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变故有三个方面: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并且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他的所有生意都将被迫中断。不仅这样,他还必须想办法从杭州救出老母妻儿。
第二,由于胡雪岩平日里遭忌,如今战乱之中,霎时谣言四起: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停留上海;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还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这意味着胡雪岩不仅会被朝廷治罪,并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也无法再回杭州。
第三,就算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顺利返回杭州,因为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他的生意也将面临重大的困难。他的钱庄本来就是由于王有龄这一官场靠山得以代理官库发迹,而他的蚕丝销“洋庄”以及他做军火,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保护。胡雪岩那个时代做生意,尤其是做大生意,本来就不能没有官场靠山。
不过,面对这一变故,胡雪岩并不惊慌失措。之所以这样,是他从表面对他不利的因素中,准确预见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部分人,其实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生事,是因为太平军也在想尽办法诱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而那些人不愿意放他回杭州。他们造谣虽为不利,但却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依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他知道他的这一态度一旦明确,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他们不让自己回到杭州的愿望,而且他还决定自己出面,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招——表面上是给了这些人一个交情,暗地里却是把这些人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如果这些人不肯就范,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攻占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被太平军攻陷以前为杭州军需购得的大米一万石。当初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进城,只能转道宁波,赈济宁波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以等量大米归还。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决定,一旦杭州收复,马上就将这一力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显胡雪岩做事的信义,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事实上,胡雪岩不仅在杭州一被官军收复,便将一万石大米运至杭州,并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交割。这样不单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委他尽力承办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取得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官场靠山。胡雪岩的红顶子,也就是这一举措的直接收益。原来看似不利的因素,其实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顶峰。
能如胡雪岩从变化中找出机缘者,可不就是有一等一的本事,可不就是一等一的俊杰?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是个善于从商场变化之中找寻出机缘,识时务的俊杰。他说:“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迂回侧击,善用手段打击对手软肋
王有龄坐镇杭州的时候,推行改革旧弊。杭州各衙门的差役,有一项陋规收入:凡是开设商铺,必须向地方衙门的差役缴纳规费。缴纳数目由店铺大小而定,缴清规费,方得开张,其名称为“吃盐水”。王有龄公正办事,认为此税不该收,于是贴出告示,永远禁止。
钱塘、仁和两县的差役,心存顾忌,不敢乱来,一时敛迹无声。但巡抚、藩司两衙门,自觉得靠山很硬,不买知府的账,照收不误。不过自己不便出面,便指使张秀才去收这种费,讲明三七分账。
张秀才是杭州城内一个很特别的角色,此人本是“破鞋党”,自认为衣冠中人,可以走动官府,平日经常包揽诉讼事宜,欺软怕硬、为非作歹,是个地地道道的无赖。岂知张秀才运气特差,恰逢有天他正在盐桥大街向一家刚开张的裁缝店讲斤头讲不下来的时候,王有龄坐轿正好经过,发现此事,停轿询问。裁缝店的老板,见有王有龄知府过问,便照实陈述。王有龄大怒,于是决定拿张秀才“开刀”,立个榜样,以起“杀一儆百”之效。
王有龄当即传张秀才走到轿前,先训斥一顿,疾言厉色给予警告,声称一定要革去他的功名。这下张秀才知道遇到了阎王爷,一革秀才,自己便成白丁,不但见官要磕头,而且可以被翻在地打屁股,锁在衙门里靠墙边“枷号示众”。
张秀才左思右想,终于想到胡雪岩与王有龄是密不可分的好友,有心求胡雪岩为自己保住秀才的功名。于是带着老婆儿女到胡雪岩处跪地求助。
胡雪岩为人宽厚,认为张秀才能够知错就改就善莫大焉了,于是就答应张秀才,保举他无事。可是王有龄却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硬是要革去秀才的功名,不过看在胡雪岩的分上,可以免掉他的皮肉之苦、出乖露丑。
因为没有得到自己要想要的结果,张秀才便认为胡雪岩在搪塞敷衍。于是就暗地里和胡雪岩干上了,不仅怀恨在心,还处处与胡雪岩为难。
左宗棠收复杭州之时,需要一个人作为内应,打开城门。胡雪岩就想到了张秀才,可是此时的张秀才正在气头上,如何能帮忙呢?为此,胡雪岩决定采用迂回侧击的办法,从张秀才的软肋下手,收服张秀才,为自己所用。
说起张秀才的软肋,有两个:第一个是张秀才的儿子小张,小张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张秀才的几个血汗钱,都被宝贝儿子挥霍一空;第二个软肋就是张秀才曾经帮助过太平军,而胡雪岩就握有证据。
为了达到目的,刘不才的那套本事又被使了出来。他首先从小张身上下手,因为只要收服了小张,张秀才就不得不就范。
果然刘不才的一套老办法屡试屡爽,在赌场上一下子赢取了小张的好感。然后刘不才假意输给了小张50两银子,但借口身上没有现银。就在第二天还清现银的同时,刘不才又热情地对小张说:“张兄,我有几样小意思送你,我们交个朋友。”那些“小意思”长短大小不一,小的是一只金表、一盒吕宋烟,还有一支做工非常精巧的防身短剑,机关巧妙,惹人喜爱。小张果然爱不释手,但他也懂得人情世故,便问刘不才是否有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等到刘不才说明来意,再加上刘不才带来了胡雪岩保举张秀才的“护书”,凭此张秀才便可抵消过去帮“太平军”的罪证,而且还可获得一官半职。
就这样,张秀才果然被胡雪岩所收服,诸事顺利。在左宗棠的部将蒋益澧攻城之时,张秀才父子因为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有功,使小张获得了一张七品官位的奖礼,并被派为善后局委员。
打击对手的软肋是打倒对手最好的方式。可是对于企业主来说,首先不是该如何选择打击对手的方式,而是该如何判断哪里是对手的软肋。只有找到了软肋才能实施打击。胡雪岩之所以能收服张秀才,就是因为他把握到了张秀才的两个软肋:“小张”和“助逆”。那么胡雪岩为什么要迂回侧击地收服张秀才呢?
一、收服张秀才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收服张秀才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做杭州城的内应,帮助官军打开城门。此事自然是机密之事,不能大肆声张。试想,如果胡雪岩不通过迂回侧击的方式进行收服,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城内的太平军所获知,那么所有的事情也将功亏一篑。
联系到现代企业经营上面,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要拉拢同行,目的是为了扩大产品销售的力度,达到打击同类产品的目的。比如说很多企业之间进行产品捆绑销售,目的何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销售,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当然,在作出捆绑销售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守住机密,否则被对手探知,自然会功亏一篑。
二、张秀才和胡雪岩之间有隙,直接收服效果不佳。
无论是张秀才不对,还是胡雪岩做事情不严谨,胡雪岩和张秀才之间有隙是既定的事实。如果胡雪岩采取手段直接收服,按照张秀才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他还会破罐子破摔,帮助太平军,以此来报复胡雪岩。但是通过小张,找到了他“助逆”的软肋,张秀才就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该如何去做了。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拉拢同行也是有技巧可言的,这技巧就是为对方寻找利益点。同行为什么要和你合作?目的还是为了利益,所以只要你给对方明示利益点,那么对方就没有不合作的理由。
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自身的软肋,关键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其实现代企业的软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主不妨一一对照:
一、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够。
特别是对于新生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项目上,新生企业可能会有点缩手缩脚,不敢大规模地去做,为的就是不触犯国家的法律。立足不稳、政策不明就是新生企业最大的软肋。
二、缺乏行业的有效管理,企业之间长期处于恶性竞争。
同类产品的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行业的有效管理和协调,企业之间相互拆台,陷入价格恶性竞争之中等情况,也是企业的软肋之一。很多企业为了达到牟取微利、挤掉对手的目的,结果把产品做砸、做烂,使企业、行业的利益都蒙受损失,甚至还有许多企业不择手段购买、窃取竞争对手的客户资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一有风吹草动,企业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因为他们的行事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软肋,只要稍微用力,就会风吹墙倒。
三、常年抱着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放,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
大部分企业几十年来,只忙于眼下的订单和利润,忙于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本无暇在产品的技术革新、升级换代上下工夫;不愿意增添现代化的加工、检测手段和设备,更不愿意在研发新产品、创造企业自主品牌的产品上下工夫。很多企业一直处于商品价值抛物线的底端。所以如果企业主能在技术上加一把火,自然能将这些竞争对手抛在脑后。
四、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
真正能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是非常注重自身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的。可惜的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在产品的质量、包装、交货期等方面往往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或者同
样的产品,批批都有差别,时好时坏,包装粗制滥造,交货期一拖再拖。那么企业主如果能在这方面做得比对手好,是不是就等于给对手致命一击呢?
胡雪岩商道箴言
在打击对手的时候,胡雪岩主张不要以硬碰硬,这样必然两败俱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迂回侧击,寻找对方的软肋,再施以重力,对手必然倒下。虽然这种方法不乏“厚黑”色彩,但是在打击对手方面,从来都是容不得心慈手软的,只有对手倒下了,自己才能站起来。
变化之中有商机
《孙子兵法·势篇》中指出,“善战者,求之于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所以善于营造有利于自己的态势,这就是所谓的“势”,胡雪岩商海行船一帆风顺,此乃是扩展自己实力与势力的一个绝招。
有一次,胡雪岩在南京的丝栈里积压了几千轴丝绢,但当时的行情并不乐观,就算勉强卖出去,也卖不了多少钱。可是如果囤积不卖,不仅成本难以收回来,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钱庄的银根,更不用说其他生意了。
正在发愁的时候,胡雪岩脑子一转,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胡雪岩将这些丝绢制作成漂亮的单衣,然后给南京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以及很有名望的富绅每人赠送一件,并告诉他们外出时一定要穿在身上。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仅仅是一两个人穿在身上,可能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可是,如果很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都穿在身上,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渐渐地,人们发现这成了一种流行趋势,于是,南京城里的其他官员和读书人都跟着效仿起来。很快,丝绢单衣在南京城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尚服装,丝绢的价格也随之大涨。
胡雪岩看到时机已到,就派人把仓库里的丝绢都拿到市场上去卖,每轴丝绢竟卖到了一两黄金的高价。
我国古代遗篇《投笔肤谈·家计》中说,“夫兵不贵分,分则力寡。兵不贵远,远则势疏。是不唯弱在我,而强众在敌也,虽我众,亦防敌之乘我也。苟能审时而行,因机而变,则敌亦焉能乘我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作战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采取相应的方案和行动方式。因机而变就是灵活机变的意思。
胡雪岩就非常懂得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他依靠这种办法达到了取利的目的,同时,他的这种变通还引领了流行趋势,这样不仅商品的销售问题会迎刃而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抬高了商品的价格,这种随机应变的举措的确称得上是巧妙至极。
不仅如此,随机应变地把握时机,无论是对于个人的人生决策,还是对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司马迁说:“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意思是说,没有任何资产的人首先应该凭借自己的力气去赚取第一桶金;小有资产的人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去尽快拓宽渠道、增加财富;财富颇丰的人要懂得随机应变,继续扩大财富。这是人们改善生存条件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任何一个市场中,如果一个企业不是最好的,那它就不属于这个市场。市场千变万化,市场充满生机,市场是经济发展的舞台,但即使市场鲜活,如果我们的市场意识不强、观念落后仍然会败下阵来,一个公司的兴衰固然与客观因素有关系,但观念意识跟不上发展,不能适时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策略,是导致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所谓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落后的观念和思想。
所以,如果想要走入这个市场,就需要坚持创新,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达到成功的目的。
胡雪岩商道箴言
在经商中,随机应变是一个生意人必备的素质能力,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再大的困境也不能阻碍你,相反,如果你不懂得变通,那么再好、再大的机会于你来说也是无用。
人情练达,长袖善舞
深谙人情,处处为别人着想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帮助下,顺利地解决了漕米解运的大难题,博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评,也替巡抚大人去了一块心病。巡抚大人为此允诺为王有龄请功。王有龄自然喜不自禁,谁知一等再等,却不见有什么消息,心中虽然着急,却又不好开口向巡抚大人问及此事。
王有龄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去找胡雪岩一起商量此事。胡雪岩立刻去找巡抚大人身边的一位何姓师爷,通过他了解了这位巡抚大人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