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涉足生丝行业,如果只是做中间商,赴生丝原产地买丝,然后转手卖给洋人,也未尝不可,这中间利润也还可观。胡雪岩不足一般商人,他要赚的不是养家糊口的小钱,小恩小惠固然甜蜜可口,但胡雪岩不会被眼前的小恩小惠迷惑,他还有更大的目标。他既要赚大钱,也要维护民族利益。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巨额的商业利润驱使着胡雪岩以过人的胆魄作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举动,要联合所有中国丝商,一致对外。他先是调度大量资金,在湖州开丝行坐地持丝,然后联合中国丝商以统一的价格跟外商谈判,统一行径,统一价格,一致对外。在上海小刀会占领上海县,截断上海的生丝来源后,胡雪岩认识到上海生丝紧缺,生丝价格必会上扬。于是果断作出调度巨额资金,收购上海存丝,以谋巨额利润的决策,胡雪岩就是以敢冒风险的大无畏的气魄,储饶待乏,长远经营的。这种经营方式也许会损失一些眼前利益,却能获得长远利益;或许会损失一些局部利益,却能带来全局利益;或许会失去小额利益,却能获致巨额利益,两相比较,何乐而不为呢?
“夏则资皮,冬则资布”实际是颠倒传统经营思考与法则的创造性思考,当所有可以运用的经营方法,变数到了原意不再,难以突破之际,则不妨跳出原来思考逻辑的框架、格局,以全新反向的角度来看问题或商品。如此一来,可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或截然不同的概念。有专家将其称为“逆势营销”。
由于商品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经商的变数、利器或战略、战术等等,都会有无效或射程有限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正常的思考方法已不足以解决难题,此时就要毫不犹豫地运用逆势思考。
逆势经营,并不是真正的江郎“才尽”,而只是一时的黔驴“技穷”。所以才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颠倒性思考寻找再出发、再出去的机会。逆势经营成功的例子很多,譬如王永庆先生所谈的在冬天开冰店,义美在冬天卖冰棒,丰田在不景气时投资广告,信义房屋周俊吉先生的弯道加速,宏基电脑施振荣先生的“卖电脑给不懂的人”,都是成功的范例。胡雪岩的逆势经营在今天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商场中,将会被广泛采用,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既然独木桥的对岸有那么多的甜葡萄,我们为什么不搭座新桥或乘船而渡去摘葡萄,而要去挤那已是人满为患的独木桥呢?独木桥本就承载不起太多的重量,疏通不了太多的人,何必在独木桥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倘若独木桥垮了,人人都掉进水里,又如何是好呢?
胡雪岩商道箴言
商业机会每天都能出现在人们身边,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去掉传统思考方式,用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就一定能掌握市场先机,取得成功。
统观大局,挖掘财源
着眼大局,善于发现财源
胡雪岩的生丝生意还没上手做,就看到了用代理湖州官库的银子贷到杭州,脱手后再解“藩库”银两的商机,可谓之“远”。湖州的公款本来就要解往省城杭州,交付“藩库”,先垫支一下,买丝到杭州变成现银之后再交付“藩库”并不为过。如此一来,死款变成了活钱,用它做本钱为己所用,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有看得更远的。在丝茧生意还没开始时,他就想到了和洋人做生意,组织生丝出口,即当时所谓的销“洋庄”。可以说,胡雪岩不同一般的眼光,在他起步之初就为他今后的发展预示了光辉灿烂的前景。
胡雪岩的生丝生意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成为他仅次于钱庄、典当行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以外贸为主。
据《光绪实录》记载,“光墉所营以丝业为巨擘,主营出口,几乎垄断国际市场。”1872年,在新丝将出的时候,胡雪岩特地派人去各地收买生丝,江浙各州县无一漏脱。这一年他为了垄断市场收购生丝投入了2000万两资金,使外商“欲求一斤一两而不可得”。胡雪岩的确是把生意做到了世界,他的垄断,对当时欧洲的纺织市场影响很大。
在现代商场上,很多企业主都意识到一个问题:企业停滞不前、发展不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没有给企业带来新的财源,好比一塘死水,没有新鲜水源的注入自然也就不会生机盎然。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要想摆脱,就必须寻找更好的、另外的方法来进行。那么胡雪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灵活多变,不甘于现成的模式。
胡雪岩是一个聪明之人,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将死钱变成活钱为己所用。比如,将官库的银子先拿来作为自己的资本投资生丝,将生丝出售之后再将银子还给官库,虽然中间只隔了短短的一道程序,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钱已经挣得不少了。很显然,这在当时的商场上,并不是现成的模式,而胡雪岩之所以能获得比别人多的利润,就在于他敢于打破现有的模式。
那么在现代商场之上,我们是不是也能打破一些现有的模式呢?比如很多企业之间的合作都是先垫货、后付款的模式,这样一来,对于垫货企业来说,资金回流就变得比较慢,而且得不到保障,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现金提货的方式来进行呢?这样一来不仅能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垫货企业来说,得到了资金上的保障,那么做起生意来自然也就顺手多了。
二、敢想敢做,善为人所不敢为。
胡雪岩在生丝生意上敢于搞垄断,不让洋人插手。试想胡雪岩的一些同行敢于这么做吗?或许这些人敢于去想,但并不敢于去做。胡雪岩不仅敢想,而且敢做。也正因为如此,胡雪岩取得了同行羡慕的成绩。
当然,现代企业的企业主并不能像胡雪岩一样这样搞“垄断”经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选择了。一个时期的商场自有一个时期的新模式,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撇开现有的模式,大胆地想象一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能怎么做呢?做生意不想不行,光想不做也不行,要想成功,想和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现代商场上,大家都在寻找所谓的商机,其实现在所有的商机都超不出以下五种类型:
一、问题。
企业的根本是满足顾客需求,而顾客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是问题。寻找商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善于去发现和体会自己和他人在需求方面的问题或生活中的难处。比如,有一位公司的老板,在学生放假时发现有“交通难”的问题,于是创办了一家子公司,专做大学生的生意,这就是把问题转化为商机的成功案例。
二、变化。
著名管理大师将创业者定义为那些能“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其当作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产业结构变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人们观念改变、政府改革、人口结构变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球化趋势等这些都是变化,其中都蕴藏着大量的商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利用。
三、竞争。
商场竞争非常残酷,但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如果你看出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问题,并能弥补竞争对手的缺陷和不足,这就将成为你的创业机会。
四、创造发明。
创造发明提供了新产品、新服务,更好地满足了顾客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创业机会。比如,随着电脑的诞生,电脑维修、软件开发、电脑操作培训、图文制作,信息服务、网上开店等创业机会随之而来。即便你不是发明创造者,你也能从销售和推广新产品中获利。
五、新知识、新技术。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爆炸、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这些都蕴藏着大量的商机。比如,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饮水问题、环保问题等等,这些都蕴含着商机。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曾经说过:“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国,就能做一国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国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这就是告诉我们,做生意,要善于着眼于大局,这样才能具备独特的生意眼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财源。
密切关注时局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句名言:“时局是经营的脉搏,两者会产生共振现象。”其语言简意赅,表达了一个深奥的生意经,即做生意同时局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时局的改变会影响到生意上的经营,另一方面,可以从时局的变化之中找到无限巨大的商机。缘何海湾局势紧张石油价格就飙升?美国政坛一出事则华尔街股市暴跌?地区战事一起则生意难做?一句话而言,皆时局对做生意影响大的缘故。
此一点,红顶商人胡雪岩了解得十分透彻。
有一天,胡雪岩在反思自己的生意发展过程时,突然明悟:
“自己做生意,都与时局有关。”
比如,他的钱庄向太平军逃亡兵将吸纳存款,就与太平天国走向败局的大势有关;他的生丝销洋庄也既与太平军杀向浙江阻断上海生丝来源有关,也与上海在乱世之中采取“东南互保”而市面相对稳定有关。正因为这样,胡雪岩也总是把帮助维持市面的平静安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因此自己要付出一些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在杭州战后,胡雪岩的善后赈济就是典型的例子。
杭州被官军收复的消息一传到上海,胡雪岩就立马起身赶赴杭州,投入到了杭州战后繁忙的善后赈济工作之中。
胡雪岩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一万石大米无偿捐献给杭州用于军粮和赈济灾民。一年多之前,杭州被太平军包围,弹尽粮绝乃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筹款买到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却进不得城去,只能把米转道运往宁波。胡雪岩捐献杭州的就是这批大米。当初胡雪岩将这批大米转道运往宁波时,宁波刚刚被太平军攻下,城中难民无数,粮食奇缺,这一万石大米刚好救急。只不过当接收这批大米的米行要开价付款时,胡雪岩却分文未取,只要求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杭州收复,三天之内以等量大米归还。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将一大笔钱搁置在那儿。因为就当时的时局来看,杭州能否收复,收复之日何在,真是无法确定。并且,即使在三五年之内能够收复,如此之长的时间,这笔钱利上滚利,一石米也翻成了两石米了。但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却有其独到之想法,如果他留着大米不捐献出去,等杭州收复,可以随时起运,这样虽然稳妥,但是获利不大,况且假如对时局万一把握不准,可就是老本赔尽了。于是,不如干脆将米捐了。
当然,胡雪岩如此行事,从他个人的考虑来说,自然也是出于他尽心乡亲的诚意。他当初冒死出城,采买大米,又冒死将大米运往杭州,就是希望可以为赈济乡梓饥民尽一份力,这诚意确实不容置疑。客观来说,从胡雪岩生意人的用心来看,他要用这一万石大米为自己重新在杭州站稳脚跟“垫”底,也是确定的。他把这一万石大米捐献杭州,就使他在杭州士绅、百姓中名声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获得左宗棠的信任,委他负责杭州的赈济善后事宜。但不管从主观上看,还是从客观上看,胡雪岩此举都有要尽快振兴杭州市面的用意。在胡雪岩看来,杭州战后当急要做的就是振兴市面。而市面要振兴、要兴旺,关键在于安定人心、安定市面。人心安定,市面平静,人们才能放心大胆地来做生意,这样于公于私,都有很大的好处。而民以食为天,有粮食才不起恐慌,人心就容易安定,献出这一万石大米,“这是救地方,也是救自己”。
这也是胡雪岩独特的眼光所在。正是有这不同一般的眼光,胡雪岩总是十分热心公益,比如他定下的药店送药的规矩,例如他把典当看成穷人的钱庄,比如他要求刘庆生只要是能帮助朝廷的事情都要做,其中都有做市面的决心,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维持局势的安定、市面的平静。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认定自己做生意,都与时局有关,明显是他切于己身的体会。胡雪岩的生意成也好,败也罢,的确都与时局密切相关。当然,局势是否安定,市面是否平静,很多时候并不是生意人就能够做主的,也不是光靠生意人就能维持得了的。然而,生意人应该有做市面的自觉,要想到在可能的时候,特别是在自己的确赚了钱,甚至赚了大钱而有能力去做的时候,去帮助维持市面。
洞察时局,夹缝求财
做生意一定要明察秋毫,头脑灵活。将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拿捏得恰到好处。何时该收、何时该放、何时该进、何时该退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问题。一旦选择失当,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越积越多,正是因为他能够明察秋毫,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做在常人看来不正常的事。
胡雪岩说过:“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算了,我有了钱要用出去。”胡雪岩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还想着另一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漕帮在内地水路的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官府和民间的物资运输,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胡雪岩要为自己打开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前景广阔的天地。
胡雪岩之所以要投资大规模贩运粮食,是因为乱世米似珠贵。那时,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部地区,战乱之中,大片田地荒芜,粮食出产锐减,贩运粮食必然有利可图。这桩生意有利可图,是因为自己已经具备了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都与时局有关。
其一,战火纷飞,社会动荡造成了交通不便,有米的地方运不出去、卖不掉,尤其是有些人家积存了好多粮食,但一打起仗来,所有粮食就会被战火烧光,付之一炬;或是到了秋收,迫于战事,百姓为了保存性命,不得不四处逃逸,有稻无人割,白白作践。既空耗人力,也浪费物力。而漕帮人手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由于风险大,不会有人轻易介入,所以还不存在竞争性。
其二,官军与太平军必有一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大事,运粮必然会得到官军的支持,粮食贩运也会顺利许多。
这样,贩卖粮食,于公于私在当时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
尤五在听完胡雪岩阐述自己关于贩卖粮食的想法后,大赞胡雪岩说得“有道理!”还忙不迭地继续问道:“如何具体地动作实施才能确保安全?”
胡雪岩答道:“这就要时刻注意时局的变化。眼要明,手要快,看啥地方在太平军的攻击下,清兵快守不住了,我们多调船过去,将粮食抢运出去。能割的稻子,也要抢着割下来。”胡雪岩又说,“这当然要当地的官府帮忙,或者派兵保护,或者关卡上格外通融。只要各方面环节疏通好了,五哥,你们将来人和、地利都具备,是独门生意。”
尤五和古应春将胡雪岩的话细细品味并认真考虑了好一会儿,都觉得这贩卖粮食的确是项别人抢不去可以挣大钱的好生意,但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得有官场的支持。
“官场的情形,小爷叔你晓得的,他们都是见钱眼开的主儿,未见得肯帮我们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