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言术
反应第二
[原文]
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②;反以知古,覆
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③虚实④之理,不合来今⑤,反古而求
之。事有反而得覆⑥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⑦;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⑧。言有不合⑨者,
反而求之,其应⑩必出。言有象(11),事有比(12)。其有象比(13),以观其
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14)合事,得人实
也。若张置网(15)而取兽也,多张其会(16)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17),乃为之变(18),以象动之,
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19)。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20),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21)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
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基听之。欲闻
其声反默,欲张反敛(22),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23)者,象而比之,
以牧其辞(24),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25),或以事上,或
以牧下(26),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27)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
喜怒由此以见其式(28),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29)。故
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
知类(30)。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31),如腾蛇(32)
之所指,若羿(33)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34)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35)。其伺
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
针,舌之取燔骨(36)。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
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
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37),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
牧入,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注释]
①古之大化者:化是教化,大化者指圣人。
②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同返,覆,都是反复的意思,追溯过去的
经验,进行研究以面对当前,认识未来。
③动静:是指运动和静止。④虚实:真伪的意思。
⑤来今:未来与现在。
⑥反而得覆:调查过去,研究现在,以定将来的对策。
⑦人言者动也:别人发言就是动。
⑧辞:倾诉、主张、陈情。
⑨言有不合:所说的话不合理。
⑩应:答应。
(11)象:法象,仿造形象和原形比较,确定正误。
(12)比:比较,和原则比较确定正谬。
(13)象比:按照形象进行比较。
(14)钓语:如钓鱼投饵一般,在交谈时给对方以诱饵,以便引出对方的
话头。
(15)罩(读jī)网,置是捕兔子等野兽的网,网是捕鱼等水产的网。
(16)会,聚集的意思。
(17)其言无比:如果言辞不能进行比较。
(18)乃为之变:改变方法。
(19)牧之:进行调查加以说明。
(20)愚智:愚者和智者。
(21)鬼神:指死者的灵魂和万物神明。也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22)敛:收藏、制止。
(23)开情:敞开心怀叙述。
(24)象而比之,以牧其辞:用形象、比喻法,驾驭言辞。
(25)或因此或因彼:从种种事情发端。
(26)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或者事奉君主,或者观察民情。
(27)情诈:真诚和虚伪。
(28)式:定式、形态、态势。
(29)观其所托:分辨出主张的本意。
(30)见微知类:从微小的事情上,观察出大事物的变化。
(31)符应不失:如同合于符节一样,来响应。
(32)腾蛇:飞龙的意思。
(33)羿:即后羿,传说中的神箭手。
(34)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假如你想要知道他人,就必须先了解自
己。了解自己后,才能知人。
(35)比目之鱼:一双眼睛生于身体一侧的鱼,经常是两尾并游,这里比
喻恩爱夫妻。
(36)燔骨:烧烤的骨头上所带的肉。
(37)牧人不正:不能公正地驾驭人。
[译文]
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与无形共生共存,是自然物化的规
律。反顾而回溯以往,再回首察验未来,既可以知古,也可以知今。既可以
了解对方,又可以知道自已。
依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在未来及现在得不到实践,就可以
反思历史去研求前人的经验。有些事要反复考察探索才能把握。这是圣人的
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别人说话,是动态的;自已缄默是静态的。要根据别人说的语,听他的
辞意内涵,如果,对方言辞有矛盾,要反复地追问他,对方(真正)的答辞
就会出现。
语言有形象性,事物可用比喻。因为有形象与比喻,所以要观察藏在言
辞下面的含义。一般地说,形象可以模拟事件,比喻可以比附言辞,然后以
“无形”的规律来求得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我方)所要知道的事,
从而得到与人、事相吻合的真相。这就像张开网逮野兽一样。多张一些网,
汇信而来的野兽就会多些。如果把捕野兽的方法用在人事上,只要方法合宜,
对方就会自已“出来”,这就是钓人的“网”。要经常拿着这个“网”,追
逐对方,如果从对方的言辞上不能进行比较,就要改变方法。用“形象”的
手段,使之感动,以体会对方的思想、情感;进而控制对方。自已返回去,
对方再度来,双方言辞均有形象、类比,于是心中就有数了。反复地用言语
攻击、偷袭对方,事虽万变但不失于“言辞”,用“言辞”申明大道。圣人
以此诱导惑化愚人、智者,使万事不容置疑。
古人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这可以改变鬼神,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
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密。如果控制不周密,得到的情况
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实。要把形象和类比,灵活运
用,就要会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听别人讲话,自已就要沉默;
想要敞开,就要先收敛;想要升高,就要先下降;想要获取,就要先给与。
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
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
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
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是真实情报还是诡诈骗术。活动、停止、
言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在事
先确定法则。用反向形式来得到对方的回应,以观察其寄托。所以用这种反
向思维的方法,自己要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
辨别雄雌。虽然没有论及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细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
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就要深居敌境,估计敌人的能力,再摸清敌人的意图,
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飞龙一样神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已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已,然后才能了解
别人。了解别人,就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响与回
音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
就像用磁石来吸引钢针,应用舌头来剥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已暴
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要十分迅速。就像由阴变阳、又像
由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要用圆
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
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控制。如果自已不事先确
定策略,统帅别人就没有规范。做事没有智术,叫做“忘情失道”,自已首
先认真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
门道所在,就可以称为“天神”。
[解析]
本篇“反应”实际是阐释了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法。在对客体的观察
中。只有回环往复的思考才能接近事件的客体,获得真知。
作者认为,对其事物要“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
对世间一切事物皆当如此,了解今天必须反观历史,预测未来必须以现实为
依据,此即“圣人之道”。
本篇还提出了把握对方谈话之道的“钓言之道”。所谓“钓言之道”就
是让人家说出真话,这是发挥主观智能的高招。钓言时要明了对方情况,辨
清对方是真情还是诡诈。历史及现代生活中许多谍报用间的事件,都发人深
省他说明行“钓言之道”反复观察以知事物真相的重要。
如春秋时,伍子胥劝吴王夫差灭越,而吴王既辨不出伍子胥对他的忠心,
也看不出越王勾践的用计,因而遭受国螟身亡之难。
吴王失误。吴王夫差贪图眼前利益,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劝阻他说,
“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语言不同,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居住,
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疆土毗邻,田地交错,道路相连,
习俗一样,语言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
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
却猎杀野猪一样,虽然可能获胜,但后患无穷。”
太宰嚭(pǐ)说:“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君王如果进攻齐国并战胜它,
然后移兵,以大军压晋国之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
个国家啊!这样,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吴王夫差认为太
宰嚭(pǐ)说得对,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嚭(pǐ)的计谋。
过了几年,越国人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的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
毁灭了吴国的社稷,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活捉。夫差临死时说:
“死入如果有知的话,我在地下有什么脸面见子肾呢?”于是用巾盖上脸自
杀了。
这个故事说明糊涂君王,祸患还没有来时无法使他明白;祸患到来之后,
他们虽然明白过来也来不及了。夫差死到临人才知道伍于肯的策略是正确
的,才发现自己愧对伍子胥。
那么勾践用什么计呢?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要求跟吴国讲
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种,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
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骂他,
他也不在乎,低眉顺眼,始终表现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的欢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
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
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
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
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之症’,所以病会
好,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
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
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二十年以后,终于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
本篇中的投石问路,是掌握对手想法的很重要的手段。在社交、政治等
活动中要随时根据对方反应制定策略,以便施展自己的手段,但不应露出自
我行踪。
淳于髡(kún)救薛地,正是掌握齐王的心理,因势利导,达到了预期的
目的。
战国时代齐国名士孟尝君因与齐王闹翻而辞去宰相职务后,便回到自己
的领地薛。他本想好好地休养一段时间,但是出乎意料地发生了南方邻国正
计划举兵进攻薛的事情。只有向齐王求援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孟尝君刚同
齐王闹翻,确实不好开口。此时,恰巧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的淳于髡,归途
中顺便到薛地向盂尝君问候。孟尝君一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心想:
“一切都要依赖他了。”
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身长约五尺,人很机灵,能言善辩,因而经
常奉命差遣,每次都不辱使命地完成了任务。他博闻强记,学问不属于哪一
派,与人交谈时善于察颜观色。由此看来,交涉此事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了。
淳于髡和齐国王室有密切的关系。与宰相孟尝君的关系也很密切。
当淳于髡来到薛地时,孟尝君优礼相待,分别时亲自到郊外为其送行,
对他说:“楚国人攻打薛地,我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侍奉您了。”淳于髡点点
头,表示意领,心里在想如何救孟尝君。
淳于髡接受了孟尝君的请求,坚定他说:“一切依照你的指示。”他很
快回到了齐都,立刻谒见齐王。表面上他以使者的身份向齐王复命,实际上
则为盂尝君请求援兵。齐王问道:“现在楚国的情况怎么样了?”淳于髡抓
住这个时机说:“我感到困扰的是,楚国是如此的顽固,而薛人又是如此的
无自知之明。”
在这里,淳于髡是故意把话题转向了薛。而齐王不自觉地被淳于髡牵着
走,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淳于髡慢条斯理他说:“薛不
考虑自己的情况,就在当地建立起祭奉先代的祀庙。现在楚国要进攻薛地,
根本不会把祖先把庙放在眼里。薛真是无自知之明,而楚也太顽固了。我所
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啊。”
齐王一听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呢!”于是赶快发
兵援救薛,因此薛地才得以保全;盂尝君得救。
齐大夫淳于完善于劝说,借齐王的力量而把它作自己的力量,丝毫不露
形迹,用以救薛。
“反应术”是《鬼谷子》中关于刺探情报的一种方法。
这里的反应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反应有区别,它专指经过刺探使对手发生
的变化。《鬼谷子》一书认为:别人说话是动态,自己缄默是静态,主张以
静测动。这一招法也是纵横家独创的。它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主张通过某种
活动或言辞,刺激对方开口,再根据对方的话来分析其真情,假如有不清楚
或不合理的地方,再回来重新探求,从对方的言同中可以分析下一步的言行,
力争得到对方的实情。
实行“反应术”就像渔人一样多打开一些网,等待对手落入,只要方法
得当,把引诱之辞作为饵,不愁对手不出来。如果拿着网使对方说出的情况
还不够用,就需要用模仿和比较的方法让对方将心里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进
一步暴露实情,以便控制对手。要通过反反复复的反应,全面掌握情况。
反应术在运用时还有一些小计谋。比如,要想让人家说话,自己先沉默;
要让对方敞开,自己先收敛;要使对方把话头提起来,自己先落下去;要想
获得什么,就先给对方点甜头。这一小计谋就是要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以
便倒出实情。此外还需要辨别真伪,通过比较,排除假情况;要善于通过小
事推测出大事;刺探情况要准确,要迅速;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
对手;要与对手把感情拉近,像声和响一样密切,观察对手的言论要认真,
像磁石吸铁针一样;自己暴露给对手的东西微乎其微,而得到的东西要多而
且迅速。
苏秦是鬼谷子的门徒,苏秦合纵成功,正是把握了各国诸侯的心里,苏
秦起初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建议秦惠王利用秦国地利兵强的优势,
鱼武力统一天下。但他的主张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衣服破了,钱也用完
了,只得离开秦国回家了。
苏秦说秦连横遭到拒绝,回家后,他连夜搬出几十种书箱,拿出藏书,
找到姜太公所写的叫《阴符》的谋略书,伏案诵读,刻苦揣摩。读书读困了,
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思考推
求出一个改连横为合纵六国的策略。
于是,苏秦去赵国,求见赵王,劝说赵王合纵赵、齐、燕、魏、楚、韩
六国攻打秦国。赵王对苏秦的主张非常欣赏。赵王让苏秦做赵相,授给他相
印,同意苏秦到各国相约合纵,拆散连横,以便压制秦国。
结果,苏秦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个士兵,没用断一根弓弦,没
有折断一支箭,使六国受制于合纵计谋,诸侯相互亲爱,胜似亲兄弟。诸侯
中没有人敢和赵王对抗,都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
语言的机变性常能转变局势,化险为夷。这也是反应术的精彩方略。
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天下各地都派人前来祝贺,征
羌将军郭淮受左将军张郃派遣,亦预定为贺客之列。但是,走到半路。郭淮
病倒了,所以没能赶上曹丕的登基大庆。
来到京城以后,在一次君臣宴会上,曹丕责怪郭淮说:“大禹曾在涂山
召集各路诸侯大会,防风氏因晚到便被杀死。现在魏国建立,普天同庆,而
你却来的最晚,你说说这是什么缘故吧?”曹丕把防风氏被杀的典故说给郭
淮,意思是告诉郭淮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回答好了还算可以,回答不好则必
杀无疑。郭淮听后,回答说:“我听说,黄帝时总是以德来教导人民,夏朝
的时候因为政治衰退,才开始使用了刑法。现在我生活在唐虞盛世,无刑法
之用,因此知道可以不像防风氏那样被杀,所以我才敢来迟”。
曹丕听后大悦,不仅没有处罚郭淮,反而把他提升为雍州刺史,加封射
阳亭侯。
唐虞是中国传说五帝中的尧和舜,他们在位时政治清明,百姓和乐,所
以把他们治国时期称为唐虞盛世。郭淮巧妙地把曹丕比作唐虞,回答巧妙,
应对机智,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而且得到提升,堪称是随机应变的智者。
巧言斡旋解救危机,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事。许攸是曹操手下的大将,有
一段时间,因不满于曹操而自拥兵将,出言侮骂,有背叛之意。曹操气极了,
便想兴兵讨伐。群臣劝谏,曹操不听,横刀于胸不许群臣再谏,一场曹兵内
部的火并眼看就要发生。
这时,正好杜袭从外面进来,曹操抢先对杜袭说:“我的大计己定,求
求您就别劝谏了。”杜袭就着曹操的话说:“到底是什么事我还不知道呢。”
曹操说:“许攸骂我,这事该如何处理?”杜袭说:“以您看许攸是个怎样
的人呢?”曹操回答说:“凡人而已。”杜袭说:“只有贤者才能理解贤者,
只有圣人才能认识圣人,许攸既是凡人,又怎么能了解您这个圣人呢?如果
您兵代许攸,人们就会说您只敢欺负许攸这样的凡人弱者,对其他的豪杰强
侯只好退避三舍了。这样,您进兵,别人不会说勇截武,退兵,别人不会说
您仁慈。那么,对于区区许攸,您劳神虑能有什么好处呢?”曹操听后,沉
吟良久,说:“你说的不错。”便派人厚抚许攸,许攸受到厚抚,便请罪于
曹操,君臣得以和好,一场就要发生的内部混战,在杜袭的巧言劝说之下便
消弭了。
朱元璋占据太平以后,方山寨义乒元帅陈野先立即派兵把守新塘、高望、
鸡龙山等要地,以切断朱元璋军的军粮运输线,自己和部将康茂才率兵两万,
分水、陆两路进逼太平,朱元璋得到消息后,亲自率领诸将正面迎敌,同时,
命令徐达另率一军绕到陈野先军的背后,前后夹击来犯之敌,陈野先在突围
时被擒获,朱元璋没有杀他,继而命令卫兵给他松绑,并好言抚慰。陈野先
说:“要杀就杀,饶我不死有什么用?”朱元璋笑道:“当今天下大乱,豪
杰四起,你得胜,人家就归顺你;失败了,你就归顺人家,你应当通时达变,
何必轻生呢?”陈野先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同意投降,并答应写信招降部下。
原来陈野先是借朱元璋不杀之机,假意投降,以谋东山再起。朱元璋的
部将察觉了他的阴谋后,力劝朱元璋把他杀掉,以除后患。朱无璋心平气和
地说:“人各有志,追随元人,还是跟随我由他自己决定吧!”尔后就把陈
野先外放出去。
不久,朱元璋挥师进攻集庆,陈野先与元将福寿合兵,在秦淮河一带阻
截朱元璋军郭天叙、张天佑部。郭、张二将战死,所部渍败,陈野先乘胜追
击,途中肆意掠夺,无恶不作。途经葛仙乡村,乡里民兵首领卢德茂密派青
衣兵50人持酒肉假意欢迎****,乘其不备之时,青衣兵拔出身上暗藏的兵器
向陈野先砍去,陈野先和部将十余人被杀死。
陈野先死后,其子陈兆先纠集先父余部残兵屯驻方山。与元将蛮子海牙
成犄角之势,以窥太平。翌年,朱元璋率诸将再次挥师进击集庆,陈兆先率
部众对垒。只一役,朱元璋军即活捉了陈兆先,收降其余部三万多人。朱元
璋不但没有追究陈兆先的阻师之罪,而且还擢用了他。这时,朱元璋左右顾
虑降众太多,唯恐生变,认为应早做处置。降兵们内心也惶惶不安,唯恐性
命难保。朱元璋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从降兵中间挑选了五百名精壮勇土,做
自己的贴身护卫。入夜,除朱元璋自己外,只让部将冯国用一人留侍帐中,
而令这些卫土们环榻卧眠。睡觉时,朱元璋独自上床,解下铠甲,脱去战袍,
一觉睡到天明。从此投降兵土们的心里全踏实了,心甘情愿地为朱元璋冲锋
陷阵。
在元朝未年战乱不已的形势下,朱元璋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对陈
野先父子擒而不杀,终于感化了他的部众,使其转而为己所用,使自己的势
力一无比一天壮大起来,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越来越处于有利的地位。
所谓“反应术”也可以说是反视对方,就是反过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它阐释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思考方法。
一个人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观察事物,观察对方并审察自己。如此循
环,使认识问题不断深化。目的在于通过再三自我检查、自我剖析,看自己
的认识对不对。搞清正确认识、准则;并通过站在对方的立场,搞清对方的
实际情况,以便争取胜利。
公元251年,西蜀大将姜维、夏侯霸等人引兵数万进攻曹魏的陇西。魂
雍州刺史王经对证西将军陈泰说:“听说姜维分兵三路,一路向祁山,一路
奔石营,另一路赴金城。所以我们也要分三路布置,您出兵侧翼保石营,调
凉州军至枹罕保金城,派讨蜀护军徐质保祁山。”陈泰心想,以姜维的实力
和兵力势必不能分取三路,而自己的兵力也不好分开,便对王经说,“先别
急,看看形势,知道敌人的意图再说。”后来,姜维果然只一路进兵。率领
全部兵力至枹罕,意在夺取狄道,虎视关陇。知道敌人意图后,陈泰派王经
去守狄道,告诉他须待大军到后,再与姜维交战。陈泰自己率军到陈仓,意
欲从侧翼发动攻击。
王经去后,不守狄道,而是率军前进,与姜维相遇于故关,交战大败,
仓忙跑回狄道,收拾残军防守。由于此战失利,姜维乘胜引兵前进,把狄道
团团包围起来。狄道形势危急,陈泰知道原来的侧翼攻势已无用,便急命五
营前行,自引大军随后跟随,去救狄道之围。
部队到了上邽,邓艾、胡奋、王秘等人亦领兵到来。邓艾等人说:“王
经的精兵已败于姜维,敌人兵多气盛,难以抵挡。而您所率之兵实为乌合之
众,新败之后,士气消沉,陇右动荡不安。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断腕’。
《孙子兵法》也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这是说要忍受小失而保
全大局。现在,陇右的危险远过于腹蛇,狄道不正是不守之地吗?姜雏之兵,
乘勇前进,我们应避其锋锐。所以现在不如放弃狄道之守,先求自保,然后
再设法进兵陇石,这才是上计。”陈泰说:“姜维提轻兵深入远地,粮草不
继,必定要与我们寻求速战。所以,王经应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不与交
战。但他不知形势,与敌速战,遂使敌人得志进兵包围了狄道。如果姜维攻
克狄道,再引兵东进,占据栎阳粮米之地,驻兵此处,招降纳叛,勾引羌人,
东争关陇,则此处四郡大概都会被姜维所得。这样的话,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不征讨呢,姜维虎视中原,危险时在;征讨呢?姜维以得胜之兵据城坚守,
攻守的形势不同,我军要想取胜便非常不易。而现在呢?姜维仓猝之间调集
大军深入,粮草必然不继,这正是我进军破敌之时,只要我军一进,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姜维必破无疑。而且,我军占据高地,而姜维勒兵桃水低处,
以上击下,势如破竹,敌人必不战而走。敌寇不可容纵,被围的狄道也不会
坚持多久,诸位将军何必说出这种话来呢?”陈泰于是便进兵跨越高城岭,
准备救狄道之围。
但是,心意定了,救兵之计却如何布置呢?陈泰心想,姜维用兵亦非比
寻常,他既然兵围狄道,想必会在山路险阻之处设兵伏击援兵。怎么办呢?
他命令部队趁夜潜行,绕过敌人可能设伏的北路,率军向南,走到了狄城东
南的高山之上,果然绕过了姜维的伏兵。大军一到,于高山之上多举烽火,
击鼓鸣角,告诉城中救兵已到,城中兵将士气大振。而姜维见对方救兵突至,
出乎意料,军中上下震惊。姜维引兵来战陈泰由于地势不利而退。后来,陈
泰又密谋截断了姜维的退兵之路。姜维听到后,连忙引兵遁去,狄道之围被
解,姜维没有在陈泰手中得到一点好处。
在这场互斗心智的战争中,陈泰的智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想守住
姜维进兵的必由之路狄道,然后从陈仓发动侧翼反攻。故关一败,狄道危急,
侧翼反攻无法实施,便出奇兵绕过埋伏,突然出现在姜维的大军面前,保住
了狄道。再后又密谋截断姜维的退路,吓走了姜维。此战一胜,连司马懿对
陈泰也是交口称赞。姜维也表现了很高的军事谋略,他先是诈称兵取三路,
突然一路进兵枹罕,围狄道,伏兵打援,无奈遇上了对手,一丝便宜也没有
得到。
在商业竞争中,也常要把握对方真情而且要“每临大事有静气”。日本
DC公司的总经理就曾因此而挽救了公司的厄运。
日本的DC公司经理山本村佑与美国一家公司谈一桩生意,美国方面已经
知道DC公司面临破产的威胁,就想用最低价格买下DC公司的全部产品,DC
公司如果不卖,资金无法周转;而DC公司如果以最低价格卖给美方,DC公
司就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当时山本村佑的内心非常矛盾,但他是一个不轻
易就流露自己内心深处思想的人。当美方提出这些要求时,山本却叫来人间
他去韩国的机票是否已准备好了,如果准备好了他明天就飞往韩国,谈一笔
更大的生意,而对美方这桩生意兴趣不大。
对他这种淡漠超然的态度,美方谈判代表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急忙
打直线电话告之美方总裁,因为当时美方也急需这些产品,总裁最后下决心
还是以原价买下了这些产品。DC公司得救了,人们不得不佩服山本惊人的谈
判艺术和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矛盾的本领。
新加坡华人,橡胶大王李光前也曾白手创业获得成功。
22
李光前是已故的新加坡华人企业家,颇宫经营才能。1914年,他被聘为
新加坡中华国货公司的英文财库,并处理采办与交涉等事务。当时民国初立,
中国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课本和“中华版”
教科书,东南亚各地有许多华侨学校,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李光前目
光敏锐,感到机不可失,立即与国内出版社联系,买入大批新教科书转售给
各侨校,为公司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28年8月31日,李光前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南益橡胶公司。之前,
他准备购买胶园,扩大规模。这时,刚好有一位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想把麻
坡的1000英亩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李光前调查之后决定购买。然而,
他的岳父陈嘉庚先生表示反对,因为胶园经常有猛虎伤人。如果工人不敢去
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李光前认为胶园价格将会倍增,因为政府已
准备在该胶园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来车往,老虎也会绝迹。他坚持
己见,筹钱把胶园买了下来。
不久,李光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政府在此胶园附近修建公路,胶园价
格暴涨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售出。
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左右。他正是用这笔钱创办了南
益公司。
万事万物在不停地变化,这变化中蕴藏着无穷的机遇。熟视无睹,或无
力抓住机会者,遗恨一生;而接受挑战,勇于尝试者,终有所成。在上述两
个例子中,一是李光前人取我予,小试锋芒,一是他高瞻远瞩,大显神通,
可见,成功者在机遇面前总是主人。
海峡两岸,在完成统一大业中,文化交流是重要手段,其中最有说服力
的是海峡两岸的汉文学是统一的,仅本世纪文坛中的诗歌所歌颂的爱国情
怀,就足以证明了。因此宣传海峡两岸统一的汉文化,就可以加强海峡两岸
的联系。从而影响台湾当局,促进统一进程,这种文化宣传就是本章所申明
的“钩言”木之一。用事实,用生动的说明网住对方,申明大道,以感动智
人,即使愚人也让他受感化,从而推进事物发展。众所周知:
台湾海峡两岸的汉文学是一体的。三百三十多年前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
者收复台湾不久,就在台建孔庙、办学院。清政府统治台湾后,又建起府学
及县学。随着教育的普及,台湾的文学逐渐兴起,在文坛上诗歌会一技独秀。
郑成功收复台湾写过一些诗,可说是台湾爱国诗歌的滥觞,例如他的《复
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问关不
忍离。
1895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抗日将领丘逢甲被迫离台内渡寄居广
东,曾写过大量诗歌抒发爱国爱乡情怀。如《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
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的好友许南英(1835—1917年,即五四时朗著名文学家许地山之
父),在台南沦陷一周年时也写诗寄怀:血枯魂化伤春鸟,茧破丝缠未死蚕。
今日飘零游绝国,海天东望哭台南。
这些诗对国土家乡的沦丧痛心疾首,悲愤之情感人肺腑,而陷入日本侵
略魔掌的台胞的诗句,则更显其不畏强暴,不肯屈服的丹心傲骨。1913年在
“苗栗事件”中被捕的罗福星(1885—1914年),在29岁慷慨就义时留下
绝命诗:海外烟气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
自由。
20年代初,受祖国大陆五四运动深刻影响,台湾掀起新文学运动,白话
新诗开始流行,1925年0月,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晋耗传
到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后,台北有几千人自动集会进行悼念。台湾新文学运动
的奠基人张我军(1902—1955年)为大会写《孙中山先生吊词》,热情歌颂
和深切悼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四万万的国民此刻为了你的死日
哭丧了脸了。消息传来,我岛人五内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
住泪落滔滔。
1931年4月发生了日本统治者残暴镇压台湾高山族起义的“雾社事件”,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写下《南国哀歌》,悲愤控诉日本殖民
统治的血腥暴行:兄弟们,来——来!和他们一拼!……休怕他毒气、机关
枪!休怕他飞机、爆裂弹!目前的幸福虽然享不到,也须为子孙们争!
日本统治台湾后期,全面推行日化教育,禁绝使用汉文。一些台湾文学
家就用日文写诗,抒发爱国情怀。如巫永福写的《祖国》:未曾见过的祖国,
隔着海似近似远,梦见的,在书上看见的祖国……流过几千年在我血液里,
住在胸脯里的影子,在我心里更深。呵!是祖国唤我呢,还是我唤祖国?
这些充满爱国情怀的台湾诗歌,是台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和同大陆世代
血肉相连的有力佐证。所以说渴望统一是人民的愿望。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
然。
在商业中张开关系之网,“网”住顾客,已经被人们确立为新的营销观
念。
如今,营销观念己被大多数企业接受,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
企业的自身发展,满足人们需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营销
实践中,存在着过于重视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去“获得顾客”,而忽视了“保
持顾客”的营销的现象。保持顾客,就要做出“关系”之网,以“关系”“网
住”对方,以求成功,“网住”顾客可以克服营销实践中的片面性,在营销
中,每个企业都有必要发展“保持顾客”的营销。而关系营销对于企业保持
其顾客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关系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各种努力与顾客之间
建立良好、巩固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一般说来,
在实践中可以有五种不同层次的“关系营销”,列举如下:
最基础的层次实际上并不真正包含建立关系。例如,轿车推销员微笑着
卖给顾客一辆轿车,在顾客开走的时候挥着手道再见。而顾客却再也见不到
这位推销员,当车坏的时候,他只能跟修理部打交道。
反应营销是关系营销的第二个层次。还以轿车营销为例,推销员在与顾
客道别的时候说:“要是齿有什么毛病或出了什么问题,就打电话给我。您
不必给修理部门打电话,我会让您满意的。”
义务营销是关系营销的较高形式。在这个层次上,推销员在车卖出后的
几个星期内给新车主打电话。询问对于新车的看法,以及是否有什么值得改
进的地方。顾客可能会说:“我希望车门能多一个袋子,后窗上也有刮水
器……”这类信息能帮助生产商改进它的产品。
关系营销的更高层次是积极营销。推销员会时不时地给顾客打电话,说:
“本公司找到了一种帮您节省燃料的方法,我们可以为您往发动机上加一种
装置。”从而让顾客感觉到该企业一直在关注他们的需要。
关系营销的最高层次是伙伴营销。但伙伴营销主要用于与其它企业建立
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其它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其它企业的密切合作,
便于发现双方经营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伙伴营销是一种
企业间营销。
一般来说,越较高层次的关系营销所需费用就越高。因此,一个企业必
须决定进入较高层次是否值得。在这里,企业应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
所经营的业务的利润高低;二是顾客的数量。对于低利而顾客较多的业务,
企业的关系营销琐在基础层次上进行;而对于高利而顾客数量很少的业务,
如大型成套设备的销售,就需要买卖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真正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