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的经商之道
2014800000027

第27章 把握机遇,“钱”途坦荡(4)

官场中的情形,胡雪岩早已分析透彻,因而信心十足地说:“肯,一定肯!只看怎样说法。其中还有个道理:打仗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兵,二是粮,叫做足食足兵。”

胡雪岩一向认为,“只要有利官军打胜仗,即使赔钱也要干”,再加上这桩生意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已经注定了稳赚,胡雪岩当然不会放过能做大生意的机会。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商人更多想到的是收缩商业战线和保存实力,而胡雪岩却想到的是发展,并且总能准确地把握时局,从容地应对,在乱世夹缝中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条生财之路,这得益于他善于在各种势力中周旋。

同他在一起“销洋庄”的古应春和尤五,天天生活在大上海,对上海的了解远胜过胡雪岩,而且也认识到战乱年代粮食的价值,可他们就是想不到去做粮食生意。

同是生意人,却有着不同的经商意识。他的目光独特之处在于把时势与经商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时势造成的某种机会进行投资。用现代经济眼光来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钱是人赚的,赚来就是为人用的。胡雪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在几年间便至富豪,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红顶商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为自己不断地开拓投资的方向,并且看准了时机就大胆地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

如果死守自己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商务领域,他绝不可能如此轰轰烈烈,成为清末一代富商。

胡雪岩由战争影响粮食生产看到贩运粮食的前景和丰厚利润,可谓是“明察秋毫”,不只把眼光盯在自己熟悉的那一行当。当然,胡雪岩的经商胆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商战中不断地磨炼出来的。

以上只是他的商业智慧。胡雪岩最根本的成功之道,是他恪守官场的潜规则,不断寻找官商利益的契合点,不断实现“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或者多赢的目的。人在商场,本来在商言商,赚钱是目的,胡雪岩比别人看得深一层,他在商不只言商,更注重造势,把权、商、情紧密结合,打不通的路要想办法打通,摆不平的人要千方百计摆平。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

胡雪岩的一生的确是极为奇特复杂的一生,他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人经营、发达的浓缩,更是终结了旧式传统商人、开启了中国新式商人的先河。所以,鲁迅先生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最后”二字有三层含义:一是“集大成者”;二是“承前启后”;三是“不再出现”。这样定位恰恰又体现了胡雪岩在商业史上地位的特殊性。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常说:做生意一靠机会,二靠本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胡雪岩既在机会中显示了本领,又凭借本领创造了机会,的确,机会和本领缺一不可。

眼界宽广,创新商机

没有?那就将它创造出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它最能体现创造机遇的必然性:“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把这句话换个词,就可以变为“世上本没有机遇,创造它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是靠着人们一步步走出来的,机遇也是。它原本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只是抽象的事物,但由于它创造出的实际太美好、太让人向往了,于是它才成为了实际的东西而被人们追逐。

客观地讲,机遇并不是什么难求的东西,创造起来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难。只是在创造它的时候,人们需要有一对眼观四方的眼睛,一双耳听八方的耳朵,还有一个清醒、能客观理智分析问题的大脑而已。

胡雪岩之所以能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生意创造机遇,关键就在于他十分重视对商机的把握。他在明白机遇重要性的同时,也知道信息、理智对于创造机遇必不可少。所以平时他对于信息就很关注,看问题也常常要经过大脑的分析、思考。因此,他才会一次次创造机遇、把握机遇,并最终与成功拥抱在一起。

经过胡雪岩数年的苦心经营,阜康钱庄已经慢慢跻身于同行之首,银钱业务往来更是超过了任何一家钱庄。某年冬天,杭州城天寒地冻,北风凛冽,阜康钱庄和往常一样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东家胡雪岩闲来无事,坐在太师椅上看着店里的营生。这时,一位顾客走进来递给伙计一张银票,声言要支取现银。伙计接过银票,刚开始愣了一刻,随即满脸堆笑,将顾客请进了厅堂里落座,并沏了一杯上等毛峰。耳聪眼明的胡雪岩见状,知道这个顾客要办的事情肯定非同寻常,于是关切地上前询问伙计,原来顾客要支取5万两现银。

胡雪岩是久跑江湖的人,他看到那名顾客行色匆匆又风尘仆仆,料想必定是远道而来,而又一次性提取这么多的现银肯定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他有心试探一下这位客人的底细。就右手端着茶碗,三指并拢,大拇指翘起,做出青帮询问的暗号。来客见状,知道是自家兄弟,就敏捷地回了暗号。

之后,胡雪岩了解到这个人叫高老三,是苏南青帮“同福会”的管家,专司钱财往来。这次到杭州取这么多银子,是为了一桩“给弟兄们做安家费”的急事。胡雪岩了解青帮的规矩:只有在青帮弟兄需要流血拼命的时候,才给弟兄的眷属发放安家费,以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甘心赴死。于是打探缘由。高老三告诉他:“安福会将替太平军护送一批军火从上海到金陵,途中官军重重设防,难免有冲突,所以会里选了百多位敢死的弟兄,去完成任务。”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高老三走后,胡雪岩就开始在心里反复掂量着这条有价值的信息。他分析当时的情况:太平军和清军对峙多年,军火早已匮乏,所以才会请青帮替自己护送军火。而太平军在上海购置军火,必然就会与洋人洽商,因为军火买卖向来利润惊人,回扣不菲。显然,刚从高老三这里听到的消息,对于十分垂涎军火生意,却一直苦于无处着手的胡雪岩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令胡雪岩苦恼的是自己人这行并没有门道。但只过了不久,他就找到了搭上军火生意这趟车的办法,为自己创造出挤进去的机遇。

首先,他立刻赶到了王有龄府宅商议。没想到巧合的是,王有龄昕完他述说后高兴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500条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军的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是商人,本着商人重利的心理,他心算了一下,毛瑟枪每支50两银子,500支需25000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那么至少也可获得3000两银子的收入,这可谓是一笔好买卖。于是当下立刻应允,并请王有龄开一张预备到上海花费的3万两银子的官票,然后火速收拾行装,只雇了一只小火轮,就连夜奔赴上海。

而胡雪岩之所以如此匆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他深谙商场如战场,时间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道理。另一方面,这是他刚开始起步做军火生意,得抓紧时间给自己挤进这行业创造一个机会。因此,当胡雪岩来到上海的时候,马上想办法求见了上海青帮的首领廖化生,并向他说明了来意。廖化生在听说和胡雪岩合力做生意,还可以得三分利润后,当下就同意和他合作,还接受了胡雪岩索要他帮中一个兄弟相陪同的要求。

之后,胡雪岩见到了那位不中不西、不洋不土却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流利、深谙洋商底细的欧阳尚云,又在他的介绍和带领下见到了麦得利。但刚见到麦得利,就得到一个坏消息,麦得利告诉胡雪岩,这批军火已经同别人签了约,不可失信。然而志在必得的胡雪岩对于和洋人合作做军火生意,获取军火生意暴利的愿望是如此之强烈,他拼了命从国家之间,从利益、利害方面人手给自己制造扭转乾坤、获得签约的机会。

最后,洋商麦得利被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只有苦笑的份儿,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这些利害关系自己都懂,但无可奈何。因为枪支已经启运,很快就能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自己将会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在这句话中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原来洋商现在顾虑的仅仅是一个钱字。于是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价格。麦得利本就是见利忘义的商人,听说后双眼一亮,连连点头,表示很有考虑的必要。但好不容易给自己制造了机会的胡雪岩,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遇,于是他采用了威逼利诱并用的手段对麦德利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破坏麦得利同太平军的交易。

麦得利从欧阳尚云那里听说了胡雪岩与政府的关系后已经动了毁约的心,加上胡雪岩为了确保自己初次的军火生意顺利成交,特地向麦得利允诺把每支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得利彻底接受了胡雪岩的合作。因此,胡雪岩就凭着自己敢为人先、勇于给自己事业、人生创造机遇这个特质,从这笔军火生意中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

胡雪岩商道箴言

机会有时候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了寻找以外,我们还必须要有勇于创造的勇气、决心和能力。一个人要想坐着等天上掉下机遇这件几率很小的事情发生,是很不理智的做法。这样既会浪费掉大量宝贵的时间,也会因为丧失掉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一直处于被动中。善于创造和把握机遇

财富是什么?

有人说,财富是成功的价值体现。有人说,财富是发展的表现形式。阿尔温,托夫勒,一位全球知识界和企业界知名的美国未来学家,《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的作者这样认为:财富的含义是力量。当今世界,所谓企业实力的抗衡,国家与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财富的竞争。现在的财富和未来的财富,财富的现实与财富的潜力,物的财富与人的财富,金钱的财富与环境的财富,等等。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企业家有另外一种见解。戴尔·卡耐基如是说:

“你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时机显得至关重要,中国有句话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道出了时间的重要性。”

“与你的事业休戚相关的,还有机遇。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一去而不复返了。”

“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这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她,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此意义上说,时机就是财富……”

胡雪岩则说:“机会是要靠大家双手捧出的。”好一个胡大商人,他不仅知道机遇对于经商的重要性,并且敢于去创造机遇,让大家努力去捧出机遇来。这就是胡雪岩的独到之处。

那么,胡雪岩是怎样创造机遇的呢?概言之,就是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挖掘发财的机遇。

在家乡,有一位种田老农,他凿渠开荒,造好了一片水田,种下水稻。然当年恰逢水涝,稻田里排水不畅,造成歉收。于是,他请教于胡雪岩,胡雪岩则告诉他:“再种三年水稻,你可有发财之机。”

老农听取了胡雪岩的意见。翌年,他不改初衷,仍然种水稻,又逢上大水,又是歉收。

第三年仍然如此,有人劝他毁掉水田,改种旱地作物,此人未理。

第四年,碰上了大旱,旱地颗粒无收,而水稻却得到了大丰收。紧接着又是两年大旱,此人连续三年都获得了大丰收。稻谷卖了个好价钱,算下来,三年的丰收抵过了三年涝灾的歉收,还有不少盈余。

在这一例子中,胡雪岩是根据气候的长远变化规律来成就一个发财的机会的。

中国古代经商高手、传统商人的“偶像”陶朱公有一个公式:“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岁在金,穰;水,毁;火,旱”。这就是说,金年丰收,水年歉收,火年大旱,水旱丰歉是反复轮转的。

就这样,根据这一“水旱轮转”原理,胡雪岩推断:连年涝灾既意味着每一年机遇的损失,但更意味着大机遇的将近。只要水灾之年不饿死,这个老农尽可以静心等待早年来临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借事物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轮回所表现的某种规律性来创造机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古籍《国语·越语》中就记载了当时商人的这种“逆向造机遇”的经验之谈: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后人将这十六个字撷其要,浓缩为八个字,日:“早则具舟,热则具裘。”在长期干旱、土地龟裂之时,可以兴工造船,迎接雨季带来的机会;盛夏高温、热不可当之时,可以收裘毛皮开设皮革行,迎接暴冷带来的机遇。把握了这种以逸待劳、造就机遇的技巧,就不怕发现不了机遇,更不怕发现机遇之后而让它逃了。相传范蠡及其“老师”计然还有被司马迁尊为“治生之祖”的白圭,全是以这种技巧而经商致富的。

胡雪岩商道箴言

机会是要靠大家双手捧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只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更要在没有机遇时去创造机遇出来。这一点胡雪岩做到了,因而,他成功了。

要善于创造条件

一天,胡雪岩在怡春院偶遇河北恒林客栈的老板孙明伦。两人攀谈起来。这个人不简单,虽然胡雪岩有“江南大侠”之称,阜康钱庄遍布东南地区,资产极其雄厚,但论起财富,胡雪岩远远在孙明伦之下,相比之下充其量不过是苏杭地方的土肥佬。因此,胡雪岩深知要做中国的富商大贾,拓展事业,非向北方发展不可。

北方地处京畿范围,财源集中,官宦如云,又在朝廷荫庇之下,信息灵通,关系繁杂’做生意的机会极多。胡雪岩朝思暮想,准备向京畿地方扩展钱庄业务,但一直以来因为没有门路,所以这个想法一直被搁浅。而且北方商界精英很多,各商家多年来划地为界,排斥他人,南方商人想介入都很难。孙明伦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实力雄厚,家族庞大,与他攀上交情,那一定是好处多多。

所以,胡雪岩打定主意,决心讨好孙明伦,携手共图发展。但由于孙明伦对胡雪岩不是十分了解,所以,言谈之中,孙明伦只是虚与周旋,十分客套,并且两眼不时瞟向隔壁厢房。胡雪岩见状,便知道他是个好色之徒。于是他便直言说道,愿把李姑娘让给孙明伦。

孙明伦一听,十分高兴,于是开怀畅饮,几杯酒下肚,话也多了,便不慎露出了自己生意上的行踪。原来他刚刚做成一笔上百万银子的买卖,急着回去筹款交割,否则过期违约,生意就泡汤了。听到这里,胡雪岩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孙明伦的生意:上百万两银子的生意,若以两分利润计算,则有二十多万两银子进项,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可惜给别人做了,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