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大事的男人往往懂得见时机而行事,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阻挠、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制造假象,虽然在表面上有许多退却忍让,却更显示男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由于极大的隐蔽性而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它往往攻其不备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男人,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适应外界的变化,灵活地掩藏自己,观察时机,关键时刻再出手以赢得胜利。有时的退是为了进,有时的守是为了攻,有时的抱头藏尾,是为了适时勃发。人生处世,就要通权达变,因时进退,而不能固执迂腐,盲目进取。静水深流,藏锋剑锷,含而不露乃是全身避祸之妙诀。
好命的男人都善于将自己的行动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当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耐心等待机运的到来。忍耐既是男人的一种本领,也是男人的一种修炼。古今中外,大凡成大事的男人,都善于忍耐,在忍耐中生长壮大,在忍耐中寻求机会。
没有积聚足够强大的势力,就不要贸然行事,要知道水不够深大船就不能行。男人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隐忍处世的意志力。为了获得健美的体格,男人要不停地进行体能训练;同样,为了获得并拥有更加成功的人生,男人必须做到坚韧。
古语说:“时机不成熟,不可强出头。”“强”在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勉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就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壮志,也惹来一些嘲笑。第二个意思是“强力”,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还未成熟时却去做事也不好。大环境的条件如果不合,以本身的能力强力而行,会多花很多力气;周围人对你支持的程度不够,想强力做事,必会遭到别人的打压和排挤,也会伤害到别人,种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所以,当客观环境对你不利,当你处于弱势时,就很难有施展自己的空间,仿佛困兽一般。在这种情形下你必须忍耐。有些男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凭自己的性情,顺着自己的情绪行事,如被人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干一架;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丢他东西,然后自动走人!不敢说这么做就会毁了男人的一生,因为人生的事很难说,有时甚至会“因祸得福”、“弄巧成拙”!但没有忍性,绝对会给男人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宽容大度的男人最命好
每个人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尽管他可能不是个尽善尽美之人,所以在做人和交友的时候,你如果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就可以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给事业带来成功的希望。曾国藩超出一般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因势利导,引其长而弃其短,主张以大“度”容“士”,宽和得众,诚待天下,从而换得人才济济于一堂的大局面。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这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打搅人吗?”曾国藩便低声默诵。
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喜讯传来的时候,曾国藩的同学大怒:“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他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他是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学,由此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非比一般。
曾国藩礼贤下士,对前来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因求才心切,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的气概。这个人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此人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好,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回,曾国藩双手把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捻军正猖獗,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器量阔宏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关于曾国藩的宽宏大度还有这样一件事: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入都参加朝考。当时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有阅卷大臣的名望,他索取刘的楷书,想事先认识刘的字体,但刘坚持不给。以后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在兴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负责合围,刘以草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人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以值得怕的呢!”曾国藩看到了这个文稿,觉得这样是非常正确的。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他对于这个事能没有一点芥蒂,全是由于他做过圣贤的工夫才能达到的。”
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僚。李鸿章就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为人处世处处大度为怀。当发现有人指出他犯有某方面的错误时,他便能立即改过不吝。
李鸿章由于身居重要位置很长时间,僚属都仰其鼻息,而政务又劳累过度,自然不免产生傲慢无理的地方。然而有指出其过错者,也能够深深的自责。
一次某个下官进见他行半跪的礼节,李鸿章抬着头,眼睛向上拈着胡髭,像没看见一样。等到进见的官员坐下,李鸿章问有何事来见,官员回答说:“听说中堂政务繁忙,身体不适,特来看望你的病情。”李鸿章说:“没有的事,可能是外间的传闻吧。”官员说:“不,以卑职所看到的,中堂可能是得了眼睛的疾病。”李鸿章笑着说:“这就更荒谬了。”官员说:“卑职刚才向中堂请安,中堂都没有看到,恐怕您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只是您自己没有觉察到吧。”于是李鸿章向他举手谢过。
由此可见,男人以宽和大度之态交友与处世,不但会为自己博得众多的支持和鼎力协助,同时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给别人留出路就是给自己留出路
任何男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一帆风顺,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要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给别人留一条出路。因为给别人留一条退路就是给自己留出路。
历史上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典型一例。比如胡雪岩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面子”的作用。同样,他也十分注意维护别人的面子。他认为,大家的关系是所有人精诚合作形成的,一个人的信誉破坏了,对大家都不利。所以他坚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
胡雪岩出道之初,就显出了这种气度。王有龄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两银子捐官成功后,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为此丢了饭碗,落拓不堪,他当时就要还上信和钱庄的五百两银子,为胡雪岩洗刷恶名。他立即在海运局支出六百两银子,要去了结这笔账。王有龄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备轿,让人准备鸣锣喝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王有龄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风为胡雪岩扬一扬名,顺便也替他出一口恶气。
但胡雪岩却拒绝了。他并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不去的理由很简单,信和钱庄的“大伙”就是当初将他开除的张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