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20110200000035

第35章 兴仁行义,囊括天下人心

“仁义”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孔子开始,仁义就被儒家视为能够疏通社会各阶层关系的通行证。因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仁义一直都能够起到感召或号召的作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仁义其实是一种假仁假义,但是,在仁义伪善的面具之下,很多人都能够在乱世中竖起自己的大旗,成就自己的事业。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一位乱世英雄。尽管有很多人对朱元璋的评价不是很高,认为他个性阴险、心机太重,但是,不可否认,朱元璋确实是一位能够敏锐捕捉到大众所需的政治家。在元末民生凋敝的年代里,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各级官吏对老百姓层层盘剥,各种军事集团的连年混战更使老百姓生灵涂炭。在这个时候,朱元璋以仁义建军,以仁义施政,自然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并很快地为自己打开了局面。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正月,朱元璋率军攻下和州(今安徽和县),郭子兴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负责统率和州诸将的兵马。当时,虽然各地的反元武装都纷纷提出了反元口号,但是,这些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争取民心的重要意义,因此,这些反元武装的军纪普遍较差,当然,在这一点上,郭子兴的队伍也不例外。所以,当朱元璋率军驻守和州时,军队扰民的事件屡屡发生,不少将士在攻破和州城时乘乱掳掠妇女,引得民怨沸腾。当时,朱元璋身边有一个叫范常的幕僚很有见地地向朱元璋进言:“得一城而使人民遭殃,怎么能成大事呢?”朱元璋听后,立刻意识到了整肃军纪的重要性,因此下令所有将士,务必归还有夫之妇,使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破镜重圆。这件事,远近传颂,大得民心。

当然,关于仁义问题,向朱元璋阐述得最详尽的当数冯国用兄弟。他们对朱元璋说:“有势者强,有德者昌”,明确告诉朱元璋有了军队并不一定就会发达,只有用“德”来约束自己的军队,让将士们做到不乱杀人,不乱抢财物,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也就是说,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行仁义,收人心。朱元璋对冯氏兄弟的话深表赞同,并立即着手建立仁义之师,从此开始了以仁义号召天下的创业之旅。

朱元璋的军队攻占领集庆后,当时集庆共有军民五十多万,人心浮动、城内秩序混乱。为了能把这五十多万军民很好地团结起来,朱元璋特意召集官吏和地方父老,对他们说:“元朝政事不修,全国大乱。我是为民除害而来的,你们可以安下心来。贤人君子有愿意跟我建立功业的,我以礼相待。元朝旧政有不便于民的,我下令废除。当官的不许贪污暴虐、害我的百姓。”这样的态度自然深受老百姓欢迎,城内的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但是,随着朱元璋所部军队人数的增多,军粮供应很快成了最严重的问题。由于连年战乱和灾荒,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各地的仓储明显不足。因此,无论是元朝的政府军,还是各地的反元起义军,都必须依靠向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强征粮食来维持军队的生存。朱元璋的队伍也不例外,虽然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此,朱元璋深知,如果自己无法彻底解决军粮问题,长此以往就有失去民心的危险。于是,朱元璋一方面动员老百姓安心生产,另一方面又学习汉武帝和曹操所倡导和实行的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他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主管水利农田事务。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辖区内的粮食生产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于是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军粮,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朱元璋成功塑造了仁义之师的形象,这支仁义之师自然也受到了饱受战乱之苦的当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所以,这支仁义之师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成为朱元璋与群雄逐鹿的一张王牌。

其实,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仁义都是一面非常重要的旗帜,一旦创业者的这面旗帜能够深入人心,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拥护,那么他的创业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前景就会变得越来越光明。当然,仁义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代,创业者的仁义之举主要表现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关注社会效益,从而为自己的产品赢得良好的口碑,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实现双丰收。其实,这样的创业者在我们这个社会并不乏其人,中国青年报就曾经报道过一位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的创业者的事迹,这位创业者的名字叫刘成刚。

刘成刚的创业是从零开始起步的,但他只用了8年的时间,就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做成了一个拥有资产上亿元的知名企业,在地产、教育、培训等方面很有知名度。

刘成刚在创业史上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是2001年兼并黑龙江省科学器材公司,堪称经济学上“小鱼吃大鱼”的经典案例。虽然那时他的凡奇集团已经进人发展的“成熟期”,但要一次性拿出1600万元的收购现金还是有些困难。正当刘成刚等公司高层为500万元的资金缺口忧心忡忡时,公司员工自发组织了筹款行动。短短一周时间,就凑足了500万元。

“当一位老职工将装钱的兜子放到我的办公桌上,留下一句‘这是我的全部家当’时,我真是十分感动,我也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作为一个董事长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刘成刚激动地说,“凡奇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它属于所有的股东,属于这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及一个企业的存在必须具有社会价值。”

正因为如此,刘成刚将“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作为了自己的追求目标。今年春节期间,刘成刚在日本进行了一个月的商务考察,途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场面深深地定格在他的脑海里:一群参加冬令营的日本学生进行登山比赛,其中一个学生的脚受伤了,同组的其他3个学生搀扶着他一起前进,到最后是3个人轮流将他背上了山顶。

“日本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是中国孩子所不能及的,而孩子的弱点就是一个民族的弱点。”几个月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刘成刚。不久前,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投资3000万元,建一个国内民营资本投资最大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刘成刚作出这个决定是有底气的。3年前,他在郊外投资购买了6500亩土地,到现在已升值数倍。公司财务总监给他算过一笔经济账:如果变现的话,那块地转手就可以净赚2650万元!但刘成刚想拿它做事,他要为中国的孩子尽一份责任。

刘成刚说,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中国的未来,只有他们优秀了,中国才会强大。“我只是搭建一个素质教育的平台,如果有必要,将来我愿意将它无偿交给教育主管部门来办,让更多的孩子经受风雨,磨练意志。”目前,刘成刚正在为设立一个300万元的素质教育基金而忙碌着。

今年3月,刘成刚又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的就业难题,开办了东北三省首家民营人才市场,并在黄金地段辟出2000平方米开办人才招聘大集,免费向社会开放,并联合当地媒体为下岗职工开辟就业绿色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刘成刚及他的凡奇集团还累计向社会捐款400多万元。

如果仅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待刘成刚的种种举措,那么,无疑他是在做一桩亏本的买卖,是在做一件只有经济付出而没有经济回报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刘成刚所做的这一切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时,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对他感到由衷钦佩,钦佩他的民族大义,钦佩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无疑会提升凡奇集团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由此而带来的良性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中国有一句很经典的老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创业过程中,有些人不知疲倦地埋头苦干,总是希望能赚到更多的金钱、积累到更多的财富。可是,这种永不满足地对于物质的追求却很容易使一个人陷于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足够富有,就可以称得上功成名就。其实不然,纵观世界上那些功成名就的财富精英,他们无不具有良好的社会美誉度,能够以自己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事实上,在今天,那些具有良好社会美誉度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就说明,那些躬行仁义的创业者,往往能广泛地得到社会的肯定,也只有那些能得到社会普遍肯定的创业者,他的创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