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的经商之道
2014800000046

第46章 明智睿达,审时度势(5)

如此将“方”与“圆”完美的结合,实在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

圆世同时表现在“使活”和“灵活”两方面。治损不致残的这个处世原则,就非常典型地阐明了表现了胡雪岩的这一原则。胡雪岩总是严格恪守着一条原则,即:始终给人留台阶,别断人后路。最后的印象往往是大体相同的:治我损我,拆我的台,绝对行不通,甚至该当让你不得好下场,不过只要你还有可用之处,饭总是大伙儿一起吃的。

再还有胡雪岩的朋友郁四由于听信家人叨扰,将水晶阿七赶了出去,被赶出后的阿七旧情萌发,竟然前去纠缠青梅竹马的旧好陈世龙。陈世龙此时已经有了阿珠,并且心思坚定,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以报答师父、妻子与岳丈岳母的期望,怎么可能会对阿七旧情复燃呢?

如此情状实在令陈世龙烦心,令阿七酸心,令郁四灰心。

而胡雪岩的应对之道则是简单之极:“船并老码头。”

阿七与郁四毕竟已有数年感情在,想要断开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唯有阿七重新回去了,才可以平抚郁四颓丧懊恼的心情。只要这件事能做成,阿七带给陈世龙的麻烦自然也烟消云散了。

但是这事成功与否,关键还要看是否可以说合郁四与阿七二人。这就看出胡雪岩对人心人情的体悟透彻来了。

来到聚成钱庄,胡雪岩一开口就问阿七究竟是怎么回事?

面对着胡雪岩的询问,郁四只是不住地摇头叹息。通过一番察言观色,迂回试探,胡雪岩发现郁四心中对阿七依然眷恋不已,并期盼她能够回来,但是他又担心阿七心中有气,故意和自己较劲儿、摆架子。胡雪岩摸透了郁四的心理后,心中也就有了主意。他就对郁四打了保票,说保准将阿七劝说回来!

胡雪岩言出必行,他转回身找到阿七,做出一副为她打抱不平的样子,严词斥责了郁四的无情无义,身在福中不知福,顿时赢得了阿七的信任。阿七于是也向胡雪岩哭诉了自己的委屈。胡雪岩默不作声地听完她的满腹幽怨,也弄清楚了她的心中所想。尽管她口口声声埋怨郁四,实际上却始终对郁四念念不忘,弄清楚了这点,胡雪岩就对说合二人重归于好这件事儿信心十足了。最终的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了。这便是胡雪岩圆融的“融”,各个方面都照顾得滴水不漏。胡雪岩的处世之道,其实也就是外圆内方,伸屈自如,总在千方百计令事情完美无憾,令自己后路无忧。

胡雪岩是个事业型的人,能够一路顺遂地发展出这种圆世态度来。这种圆世态度,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地方,开门见山说的就是首先要生存,其次要过好,然后再是培养出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温暖来。由于并无什么固定原则,所以表现为通、活、融、满,可屈可伸。

胡雪岩对方与圆、屈与伸的掌握与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

胡雪岩商道箴言

伸屈自如,谨持方圆处世之道,是所有做大事者的性格特征之一,因为一个人要是过于耿直方正的话,必然处处受阻,头破血流。反之,要是为人八面玲珑,圆滑得过分,那么肯定会招致众叛亲离的可悲下场。

八面玲珑,寻好“人梯”好办事

在经商中,人际关系的学问很深,要是不会处理人际,必将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胡雪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眼观六路,左右逢源,到处都能找到人梯。

胡雪岩在加紧筹备钱庄的时候,出了件意想不到的事儿。当时钱庄还没有正式挂牌亮相,却有人找上了门来。这一日,阜康门前来了一位老者,指名道姓要见胡老板。胡雪岩看到他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青色缎袍,一副师爷的模样,于是就请老者进到内堂叙话。老者自称高师爷,在江宁府公干,胡雪岩察言观色,见老者两颊如削,双眼深塌,前额微突,就明白这是个惯弄刀笔的老吏。两人寒暄过后,一时无话。师爷就从夹袋里取出了一张官报,请胡雪岩过目。胡雪岩客气地推辞:“胡某只是一介商贾,不敢与闻政事。”“看有何妨,”师爷微妙地对他笑笑:“生意人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是战乱时期更应如此。”

官报上有一段消息,是关于地方官更迭的,有一段内容是“江宁知府俞大寿迁升河南藩司”的消息,胡雪岩寻思这或许是师爷来这里的原因。师爷双眼锐利如鹰,扫视着胡雪岩问道:“胡老板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么?”“没有”,胡雪岩故作愚昧,回答道,“恕胡某愚钝,敬聆老前辈指教。”

师爷于是跷起二郎腿,不客气地说道:“我家主子升任河南藩司,实为喜事,胡老板莫非不高兴?”

胡雪岩回到:“这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不过与找我有什么关系?”“倘若胡老板愿意交朋友,肯鼎力相助于我家主子,那么关系可就非同寻常了。”随即,高师爷将嗓门压低,悄悄说道:“千里做官只为钱,我家老爷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任职江宁三年,亏空银两2万,如今新任江宁知府已经到了江宁,等着交接,但要是亏空的2万银子不设法补上,恐怕会遭人诟病,危及前途。”

顷刻,胡雪岩就明白了,向来官员升迁交接,前任亏空公款屡见不鲜,只要及时弥补,神不知鬼不觉,将账面做得干净漂亮,就可以安然无恙,依旧可以落个“廉洁清正,操守可嘉”的评语。高师爷这次来是伸手告贷,意思已经不言自明了。不过这种借钱方式,早不来晚不来,凑巧赶在钱庄开业的关键时刻,实在是耐人寻味。通常来说,弥补这亏空的款子,就像填无底洞一样,前任把账目交割清楚了,随即溜之大吉,后任也就不认可这种借贷了,苦的只是钱庄,平白借出了一笔钱,却无法收回。如此情形,胡雪岩当了多年的伙计,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

有些本小利微的钱庄,在威逼下帮着官吏弥补了亏空,最终却落得个倒闭的下场。胡雪岩要开钱庄这件事儿,当时四下皆知,各方无赖之辈,都是红着眼睛想要来捞上一把、吃口白食。不过胡雪岩做得很漂亮,跟各个衙门关系良好,再加上有知府王有龄给他撑腰,所以,“吃白食”的还不敢随便开口讹诈。现在这个江宁知府,难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晕头转向了,竟敢向胡雪岩伸手?

胡雪岩于是婉言推辞:“高师爷,敝号是新张甫始,本小利薄,不敢高攀,恐难如愿,让您老失望了。”高师爷于是摇头道:“我要找个弥补亏空的钱庄,江宁有的是,老朽还以为胡老板久居钱业,精明过人,因此才不远千里前来结缘交友,没想到胡老板拒人于外,蒙昧难教,实在是可惜啊。”一边说,一遍就要起身走人。胡雪岩听他话中有话,于是赶紧做出十分恭谦的样子,诚恳挽救,并说:“晚辈无知,冲撞老前辈,实在不应该,还请您老不吝赐教,给小子指点迷津。”

高师爷这才回嗔作喜道:“生意人当八面玲珑,一点就透,送-门的财,倘若放过了,财神爷生了气,终生都不照看你。”随即说明了来意。原来河南藩司身为一省粮饷最高官吏,执掌着河南全省的银钱度支,由于遭逢战乱年代,朝廷于是命令河南地方每年筹措饷银70万两,直接输送军前粮台以供使用。这种方式称为“协饷”。协饷通常存放于信誉良好的钱庄备用,而且不算利息,以便随时供军队取用。钱庄都非常期盼能得到协饷存银,一方面用来充实钱庄的本钱,另一方面可以款来获得优厚的利润。

果然,胡雪岩是一点就透,藩司打算用河南协饷作为好处,请求阜康弥补自己的亏空,回报就是以后河南省的协饷必定存入阜康。胡雪岩用不着细算,直觉告诉自己,70万对2万,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自明,假如长期来往,那就更是非常划算的交易了。当下胡雪岩立刻做出一副大梦方觉的样子,感激地对高师爷一揖到底,连声道歉说:“小的有眼无珠,几乎误解了高老前辈,实在多有得罪,实在惭愧!”

高师爷很是得意,并倚老卖老地说:“年轻人经验不足,在所难免。吃得亏,人上人,日后就懂得了。”胡雪岩立刻命人摆设上等鱼翅席,不断给高师爷斟酒,大灌迷魂汤,让高师爷乐不可支,兴致空前。宴毕,胡雪岩把封好的2万两银票交给了高师爷,让其转给知府,同时又私下里送了1000两的银票给高师爷。

这一番忙碌过后,胡雪岩又颇为担忧,害怕2万银子有去无回,白白打了水漂儿。幸好不到半月,河南协饷的70万两银子,果真就给划到阜康钱庄。胡雪岩于是幡然觉悟,对此感慨丛生。

不管是商场还是官场,如果要想办成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找对人。只有找对了人才能办对了事。因此,找对“人梯”是办好事情最关键的一步,归根结底,仍然是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胡雪岩之所以成功,相当大程度上是人际关系的成功,换句话说,生意场上的成败由人际关系的好坏来决定。胡雪岩获得了成功,也就说明了他在人际关系上获得了成功。

也许通过胡雪岩的诸多事例,能够看出:不少好事全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就拿上述案例中的高师爷来说,他也是自己找上门来的,那么为何胡雪岩的运气会如此之好呢?是否除了运气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因素在影响着胡雪岩吗?对此疑问,我们必须进行如下分析:

一、胡雪岩的名气为何这么大?信誉为何这么好?

在此处,我们必须关注一个细节。高师爷前来寻找胡雪岩的时候是在阜康钱庄挂牌之前,这就意味着高师爷是冲着胡雪岩而来,绝非冲着阜康钱庄而来。于是就有了一个疑问,胡雪岩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名气,其信誉怎么会这么好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认真推敲一下,在这里面,是否王有龄起了一定作用呢?高师爷是否王有龄介绍过来的呢?毕竟这时候的王有龄也是官场之上的红人了。再说,胡雪岩和王有龄二人之间的故事是否已经众所周知了呢?

那么在胡雪岩的身上,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呢?做生意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名声。名声即是招牌,也是别人信任你的一个凭据。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类似情况,一说什么某某项目是我做的,别人立刻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对你的信任度也会提高。原因是你的名声在那里了,成绩也摆在那里了,别人可以看到、可以摸到你的成功。那么,对方还有什么不能信任你的呢?

二、胡雪岩为何能找对这次“人梯”呢?处理好物我关系

胡雪岩为解运漕米之事往返于沪杭之间,将王有龄送至湖州赴任,全是租用阿珠家的船。多次相处,胡雪岩和阿珠一家,特别是和阿珠姑娘逐渐建立了很好的感情。阿珠姑娘喜欢胡雪岩的洒脱倜傥,胡雪岩也对阿珠姑娘的清纯朴实非常喜欢。一来为了答谢阿珠家热心照顾自己,二来也是为了讨阿珠姑娘的欢心,胡雪岩就送了一个首饰盒给阿珠姑娘,尽管盒内装的只是简简单单一瓶香水、一个八音盒。

当高师爷取出官报的时候,胡雪岩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做生意的良机,也就是说胡雪岩对“河南协饷”之事所知不多,但是为何他最后仍然同意了高师爷的要求,而且成功地达成了这笔交易呢?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胡雪岩一点就透。那么这只是因为胡雪岩聪明吗?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除了这点以外还得加上胡雪岩的见识与胆量。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见识与胆量均为赢取利润的重要因素。归根结底一个人、一个企业,能够精通的也只是某个行业的某个部分而已。例如像超市、餐饮、图书等等,然而要想挣钱,最好的法子就是如同胡雪岩那样,横跨钱庄、药店、生丝、典当、房产等多个行业,支撑起一个涵盖较广的商业大厦。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现代企业都认同这样一个说法:千万别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而怎样寻找更多的篮子来放这些鸡蛋呢?这就要求企业主必须具备相当的见识与胆量了。

高师爷的到来对于胡雪岩而言,确属一个良机,胡雪岩伸手抓住了这个良机,因此他这一次的投资获得了成功,凭空就为自己的钱庄拿到了70万两的银根。然而纵观现代的不少企业,却在始终埋怨找不到机会,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是确实没有机会,还是他们不善于抓住机会呢?其中缘由,发人深省!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不但是一位经营大师,同时还是个人际关系大师。在生意场上,他不但奇招迭出,解决了一个个营销难题;同时还左右逢源,找到一个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并通过这些人的鼎力相助,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把象牙篦子和一只女表,可是在阿珠姑娘这样一个船家女来说,不下于一个百宝箱了,惊喜之下也很为怎样收藏这只首饰盒费了一番心思。胡雪岩十分担心自己送给她礼物使她丢不开,反而害了她,因此他告诉阿珠:人可以役物,却不可为物所役。心爱的物事固然要小心被偷窃,然而因为怕被偷窃,而不敢取出来使用,以至于时时忧虑,处处小心,这就是典型的为物所役了,反而不如没有这一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