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出身相似而人生归宿截然不同的重要根源所在。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这方面的典范李嘉诚和霍英东吧。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安县府城(现潮州市湘桥区)北门街面线巷一座古宅的书香世家,父亲李云经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曾任校长。1940年,李嘉诚12岁那样,父亲因躲避日本侵略中国时的战乱,携妻儿来香港逃难,投奔李嘉诚在香港的舅舅庄静庵。
到达香港后,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李云经立即面对现实,携长子李嘉诚果断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诚首先“学做香港人”。当时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即粤语,潮州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另外,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尽快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根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遵秉父旨,勤学苦练。即使后来因父亲早逝,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钟表公司当学徒,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之后,他也从不间断坚持业余学习广州话和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这两门语言。为了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一家到香港不久,香港也被日本占领了,生活艰苦可想而知。更不幸的是,李嘉诚14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李云经在病重弥留之时,哽咽着对李嘉诚说:“阿诚,这个家从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阿诚,阿……阿诚,阿爸对不起你……”话没说完便与世长辞。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却给李嘉诚留下一副家庭的重担。当时李嘉诚才刚刚过了14岁的生日,一般人在这个年龄,可能还很不懂事,甚至事事都要依赖父母的照顾,而李嘉诚稚嫩的双肩却要挑起照顾母亲、抚养弟妹的重担。
怀着对父亲的承诺和对家庭的责任,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谢绝了舅父继续供他读书的好意,毅然决然地辍学求职。他要挣钱,要挣好多好多的钱。此时,这个14岁的少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养活母亲和弟妹,他必须挣钱。残酷的生计,迫使李嘉诚别无选择地走上从商之路,并开始在茫茫人海中挣扎、苦斗。
最初,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他是不会去从商的。李嘉诚后来回忆说,就是立业之初,他的理想还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
由此可见,李嘉诚从商实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这也许就是时势造英雄。别无选择使李嘉诚义无反顾,商海搏击之后,终于成为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人生遭遇的反作用力是多么巨大,因此可以得到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应该自加压力,发挥出自身的巨大潜能。
无独有偶,香港另一位大富豪霍英东的成功,也再次验证了“苦难是英雄的必备条件”这一铁律。
在当今的港台,亿万富翁霍英东的个人资产超过130亿港元,知名度可谓无人能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出身几乎可以说是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1922年秋天,霍英东出生在舢板上。这种舢板生活从霍英东的祖父时就开始了。自从全家离开了祖籍地广东省番禺县,就长年居住在这样的舢板上。像他们这样生活的人被人称为“舢板客”,甚至贬称为“水流柴”“蛋家仔”,意思是这样的人无家无业,像水上漂浮的柴片和蛋壳一样到处漂流,随时都有葬身水底的可能。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出的是牛马力,挣的是血汗钱,一家人艰难度日。霍英东7岁时,因为一场台风,他的父亲翻船被淹死了。一家人悲痛欲绝。仅仅过了五十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幸运地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正巧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一连串的不幸在霍英东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上更加贫苦的生活,他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了很多,希望找份工作能分担母亲的压力。
母亲因为自己不识字,吃了太多没文化的亏,所以宁可自己多吃苦受累,也不让霍英东当童工,而坚持让他去读书。
他读到中学二年级时,日本侵略军打到了广东。家里再也交不起学费,霍英东也不愿连累家里,他恳求母亲说:“我已经是18岁的男子汉了,让我干活吧!我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霍英东先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炒了鱿鱼。不久,日本占领军扩建启德机场,需要大量劳工,但工资非常低,每天只给半磅配给米和七角五分钱。而霍英东从他家所在的湾仔乘车到机场,路费就得要八角钱!霍英东为了省下这八角钱,只好多吃苦多跑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步行赶到码头,花一角钱过海,然后骑自行车赶到机场上班。劳工们干的都是苦力活,抬土挖石,体力消耗大,但食物却很少,一天只能吃到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霍英东总是感到又累又饿。有一天,工头让他去搬重达50加仑的煤油桶,结果被砸断了一根手指!
早年的艰难困苦,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反而在不断的磨炼中,取得了经验,积蓄着力量。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二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能卖出较好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旧货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币中标。他兴冲冲地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可是由于他经常冒险,母亲不肯给他钱。霍英东心急如焚地看着这笔大买卖就要落空。幸亏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它为霍英东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从此,从经营房地产开发到淘沙,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被人称为香港的“土地爷”和“淘沙大王”。
在现实中,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与李嘉诚、霍英东少年时的家庭类似或稍好,但又有多少人遭到过如此大的家庭不幸?然而,尽管他们有着其他人都有的美好的梦想,可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天天怨天尤人,听天由命,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一些人用偏激的心理看待一切,把自己置于社会和他人的对立面,做一些违法事情;有的为摆脱自己和家庭贫困的状况,轻易地加入犯罪团伙,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他们不能像霍英东那样正视现实,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准备自己,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实现自己的梦想。
像李嘉诚和霍英东这样的大富豪,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人创建了美好的生活,同时也为普天下的年轻人特别是出身卑微的年轻人留下了无法估价的精神财富。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却可以改变自己出生后的生长轨迹。
对于家境高贵或家境富裕的子弟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可以享受完整的教育,有厚实的家庭经济后盾,有各种可供选择的成功机会。但是,似乎老天是非常公平的:在一个崇尚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他们虽然几乎都可以过上轻松优裕的生活,然而达到大红大紫的却也是凤毛麟角。
探其究竟,与出身低贱者相对照,平庸者的理由可能大不相同,但在历史上能发光发亮者,大多数有着非常相似的品格:有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小树立了远大的抱负,顽强的成功信念,慷慨、宽阔的心胸,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
由此可见,伟大的成就是不论出身的高低贵贱的。
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这话是李嘉诚于一九九八年总结其人生哲学时所说。他即使有了今天的成就,仍然不忘那段在逆境中刻苦奋斗、挣扎求存的日子。因为,从拼命奋斗中,他领略到很多做人和做生意的道理。
人生如此,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英特尔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独霸世界的巨人。
回顾芯片巨人的成长史,总觉得造物主给了其太多的机遇。然而,在这全球经济低迷,芯片业的寒冬,英特尔该如何延续其“芯片”的世纪之梦?
1971年,英特尔公司Intel4004微型处理器粉墨登场,由此引发了芯片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因为它首次将可编程计算机所必需的功能单元集成在了一块单芯片上。从此,芯片几乎无处不在,PC机、电梯、照相机、移动电话、BB机等等都可以见到其身影。
然而,英特尔走上芯片之路可谓是纯属偶然。当时设计的Intel4004芯片只是用于日本公司计算器中,而且这家日本公司拥有这款芯片的全部知识产权。那时英特尔公司才成立3年,公司的绝大多数官员也没有意识到这款芯片所带来的革新意义,更没有想到今后英特尔将在芯片领域叱咤风云。
1969年4月,日本的计算器制造商Busicom公司与英特尔公司签署合同,为其即将推出的5款产品开发特定的处理器。工程师TedHoff、StanMazor和FedericoFaggin接受了Intel4040微型处理器设计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当时,英特尔公司只是从事存储器的开发,它的产品包括:4001,只读存储器ROM;4002,随机访问存储器;4003,一个输出设备芯片。因而管理层对4004这个玩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将存储器和计算单元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难度可想而知。为此,这三位工程师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同时,向Busicom公司交货的期限也一拖再拖。而且在向Busicom公司提交的第一批产品中,Intel4004芯片有重大缺陷。延期已经让Busicom公司颇为恼怒。
就在这时,英特尔的命运开始大逆转。三位工程师的不懈努力已经让公司的高层意识到创新的魅力,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鲍勃?诺伊克开始过问Intel4004芯片的开发。此时,英特尔开始意识到除了计算器,Intel4004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与此同时,计算器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当英特尔彻底完成4004芯片的设计和样品的生产时,Busicom公司要求英特尔打折扣,英特尔同意了,但是它附加个条件:允许英特尔在除计算器芯片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上自由出售该款芯片。Busicom同意了。至此,英特尔公司完成了其初期的转型。处理器巨人诞生了!
英特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安迪?葛洛夫直言不讳:“我认为这款芯片给英特尔公司带来了辉煌的未来,但是在至此之后10年或者15年内,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上帝真是造物弄人,在不经意间,英特尔成了芯片业的鼻祖。
30年之后的今天,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嵌入式处理器)可谓无处不在。光在2000年,全球就有385亿块微处理器和640亿块微控制器出产。毫不夸张地说,芯片正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阴差阳错,造就了芯片霸主Intel4004微处理器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的距离是10微米,它能够处理4比特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运行的频率为108Khz,成本不到100美元。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将4004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性的产品之一”。
但是当英特尔于1971年推出了这款芯片时,业内的反应却相当平淡。有分析家称,这款芯片虽然有些意思,但是它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因为它的处理能力实在有限。当时许多业内人士依然将其注意力放在小型计算机领域。
然而,一年后当英特尔推出其8008微处理器时,业内的闪光灯集中在英特尔身上。8008频率为200Khz,晶体管的总数已经达到了3500个,能处理8比特的数据。不过对英特尔来说,这款芯片在发展史上固然重要,但是这一年最重要的还是其首次获得了CPU的指令技术。
8008芯片原本是为德克萨斯州的Datapoint公司设计的,但是这家公司最终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这笔费用,于是双方达成协议:英特尔公司拥有这款芯片所有的知识产权,而且还获得了由Datapoint公司开发的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奠定了今天英特尔公司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集的基础。这一事件在英特尔的发展史上无疑又是一个偶然。
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最具革新意义的芯片非Intel8080莫属了。英特尔公司于1974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处理器,立即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采用了复杂的指令集以及40管脚封装,8080的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其功能是8008的10倍,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
与此同时,微处理器的优势已经被业内人士所认同,于是更多的公司开始接入这一领域,竞争开始变得日益激烈。但是与英特尔公司同台竞技的有RCA(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Fairchild、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AMD、摩托罗拉以及Zilog公司。值得一提的是Zilog公司,世界上第一块CPU4004芯片的设计者Faggin就加盟了该公司。由该公司推出的Z80微处理器比Intel8080功能更为强大,直到今天这款CPU仍然被尊为“经典”。同样,摩托罗拉公司以其大名鼎鼎的MC6800芯片与英特尔分庭抗礼。在众多高手之中,英特尔是如何最终胜出的呢?
在这过程中,IBM公司不经意间扶植了英特尔公司一把。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首批PC机中选用了8088芯片。本来IBM公司准备采用摩托罗拉的芯片,但是最终阴差阳错,还是由8088芯片承担了这项光荣的使命。随着个人电脑(PC)的流行,英特尔也开始名扬四海。事后,英特尔公司高度评价了与IBM公司这笔交易的重要性。的确,如果没有这笔交易,很可能现在芯片市场是由摩托罗拉和AMD公司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