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20194800000052

第52章 文化神话(16)

少昊拉着侄子的手走上船,给侄子送行。在船上,他弹完了琴,又演奏瑟,用缠绵的乐曲表达自己的离别情绪,也希望侄子能留下来。凄切的琴瑟声在海面飘荡,但还是留不住颛顼。终于,侄子登上了另一条船,离别叔父远去了。

少昊呆立在船头,泪如雨下,过了很久,才收回目光,叫船往回划。因为思念侄子,他悲伤地将琴瑟扔进了海里。

从此,每当月朗星稀、海面上平静无波的时候,便会响起一阵阵婉转悠扬、如泣如诉的琴瑟之音。每当有人乘船从这里经过,总有人被琴瑟之音感动得肝肠寸断,悲痛而死。(汉族)

三彩铜鼓。

自从开天辟地的老祖布洛陀造了天地和人以后,就在天上安家了。为了照看子子孙孙方便,布洛陀把人们安排住在高山大岭上。高山大岭离天近得很,他把头低一点儿,就能看见子孙的日子是好是坏了。

开始,人们日子过得很不错。早晨,天上金鸡一叫,太阳出来把山山岭岭烘得暖暖和和的。人们在太阳底下高高兴兴、安安然然地耕种收割,对唱山歌;晚风一起,月亮又把山山岭岭照得银粉煞亮,凉凉爽爽的,人们在月亮底下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地纺织裁缝,吹着木叶,闻着香草……要多快活有多快活。

在太阳、月亮和人们都睡觉了的时候,还有许多星星瞪着亮闪闪的眼睛,守卫着天上和人间。有了星星守卫,天上十分太平,人间也十分安乐。所以人们对星星也特别亲密。

后来,人多了,布洛陀嫌天地小了,就把天加大加高,把地加宽加厚,把山岭削小。

这样一来,天和地离得远了,山岭也跟着离天远了。白天,山岭上下的一些旮旯角落,太阳照不到了;夜晚,月亮照不到的旮旯角落就更多。在太阳和月亮睡觉的时候,给天上人间作守卫的星星,也难得看清那些黑旮旯角落了,久而久之,这些长年阴黑的旮旯角落,就生出了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

这些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白天不大敢动,一到夜晚就猖狂得不得了,四处乱窜,时常闯进村寨伤害人畜。

人们一追,它们又溜进旮旯角落躲起来。它们看得见人,人却看不见它们,因此无法收拾它们。人们不得安乐了,就托风大哥上天去求布洛陀,把星星摘下来安在地上。只要星星把旮旯角落都照亮,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无法躲藏,人们就平安了。

布洛陀知道后,就到地上来了。他对人们说:

“大家的灾难我已知道了。大家说吧,要我帮忙做点什么呢?”

人们齐声说:“大地上样样都好,就是缺少星星。”

又说:“你把天上的星星摘一些下来安在地上,我们就得安宁了。”

布洛陀想了想,笑着说:“我们自己动手造吧。”

人们听了,十分高兴,都要求布洛陀马上动手做。

布洛陀带领人们挖来三彩泥,做成一个个两头圆大、中间小的模子,又采来好看的孔雀石,再砍来火力最猛的青枫柴烧炼孔雀石。

烧炼孔雀石的火好大呵!把天都烤红了,把地都烧烫了。眨眼工夫,三天三夜过去了,孔雀石都变成了金光灿灿的熔浆。布洛陀领着人们把金光灿灿的溶浆,倒进三彩泥模子里。又眨眼工夫,人们面前堆着一个个两头圆大、中间小、有四只耳朵的金光闪闪的东西。这些东西上面有刀箭、斧凿、鱼叉、耕织、狩猎、航行、游戏和占卜等许多图案;它一头封顶一头空,封顶上边是一个又大又亮的星星。大星星周围还有许多小星星。人们眼鼓鼓地望着这堆金光闪闪的东西,都不知叫什么名堂。

布洛陀笑眯眯地拎起一个来,拳头照它封顶上的大星星一擂,它就大声地响起来,响声像雷一样震得四山打抖,那些躲在旮旯角落里的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被震得头昏眼花,肝裂胆破,个个东奔西逃,跑得脚不沾地。人们看见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东奔西逃,高兴地围着布洛陀和金光闪闪的东西唱起歌跳起舞来。

布洛陀一边擂着金光闪闪的东西,一边大声说:

“这东西叫铜鼓,它就是地上的星星!它会帮你们杀死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保护村寨;它会领着你们唱歌跳舞;它身上有许多图案,还会教你们学本事。有了它,你们就可以安居乐业啦!”

人们听了,欢喜得两脚跳起八丈高。

布洛陀回天上去了,人们就按照他的嘱咐,从铜鼓身上的图案,学会了高超一点的耕种、纺织和打猎本事,学会用孔雀石来炼就刀斧箭叉。哪里发现毒虫恶兽和妖魔鬼怪,人们就擂响铜鼓;人们要唱歌跳舞了,也擂响铜鼓;人们庆祝节日了,又用铜鼓盛糯米饭、肥牛肉和甜美酒……由于铜鼓的用处多,人们便非常喜爱铜鼓!

不久,千山万岭上的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照布洛陀造的铜鼓的样子,造出了千千万万铜鼓。铜鼓越造越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壮族)

舜做竹箫。

上古时候,有一位帝王叫舜。在舜刚刚长大成人时,就被黑心的后娘赶了出来。舜有家回不去,便四处流浪。

这一天,他走到了泰山脚下,见这里风景好,就到村里给长老打了个招呼,住下来开荒种地。

当时,泰山脚下的人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啊闹呀。到庄稼成熟季节,山边村子里的人便进山来。他们不由分说,把熟了的庄稼全给抢走了。舜呢,没说啥话,还照料他种的瓜果。等瓜果熟了,山边村子里的人又来把瓜果抢了。舜没办法,摇了摇头,往深山里挪了几里,再开荒。但过些时候,成熟的庄稼又被轰抢了。

一天,舜挖了几片小荒地,便在竹林边歇一歇儿。他摆弄着小竹棍儿,想起了小时候做的竹喇叭和柳皮喇叭。他砍了节竹筒子,仿着小竹喇叭做了个大竹喇叭。吹一吹,声音不算多好听吧,总算有了个营生儿。

又一天,舜在竹林边歇歇儿,捡了一根虫打几个眼儿的竹棍儿,做成了个喇叭吹。一吹呀,好听极了,“叮咚叮咚”的。舜很高兴,又砍了一截好竹筒,打了几个洞儿。吹呀吹呀,忘记了累,心里也不烦了。

就这样,舜带着这根竹喇叭,干活累了吹,睡觉前也吹,有空就吹。

庄稼又熟了,山下村子里人又来抢。舜知道自己没法儿拦,只好坐在一边,吹竹喇叭。舜一吹呀,那些抢庄稼的慢慢停下来了。一会儿,干脆放下手中的东西,一齐围到舜跟前,听舜吹。

舜呢,也没理睬,照样吹呀吹。那些人都瞪着眼,张着嘴,听得入了迷。

舜一不吹,抢庄稼的人说:

“喂!你这位大哥,本来这儿是我们的,不论谁种我们都收。你今天吹的东西怪好听哩。从今后我们不收你的庄稼了。”

舜说:“想收你们还收吧,山上的野果我拾了一洞,也够吃了。”

大家说:“不收了,你收收吃吧。大哥,你下山吹吹这东西,叫俺村里人都听听吧!”

舜一听,他们喜欢听自己吹喇叭,就答应跟他们一块儿下山。

舜来到村子里,两户人家正在打架。舜想解劝,一个人拉着他,说:“你管这事干啥。走,咱到屋里吹那玩意儿去。”

舜进屋里,喝点茶,就吹响了竹喇叭。他这一吹,屋里屋外围了好多人。打架的人也不打了,他们都静静地听舜吹,个个都露出高兴的样子。

舜吹呀吹,他们听呀听,听个不够,个个入了迷。

舜要走了,他们拉着不让他走,还要他吹。

舜说:“我把这东西给你们留下来,你们自己学着吹吧。”

舜把竹喇叭留给了他们,又教会他们咋吹。

第二天,人们成群地去找舜,要学这玩意儿,舜趁着这个时候给他们讲了好多道理:有事莫吵,细商量啊;有气慢慢消,莫闹呀;有火慢慢息,莫怒呀。又给他们做了好多喇叭。

人们常听舜讲道理,跟舜学吹竹筒子,性子慢慢改了,很懂礼仪,也不打架了。

有个人问舜:“大哥,这玩意儿真好,又能消闷解愁,又能熄火消气儿。它叫啥名呢?”

舜想了想,就在地上写了个“箫”字,说:

“它是竹子做的,应该是竹字头儿,人听到就会肃静。竹字头下就写个肃,合起来的字音就念它‘消’吧。”

从此,人们知道了箫这种乐器。(汉族)

蝉引芦笙。

在很古老的时候,天下人很少,只有十二个。他们都非常勤劳勇敢,就是不会唱、不会吹又不会跳,每天闲下来只是听喜鹊“唱歌”,看蛤蟆“跳舞”。

有一次,蛤蟆同蚱蜢追赶打闹,跳累了,蛤蟆坐在田坎上歇气。忽然听见天上隐隐约约传来很好听的声音,抬头仔细一看,又像有很多人影在晃动。

它觉得十分稀奇,就一跳一拐地跳进屋去,告诉了最年长的固迪老人。

固迪领着大家出门一看,都迷住了,决定派人上天去接他们下来,唱给大家听,跳给大家看。

固迪就派喜鹊去接。喜鹊既高兴,又发愁,它说:

“去就去,可我连一件衣裳都没有呢。”

固迪就叫人给它缝了一件花衣,喜鹊才高高兴兴地飞上天去了。

喜鹊飞到天上,“咔咔咔”地唱了许多歌,嗓子都唱哑了,也没有人理睬它,就飞了回来。

它对固迪说:“天上在过年哩,年轻人在吹芦笙,姑娘踩歌堂,热闹得很,他们不肯来。”

听了喜鹊的话,大家对天上更加向往了,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你看我,我瞅你。后来大家觉得蝉唱歌唱得最好听,派它去接一定会来。

蝉说:“我的肚子大,肠子重,飞不到天上。”

固迪说:“那你先把肠子掏出来,用石头压住,交给公鸡看守好,回来再装进去。”

蝉听了固迪的话,把肠子交给公鸡看守着,就欢欢喜喜地飞上天去了。

蝉到了天上,见那么多人只顾吹啊,跳啊,没人注意它。只好等到他们吹累了,跳累了,坐下来歇气时,飞到一把芦笙上,抖开金色的翅膀,“郎朗嘞—”地唱起来。

蝉唱道:“郎朗嘞—,天上人间一样美,天上过年吹芦笙,哪比人间日子甜,朗朗嘞,我来请大家下凡去……”

天上的人听它唱得很好听,又听说人间比天上还好,都想下凡去看看。他们就跟着它下来了。

来的人很多,像河里放木头那样,个个争着朝前挤,过天桥时把桥也踩断了。结果那些会吹会跳,打扮得又好看的都过不了桥,来到人间的只是一些看热闹的人。

蝉带着天上的客人来了。固迪赶忙领着全寨人到寨头去迎接。

他们用牛角斟酒敬客人,用手抓大块大坨的肉,送到客人的嘴里。这时,蝉也觉得肚子饿了,它想吃东西,才记起肠子不在肚子里,就跑去找公鸡。东找西找,半天也没有找到。

原来公鸡早把蝉的肠子吃掉了,看见蝉回来,躲了起来。后来大家都来找,才从刺蓬里找到公鸡。

固迪听到公鸡做了错事,骂道:“馋鸡饿狗!”

公鸡挨了骂,羞得满脸通红。从那时起,蝉的肚子也就变得空空的了。

固迪他们只顾喝酒,芦笙放在屋里,不见哪个来理会它们,一气就回到天上去了。等固迪他们想到吹芦笙、踩歌堂热闹热闹时,连芦笙的影子都不见了。真是闹了个狗咬尿泡—空欢喜一场。于是,大家决定去请固伞平师傅、固外西、圆外努自己造芦笙。

造芦笙要竹子,就翻山越岭砍来了一大扛,剔去枝丫备用,固外西捉来一只鸭子,叫固伞平师傅用木头照样子做成芦笙模子。他说:“鸭子的头就是芦笙的嘴,鸭子的身子就是芦笙的把儿,还要照鸭子的尾巴翘一点儿。做好模子,再凿上几个洞洞,好插竹管子。”

做好这些以后,固外努又为没有铜片发愁。他讲了铜片的形状后,有人到田里捉来了一只盖脸虫。固外努一看很是高兴,马上取下它的薄壳,安在芦笙嘴上。就这样,第一把芦笙制造出来了。

到试吹芦笙的时候,大家都来围看。固迪一吹再吹,使尽了气力,结果都像吹火筒棒一样,发不出一点儿好听的声音来。

大家都觉得很扫兴,把眼睛都盯着几个师傅看。

固外努说:“那是我们造芦笙还没同天上的人讲呀!”

于是,他叫固迪捉来一只白公鸡,在地上放一碗米,点燃三根香树枝,叫固迪跪在地上,请求天上的人送声音来。

固迪刚求完,就听天上雷声隆隆响了起来。

固外西马上把这个声音捉住,想放进芦笙管里去。可是管子太小,放不进去,他就随手放进一个大竹筒里。拿起竹筒一听,就能听见轰隆轰隆的响声。

他从这里得到启发后,捉来一只公鹅,等它一叫,就把声音装进大芦笙管里。又请蝉来唱歌,把它的声音放进小竹管里。于是固迪一吹,就吹出了各种各样动听的声音。

这样,第一批芦笙就吹响了。后来有了白铜,芦笙嘴上那片盖脸虫的薄壳,换上了白铜片,芦笙吹出来的声音就更加动听了。(苗族)

多龙格格。

在遥远的过去,有一片大森林,在这片森林里,住着一个部落。那时候野兽多飞禽也大,人们害怕野兽,都像鸟一样把房子搭在树上。大房子利用四棵或六棵临近的大树做架子,搭起连二或连三的房子,叫连桥。也有的在一棵大树上搭个小屋,叫马架子。

这个地方掌管氏族的人叫穆昆达,还都是女人担当这个职务。有一位女穆昆达叫多龙,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这姑娘长得跟小伙子似的,行事大方,长像虎势。别看年岁不大,要论起骑马、射箭、狩猎、捕鱼,那是样样精通,全氏族没有能比得上她的人。因此人们对她很尊敬,称她为“多龙格格”。

有一年,从海那边飞来一群大鹏。这些大鹏铁爪钢嘴,力大无穷,两只眼睛能冒出火苗,射出几丈远。两翅一扇飞沙走石,谁也近不了身。不管人和动物一口就能吞下,多硬的弓多厉害的箭也射不死,真是一群恶魔妖鹏。

这些妖鹏飞到他们的地方以后,占了人们树上的房子,生吃活人,生吞野兽,把一个好端端的地面祸害得鸟兽绝迹、百草不生。

多龙格格率领众人和妖鹏斗了一阵,伤亡了一些人,没有战胜那些妖鹏,被迫躲到山洞里。他们白天不敢出来,只有趁妖鹏晚上睡觉的时候,才悄悄出来找点东西吃。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变成人间地狱般情景。吃不好、住不好,弄得人们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多龙格格愁坏了,每天都在想:用什么办法能除掉这一方之害呢?

氏族里有一位老人叫都隆阿。虽然年龄大,身子骨还很硬朗。他对多龙格格说:

“在东海窝集有一位年轻人,当地人都称他是神箭手阿不泰。听说这位神箭手身高力大,专射大鹏。他使的弓二十个人合伙也拉不开;射出的箭就是石头也能射穿。求求他或许能帮帮咱们。”

姑娘一听心中大喜,赶忙整理一下行装,背上弓箭,向东海窝集走去。

她白天因为妖鹏满天飞不敢走,只好夜间赶路。这一天终于到了东海窝集,一打听当地人,果然有这位神箭手,住在桦树林中。

姑娘高兴地来到桦树林,拜见阿不泰,哭述妖鹏害人的情况,请他出林搭救一方苦难。

阿不泰是个火性子人,一听妖鹏这样可恶,气得他暴跳如雷,一口答应一定帮助除掉这一方之害。他带上最硬的弓、最强的箭,立刻和多龙格格出发了。

这一天,来到了妖鹏肆虐的地方,一看,这些妖鹏抢去人们的房屋,吃着抓来的人和兽,发出嘎嘎怪叫声。

阿不泰不容分说,搭上箭,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射出去,直奔妖鹏,正好射在妖鹏身上。

这箭要是射在平常禽兽身上,不管它多大多猛,管保粉身碎骨。可是射在妖鹏身上就不行了,只见它抖一抖翎毛,一点儿也没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