄子做了皇帝,自己会变成孤魂野鬼;没有高宗把自己从感业寺拯救出来,哪有自己的天下,侄子做了皇帝,不仅自己会变成孤魂野鬼,高宗也会变成孤魂饿鬼。武则天暂时打消了立武承嗣的念头。

没过多久,李钊德又对武承嗣落井下石了^他对武则天说,魏王的权力太大,不得不防。武则天说,不错,那是我给他的权力,他是我的侄子呀。李钊德问武则天是侄子和姑姑亲呢,还是儿子和爸爸亲?武则天说当然是儿子和爸爸亲。李钊德说,自古以来,为了权力,儿子杀父亲的事屡见不鲜,何况侄子和姑姑之间的这种感情呢?现在,武承嗣是魏王,又是首席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又想做太子,继承陛下的天下,陛下迟迟没有答应,难道不担心他哪一天铤而走险,以武力谋取皇位吗?武则天一听觉得有道理,况且自己当初逼死了他的父亲,把他们一家人流放到外地,难道他不忌恨自己?万一武承嗣有异心怎么办呢?不久,武则天就免去了武承嗣的宰相职务。

对李旦的威胁看似解除了,然而平地又起风雷。原来武则天身边一个守门的婢女叫韦团儿,聪明伶俐,深得武则天的喜欢。她爱上了李旦,百般勾引,但李旦不为所动。韦团儿恼羞成怒,就跟武则天告状,说皇嗣李旦的两个妃子在搞厌胜。这下可使武则天不高兴了,在接下来的祭天大典上,武则天主持初献,第一个捧上祭品;主持亚献的是魏王武承嗣;随后是梁王武三思……李旦失去了追随皇帝祭祀的资格,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政治信号。第二天,他的两个妃子莫名其妙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随后,他的五个儿子全部从亲王降为郡王。这还不算,凡是没有经过武则天的同意就去拜访李旦的官员,都被武则天抓起来,莫名其妙地杀掉。李旦从此被软禁深宫,与世隔绝。

这时,惦记着太子之位的武承嗣又发起了新一轮攻击。很快,一封控告李旦谋反的密信递到了武则天面前。既然有人告,那就审吧。来俊臣直接在东宫设置刑堂,摆出十套大伽。李旦看到这个场面,心里绝望了,心想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忌日。来俊臣一声令下,大刑侍候,大殿里上下哭成一团。可是,哭是不管用的,来俊臣是何许人,不问出个谋反罪名,怎么会善罢甘休。正在万分危急时,一个叫安金藏的少数民族乐工挺身而出,高声呼喊:皇嗣没有谋反!他一步一步走到来俊臣面前,手里攥紧佩刀,说:“我敢保证皇嗣没有谋反,你若不相信,我可以掏出心窝子给你看”。说完一刀就刺进了自己的胸膛,顿时血流一地,五脏六腑都流了出来。来俊臣虽是酷吏,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等恐怖的场面,他被吓呆了,场面失控了。当即有人飞报武则天,武则天听,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自己的身边就这么一个儿子了,难道真要置他于死地吗?武则天下令立刻停止审讯,下令将安金藏抬到宫里,让最好的御医给他诊治,务必要救活他。御医经过一夜的治疗,第二天早晨,安金藏居然苏醒了过来。武则天亲自前往看望,说:“朕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就这样,安金藏以自己的义举,激发了武则天心中残存的母爱,李旦终于躲过了这一劫。

武承嗣纳闷了,为什么李旦那么命好,每当自己快要成功的时候,总有高人出手搭救李旦。武则天也陷入烦恼,她知道继承人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双方斗来斗去,太让她伤神。但到底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侄子,她还是拿不定主意。

武承嗣在抓紧活动,不过他的活动没有新意,老是请愿。长寿二年,他组织了5000人的请愿行动,要求武则天加尊号,于是武则天由神圣皇帝变成了金轮神圣皇帝。长寿三年,武承嗣又组织了16000人的请愿行动,还是要求加尊号,这样武则天就成了越古金轮神圣皇帝。一番折腾下来,武则天的心思又开始动摇了,倒向了武承嗣一边。而每到武则天心思动摇的时候,就轮到李旦倒霉了。但这一次是个例外,因为此时的首席宰相是足智多谋的狄仁杰。狄仁杰是武则天非常倚重的大臣,武则天的那点心思,他早就看出来了。不等武则天问他,他就主动找到武则天说:“陛下的江山是高祖太宗皇帝打下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拼命打江山?不就是想给子孙挣下一份永久的家业吗。天皇高宗去世时,亲手把江山托付给陛下,是想让陛下传给儿子,陛下怎么能传给武承嗣呢?再说,姑侄和母子相比,孰亲孰疏?陛下把江山传给儿子,那么千秋万代之后,子子孙孙都会祭祀陛下;若传给侄子,试问哪一个侄子会去祭祀姑姑。侄子都不祭祀陛下,侄子的子孙后代还会祭祀陛下吗?”

其实,狄仁杰这番话只是李钊德那番话的翻版,并无新意,但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效果是不一样的。李钊德是后辈,狄仁杰号称阁老,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年岁差不多,说起话来就像两个老人拉家常,容易让武则天接受。不过,武则天还是有些不甘心,她说,这是朕的家事,关卿何事呀!狄仁杰可不是这么好打发的,他说,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都是陛下的家事,难道臣都不该管吗?再说君为元首,臣为股肢,君臣一体,陛下的家事就是臣子的国事!

狄仁杰一番话又把武则天说得举棋不定,武承嗣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

一天晚上,武则天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只大鹦鹉,长得是丰满秀丽,甚是可爱,可是它的两个翅膀折断了,怎么也飞不起来。武则天醒来后想起狄仁杰是个解梦高手,于是在上朝时就问狄仁杰这是什么梦兆。狄仁杰说,陛下姓武,那鹦鹉就是陛下的化身,两个翅膀折了,想飞飞不起来,是说陛下有两个儿子,想帮陛下一把,却因为受伤使不上劲儿。如果陛下启用两个爱子,陛下就可以展翅高飞了。

武则天是个很迷信的人,狄仁杰这番合情合理的解释让她又动了心思,产生了立儿子的念头,可她还是下不了决心,毕竟这意味着她苦心经营的武周王朝将一代而亡,这个现实太残酷了,她从感情上解不开这个心结。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外部推动力出现了,这个外部推动力就是契丹。它是位于唐朝东北边境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最初臣服于唐朝,武则天代唐后,又臣服于武周,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强大起来的契丹想摆脱武周王朝的控制,但要摆脱控制就得有合理的借口,于是,契丹人就拿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做文章,以李哲和李旦被废为借口攻打幽州,还发布战斗檄文,质问武则天“何不归我庐陵王?”

武则天心里受到了震撼,老百姓不忘李唐呀!契丹人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另一股要求武则天立儿子为继承人的力量出现了,这些人不是别人,而是跟她最亲密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

武则天很喜欢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因为这个缘故,两个小男宠身价倍增,很多大臣都巴结他们,连武承嗣、武三思这样的人也不例外,还亲自给他们牵马、拉缰绳。张氏兄弟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巴结他们,完全是因为武则天的面子。可是武则天已经老了,活不了多少年了,要是武则天一死,这些人又会怎样对待他们呢?想到这些,他们俩感到非常害怕,想找高人指点迷津,看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时,只用一句话就把来俊臣送上断头台的吉顼出场了。他主动找到张氏兄弟,三个人一块吃喝,酒过三巡,吉顼说:“你们兄弟现在炙手可热,势倾朝野,可这一切并不是靠你们自己的功劳挣来的,嫉妒你们的人有很多。现在再不想法立下大功,今后怎么保全自己啊!”这番话说到了张易之兄弟的心坎上,两人赶紧请教吉顼:“给我们兄弟出个主意吧。”吉顼就说:“很简单,天下百姓都没有忘记唐朝,都想恢复庐陵王的地位,如果你们说服皇上重立庐陵王,不就等于立下了旷世奇功吗?今后庐陵王做了皇帝,二位不但能保全自己,还可以凭拥立之功永保富贵”。

二张听后连声称谢,连说这是个绝好的主意。

吉顼为什么不主张立李旦呢?很简单,因为李旦本身就是皇嗣,

只要武则天决定传位给儿子,那他由皇嗣变成皇太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无需感激谁。但李哲却不一样,他是被废掉了的皇帝,按常理说是永无翻身之日,如果能被重立为太子,今后登基为皇帝,这些帮助他重返皇位的人,那就立下了旷世奇功。因为自古以来,被废掉的皇帝能重返皇位的,简直是人间奇迹。如果他和张易之兄弟等人能促成这件事,那今后还愁没有富贵可享吗?

当天,张易之、张昌宗就去跟武则天吹枕头风,说陛下不如把庐陵王招回来,立他为太子。武则天吓了一跳,心知以张氏兄弟的政治智商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而且说出的人选居然最合自己的心意,忙问是谁叫他们这样说的。张易之说是吉顼,于是,武则天就把吉顼找来。此时的吉顼早已脱胎换骨,不再是什么酷吏。他为武则天分析利弊得失,几乎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一番分析。武则天无语了,没有办法,从文武百官到民间百姓,再到外面的契丹等边疆少数民族以及自己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向着武氏子弟。况且,她也不得不顾及自己身后的祭祀问题,想起高宗当初对自己的种种好处,于是决定顺水推舟,召回庐陵王。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假托说庐陵王生病,将其一家老小接回洛阳,整个行程高度保密,连狄仁杰也没有告诉。等到庐陵王一家回到洛阳,武则天才召见狄仁杰,跟他提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还被蒙在鼓里,又是一番慷慨陈词,说应该把庐陵王接回来。武则天说:“那样吧,我把庐陵王还给你”。此时,帘子掀开,狄仁杰惊呆了,这不就是庐陵王吗?可是当年那个心浮气躁的年轻皇帝经过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后,已变成瘦弱的老头儿了,狄仁杰忍不住老泪纵横,长跪不起。

庐陵王回到洛阳,武承嗣全明白了,他再也没戏了!折腾了那么多年,居然是这样一个结局。武承嗣一气之下病了,而且是一病不起,死掉了。夺嫡之战终于落下大幕,李唐子孙胜出。

这里有一个问题,武则天既然决定传位给儿子,为什么不传给李旦,而要传给李哲呢?

首先,李旦是很知趣的,这么多年在母亲身边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了。现在母亲把哥哥李哲接回来,用意是很明显的。于是他主动让贤了,反复上书,甚至以绝食明志,要求武则天立哥哥为太子。其次,武则天有自己的考虑,她之所以顺势接受了李旦的请求,改立庐陵王李哲为太子,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李哲在朝廷没有根基,自从被废贬往外地后,在外战战兢兢过了十五年,这期间,朝中大臣如走马灯似的换将,朝中官员早已不是当年的那拨人了,让他当太子,就是光杆司令一个,对自己这个做母亲的不会有什么威胁。而李旦不一样,李旦一直追随自己呆在洛阳,先前那些要求恢复李唐王朝的大臣,都是以他为旗帜,他身后的势力不小,一旦立他为太子,自己还能不能掌控朝局很难说。一个皇帝最怕的就是被太子和群臣架空,失去权力。

二是,围绕储君之子,以武承嗣为首的武氏子弟隔三差五地向李旦落井下石,双方早已结下了梁子,若是立李旦为太子,今后做了皇帝,势必要对武家人疯狂报复。这样一来,屠杀李唐宗室的惨剧就要在武氏子弟身上上演。而李哲这些年跟武家的人没有正面冲突,他当皇帝后,不至于对武氏子弟大开杀戒。

三是,武则天的皇位本是从李旦身上夺来的,李旦降为皇嗣,皇嗣与皇太子只是一步之遥,李哲是待罪之身,如果武则天传位给儿子,李旦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所以,他无需对武则天感恩戴德。李哲不一样,从来没有听说哪个皇帝被废黜后会重返皇位,他早就绝望了,只想着怎么在战战兢兢中了此余生。现在,武则天重新立他为太子,使他得以重返皇位,他更容易感激武则天的再生之德。

有此三个理由,庐陵王李哲就成了太子的不二人选。圣历元年九月,武则天立庐陵王为太子,弃用李哲之名,恢复其出生时的小名李显,意味着新生,不再是以前那个被废的皇帝,而是重获新生的太子。久视元年(700)十月,武则天宣布恢复李唐王朝使用的夏历,不再使用大周王朝使用了十年的周历。这是一件大事,标志着武则天从心里要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至于什么时候恢复李唐,那就看自己能活多久了。

职场圣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