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绩效与评价:研究生德育探究
20355800000002

第2章 序二

肖巍

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的德育T作日益重视,在广大德育工作者努力下高校德育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也看到,面对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以及国际条件变化的新形势,面对各个层次学生中许多属于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高校德育任务艰巨,难度不小,尽管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收效仍然不显著,也就是说德育弱效是一个事实。这除了有思想认识、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因素,德育工作缺乏科学管理的方法,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于高校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往讨论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涉及研究生的近年有所增加,但一般都不够深入,还缺乏有分量的论述。事实上,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引导上,必须强调科学管理,强调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生德育是高校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也比较困难的环节。研究生德育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没有什么非议,问题是我们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节奏,来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以取得各方都比较满意的成绩。

研究生德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又是一门科学,有它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我指导的博士生刘顺厚以此为博士论文选题,把管理科学的绩效理念和方法引入研究生德育探究来讨论问题。尽管这是块“硬骨头”,很可能吃力不讨好,但他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通过了论文的双盲评审与答辩,成为上海市第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现在,他的论文经过修改即将出版,我愿意藉此机会向关心研究生德育的广大读者推荐:一是他把绩效及其评价引人研究生德育研究,增强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论证;二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科学理论、教育伦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规定了“德育绩效”的内涵,提出了影响研究生德育绩效的“SPIRE”五因素和“四位一体”评价模式;三是以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生德育绩效的现状、弱化成因、提升对策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阐发,至少在我看来这是罕见的。

德育讲求科学、讲求管理、讲求效率,是高校德育水平提高的要领,我认为顺厚的这部著作在这个探索上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当然,也正因为是探索,他现在完成的著述还比较粗糙,细节上也有不少疏漏,特别是有关评价体系的部分需要较大幅度的完善。有人说学生工作横向无边、纵向无底,作为导师,我深知顺厚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其中的辛苦非过来人难以体会,衷心希望他今后在这个领域有更大的收获。

2006年2月于复旦园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