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及外贸方式多样化,世界各国进出口货运量增长很快,如进口原料、配件进行加工,装配后复出口、补偿贸易、转口贸易、期货贸易等灵活贸易方式的货物,进口时要征收关税,复出口时再申请退税,手续过于繁琐,也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如何既方便进出口,有利于把外贸搞活,又使未税货物仍在海关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实行保税仓库制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银匙。这种受海关监督管理,专门存放按海关法令规走和经海关核准缓纳关税的进出口货物的场所,通称保税仓库。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国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出境的货物,这类货物如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经海关批准核销;如果转为内销,进入国内市场,则必须事先提供进口许可证和有关证件,正式向海关办理进口手续并缴纳关税,货物才能出库。
进口税和出口税分别指什么?
进口税是对输入国内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一般在外国商品进入关境、国境时,或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进国内市场时,由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来征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
出口税是对输往国外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由于这种税增加出口商品价格,削弱竞争能力,不利于扩大出口,故目前一般已不征收。但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保护民族资源,限制某些原料出口酌量征收出口税。
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
正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如此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内地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影响汇率的因素一般包括如下: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货币升值是怎么回事?
货币的升值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数量增多了,货币的购买力增强了。如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最高达到约6.8:1,而2005之前约是8:1,那么以前要8元人民币才能换1美元,如今只要6.8元人民币就可以换1美元了。同样,原先需要8元人民币才能买到的东西后来只需要6.8元就能买到了,这就是货币购买力的提高。
货币升值一般是一个国家为了抵御外汇冲击,制止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措施。增加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抑制大量外汇的涌入。因为外汇太多将给本国货币流通市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将可能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你了解货币贬值吗?
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又称通货贬值,与货币升值对称。
货币贬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
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也就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数量减少了。如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原先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而现在只能兑换到6.8元人民币。货币的升值和贬值都是相对于参考货币而言的。
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什么是补贴与反补贴呢?
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给予的津贴就是贸易补贴。贸易补贴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贸易补贴简单来说就是负税,其后果与税收正相反。间接贸易补贴则一般采取放宽信贷、廉价使用能源或免费使用基础设施等方式。补贴量可以与贸易量保持某一固定比例关系,称为从量补贴;也可以与贸易值保持某一固定比例关系,称为从价补贴。
比如在贸易补贴中的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其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补贴,出口某种商品时,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今补贴。间接补贴,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而反补贴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针对前两种补贴,国家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经授权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二是进口成员根据国内反补贴法令通过调查征收反补贴税。
何谓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是指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抛售倾销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
倾销通常具有以下若干特征:
1. 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
2. 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
3. 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4. 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商品倾销通常由私人大企业进行,但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直接对外进行商品倾销。商品倾销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偶然性倾销: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业务,把“剩余产品”在外国抛售。
2.间歇性倾销:以低于市场价格甚至是成本价格,在外国市场倾销,垄断市场后再提价。
3.长期性倾销:产品以低于国内价格出售,但出口价格高于生产成本,采用规模经济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