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建国之后于1950年~1970年间经历了生育高峰,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在1990年~2015年间相继进入35~54岁的黄金年龄,使得主要储蓄者比率在这段期间出现了历史最高点。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低出生率,中国人口结构正步入老龄化阶段,目前较低的抚养率于2010年~2015年间将会出现拐点并逐步升高,主要储蓄者比率将于2015年见顶并逐步回落,从而使家庭储蓄率回落,进而导致资产价格将下跌。预计资产价格的拐点很可能出现于2010年~2015年之间。在未来5到10年内,中国容易产生资产价格泡沫。而当人口结构进入拐点时,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房价和股市都可能下跌。在距离人口结构拐点尚有10年左右的关头,政府需要加大对于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的财政支出,这样将有助于降低主要储蓄者的储蓄倾向,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的骤然破灭。
上海福思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韬还论证了“人口红利”在股市中的作用。他认为,按照人生的周期,30~50岁时往往是一个人购物、置业等消费最强烈的时期。中国的生育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这批人目前正好进入到30~50岁的黄金年龄段,形成对消费的强烈需求。这也正是目前行情支撑消费股持续走牛的决定性因素。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从“人口红利”的角度看,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带来的市场机会主要表现在消费型与服务型行业上。在消费型行业中,可重点关注的是医药、食品饮料、旅游餐饮、家庭与个人用品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对医药行业来说,目前国家正在加大投入,无疑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行业的投资潜力。在服务型行业中,应重点关注的是金融、房地产、百货零售、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设施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以房地产为例,虽然该行业近来一直是国家调控的重点,但是大量人口进入结婚和生育时期,将形成对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与刚性需求对应的则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刚性增长,因而这一行业近年来一直难以深幅回落。而在房地产投资及相关建材行业增长得到支撑的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家庭装饰等行业发展态势也稳步向好。政策对这一行业的调控,只会加大行业内的结构性调整,同时更强化了龙头公司如深万科、保利地产、中华企业等公司的市场机会。而在服务型这一行业中,金融更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不仅人口红利对一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支持,而且税制改革、人民币升值更将大大强化这一行业的市场机会。预计未来3~5年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业绩将保持20%~25%的复合增长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将保持25%~40%的复合增长率。像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龙头,更有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而带来高增长。
申银万国研究所撰文指出,人口周期是影响资产周期的最基础因素。人口结构变化,通过对经济层面和投资者行为层面,对影响资产价格最为关键的基本面和流动性两大驱动因素产生影响。
人口因素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可比变量。美国20世纪50年代婴儿潮对80年代资产的推动,东亚在人口红利推动下的经济繁荣和资产繁荣,是最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后期,长期大量居民货币财富在社会保障体制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将大量转化为证券类资产。人口红利对于资产的推动力在未来三年会明显加强,其中养老资产的大量积累将是推动资产的重要资金力量。
人口红利推低股权风险溢价。我们在未来三年将面对较高股票估值的现实,我们预计股权风险溢价将在4%以下,低于长期5%的均衡水平。但在股票长期均值回归的运行规律下,当前高估值导致未来长期收益的下降,故需密切关注股权风险溢价周期性的转折。
在经济高增长周期和人口红利周期推动下,我们看好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
四大预期的市场耦合
认识中国股市超级长牛市的宏观动向,值得强调的还有几条清晰的主线条:其一,站在中国入世后对外开放的历史高度看待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将大幅升值的预期;其二,站在政策层面上,投资者当年用脚投票的国有股全流通问题,到了股改已完成的今天,早已被市场普遍解读为一项重大利好而不是利空,其后续效应将更多地显现出来;其三,站在微观经济层面,刺激企业的投资欲望,进行以增强民间投资为动力的税制改革;其四是中国证券市场新的价值投资理念和价值体系的构建。这四条在未来都将逐一兑现的主线如今虽还处在朦胧阶段,但唯其朦胧,才给中国投资市场以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四条主线中只要任何一条在未来得以兑现,都将在中国股市中激起投资冲击波,更别说这四条主线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段交织、耦合而产生巨大当量的台力共振了。
人民币升值预期
从2004年10月29日中国央行加息开始,新一轮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就一直在不断升温。在人民币资产价值预期的大背景下,寻找最优秀的中国资产早已成为海内外机构投资者的其识。正是这一预期,吸引了众多国际热钱不顾中国央行的难题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进场。国际热钱押注人民币升值可以从著名投资大师沃伦·巴非特于2003年年底下注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这只股票上就可见一斑。依香港大福证券资深分析师梁伟沛的判断:“巴菲特正在想方设法谋求入股中国人寿的可能性,其立意就是冲着人民币升值而来的。”也因为这一热切预期,从2003年起,国际游资纷纷涌入香港H股市场,并通过各种渠道潜入国内A股市场。从2003年11月开始,香港的恒生指数从不到13000点涨到了现在的14600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中移动等H股,它们在短期的涨幅都超了20%。就在巴菲特投资中国人寿前后,李嘉诚、比尔·盖茨、索罗斯、罗杰斯等一流的国际投资家也都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显示了他们对于中国境内A股市场的极大参与热情。
大家敏锐地关注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在国际上已空前高涨。一般估计,人民币到2008年会累计升幅高达40%。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目前投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就成了一个热点,因为以美元为计价的中国股票,即使将来公司本身的业绩不增长,其在美国境内的市值也会因人民币升值而产生大幅溢价。反过来说,目前在美国的中国股票也可以认为有40%左右的折价,这也是这些中国概念股得以维持高市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投资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即对于投资收益而言,如果20世纪80年代是属于日本的,90年代是属于美国的,那么,21世纪的前10年应该是属于中国的,全世界“聪明的热钱”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投资机会。
2005年7月21日,中国央行正式宣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小幅升值趋势,至2006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7.723,近一年半来涨幅已达到5%。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不少人也意识到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可能都与汇率有关,管理层有意将调控政策重心向汇率转移,逐步使人民币汇率回归至合理水平。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已经进入中长期的升值趋势。
一般估计,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决定了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和空间。与日、德相比,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国际收支顺差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将会很大,人民币升值的时间也同样会很长,保守估计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政府需要吸取日元快速升值而产生泡沫经济的教训,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的不利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过程必然会先慢后快。在缓慢升值期(约5年时间),预计人民币将每年升值4%~5%左右,升值幅度为20%~30%;随着国内外条件的逐步具备,人民币也将会进入加速升值期,保守估计也要5年左右,升值幅度在50%以上。其实,即便人民币不升值,升值预期也将一直相伴存在,而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存在,且不断被强化而不是减弱,热钱押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就不会改变,而且势必将越演越烈。
对股市而言,本币升值预期主要会带来四个方面的益处:第一,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第二,在实行外汇管制制度下,本币升值会出现将外币资产转换为本币资产的趋势,改善股市资金供求关系;第三,为了抑制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国内,央行将有意维持一定幅度的本外币利差,倾向于保持低利率,为股市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第四,国际游资具有较强投机性,主要投资于容易变现、流动性高的证券市场上。
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强化而不是减弱,中国股市就一直会有利多的预期存在。即便人民币不升值,但人们的升值预期也会助推中国股市。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游资持续不断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正在酝酿着一波出人预料的大行情。
当年日元升值早期,也只有少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1979年,国外净购入日本股票仅1.92亿美元,到1980年已猛增到61.5亿美元。到1986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巳超过280万亿日元,交易额高达160万亿日元,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1987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2660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26520亿美元市值。1985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仅为13113日元,此后便一路狂奔攀升不断,到1987年9月,已为26000日元,并于1989年12月29日达到历史最高点——38915日元。
同样的历史在中国台湾地区得到复制。1988年10月后,台湾“中央银行”受到压力,对台币采取了缓慢升值的政策。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大批海外热钱汇入套利。受台币升值预期影响,台湾股市加权股价指数从1985年7月起的600点开始逐渐上升到1986年9月的2505点,从此便越发不可收拾,股指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不止,在之后短短的一年里(至1987年10月1日),指数便升至了令人叹为观止的4600点高位。就在那时,受全球股市突发风暴的冲击,台湾股市加权股价指数又一度回跌到2298点的低点,但在稍作整理后就又再度进入了飙升轨道,并在1988年9月26日达到了历史顶峰——8870点。
从海外经历看,当某种货币存在升值预期,汇率与股市存在这样一种关系:预期本国货币升值——热钱流入——股市上涨——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加大升值压力——汇率升值——热钱流出——股市大幅下挫。在热钱大量涌入后,股市自然会走出一轮非常凌厉的上涨行情,但是当热钱从股市撤离时,处于高位的股价将轰然倒下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股市大起大落的系统风险无疑不利于股市融资、资产配置、定价等功能的发挥,减弱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微观层面上,汇率的变动将通过对进出口商品与服务价格的影响,以及非直接贸易的资本流出入影响行业经营或资金供给,从而影响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间接影响股市的变化。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品外销由于价格上升而缩减,这些企业的业绩在短期内将受到较大冲击,而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企业则会因为原材料成本降低而受益,相对应的,股票资产在市场中的表现截然相反。
中国目前的状况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当相似。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中国可能将不得不陷入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所说的“容忍流动性泛滥”的境地。“过度流动性”(excess liquidity)为活跃中国股市提供了必要条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除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外,同样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变量。根据高盛公司的观点,“过度流动性”通过用小额定期存款调整后的M2货币供应量环比变化减去名义GDP的环比变化来反映。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这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着能用于购买证券的过量货币(流动性)。因此,正的过度流动性会导致更高的证券价格。
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陈李则认为,中国A股正在步入全球资本的牛市氛围。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但大趋势已经形成,在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汪盛则认为,强势的经济对应强势货币,股票市场的上涨可能来自经济的强势引发的盈利增长和货币的强势推动的估值水平上升的双重推动。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处于经济强势和货币强势的环境中,从动态看,其估值水平就存在被高估的可能。具体到A股市场,如果中国经济状况不出现大的变化,从当前的估值水平来看,因货币因素推动估值水平继续向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债券、地产、股票等商品不断冲击全球经济的过程中,泛滥的资金将目光转移到资源类和亚太新兴市场。中国每年超过9%的GDP增幅、每年至少5%的人民币升值预期、2006年股市14倍的市盈率,机构投资者占市场资金存量的比重不超过25%,任何全球配置资金都会注意到这些简洁有力的数据的。”从理论上讲,过多的流动性只有通过两个途径被消化:要么是通货膨胀,要么是资产价格上涨。而2006年以来中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1~8月份物价指数(CPI)累计上涨1.2%,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资金并没有大量流向普通商品,而是主要流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目前,不少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证券市场的深远影响仍然认识不足,对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板块也存在较大的认识局限。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是支持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今后几年市场反复炒作的投资主题之一,因此,投资者应乐观看待今后的股市行情,重点关注那些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行业板块。当然,下一步将不再停留于人民币升值的概念炒作,而是逐步转向从人民币升值受益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挖掘上。
股权分置改革的后续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