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迷惑了曹爽集团后,便积极准备反攻。长子司马师统领着一部分京师禁卫军,还畜养了心腹死士三千人。司马懿还暗中联络了旧部数人,得到了他们的支持。249年正月初六,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去给魏明帝扫墓。这次外出没有带多少人,结果司马懿看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逼太后下诏诛杀曹爽,然后又派人占领曹爽军营,接管其军队,并关闭洛阳所有城门,然后亲率大军占据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归路。准备妥当后,司马懿上书魏帝曹芳。奏疏历数曹爽等人的罪恶,要求罢免曹爽兵权。曹爽交出兵权后,就被软禁起来。之后又罗织罪名,将曹爽兄弟和手下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全部处斩。经过这次政变,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现代厚黑经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一句话影响了很多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概括为四个字“难得糊涂”。装糊涂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这样别人看不透你,会忽略了你的力量,从而不会将你看做自己的假想敌。不论古今,遭受灾祸的人十个中有九个是精明的人,而那些看起来糊涂的人没有遭殃的。现在的人却只怕不精明,这才是真正的愚蠢。实际上,真正聪明的人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大智若愚。”他们心里非常明白,但是却装作不明白,装糊涂。因为装糊涂不仅能避开不必要的麻烦,还能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用一句现代的话说,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扮猪吃虎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陈安之说:“我们总是想做聪明一方,而不愿成为糊涂蛋,总是想要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却不知,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正是聪明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大智慧的聪明。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适当地糊涂些。”
4.顾少连以画代奏章劝谏
宗吾曰:人们常说:“某某说话噎死人!”说明说话太直接容易使人一时难以接受。委婉一点儿,含蓄一点儿,使对方自己悟到那层意思,给对方考虑的空间,反而容易让人接受。
很多人为人“爽快”“豪爽”,与人相处的时候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顾及对方和旁人的感受。若是同道中人也就罢了,万一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恐怕就会招来麻烦。对此,李宗吾给出的法子是:含蓄一点儿,留点儿空间让对方去悟,去感知。这样一来,如果对方实在不明,就说明他跟你根本不是同路人;如果对方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不会有丢面子的尴尬,反倒会领你这份人情。
唐德宗时,奸臣裴延龄在朝中靠着一套献媚拍马的功夫,得到皇帝的宠信,以致重权在握,势倾朝野。他狂妄自大,除德宗皇帝一人以外,谁都不放在眼里。朝廷文武百官见他如此猖狂,都怕触犯他而遭杀身灭家之祸,没人敢指责他。唯独翰林学士顾少连,天生傲骨,不畏强权,且聪慧过人,决心运用计谋修理他一下。
一天,唐德宗摆下盛筵,宴请百官。席上,裴延龄照例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架势,评品时事,旁若无人。群臣都缩着脖子,埋头喝酒,谁也不敢说是道非。
酒过数巡,菜过五味,顾少连满面通红,装出醉醺醺的样子,唱起了歌曲,跳起了舞蹈。裴延龄见状,嘲笑道:“听说顾学士向来海量,今天不过吃了几杯,就状如醉汉,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顾少连也不理他,依然摇摇晃晃地唱呀、跳呀,到了裴延龄面前时,突然从怀里掏出朝笏猛地朝裴延龄的脑袋打去,高声笑骂道:“哈哈,段秀实抢夺朝笏敲打奸臣呲,我就拿出朝笏敲打你这个奸臣裴延龄!哈哈,哈哈!”
裴延龄哪里吃过这种亏,一下子恼羞成怒,可是怒道胆边,又生生给压了下去一同醉鬼论理,岂不是自减身价?再说,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唐德宗在内,都笑得前仰后合,皇帝还派人扶顾少连回家休息。裴延龄要是发火,只能是自讨没趣。他只好自认晦气,摸摸被揍的脑袋,解嘲似的笑道:“嘿嘿,顾学士发酒疯啦!”
顾少连假装撒酒疯打了裴延龄,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裴延龄骄横跋扈的状态。事情一过去,裴延龄照样阿谀奉承、讨好谄媚。顾少连气愤不已,决定再整治他一下。
某天,顾少连画了一幅图画,在上朝时把它作为奏章,呈送给德宗。
皇帝打开“奏章”一看,却不是文字,只见上面画的是一只老雕,昂着头颅,伸着利喙,翘着尾巴,耀武扬威地站在当中;周围是一大群别的鸟类,有的低头缩颈,有的相互偎依,有的却是直着脖子朝老雕聒噪……很明显,这是在影射朝廷里的怪现象。
唐德宗抬起头,朝阶下侍立的文武大臣们瞥了一眼。只见裴延龄昂头挺胸,旁若无人地站着。顾少连直挺挺地立在那里乜斜着他。其他官员或是缩颈,或是低头,或是面含怒气地望着裴延龄的后背……皇帝轻轻地“哦”了一声,恍然明白:大家都很憎恨裴延龄啊!从此唐德宗渐渐地疏远了他。
顾少连先是装疯卖傻,击打奸贼,出一口恶气。见其冥顽不灵,又象征性地画一幅图给皇上,这样,如果皇上英明,必能心领神会;如果皇上昏庸,也没有责备自己的理由。在保身的同时,又惩治了奸臣,可谓进退有度。
现代厚黑经
《菜根谭》的作者明代人洪应明说:“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想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昔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谨言慎行。即使十句话你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刻遭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卡耐基说:“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的重要性,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样对待别人。”
5.吕蒙正的耳朵能过滤
宗吾曰:“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做官要聋,聋字中包含有瞎子的意义,文字上的诋骂,闭着眼睛不看。
宋初有个出身贫寒的宰相吕蒙正。他在很年轻时就担任了副宰相。有一次去上朝的时候,他和同僚听见一位官员在朝堂的帘内指着吕蒙正很轻蔑地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但是吕蒙正的同僚也听到了,他非常愤怒,要下令责问那个官员姓名与官职。吕蒙正却急忙制止,不让他的同僚查问。
退朝之后,那位同僚仍然愤愤不平,问他为什么制止他去查那个官吏。吕蒙正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同僚对他的这种不与人计较的行为非常佩服。
吕蒙正就是会装聋的人,他明知别人是在评论自己,但是却不去跟他计较,连这个人的姓名都不愿意知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不被他人说。有时候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非议时,根本用不着去计较,该装聋作哑时,就装聋作哑。一些深谙厚黑学的人非常会运用李宗吾“做官六字真言”中“聋”字。装一装聋,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懂得厚黑的人,不仅会装聋,有的时候还要学会装瞎,对有些事情,不仅要装作没有听见,还要装作没有看到。这与装聋一样,都是为了避免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宋太宗时,有一次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和大臣王荣侍奉太宗酒宴,孔守正喝得大醉,王荣也有点喝得找不着北了,两个人竟然在皇帝面前比起谁的功劳大小。两个人越整越凶,竟然吵了起来,把身边的宋太宗忘了个干干净净。按照当时的法律,这种事是会要脑袋的。一旁的侍臣看不下去了,觉得这两个人太不像话了,就奏请太宗要将他们两个人送交有关部门惩治,但是宋太宗表现得非常大度,不但不治罪,还派人把这两个喝醉了的大臣送回了家。
第二天,孔守正和王荣酒醒后,想起自己昨天在皇帝面前的各种作态,吓得真魂出窍,连忙跑去向皇上请罪。谁知宋太宗听完他们两个人的请罪之后,却若无其事地对他们两人说:“昨天朕也喝醉了,记不清发生什么了。”轻轻一句话就把这件事带过了。宋太宗的做法正是“作瞎”避开麻烦的行为。俗话也常说:“眼不见为净。”如果一些事情可大可小的话,聪明的人就会选择装作没看见,让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免得因为计较这些小事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宰相,吕蒙正完全有权力惩治这个非议他的官员,但是这样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他官员会觉得吕蒙正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这就必然会不利于他以后的仕途。而宋太宗也完全可以惩治这两个酒后失礼的大臣。只是这样一来,会让大臣觉得皇上不够仁慈。因为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虽然为过,但是也是可以原谅的。而吕蒙正和宋太宗都是聪明人,都知道与其计较这种小事,不如装作什么也没发生更好。所以,吕蒙正选择了装聋,宋太宗选择了“作瞎”,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聪明睿智的人往往会对这等小事不在意,选择假装没听见,或者没看见的方式来处理。
现代厚黑经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难得糊涂”郑板桥说了多少年了?然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装聋作瞎就是典型的装糊涂策略,这样可以帮自己减少麻烦,保护自己;必要的时候又能收买人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拿破仑·希尔说:“装聋作哑可避免成为别人的目标,也可避免自己去找人麻烦。”
6.郭子仪低调行事敞门过日子
宗吾曰:如果说话的对象是一个不讲道理而又大权在握之人,这时“藏恶露善,大智若愚”特别有效,既可达到说话的目的,又可避免因触动“龙鳞”而引祸上身。
唐朝名臣郭子仪可以说是一个权倾天下的大人物。他出将入相,曾几次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他为人却十分低调,对所有的人都十分谦逊。
因为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有相当的权势,当时染指政权的宦官们非常恨他,有一次他带兵在外打仗,宦官首领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祖坟。他回朝知道之后,不仅没有找他算账,还认为是自己咎由自取,因为他领兵打仗也挖了别人的好多坟墓。郭子仪明白,自己的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多。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对自己心存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再三推辞,实在推辞不过,才勉强接受。
后来郭子仪爵封汾阳王,他的王府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所有人自由出入。想要见他的人不论官员还是平民,他都礼貌地接待。郭子仪从不把自己当成大人物看,在那个时代,女人侍奉男人是正常的,而如果一个男人侍候女人是会被人嘲笑的,但是他却侍候自己的妻子与女儿梳妆,结果被传为笑闻,但是他不以为意。
有一次一位名叫卢杞的官员来拜访他。这个卢杞当的是个无关紧要的小官,所以朝中没有人愿意答理他,但是郭子仪不仅接待了他,而且还对他非常好。因为卢杞长得很难看,郭子仪怕家里人,尤其是那些女人见到他的样子会嘲笑他,令他尴尬,就把她们支开。卢杞对他十分感激。在后来卢杞当了宰相之后,杀了很多当初的重臣后代,但是却独独没有杀郭家一个人。
中唐时期,大将军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着。但他从不自夸功劳,毫无跋扈之态。
一次,盗贼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官府搜捕盗贼,但没有抓获。人们认为大臣鱼朝恩向来嫉恨郭子仪,怀疑是他指使人干的。
朝廷害怕郭子仪因此反叛,在他进京的路上派了很多人防守。郭子仪拜见代宗时,痛哭道:“我长久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的行为,因而许多士兵掘墓盗财。今天挖了我家坟墓,是我自作自受,不关别人的事。”
皇上因此才放下心来,解除了对他的防范。
郭子仪曾下令禁止在军营中无故驰马奔走。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侯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在他面前哭诉,要求惩治都虞侯,郭子仪狠狠地训斥并将他们赶走。
第二天,郭子仪跟属僚们说起了这件事,叹息道:“我的几个儿子都是奴才,他们不赞赏像父亲一样的都虞侯,却痛惜母亲的奶妈的儿子。不是奴才是什么呢?”
公元769年,郭子仪入朝,鱼朝恩邀请他一同去章敬寺游玩。有人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想对你图谋不轨。”
郭子仪不信,执意赴会。他手下的将领们听说后,拿刀挂剑要随同保护。郭子仪说:“我是国家的大臣,鱼朝恩没有天子的命令,怎敢暗害我!如果他受皇命而来,那是谁也保护不了的,你们这些人又有何用呢?”于是,郭子仪只带了几名家僮前往章敬寺。
鱼朝恩见郭子仪仅带几名随从,感到惊讶。郭子仪将听到的都告诉了鱼朝恩,并说:“带那么多人来害怕麻烦你张罗。”鱼朝恩抚胸拱手,痛哭流涕地说:“如果您不是长者,能不怀疑我吗?”郭子仪曾经奏请任命一名州县官员,宰相却未予答复。僚属们相互议论说:“以郭令公的功勋和德行,奏请任命一名从属官员竟然得不到批准,宰相岂不是很无礼?”
郭子仪听说后,对僚属们说:“自从兵兴以来,武臣大多飞扬跋扈,凡是他们所要求的,朝廷经常委曲求全,尽量满足。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对他们抱有疑虑,怕他们谋反。如今我所奏的事,皇上认为行不通而搁置起来,而不用对待武臣的方法来对待我,这是亲近信任我,各位应该替我高兴,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僚属听了,都很叹服。
郭子仪深谙自保之道,祖坟被挖,却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以打消皇上的疑虑。听说鱼朝恩要谋害他,仍前往赴会,是忠心如铁的表现。如果皇上想冤杀他,他根本不想反抗,尽管他有颠覆大唐政权的能力。此等忠臣,世所罕见。
现代厚黑经
郭子仪就是这样低调行事,谦逊处世。所以后人评价他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能够放低自己,没有自大。低调做人做事,是一种智慧。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低调做人做事,往往可以避开一些没必要的麻烦,也不容易招惹他人的妒恨。虽然说低调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有智慧的人一定低调。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松下幸之助说:“谦和的态度,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胜的要诀。”
7.刘备一朝不忍满盘皆输
宗吾曰:处世贵在具备能保持理性的能力,而自制和忍耐正是理性能力的一种表现。谁能够“忍一时之气”,谁就得天下;谁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