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的经商之道
2014800000004

第4章 想要从商,先学做人(3)

胡雪岩的劝说方法前面已经提及,此处就不再详述具体过程,而是分析其中的含义。胡雪岩劝服嵇鹤龄的方式颇为独特,他既不采取通常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的法子,一开始甚至连必需的客套都省去了,原因无他,双方对此行的目的都心知肚明:嵇鹤龄在暗中较劲,胡雪岩就要打消他的对抗心理。因为正值嵇鹤龄妻子新丧之期,并且尚在“七七”之中,于是胡雪岩取出备好的香烛纸钱等一应祭品,也不通报就直接“闯”进稽家,摆出香案,态度异常真诚地拜祭嵇鹤龄的亡妻。这一意外之招逼得嵇鹤龄不得不出面应招,只要见了面,就能进行下一步劝说,胡雪岩用拜祭亡妻这一招敲开了嵇鹤龄的门。

随后,胡雪岩的招数接连使出,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用赎出嵇鹤龄典当出的衣物家具的法子击破了其防线。最终,嵇鹤龄心悦诚服地领命平乱去了。

成大事者要想笼络住人才,让人才为自己所用,就一定要在关键时刻示人以诚,让人才感受到自己的关注、重视与真诚。大而言之,示人以诚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小而言之,示人以诚是为了让诸多人才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劳。而在示人以诚这一点之上,胡雪岩的做法就非常到位,不管是刘不才,还是朱福年,乃至嵇鹤龄,个个都是心悦诚服地拜在胡雪岩的“诚心”之下。当然,我们都很清楚胡雪岩身为商场中人,他对嵇鹤龄示之以诚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的,那么这就有了一个疑问:胡雪岩究竟出于什么目的而对嵇鹤龄示之以诚的呢?仔细推敲,不超过下面这几个原因:

一、嵇鹤龄是个优秀的智囊

胡雪岩把刘不才、黄仪等人的岗位安排得特别合理,这得益于嵇鹤龄帮他出的主意。从中可以看出,嵇鹤龄绝非一个只懂得死读书、写八股的书呆子,最不济在他的头脑中,还有不少胡雪岩可以用得上的智谋;更不用说,嵇鹤龄这帮子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只要脑子够机灵,肯定会对胡雪岩有所帮助,这也正是胡雪岩看上、帮助嵇鹤龄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数企业主在选择员工的时候,看重的既不是员工的当前能力,也不是员工的未来潜力,而是一时的感觉、兴趣,以至于员工应聘时的好口才。而当员工上岗工作之后,企业主才会发现,自己招聘的员工其实压根儿就不能给自己的企业有所助益,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负担。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的招聘其实就是一种失败。所以,这些企业主应当在胡雪岩这里学到一点:在商言商,只去笼络对自己有用的人,不必在没用的或用处不大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二、劝服了嵇鹤龄就等于帮了王有龄,而帮了王有龄等于给自己办事

胡雪岩想要劝服嵇鹤龄的目的,在于他想让嵇鹤龄愿意去帮王有龄平定饥民叛乱。这件事情对于王有龄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王有龄上任获得实缺之后的第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对于以后的官场仕途是否顺利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是一件必须要圆满完成的工作。然而要是嵇鹤龄不肯帮助王有龄出面平定叛乱的话,王有龄的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就要办砸,随后的仕途官场之路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假如发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利益受损的就不单是王有龄一个人了,还有隐身于王有龄背后的胡雪岩。换句话说,劝服嵇鹤龄就等于相助王有龄,更是在自己帮助自己。正由于有着这种利害关系,胡雪岩才会竭尽全力说服嵇鹤龄。

大多数企业主在对待有关员工工作之外问题的时候就没有胡雪岩这样的远见,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员工自个儿的家事、私事,对企业而言并无影响。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员工是作为一个家庭中的一分子,其次才是一个企业中的一分子,这种双重性的身份必然有着情感方面的双重性,在家中所受到的情绪影响会直接或间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假如心情、心态不佳,又怎么能指望工作上有好的表现呢?事实上,企业主对员工的帮助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三、相助嵇鹤龄获得实缺,自己的靠山又多一座

尽管嵇鹤龄只不过是个候补知县,可没人敢说他将来获不到实缺。只要获得实缺,那他可就是执掌一个县生杀大权的知县。这在胡雪岩看来,可以说又是一个可烧的冷灶,有很大几率会成为又一个“王有龄”呢!在当时那个年代,“王有龄”式的人物自然是越多越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是嵇鹤龄怎样才能成为又一个“王有龄”呢?其实也不难,帮他得到实缺就可以了,不过要想获得实缺,那第一步就得先说服嵇鹤龄帮助王有龄平定难民的暴动。

从这一点来说,胡雪岩确实是一个标准的、踏实稳重的商人,因为他的一切作为无不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出发,这一点很值得当今的商场中人学习。

为什么值得学习呢?理由是不少现代企业主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并不是很明确,甚至不少决断的进行都没有从自己、企业的利益出发。如此一来,其结果往往就是:商人不像商人,慈善家不像慈善家。这不但对企业毫无好处,同时还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失败。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经常说:只要你对人才诚心相待,他们同样也会对你诚心相待。道理其实很简单,然而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怎样的举动在别人看来才是一种诚心的举动呢?示人以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难的是怎样让别人明白你的“诚”,这才是收服人才时的关键所在。

将心比心,以诚换诚

对于权势煊赫的人,应该倾心结纳。对于穷困潦倒的人,则应该积极帮助、扶持他,想到他的难处,给予他好处,这样一来他一定会感激涕零,尽管看不到眼前的实际好处,但或许将来就能对你的事业发展大有助益。

想要积聚财富,先要积聚人气。财富聚积的根本在于人气,人气聚积的结果即是财富,只要是商场中人就需要谨记一个根本原则:待人要热忱、对他人利益要切实关心,将心比心,点滴关怀,如此一来只要愿意经商,那么都能获得成功。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刚开业没多长时间,就碰上了这么一件事:浙江藩司麟桂托人来说,打算从阜康钱庄暂借二万两银子。胡雪岩对麟桂这个人也不过是有所耳闻,以往也并无交际,再加上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麟桂即将调离浙江,前往江宁(南京)上任,这次借钱恐怕就是用来填补他在任时财政上的亏空了。但是现在的阜康刚刚开业,所有的家底儿加上同行庆贺送来的“堆花”也仅仅只是四万两现银。

这件事儿令胡雪岩十分为难,假如借了,人家却走了,这可就是拿钱打水漂了,连个响声也听不到;假如人家并不赖账,作为胡雪岩这样的人,总不至于每天跑到人家官府去逼债吧。二万两银子,对现在阜康而言,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呢。

常言道,“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通常钱庄老板要是遇到这种事多会打个马虎眼,空口白牙说几句话对付过去算了。不是“小号本小利薄,无力担此大任”,就是“创业未久,根基浮动,委实调度不开”。要不然,就算愿意出钱救急,也会重利盘剥,借这机会狠宰一把,把那麟桂活生生剥掉几层皮。不过胡雪岩的考虑却是:如果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围,别人自然会对自己念念不忘,等别人方便时利用手中的权势,略略行个方便,还怕这几万两银子无法收回吗?而且据他打听来的消息,这个麟桂也并非那种欠债不还、死皮赖账的人,如今他要调任他处,不想把财政“亏空”的把柄叫人拿住,免得对自己的仕途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急需一笔款子来救急。想通了事情原委后,胡雪岩当即决定“与人方便”。因此,他特别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并声明只收一厘利息。

来人非常激动地对胡雪岩说:“胡老板,像你这样够朋友的,说心里话,我还是首次遇见。咱们互相以心换心,我也就不说客气话了。麟藩台的印把子,现在还在手里,可以放两个起身炮。有哪里可以帮上你的,惠而不费,你也不需要客气,请尽管直说。”

话已经说得这样明白了,胡雪岩再要拿捏就显得太过见外了。因此,他稍稍考虑了片刻就答道:“现在倒还想不出,不过以后麟大人到了新任,江宁那方面跟浙江的公款往来,敢请麟大人格外照顾,指定由阜康汇兑,让我的生意可以做开来,那就感激不尽了。”

“这是小事一桩,就是我都可以拍胸脯答应你。”

等到来人离开,胡雪岩立刻找来刘庆生,让他凑上二万两银子送给麟桂。

刘庆生表示为难:“银子倒是有,可是太长的期限恐怕不行。咱们如今手头现银不多,只能是动用同业的‘堆花’了,但是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

“既然有一个月的时间还怕什么?萝卜吃一截剥一截,‘上忙’还未了,湖州现在正在征收钱粮地丁,现款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拿到。”胡雪岩接着说道:“做生意我们必须要做得活络,东挪西借不穿帮,这就是本事。你要清楚,所谓‘调度’,调,就是调动,度,就是预算,预算什么时候有款子进来,预先拿它调动一下,只有这样做生意,才能比人家走在前头了。”

“既然这样,我们索性做得漂亮些,尽快把银子送了去。可是借据呢?”

“由他去写,就算是麟藩台写个收条也成。”

这种做法,根本就是违反钱庄规矩的,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刘庆生清楚胡雪岩的与众不同,因此也不多说,就依着胡雪岩的吩咐去办理。

胡雪岩这一把赌对了,立即就收到了成效。那麟桂没料到胡雪岩办事这么痛快,尽管他们两人以前从未有过交往,胡雪岩居然这么放心地把钱就借给了他,这不由得让麟桂打心眼儿里佩服胡雪岩的爽快。凶此,他立刻就报之以“李”,在调职赴任前,特意送了三件“大礼”给胡雪岩。

第一件“大礼”:钱业公所承销户部官票这件事,已经禀复藩台衙门,里面对阜康踊跃认销,特别给予了表扬。麟藩台由于公事圆满,非常高兴,再加上和阜康的关系很不错,决定报请户部明令褒扬“阜康”,这就意味着是浙江省财政厅请中央财政部颁发正字标记给“阜康”,这一下不仅将“阜康”在浙江的名声给大大提高了,而且以后京里户部和浙江省之间的公款往来,也统统委托给了“阜康”来办理汇兑。

第二件“大礼”:浙江省额外增收,用来支援江苏省勘剿太平天国的“协饷”,也全部委托“阜康”办理汇兑。

第三件“大礼”:由于麟桂很快就要调任江苏赴任,在江苏他将主要负责江南、江北大营的军饷筹集,阜康可以在上海开设一个分店,将来各个省份的饷银都经过阜康钱庄汇兑到江苏。

这样,胡雪岩就仅仅凭借着二万两银子,不但让“阜康”做成了一笔不小的买卖,同时还把生意做到了上海和江苏,这正是胡雪岩求之不得的事情。而且,有了各省的饷银,以后到上海做生意,就不再愁资金短缺的事了。胡雪岩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拍案叫绝。

胡雪岩说:“铜钱银子用得完,得罪一个人要想补救却不大容易。”所以对于江湖朋友以及生意场上打交道的人,胡雪岩是非常讲究仁义和信用的,而且与人合作总是在大家都有钱赚的条件下进行。他还能主动体量别人的难处,尽力帮人解决困难,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将心比心、以诚换诚”的交友态度,相比今天一些商人的坑蒙拐骗、过河拆桥、急功近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一个公司内部,现代管理者必须懂得:人是世界上最富感情的群体,“情感投资”是管理者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因此,经商者在实施“情感投资”时,必须抓住一个“心”字,与他人互相交心、互相关心、以心换心。以达到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共同干事业的和谐局面。这样,你的商战效益才会蒸蒸日上。

胡雪岩商道箴言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多商家经营生意,除了解决自家生计,改善自家生活外,争取比较大的财富积累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经商者首先要“以诚待人”“诚字第一”,即所谓“诚招天下客”。经商者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生意的交往,不仅仅是商品和金钱的交换,实际也是人心与人心的交往、人心与人心的碰撞。

交友之道,情义为重

胡雪岩做生丝生意,一上手便谋划着开“洋庄”,也就是和洋人做生意,用今天的话说是从事外贸经营。

为了能垄断“洋庄”,他在收买人、拉拢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可谓绞尽脑汁,精心策划。他费尽心思周旋于官场势力、漕帮首领和外商买办之间,而且还必须和自己在同一战壕中却心术不正者如朱福年之流斗智斗勇,实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终于做成了他的第一桩销洋庄的生丝生意,赚了十八万两银子。然而,这也不过是说来好听,因为合伙太多,开支也太大,与合伙人分了红利,付出各种利息,做了必要的打点之外,不仅分文不剩,原先的债务没能还清,还拉下一万多两银子的亏空,实际连账面上的“虚好看”都没有,等于是白忙活一场。尽管如此,胡雪岩除了算账时有过短暂的不快之后,很快也就释然了。而且他断然决定即便一两银子不赚,也该分的分,该付的付,决不能亏了朋友。

这分付之间胡雪岩获得的效益实在是太大了,它不仅使合作伙伴、朋友们看到了在这生意的运作中胡雪岩显示出来的足以服众的才能,更让朋友们看到他注重朋友情分,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义气。说到底,处理好钱财账与人情账的关系,也是商场“关系学”中必有之义。胡雪岩不在乎银钱的赚赔出入,分付之间获得如此效益,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大气和远见。假如他只盯着自己银钱上的进出而一毛不拔或为自己多一点,或一毛分成几段拔,是否最终会获得成功呢?恐怕会得不偿失吧。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确实,商场上的竞争,许多时候真就是如战场上的搏杀,虽不见刀光剑影,虽不闻血雨腥风,却常常外显为一种优胜劣汰的你死我活。从本意上看,商业竞争应该突出体现为敢于打破陈规,谨慎谋划商事运作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管理提高自身企业的经营效率。换句话说,竞争的胜负不应是以是否有效地打击竞争对手使其遭致失败,甚至将其逐出同行同业而最终垮掉为标志。从商业运作的角度看,即使自己已经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实力,仅仅采取一种与对手拼死搏杀的态度,也是不明智的。相反,为了获得一定的市场和价格占有率,许多时候更需要的是一种与竞争对手在竞争中的联合,以求在涉及商业运作的许多重要方面达成某种必要的默契,并形成一种有效的合作,共享其利最终共存共荣。因此,即使在激烈的商事竞争中也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更不能总想着去踹人一脚,为了自己的利益安圈下套以求整垮对手。实际上,竞争对手被整垮也并不能带来真正经济上的收益,一个简单事实是,无论你的实力多么强大,你都无法占有整个市场。

从这一角度看,胡雪岩对于商场关系学的运用,也正是其能在生意上广交朋友,且在商务动作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技巧之一。

胡雪岩商道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