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非凡的成就来自其非凡的自立智慧,这种智慧是在千百年受挤压求立足的艰难过程中养成的独到的生存之道。犹太人对于金钱的观念、对于契约的执守、对于知识和实用智慧的追求,都使他们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环境,始终能以这一套独有的立世原则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智慧是财富的源泉
犹太民族是“书的民族”,这个民族对书的崇拜,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已经不是一般的求知好学可以概括的,他们已经达到了宗教一般的狂热和崇拜。对于他们来说,书就是他们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一切财富的来源。
他们把这样的箴言一代代地传递给他们的后世子孙,告诉他们一定要勤奋地读书。为了能让所有的人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都热爱学习,他们的犹太教制订了许多的教义。
在传统的犹太家庭里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自己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在犹太人的聚居区,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与故乡的人分享。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应该拿来学习和利用。犹太人还有这样的规定:“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在你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出售图书。”犹太人是这样解释的,世间的一切金银珠宝、房屋、土地都是可以变化消逝的东西,而知识则是可以长久地流传的财富,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可以抛弃书本。
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有各种仇恨和恩怨.然而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他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因为我们存在各种偏见而影响智慧和真理的存在。为了维护书籍的传承性,并且把它真正地给所有热爱它的人们,在1736年的时候,拉脱维亚的犹太社区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规定,当有人借书的时候,如果书本的拥有者不把书本借给他人,应罚以重金。这次立法是有史以来,人类为书籍立法的第一次,这在其他民族的法律史上是没有见过的。
他们同时还规定,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几本书,让书伴随他们死去的躯体。他们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知识是浩瀚无边的,永远也学习不完,即使人死了,他的灵魂也应该继续学习。
对于有知识、有智慧的人,犹太人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在犹太人的社会里,他们认为有知识的学者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是上帝派来引导大家过上愉快幸福生活的人,他才是最尊贵的,他的地位应该高于国王。因此,犹太人有学者比国王伟大的说法。在犹太人的观念里,犹太教的拉比要比父亲更值得尊敬,因为,拉比是整个社区最有智慧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听从这位智慧和学识都很高的教师的教导。如果一个犹太人在为自己的女儿选择夫婿的时候,他也无疑会选择一个有良好教育的青年,而不会选择一个世俗的有钱青年。
犹太民族就是这样的,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知识是最伟大的,在它的面前,世俗的一切统治者都要让位。这个观念在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以色列建国之后,著名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由于他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得到世界和以色列人民的爱戴。以色列人民向他发出了邀请,请求他来做以色列国家的总统。但是他们的好意被已经决心献身科学的爱因斯坦拒绝了,爱因斯坦拒绝自己民族的人们赋予他的这个世俗的荣耀。许多民族的人都觉得不能理解,总统是那样的尊贵,科学家怎么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呢?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却丝毫也不觉得奇怪,在他们的眼中,有知识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他们掌握着宇宙的真理,让他们来统治国家,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和人们的幸福。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让一个科学家来做一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崇拜达到了怎样的无以复加的程度。
犹太人热爱知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知识是唯一的永远也夺不走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世俗的权威不重要,财富和金钱不重要,只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权威没有了人们的拥戴和支持就不能形成,财富和金钱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而知识是你生存和发展的可靠的保证。犹太人在历史上不断地遭人驱逐,被迫四处流浪,他们的财富可以被任意地剥夺,然而只要他们拥有了知识,他们依然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教育、杰出的智慧、经商的经验,很快地再次变得富有。因此,犹太人认为知识才是永恒的。他们的经典如《圣经》《塔木德》等,是他们保证自己身为犹太人的根本,也是他们再度富有的知识和理论的根源,知识是他们在长期的流浪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的根本原因。也正是犹太民族热爱知识、酷爱学习,以至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的原因。
犹太人的父母就是这样告诉他们的孩子,知识是一切财富的来源,是唯一可以永久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犹太人的历史再次验证了知识的价值,与其把那些有限的财富交给他们,不如把可以永远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知识给他。
这个世界上,财富是可以随着境遇的改变而消失和增加的,它始终处于一个变化不定的状态中,而知识却是永恒的,它是不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犹太人就特别重视学习,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注意引导他们的孩子学习,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引导他们学习犹太教。犹太教的托拉是这样说的,“愈学《塔木德》,生命愈久长……精通《塔木德》的人便在来世获得了永生”。还有“研习《塔木德》的人值得受到尊敬。他会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敬的人、一个崇敬上帝的人,他将变得温顺谦恭,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能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他,世界就有了智慧、忠告、理性和力量。”他们这些教义就是鼓励犹太人从小要喜欢学习。把钻研和学习提到信仰的高度来看待,这在世界上的各种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做法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今天,世俗的教育早已经取代了过去的宗教灌输。热爱知识的犹太人迫不及待地投入了现代的教育。在犹太人聚集的北美,免费的公共教育体制把大批的犹太人招进学校的大门,这对犹太人来说,是他们最大的福祉,北美给他们的最大的恩惠莫过于开放性的教育体制,因为这种体制截然不同于欧洲的那种国家主导的、具有宗教取向的学校体制.在这些地方,犹太人往往是被排斥在学校之外的。而他们的父母则会竭尽全力使他们的子女完成学业。犹太人让父亲出去赚钱,母亲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以确保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为了子女们的教育,家长们真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保证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其他的孩子。犹太孩子们经常在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接受教育的年龄,甚至在超过正常做工年龄之后,他们仍在学校里学习。而对于一个犹太家庭来说,他们的子女如果能够考取博士,这就是父母的最大荣耀了,这个家庭也将成为大家争相学习和效法的对象。
正因为犹太人是如此的重视教育,因此大多数犹太人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美国的犹太人中有84%的人念过4年高中,有32%的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美国首先是一个最重视知识的国家,然后才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已经是一个规律,如果想拥有财富,就必须先拥有知识。
自信地对待生命的每一天
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更加辉煌呢?犹太人会告诉你自信地对待生命的每一天,任何时候,承认失败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要总是在承认失败中度过的话,那么人生将会暗淡无光。为了鼓励每个犹太人,《塔木德》中有很多这方面鼓励人的话语。犹太人也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说:“相信自己,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日超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得生命的第一课。”
在犹太人看来,自信是自身的一种信念,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自信会让他人尊重并信任你,如果你自己很自卑,对自己都不信任,别人也不会信任你。当你遇到挫折时,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真正地被打倒了。如果你认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未倒。如果你想赢,但又认为自己没有实力,那你一定不会赢。如果你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你必败无疑。如果你自惭形秽,那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强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自己。
犹太人伊莎贝拉由于看到房产销售的形势一片大好,就决定投资房屋销售的活动。当时很多人都告诉她不应该这样做,说她不可能做得好。当时她仅有30 000美元的积蓄,而别人告诉她最低的资本投资额是她的积蓄的许多倍。
“你看竞争多么激烈呀!”她的理财顾问这样忠告她,“此外,你在销售活动房屋方面又有多少实际经验?更别提业务管理了。”伊莎贝拉女士没有听从顾问的意见,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她承认自己的确缺少资金,而且该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自己也缺乏经验。“但是,”她接着说,“我收集的资料显示,活动房屋这个行业正在扩展,我也彻底研究了我可能遇到的竞争。我知道我在销售方面可能不比别人好。我也预料到会犯一些错误,但我会很快赶上别人。”
于是,她毫不动摇地行动了。她的信心赢得了两位投资者,也赢得了几乎不可能的优惠——一家活动房屋制造商答应,在不需要现金的条件下,供应她一些很少量的存货。就这样,伊莎贝拉大获成功。当年,她卖出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活动房屋。这一切的成果都归因于她对自己的信心。
可见,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在日常生活中,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是,胜利者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一个人要永远保持成功的自信!在每做一件事前告诉自己这一次一定会成功,信心将随着你每一次目标的实现而增长。随着信心的增长,你会设置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能没有朋友
犹太人认为,人需要有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学习《圣经》,一起学习《塔木德》……给自己找个朋友,对他倾诉心底所有的秘密——关于《圣经》和世俗生活的秘密。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画罔者豪厄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帝国早期。他不但是位著名的学者,还被认为是魔法师,尤其擅长求雨。他的绰号“画圈者”大概来自他求雨时最壮观的技艺表演:他在地上画一个圈,和他的祈祷者一起站进去,雨不多不少正好满足庄稼的需要。当雨下够了,他就再祈祷,雨就停了。
有一天画圈者豪厄看到有个老人在栽豆荚树。他问那人需要多长时间这棵树才能结果子,那人回答说要70年。
豪厄坐下来吃东西,觉得昏昏欲睡,他躺下睡着了。他周围的石头升起把他遮在里面,他一口气睡了70年。
醒来的时候,他看见有个人正在摘树上的果子。
“你是栽这棵树的人吗?”豪厄问。
“不。我是他的孙子。”那人说。
“那么我睡了70年!”豪厄惊讶地叫起来。
豪厄回到原来自己生活的地方。
“画圈者豪厄的儿子还活着吗?”他问那个地方的人。
“他的儿子不在了。”人们说,“不过他的孙子还活着呢!”
“我是画圈者豪厄。”他说,但是没人相信他。
豪厄不得不离开家,来到他学习的地方,他看到很多学者正在一起学习。
“法律对于我们就像在画圈者豪厄的时代一样清楚,”他听见学者说,“因为不论什么时候豪厄来到学习的地方,他总能澄清学者们阅读文本时遇到的问题。”
“我是豪厄。”他兴奋地对他们大声说。
但是学者们不相信他。
豪厄受到深深的伤害,他祈求死去。他的祈祷得到回应,他死了。
于是便有了谚语:“要么结成伙伴,要么死去。”从这个悲剧可知,友谊犹如生命的阳光,缺少友谊,不如死去。犹太先贤对此认为,要么和朋友在一起,要么去死。
《塔木德》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富翁生了10个儿子,他计划自己去世的时候给他们每人100第纳。
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他只剩下950第纳。所以他给前9个儿子每人100第纳,对最小的儿子说:
“我只剩下50第纳了,我还得留出30第纳作丧葬费。我只能给你20第纳。不过,我有10个朋友,准备都给你,他们比100个第纳好多了。”
他把最小的儿子介绍给朋友们,不久就死去了。
那9个儿子各自谋生,最小的儿子也慢慢地花父亲留给他的那点钱。当他只剩下最后一个第纳的时候,他决定用它请父亲的10个朋友美餐一顿。
他们一起吃啊喝啊,纷纷说:“在这么多兄弟中他是唯一还记得我们的人。让我们报答他对我们的好意。”
于是,他们每个人给了他一只怀了牛犊的母牛和一些钱。母牛产下小牛,他卖了牛犊,开始用换回来的钱做生意。最后他比自己的父亲还富有。
然后他说:“我父亲说朋友比世上所有的钱都珍贵,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朋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总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救你于水火。中国有句俗语说:“患难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
在犹太人看来,朋友比世上所有的金钱都珍贵,为了朋友,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有两个亲密的朋友,由于战争受阻,被分隔在两个敌对的国家。
有一次,其中的一个去看望另一个,结果被当作间谍囚禁起来,判了死刑。
他乞求国王发一次善心。
“陛下,”他说,“您让我回自己的国家用一个月时间料理好后事,月底我就回来接受死刑。”
“我怎么能相信你还会回来?”国王说,“你给我什么保证?”
“我的朋友可以保证,”这个人说,“如果我不回来,他可以替我死。”
国王把这个人的朋友找来,他的朋友对这个条件表示同意。
到了一个月最后一天,太阳已经落下去了,那人还没有回来。国王下令把他的朋友处死。就在刀即将落下的时候,那个人飞快地赶回来了,把刀搁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可是他的朋友阻止了他。
“让我替你死吧。”他请求道。
国王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下令把刀拿开。
“既然你们有这么深的爱和友谊,”他说,“我恳求你们让我也加入进来吧。”从那一天起,他们都成了国王的朋友。
忠诚的朋友是可靠的避难所。中国名言说得更妙:“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犹太人相信一种东西和另一种东西接触时,一定会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同样道理,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接触时,一定也会产生出同一种现象——甲的一部分进入乙的心中,乙的一部分进入甲的心中,但两个都毫无感觉。丑恶和善良都可能潜移默化地进入人的内心深处。
犹太人对于交友是非常慎重的。每当他们遇到一个人时,他们都会思索一个问题:应该花多少时间接触那个人?又该沾上多少他的习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