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迟到的文明
1983900000023

第23章 文化纠缠(13)

还有很多留级生,中国是其中一个,南美、印尼也是。他们所以不能成为合乎标准的现代国家,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现代文明来引导自己社会的发展。南美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革命思潮、极“左”思潮,等等。也就是说,一个现代社会要发展起来,有几个条件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守:第一,要稳定下来,不稳定一切都谈不上;第二,要有法治,司法要独立,要公正,首先破除司法的腐败;第三,要有公民社会,也就是说,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政府官员在舆论的监督下,在公民团体的监督下,让公民团体和个人、媒体不断指手画脚监督政府官员,就能推动政府走向正轨,消除腐败。这样的社会就能慢慢现代化,达到真正的稳定。要监督政府,公民应该有言论、结社自由,个人,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组织起来。另外要有司法保障,司法超越政府行政权力和公民个人的某些私利,公正地维护正义。这样,现代社会就能慢慢发展起来。

但是一个国家什么时候达到这样的要求,为什么有些国家达不到,要具体分析。南美为什么一下子达不到,为什么稳定不下来,它的司法是否公正,印尼又是什么情况,每个过程要具体分析。总之,这个生长过程相当慢,一般一百年以上。中国到现在将近两百年了,我们希望两百年的时候能达到这个标准。

4.提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尊孔派的区别在哪里?第二,您刚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来立论,除两种之外还有没有第三种,如文化方面的大势?特别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大势,比如宪政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势吗?刚才您多次讲到欧盟和一体化,后来也讲到一元化,就是说除了一体化,还有多元化。

答:在我看来,新尊孔派很重要的一点,他们本来是自由派;老尊孔派一般是新左派和国学派。自由派的一部分为什么成为尊孔派?我认为他们精神分裂了,一方面说要宪政,要保障公民自由和法治,但这些离开公民思想文化的自由,宪政能有保障吗?他们想找寻一个思想支柱,以为有这个思想支柱就可以实现宪政,他们认为儒学就是这种支柱。西方有位学者说,我在经济上赞成自由经济,思想上赞成个人主义,文化上赞成保守主义,这是很有名的一个公式。前面两个没有争论,问题在第三条。西方有司法独立和公民自由的传统。他们说尊重传统,即文艺复兴以来甚至更古老的传统,他们保守主义的指向是那些保障公民自由的东西。而我们的新尊孔派歪曲了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本来没有的东西加进来。假如托古改制,把中国历史说成是自由的、宪政的,我们首先要回到这种传统,这是掩耳盗铃,19世纪老早就有人做过了,但成效不彰。

他们要用儒学来修改现代社会制度,修改什么呢?是不是修改现在世界公认的宪政制度和保障公民自由的制度?这就有问题了,错误就在这里。

一体化是指世界大同,或者一个地区的大同,慢慢将国家的对立减少。过去瑞典和丹麦打得很厉害,法国和德国也是世仇,都是野蛮史的一部分,人类文明已经进展到抛弃这些历史恩怨的时候,减少国家之间的对立,是完全正确的。所以现在他们之间的签证取消了,各国公民可以自由来往,这是个大进步。与此同时,他们保障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这两个自由在英国的光荣革命中就已经解决,那就是多元化。你讲的多元化可能是各国之间结合方式的多元。欧共体是一个方式,现在在东方,东南亚联盟十国加上中日韩三国,是不是多元?跟欧共体有所不同,将来可能慢慢发展自由行,资金可以自由流通。但是不是要成立一个机构,不知道。现在还有个上海合作组织。这些都是多元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根据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家的智慧慢慢解决。我认为一体化和多元不矛盾。

5.我提两个问题:老的尊孔派,儒学的核心价值是等级,新的尊孔派的核心是什么?第二,我听说,1949年以后,学术观念思想价值比较明确坚定的都去了台湾,摇摆不定的都留在了大陆,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答:新尊孔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不知道,因为刚刚浮现出来不久,还要观察,究竟他们葫芦里面卖什么药,还要密切注视。但他们想修改制度,最近要开个讨论会,我也想去参加,看他们想将制度修改成什么样,那时我才告诉你,他们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走向,牵涉20世纪中叶以后的思想分野、知识分子的分化。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个问题没有解决,老是将“国家的自由”和集体自由摆得很高,这是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想摆脱屈辱的地位。但是他们没有想清楚一个问题,要国家富强,关键在哪儿。关键不在推翻哪个政权,而是严复在19世纪所说“人贵自由”;也是胡适说的,你想救国,先救你自己。意思是先把自己塑造成为自由的公民,尊重公民的自由。从理论上讲,就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亚马蒂亚·森所说,自由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马克思主义也说过,理想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是集体自由的前提。一个理想社会是这样。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情况,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得到很大发展,就是将经济自由还给了公民。不彻底,但是遮遮掩掩地还给公民。

以农村来讲,原来吃不饱饭,一解散人民公社,将土地私有权半遮半掩地还给农民,农民马上吃饱饭。他有自由了,可以自由经营自己的土地。现在社会矛盾很突出,就是对农民的经济自由、土地所有权不够尊重。制度学派的代表人诺斯说,社会转型的关键在于所有权的保障。私有制得到保障和尊重,经济就能够发展。所谓所有权,就是我的财产我有权自由处理。城市里面让居民自由发展经济,就发展起来了,不让他自由,就发展不起来。中国原来规定,不准中国民营资本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中国的汽车就发展很慢,20世纪末才开放,那些民营汽车制造公司发展最快。这是经济自由带来的。所以自由非常宝贵。为什么中国现在还没能出现科学文化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充分保障自由,不是按照自由公民的教育来教育小孩,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

6.您有一个观点,仁义礼智信应该建立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这个仁义礼智信还有两个背景词——儒家、宗法社会。

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我的感觉,对于这个政府来说,它最迫切但不一定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民主法治的秩序,但对教育来说,它最迫切而且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仁爱、恭敬和顺从。民主强调平等,也意味着取消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问渊博的袁老师和学问不渊博的陈诗歌一定是不平等的。自由是个很美丽但很危险而且极具诱惑的事物,在现在这个自由思潮如此流行的语境下,如果对学生那么突出地强调自由,那自由是否意味着春药?

答:我想,这是诗人对有关知识的欠缺造成了这些问题。对所有孩子都不能教他盲目顺从之类,但起码的礼貌是中外古今都要的。除此以外,应该从小尊重他的人格,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相处,成为他的朋友,他才会接受你的引导。你的问题混淆了两个概念,人格与法律上的平等和尊重每个个体的自由与知识差别,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你将它们混淆了,当然会感到很困惑。你不知道,假如让孩子、让知识不如你的人都服从你,这会产生专制,中国的宗法专制就是这样来的。中国的教育之所以不能启发公民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也是因为师道尊严要求学生服从,而不是启发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知识。我认为这两者不矛盾。

7.读经这一方面,据我了解,凡成大师者,比如邱成桐,以及叶圣陶先生,这些大师在童年的时候似乎都有过一段读经的经历。我想经学里面虽然有儒学的糟粕,但每个人去读的时候不见得会接受糟粕,可能还会吸取精华,所以仅仅是因为儒家的等级思想等就(抵制),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人幼年的积淀在日后会显现出来,这方面我不知道自己的认识还有可改进之处。

答:叶圣陶先生他们那代人因为环境关系不能不读经,邱成桐的读经背景我不知道。我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我自己喜欢,我个人对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都读。而且我是教中国哲学的,对这些我必须了解。问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致命的弱点,与同时期古希腊文化来比。一,不教人怀疑,不教人讨论。孔子总是教人相信他的教导,苏格拉底则总是教人怀疑;孔子是个伟大的教师,但他的教学方法有这么一个弱点。二,从知识结构来讲,中国先秦的知识有个根本性的弱点,不讲逻辑,没有产生专门的逻辑理论。后来利玛窦到中国,发现中国人不懂逻辑。中国数学有很大的贡献,数学史上有不少成果,但19世纪,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奉命为翻译的几何原本做序,他写道,中国传统数学有一个弱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提出公理和证明的方法,等等。我们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等于你找一个对象,不但要知道他的优点,也要知道他的弱点。这样才是清醒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这样清醒的态度。然后你要考虑,我要培养的人未来是要引导世界文化的潮流的,乃至于各个领域里世界上第一流的人物。这个前提下,就不但要接受中国传统的好的东西,还要接受世界所有优秀的东西。假如我处在你的位置,我会提倡学生读世界各国的优秀读物,不光是读中国传统的文学教材或者儒学作品。中国传统的东西,要是我来选择的话,宁愿选择一些唐诗宋词、比较浅显的儿童诗歌,对他将来的人格陶冶、文字素养都很重要。而且我认为,目前比较迫切的,是要将传统文化从新左派和国学派手中挽救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问题,语文教育不严格。不知道中小学有没有教应用文。最近看《羊城晚报》三月初的一个讣告,说“尊父某某不幸去世”,“尊父”指的是别人的爸爸而不是自己的爸爸,这里显然用词不当。我最近的一本书《文化:

中国与世界》,其中一篇是批评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纪宝成提出振兴国学,但那篇文章可能不是他写的,里面说要“脊续”中华文化。“脊续”二字我怎么也不理解,查了很多字典也找不到,我认为可能是“赓续”,写错了。结果他的手下有个人出来反驳说,这是个通用名词,台湾的学术着作论文里常用。很不幸,他不知道中大中文系就有一个台湾出生、台湾受教育、美国毕业的教授,是我的朋友,我问这个朋友台湾是不是有这个用法,她说没有。我还不放心,请她发个电子邮件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问问是不是有这个用法。答复也是没有。这说明,中国的语文教育问题很大。让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散文、诗歌好不好?为什么要让明清时候的蒙学教材把孩子们害得那么苦?为什么不让他们读最好的儿童读物?现在应该迷途知返,把精力放在建设书香校园上。

主诗人结语:

时间很快过,几小时过去了,但意犹未尽,尽管袁老师说话还带着方言色彩。我个人经常聆听袁老师的教诲,特别受到他的思想的滋养。我相信他的报告和一般学术报告不一样。有的学术报告就是纯粹地讲学问,袁老师也讲学问,他是个历史学家,但同时他的学问当中总是弥漫着思想的氛围,总是能启迪我们的思想,拷问我们的灵魂,甚至将我们至少将我从蒙昧中拉出来,这种蒙昧有时我们还不自知。所以启蒙真的太重要,需要我们的历史学家和老师来领这个头,也包括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老师。

今天袁老师讲的新尊孔派兴起的背景,好像没有提到自由派怎么接受这个挑战,但我想,他的整个报告就是一个自由主义的言说。当然自由主义一向受到歪曲,对真正的自由主义在思想文化史上的生命力,其实我们知之甚少。我现在做哲学论文,因为是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一直在考察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哲学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比如马克思和洛克的关系。他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显然有着自由主义的背景在。

今天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传统。这个学期我们为什么把它提出来?不是为了简单地做一个报告,而是面临着一个时代的问题,我们跳不过去。特别是新尊孔派包括中小学儿童读经,这个曾经被蔡元培用法律废止过的歪风又重新兴起的时候,现在在没有任何法律规范的前提下,一些校长、老师、学者正试图利用现在这样一种相对自由的文化氛围来贩卖传统文化的糟粕。《弟子规》是写得比较差的,但我们奉若经典,《孝经》写得还好一点,不过前不久我在外地看到一个景点,是二十四孝图的雕塑,信奉读经的老师们可以去看看,它到底宣扬的是什么,是怎样残忍的一种文化,要把一个孩子活埋了,去表达他的孝心。这是我们应该承继的东西吗?我们的现代化和现代文明还没有建成,就急急忙忙回头,要回到一个传统的社会去,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冷静下来好好思考。

按说主持人应该保持中立,但我实在有点熬不住。儿童读经是倒行逆施的,是历史的反动,我们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坚决禁止。这说的是一个公共学校,不是宗教学校,公共学校是不允许一种宗教的东西进入的,这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立场。对读经,我们基本的立场也应该建立起来,进而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态度,如果用一种宗教的立场而且是比较低级的宗教立场来看待并企图复兴传统文化,对一个现代文明还不成熟的国家,所产生的可怕后果是可以想见的,值得我们警惕。当然我的话也可以批判,不过绝对不是在兜售什么。

今天很高兴又迎来了袁老师,让我们用掌声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