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20448300000027

第27章 毒酒全不吃,蜜糖不全吃(1)

——避免掉入别人陷阱的智慧

陷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更多偏向于“披着羊皮的狼”那一类,总是在善良的面孔下,露出狰狞的心。也许,脱掉本该有的华美外衣,那就不叫陷阱了。人生的道路,漫漫长兮,遇到一些陷阱,或许并不值得惊诧。社会的万花筒弥漫更多的欲念气息,金钱的诱惑,美色的引诱,对刺激的追求,于是给陷阱的挖掘者找了一个个借口。一不小心跳进去了,有些陷阱便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这样的陷阱可以让人学会成长,可以褪去了人们稚嫩的外衣,让人们越发成熟。但是经历过之后就要吸取经验,那么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毒酒全不吃,蜜糖不全吃”,这样就可以让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依然保持智慧,获得成功。人际交往不得不学的阅人术

没有人能隐于世外,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碰到人。你必须与之相处,因为人无所不在;你必须了解人,因为你永远无法独自成功。人的一生,是与人打交道的一生,在选择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时,只有将人读懂了、看清楚了、阅明白了,才会得到别人的相助,轻松跨上成功之道!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阅人高手。他们将阅人术运用得惟妙惟肖,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为自己死心塌地的忠心人才,他们的事业航母就是在众多人的帮助之下驶向了成功的彼岸。刘备、李世民、曾国藩、李鸿章等,无不是阅人高手。

不同的人每天都不得不重复着与人打交道这一个古老而新鲜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古老在于,人类就是这样不弃不离地走过了千年万年:彼此热爱、彼此争斗;相互支撑、相互抗衡;充满善意、暗藏险诈;体谅对方、误解对方……这个游戏的新鲜在于,造物主似乎开了个玩笑,它让每个人都独具个性与特质,你不能将人简单地分类,甚至不能按照同一种方法与两个人相处,这真是件有点麻烦的事情。

在今天,各种各样集古圣先贤思想精髓的处世之规之所以大行天下,无非是因为谁都想找到了解他人并与之相处的捷径。的确,这条捷径是存在的。然而,你每天都像被一双无形的手推着,不断地结识人、暗暗地琢磨人、试图了解人,但穷尽一生,你也未必能真正地读懂某个人,哪怕那个人是与你最亲近的。那些或圆融、或世事洞明的人际智慧在关键时刻不一定能帮你的忙,这绝不是大师们的错。你可能根本没有方法或没来得及体察他人,就做出盲目的判断并急于采取行动了,换言之,只有熟练地学会阅人,那些处世规则才能被派上用场,从而游刃有余地行走于社会。

显而易见,你必须学会识人,它是处世的基础。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不经意间的肢体动作、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等都会泄露他内心的秘密。情感趋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人们总是难于掩饰自己,因为这是人性最自然、最畅通的流露。但丁在《神曲》中这样说:“一个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仅看清了你的外表行为,就是你内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但丁所说的“智者”理解为能透彻阅人的人。阅人是人际关系中一项最基本的技巧,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不能精于此道,就会常常毫无知觉地陷入一个又一个人际关系的“围城”之中,成为众矢之的;同时,由于你的不善“设防”,也会成为他人眼中的“透明人”,因缺乏神秘感而无法占到先机。

运筹帷幄的职业人须阅人,他可轻易地从合作者的动作中判断其诚意,也会从同事的办公用品摆放中识别其工作态度;不停地面对陌生面孔的推销员须阅人,他可以一进客户的办公室就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也能让最难缠的顾客买下他的商品;最易卷入“办公室政治”旋涡的白领一族须阅人,他可准确无误地判别上司的意图和同事的真实想法,并不费吹灰之力地击败竞争对手;亟待工作的人或初入职场者须阅人,他可冷静地评断未来的老板是否适合自己,也会快速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为情所困者须阅人,不露痕迹地侦测对方对自己的感情投入是否一如往昔;为人夫为人妻者须阅人,从而避免婚姻中与伴侣“相对不相知”的窘境;为人父母者须阅人,以防止“沟通阻碍”在家庭中引发轩然大波;寻找友情者须阅人,那个最令你信赖的人可能并不善表达对你的关爱。从陌生人眼中你或许看到了进入他心灵世界的那扇门;在你不喜欢的人身上或许拥有你所欠缺的品质;在对你微笑的人一转身时你或许会发现他的谎言;在与你交谈者的语调中你或许会读出他的隐衷。

阅人,从而了解人、热爱人,并防范和制服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这不仅将使你成为更有影响力的老板,更有进取精神的员工,更有吸引力的伴侣或家长,更富于同情心和善解人意的朋友,而且会使你变得更加从容,更加机警,更加敏锐,更加精明和练达。

什么是阅人?怎么阅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它既不是科学,也不算天分。它侧重的是知道该去看些什么,听些什么,具有好奇心及耐心去搜集重要的信息,并从一个人的外貌、肢体语言、声音和行为上归纳出一套模式。你可能已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所谓阅人方法,你已经忘了是从哪里得到的,它们零星地散落在你的记忆里,将那些零星的经验与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形成了一整套最具实用性的方案,你就可以评估人们复杂的人格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全面透视那些能够真正显露并预测一个人行为的人格特质的模式,使你能够举—反三,避开那些会导致错误决策的陷阱。

有的人身着不恰当的服饰,发式不适合他的脸型,并有过多的肢体动作……你体察时,请先把对他的第一印象在脑子里存档,他或许想别人注意,或许欠缺应有的常识,或许不体谅他人……但你尚需搜集更多的信息,绝不可只凭外貌就对他做出结论。

有的人开着昂贵而整洁的车子,办公室里摆着妻儿的照片,住宅的冰箱门上贴着卡通图片……你读他时,就会发现他所处的环境——工作环境、住宅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隐藏的线索,他的性格、兴趣、健康、婚姻、社交伙伴,等等。

有的人说话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含意,但他的音调却流露出内心的秘密。对这样的人你就需记住:“怎样说话比说什么样的话更重要。”要注意对方声音的细微变化,辨认其中的差异,探测他所要传达的信息。

有的人从不与同事交往,允许孩子在大人聚会时吵吵闹闹,似乎有些不拘小节……你阅识这样的人时,首先应注意的是:你看到的是事实吗?一个人的行为往往能比其他信息更真实。

与此同时,你在阅人时,还要相信直觉,因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你也要时刻准备“被阅”,既然你已经能用客观的、公正的态度去研读别人,那么你绝对应在众人面前展现出完美的自己。

适合所有人的技巧是不存在的,只有把所有技巧和自身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人之术。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

一个人的“贫穷富贵”,并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在于他的为人在与人相处中,一定要用善良、真诚的态度去了解对方的人,剖析对方的心。谁都不愿意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用一张虚伪的外壳伪装自己,所以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警惕你身边的小人。“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小人往往会在背地里做些阴暗事。那么我们如何发现我们身边的小人呢?小人往往有下面这些特点:

小人往往嫉贤妒才,一个哲人说过:“对于别人的优点,我们除了表示敬仰之外,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办法。”然而有的人不是这样,小人们不论自己有才无才,大多都见不得更容不得才能超过自己的人,而必欲毁之除之。当然由此也造成了千百年来无数的悲剧和损失。

古人对小人十分警惕,竟然说出“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的话头来。说明古人对小人是多么的深恶痛绝。“终岁不读书”可能夸张一些,但是“不可一日近小人”的确是至理名言。你躲还怕躲不过来,怎么敢接近他呢?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为什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者明,近良者德,近愚者暗,近偷者贼,近小人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个小人。

小人入室,轻者吵闹不休,鸡犬不宁,重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这么严重吗?不信可看历史。春秋战国时,一些国家信任小人连国家都灭亡了,史书都有记载。你不主动接近小人,小人还想方设法接近你呢,给你套近乎,给你灌迷魂汤,一旦入了扣,那可是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没来由辱没祖宗。小人的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小人记仇,报复心极强,而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已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皆有此结论。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你是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报复不知何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拒绝他的要求,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难处,十分理解。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感谢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万万不可。虽然你不用像修长城那样把自己围起来,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装起来,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尽量不让小人接近你。

假如实在没办法必须与小人共事,必须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褒贬他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没有事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头。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恼了会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让你吃不了兜着。

从秦王灭韩的故事中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点:秦王嬴政当年让李斯去灭韩。韩王十分恐慌,便与公子韩非商讨救亡图存之策。起初,韩王不信任韩非,及至情势危急,才想到韩非的用场,并于嬴政十四年派他出使秦国,劝秦存韩。韩非到了秦国后,看到秦国非常繁荣,感到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发挥才能的地方了。

为了自己能在秦国留下,立马写了封信给秦王。说道:“如今,秦地数千里,雄师百万,号令赏罚严明,天下不及。臣冒死求见大王,进献计谋。大王诚能听臣之说,必一举而破天下合纵,亡韩,克赵,降服楚魏,亲附齐燕,使秦成霸王之名,君临四境诸侯。否则,大王斩臣示众,以戒为王谋划而不尽忠之人。”他的这番言论说的真和秦王的意,于是把他留在了秦国。

他虽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却得罪了其他的大臣。李斯一则嫉妒同窗韩非的才学,恐怕他夺走自己擅宠的地位,二则更怕他破坏先取韩以威胁他国的战略计划。姚贾则纯系私人仇怨。当初,秦王嬴政封姚贾千户之士,拜为上卿,韩非很是不满,说道:“姚贾是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秦用此人主持国政,何以勉励群臣?”姚贾一直对此怀恨在心。

李斯和姚贾为了打击韩非,决定联手去秦王面前诽谤他。说道:“韩非身系韩国公子,终究是心向韩国,必不肯为秦国效力,这是人之常情。日后放他归国,定然贻害不浅,不如寻其过错,依法诛杀了事。”秦王对这个不速之客也难以深信不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非很快就被囚入狱中。李斯尚怕秦王反悔,急忙派人送毒药予韩非,敦促他速速自杀。韩非初入狱中,还想上书自辩其冤。久而久之,哭诉无门。一代才人,怨愤不已,只得服药自杀。不久以后,秦王清醒过来,意识到韩非是受人陷害的,可是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言行是人的一面镜子,对他人的态度可以照出人的品位高下。看看他对别人的态度就能知道他自己的人品有多高。这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胸怀坦荡的人见贤思齐,敬重人才。然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小人们不论自己有才无才,几乎都是见不得更容不得才能超过自己的人,故而动心思毁灭他甚至除掉他。

其次小人热衷于拉关系、套近乎。人和人之间应该搞好关系,不管怎么说,无端地得罪人,既不应该,也无好处。但是,正事公事应是在公开场所进行的,人们没有必要和上司的家人拉关系、套近乎以求达到个人目的。凡是热衷此道、依靠此道者,罕有君子。古代是这样,就是今天我们不是也能够看到这条法则仍然是正确的吗?

人和人之间应该搞好关系,包括上下级之间。凡热衷此道,并依靠此道达到个人目的,并非君子之道,而是小人之为了。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际交往中请您务必慎重交友,不能被小人蒙蔽了双眼,看清周围的人,才能在这纷杂的世界保护好自己。谨言慎行,别被小人当枪使

君子有傲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妾求人知始。

凡事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喜欢喋喋不休,实际上他自己也知道没有效果,所说的不会实现。《曾子·修身》上说:“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不会流于胡言乱语招惹是非;做事,要说做便做,不拖泥带水,以养成雷厉风行之性。

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祸从口出。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善于谨言慎行。很少有人因为不说话而后悔的,大多人却因说了话而后悔。常言道,话多得罪人,所以,我们看领导说话都是嗯嗯啊啊的。当然,言不可不慎,并不是让人不说话,而是要人在不该说的时候可以少说或者不说。适时沉默可使你避免自食其言。

我们常说一句话:你不说话,别人不会以为你是傻瓜。愚蠢的人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而且人们在行为上也更应该谨言慎行。

曾经轰动全国的一个案件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谨言慎行而发生的,那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交代作案细节,案发前几天他与邵瑞杰等人打牌,邵怀疑他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邵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媒体说,正是这句话引发了马加爵的杀人念头。说起来是很荒唐的,就是因为那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竟然引发了杀人事件,但是就是这样荒唐的事却发生了,而且起因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