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识人要诀
1990300000027

第27章 职场多留一个心眼儿(3)

于是,每当下班后,她都会找个借口溜之大吉,一个月之后,公司组织了考试。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应试的时候,小林还是下班后去逛商场。考试成绩第二天就下来了,公司根据考试的成绩进行裁员和公司员工的调动。小林被裁了下来,这时候她才开始着急,但已经没有办法了。很多同事都自身难保了,哪还有工夫替她去说情?再说这次是董事会的决定,朋友也帮不上忙,公司不能要一个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员工。

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让自己有能力在公司独当一面,还怕英雄无用武之地吗?只凭着人际关系和你平时周旋的那点表面的东西,关键时刻怎么能救得了自己。

多个欲得先予的心眼

欲得先予,顾名思义,前提是物质的,是为了自己既得的更多利益,采用先舍小利益去换取大利益的计谋,具体地讲,它就是为了采纳别人的先进思想或谋略而采用的一种“反诱”计谋。这种计谋虽出自古兵书,但对如今的人际关系与机会的运作同样适用。

欲得先予是运作机会中的一种巧计。当然不是小人计。就像古人所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其意思就是:你要想办成一件不容易办的事,你就要从规律中找窍门,甚至有必要先在“舍小利”上多花心眼。就像你要想摘取树上的果实,就必须先要给树浇水、施肥一样。这个道理要是让大家都来讲,相信每个人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做起来时,就会出现各人不一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许多人会往这方面想,但却懒得往这方面去做,或者说习惯于“得到”,不习惯于“施予”。

“予之”就是施予,就是付出,就是播种。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有更多的回报,更好的得到,更满意的收成。如若不然,谁都希望自己能用最简单、最省力、最少的时间,赚到最多的钱并且获得成功。然而,我们发现,全世界最成功的人,通常都是最努力同时又是最愿意付出的人。

有这样一段传说故事。在上古时代,上帝创造了人以后,和天使们在天堂上召开一个会议。

上帝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我们把人生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高山上最好,这样人类肯定很难发现,非得付出巨大的努力不可。”

上帝听了摇摇头。

另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人们一定发现不了。”

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

又有一位天使说:“我想,还是把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们总是向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这幸福快乐的秘密。”

上帝对这个方案非常满意。从此,这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由此看来,有很多的付出,本身就是从自我做起的。当然,我们不是在这里一味地鼓动人们要有付出精神,而不知为什么付出(除了真爱不需求回报外)。你想,如果叫一个人把钱砸出去,他做到了,自然也是付出了,可是他连钱给谁,为什么而砸都不知道,这样的付出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机会面前,谁都会说胸有成竹的人是不会紧张的,但如果你没有用心付出努力,何来胸中之竹?试想,假如要求一个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接受求职面试,假如考官考他的是实务操作,他如何能应对?他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实践,胸中无竹,也就意味着没有“予”过,他就只能乖乖地转换别的行业去了。

人和人本来是平等的,在相对平等的机会后面,却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其中很大一方面原因就在于付出的多与少,付出的值与不值。最浅显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也应该是相互的,如果只有一方在任劳任怨地付出,另一方心安理得享受,却没有任何回报,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失衡。

我们说的“予”也应该是有理性的“予”,而不是只会“予”而不计回报。

有一个女孩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她谈了一个男朋友,就是这家小公司的老板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又拉业务又当美工又当秘书,累死累活却没有工资,回去还要做饭做家务。她的朋友都不喜欢她的男朋友,说她男朋友是在利用她,把女友当免费佣人又当廉价劳动力,占了太多便宜,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付出。

女孩子心想,人只有患难才见真情,男朋友也忙得团团转,难道自己看着他这么辛苦不帮他吗?他也是因为把我当自己人,信任我,才让我帮他做这么多事。

再后来,她发现了男友和他的一个老同学的隐情,就愤然搬出了男友的公寓。她以为男友一定会来找她回去,请求她的原谅。但是,他再也没来过电话。这件事对她打击极大,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再交男朋友,对男人彻底失去了信任。后来她终于想通了,离开这种男人,失去的只是锁链,迎来的将是整个世界。如此看来,一个人对身外之物所做的任何付出,都必须对回报有预期,没有这个预期,付出都可以看作是没有价值的。

再看,我们为什么说“欲得先予”需要超凡的心眼呢?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对他人的给予都会持审慎的态度,只要你的“予”是另有企图的,那么你就要在“予”之前多个巧安排的心眼,总不能告诉对方:“我要‘予’给你了,”否则对方受宠若惊,自然会对你“无缘无故的‘予’”多加警觉,这样,你想后面的“得”,恐怕就难了。毕竟,在现在社会,人们都很自私,如何在“先予后得”上做好文章,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依我所见,“欲得先予”得从如下心眼上下足工夫:

一是在“予”与“得”的量化上算好账,也就是说,小“予”换取大“得”,是为智慧,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若你改用涌泉之恩去换取滴水之报,这种“予”的成本那就实在不划算了。

二是尽量把“欲得先予”建立在既含蓄又和谐的基准上。现在人都爱讲双向式、互动式、双赢式,“欲得先予”能做到这样则再好不过。比如一个企业老板,要想使员工对企业忠诚,先在细微之处对员工多一些人文关怀和物质关怀,员工还会反过来和老板作对,那就不正常了。

三是充分理解“欲得先予”在实务中的词性机能——它通常是和物质的得失有着潜在的链条,所以无论是“予”还是“得”,在动机上要走正路,不要过于俗套,更不要将其当作赤裸裸的交换条件。比如我的一个老同学,现在在建筑业包工程,据他说,他之所以工程单子都接得不错,主要得益于在接单子之前“出手大方”,什么叫“出手大方”,用钱腐蚀发包方的官员呗。像这种的“欲得先予”,既脏且险,我真为我的这位老同学担着把心,因为这种“欲得先予”一旦做成了惯性,总有东窗事发的时候!

四是要深谙付出什么,追求什么,人生的“成本核算”并不复杂,但也不简单,只可惜目前成功学中还没有此类的专门课程,大家就只好各自领会,“自学成才”了。

莫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小人算计的切肤之痛,所以诸见“小人得势”“小人嘴脸”“卑鄙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类的骂名谁都能叨上两句,然而我现在要拜托大家回答的是:当小人在我们面前现身之前,谁能知道小人究竟在哪里?你用什么标准评判你面对的究竟是一个小人还是一个君子?

大家都知道,从概念上讲,“小人”是指不具有人格标准的人的泛称,他们活动很隐蔽,你不用心琢磨,还真难判定得出小人究竟何时何地在何人面前出现。在小人尚未耍小人计的前提下,一个公认的君子也可能被骂成俗不可耐的卑鄙小人。所以说,小人就是耍阴谋伎俩的人,这种人平素就生活在我们的圈子里,和我们有说有笑,貌似大方,只有在背后乘你不备时捅你的刀子时,你才发现,哦,你不幸遇上了小人。

小人固然可恶;小人固然爱玩小心眼;小人固然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安因素的角色——那么你将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小人?有人认为,只要自己身子正,不怕小人弄歪影。这话听起来好像很君子,那么我就要问了,纵然你是个君子,你真的就不惧小人的侵扰?

孔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至于女子是否真的“难养”。各有各的一说,我就不凑热闹了。但对于小人,我认为远不是“难养”的问题,而是一般人防不胜防的问题。但是难防你也得防,你若不防他,就等于纵容他作恶。

千万别小看了小人的能量!无中生有,造谣惑众,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无不是出自小人之手,那么小人之计为什么总是屡屡得逞呢?依我看,这主要是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太宽容了,甚至很多人还会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这无形当中就给小人施展其小人计提供了臆想空间,当他的臆想变成行动时,我们心里往往并没有做太多的防患,我们仍抱以“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苛求自己,而事实上却“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所以我们不断地吃小人的亏。

我这里就有一个“真君子误落小人坑”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叫陈杰,他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兴致勃勃地进入一家大国企工作。不久,他凭着实力,当上了公司的技术研发部经理。职业使命感强烈的他,平常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在技术工作上,一心想着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做精,没有时间去应对身边鸡零狗碎的人际关系。

也许是陈杰太年轻、缺心眼的缘故,在群众中没有人缘,加上他的突出的表现,这可让单位里那些好吃懒做、靠谈资吃饭的人找着话题了,不久,公司就传出了“陈杰的研究生文凭是水货’’的谣言,谣言的制造者是谁?天晓得!陈杰也不想去探个究竟,认为别人之所以会这样说自己,说明自己能力与大家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总之,他认定只要自己不得罪人,也不会有人故意找他的麻烦。

没多久,有关陈杰谣言的新版本出现了:“不自量力的陈杰正企图抢夺公司的第二把交椅!”

陈杰起初也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太让群众反感了的缘故?他百思不得其解,工作也变得畏畏缩缩,后来一个好心人悄悄告诉他,是老总的助理一直在想提升当“老二”,但总感觉陈杰是一个威胁,所以故意制造谣言,来降低陈杰在公司中的人气。陈杰知道后,仍抱定“身子正不怕影子斜”的君子信念,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让谣言自生自灭。可是时任公司“老二”黄总听到谣言,可不这么理解了。过去对陈杰的那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面孔没有了,而且还常常找茬刁难他。

身疲力竭之下,陈杰这才感受到自己被孤立了,他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越不与小人们斗心眼,小人的心眼就越来越多?他心里很受伤。对公司里的复杂人际陡生疑虑,终于向领导层递交了辞呈。

我们不得不承认陈杰是一个合格的真君子,但同时又是一个没心眼的君子。没有心眼的真君子从道义上讲只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摆设,从人义上讲和小人的靶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我讲的陈杰这样的君子,还只是遇上职场的小人,要是官场上遇到小人,那恐怕就不是一走了之可以解决问题的。因为官场的争斗往往是你死我活。

有人说官场之争非君子之争,这话太偏激,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你想,“官”实质上就是权力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只能属于极少数人,小人的眼睛要是盯上了这种符号,自然要处心积虑地想出各种心眼挫伤他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以为君子者用君子之腹度这种居心不良的小人之心,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研究过清史的人都知道,在乾隆当皇帝时期,他身边的那个和中堂就是个十足的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和珅一面伪装自己,一面不择手段地陷害乾隆身边的忠臣君子。可是你注意到没有?尽管和珅能在朝廷里里外外为所欲为,但他的所有阴谋诡计就是逃不出两个人的眼睛。这两个人一个是纪晓岚,一个是刘墉。

和珅心眼不可谓不多。在嘉庆继位之际,他预感到自己的地位将受到动摇,便耍了个小心眼:悄悄地到乾隆那儿嘀咕,说嘉庆年轻难有为,恐难掌玉玺,致使乾隆帝下了“传位不传玺”的圣旨。尽管这种小人心眼暂时逃过了当时圣上和诸位大臣的眼睛,但还是被礼部尚书纪晓岚和刘墉识破了。为什么呢?因为和中堂爱玩心眼,老纪和老刘却比和中堂多了一个心眼。

这就说明,君子固然让人敬重,但君子也分三六九等,傻君子和聪明的君子都叫君子,命运却迥异。傻君子因不识小人心而常活在小人的阴影之下,或成小人眼里的玩物;聪明的君子虽宽忍大度,但对小人则有着相应的超乎小人想象的心眼,所以在聪明的君子眼里,小人永无藏身之地!

为人处世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用你的心智与慧眼说话。因为世事太险恶,人心隔肚皮,如果用一种被模式化的处事方式与不同样的人相处,那么你一定会遭到现实无情的嘲弄。我们固然可以笃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溯其过程,也常有正义向邪恶退让的时候,那些缺乏个人修养,言谈粗鄙,仪态猥琐的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多大的能量,而是善良和正义的东西使自己缺乏足够的存活信心和底气。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说邪恶的人们能够积聚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善良的人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所以说,要做到成功的为人处世,历练“本我”的影响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多一个善于体察他人的心眼,毕竟,血溶于水很容易,但考究什么血溶于什么水则颇费一番思量。西方有句古谚:“成功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这句话也可拿来用在为人处世的变局上,祝福诸位旅途愉快。得意与失意之间的内在联系。失意本来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失意的阴影,从而使自己从失意中变得失常。反过来,得意时自然会给你带来轻松愉悦,但轻松愉悦并不是真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般可以高枕无忧,否则一定会有人在你的背后咬牙切齿地说:“哼,别高兴得太早了!”那意思就是后面会有苦头让你吃。总之,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从心理上要淡看一些,唯有此,才能达到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