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也应该做到说话含糊其辞,不把话说得太清楚,这样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我们说话要留点余地,给别人一点空间去体会,这样我们会不会更开心,社会是不是会更和谐呢?其实说话满了容易引起矛盾和不满,和谐社会从说话开始。含糊其辞有时就是一丝宽容,一点体会,这样的生活会更加和谐快乐。
其实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批评就会接踵而至,尤其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或许你认为自己真的没有必要接受批评,可以表示出遗憾的态度,但这和认错不一样,因为这只是一种礼貌,却能显示出你的修养和体谅别人的风度。另外你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但应点到为止。即使上司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用不着纠缠不休,因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努力可以改变一切。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含糊其辞,会告诉上司自己的委屈,也不会让上司丢面子。
作为一名聪明的员工,当自己的心情不能被上司的斥责所扰乱,而应当保持弹性,经常保持冷静,挨骂时只要理性对待,巧妙处理,反而能在某些方面促进你的进步。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并不是要你成为那种老黄牛型的,默默工作的小职员。那些人属于默默耕耘者,把事情做好不愿意出风头。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美德,但现实点来看,这些人在竞争的社会里,是比较吃亏的。适时把自己的工作业绩呈现出来,让上司知道你的付出,从而重用提拔你,这其实也是每一位慢慢升迁的职员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信息社会,光会做事已经远远不够,还应该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否则,纵使你累得半死,也很难获得加薪、升迁的机会。对此,台湾作家黄明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做完蛋糕要记得裱花。有很多做好的蛋糕,因为看起来不够漂亮,所以卖不出去。但是在上面涂满奶油,裱上美丽的花朵,人们自然就会喜欢来买。”做完蛋糕要想到裱花,有了美丽的奶油花朵,蛋糕就自然赢得了人们的青睐。随时不忘报告老板,就是在自己做的蛋糕上裱花、让老板为你喝彩。
你要能主动把你做的事让你的上司知道,不仅需要有表达能力,也需要一些方法上的技巧,可以通过一些非常规的途径来向上司传达信号。其一,运用E-mail;其二,在员工大会中积极发言。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很多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不注意说话艺术,往往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甚至影响团结。有的时候说话不用清清楚楚,往往一个眼神就是一份了解,眼睛与眼睛对视,是尊重和信任的表现,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说话含糊其辞往往更容易给人更广阔的空间,这种空间不会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扩大,反而会增进彼此的感情。
实际上在回绝别人的时候,最好就是用敷衍、含糊进行回避。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请托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300两金子。”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不会怨恨什么,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给,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还是有希望的。敷衍式的拒绝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推托其辞。
在不便明言相拒的时候,推托其辞是一种比较策略的办法。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挡一挡呢?如:有人托你办事儿,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像你的事儿,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其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办不了。听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会说:“那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也不难为你了,以后再说吧!”
2、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是装糊涂,给请托者以暗示。如:“此事您能不能帮忙?”“我明天必须去参加会议。”答非所问,婉拒了对方,对方会从你的话语中感受到,他的请托得不到你的帮助,只好采取别的办法。
3、含糊拒绝法。
如:“今晚我请客,请务必光临。”“今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下次是什么时候,并没有说定,实际上给对方的是一个含糊不定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而不会强人所难了。说话之前,考虑对方的情绪状况
人的感情过于丰富,而且细腻,有时候对方一句话,可能让自己郁闷半天。这就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说话之前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这样就会避免伤心的事情发生,交谈也比较容易进行。
比如,一个人不小心把新买的钢笔掉在地上,把笔尖摔坏了。他正在着急,你却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他听了心里能痛快吗?如果你这样说:“别着急,让我看看……能修好的,你先用我的,放了学我跟你一块修理去。”他一定会高兴的。再如,一个人买了块电子表,他喜欢得不得了,你却说:“哎呀,样子不好看,这种表走得也不准。”你说他听了心里能舒服吗?要知道,一个人决定买某件物品,除了它的使用价值之外,还有个心理满足问题。他喜欢的东西,贵一点也是高兴的。可是当他买回的东西,别人对他说不好不值时,这往往使他在心理上就觉得亏了,值也变成不值了。所以,我们在没有十分把握时,不要对别人喜欢的物品、衣着加以挑剔。
其实说话之前不考虑对方情绪的事情经常会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家长对待孩子时,他会忘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说话的时候也就会忘记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说一些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处的,就像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
有一个母亲领她的儿子去学习画画。还没有开始画,这个母亲就向老师介绍她的儿子是多么的“笨”。她说,她的儿子画画是没有天赋的,画什么都画不像,而且写字特别差,孩子的老师开家长会的时候就说:“你儿子的字是全班最差的,你好好教教你孩子!”老师听了之后,很是为孩子担心,觉得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心灵肯定会有一些阴影的。
开始画画的时候,老师还是按照惯例,先在黑板上画一幅范作,依次来让孩子复习一下构图知识,还有一些画画的基本步骤等。当孩子们做作业练习的时候,老师下去转了一圈,却发现这个母亲的孩子画画非常出色,一看就是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立刻鼓励了这个孩子,对他说:“你画画的水平很好,老师很喜欢,你妈妈说你画的不好,你不要听她的,你画的真的是很不错的。”孩子听了之后,满脸的笑容。不一会儿的工夫,就画了很多漂亮的图画。
或许,人们在某些方面真的不是很好,但总会有进步的时候。所以不应该用一些刻薄武断的话语来极大的挫伤人们的自尊心,那样会让人们失去所有的动力。所以每个人在说话之前都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一想,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一个双赢的局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年男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到银行缴罚款,缴完罚款正准备离开,银行工作人员礼貌地说了句:“欢迎下次再来!”中年人一听,马上停下脚步,返过身沉着脸责问这位工作人员:“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这位工作人员一时摸不着头脑,“我没什么意思呀!”“没什么意思?欢迎下次再来,你是不是希望我多缴一次罚款?”这时工作人员才恍然大悟,“不不,我不是那意思,真对不起!”
故事中,银行职员是因为说话不妥惹恼了对方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虽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他确实有点冤枉,对方的反应也有点过大,但问题的根源却在自己身上。他说“欢迎下次再来”是一种习惯性的礼貌用语,但此时的中年男人,被罚款了本来心情就不好,你还让人“下次再来”缴罚款,他当然要冲你发脾气了。银行工作人员不分对象,不分情况,不体察对方此时此刻的心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习惯说话,难免要让自己陷入惹恼别人的尴尬。
身边许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思维说话,不去体察对方的内心,不去考虑自己说的话可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即使并无恶心,甚至出于礼貌和好心,也可能“恶语伤人六月寒”,难免遭遇到类似上面银行工作人员那样的尴尬。
因此,要让自己说的话受人欢迎,令听话者顺耳顺心,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口吻,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察对方此刻的心境,考虑对方可能的感受,真正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
洞察私颜,明察其色,那我们做事的成功率就会更多,更准一些。问题在我们还没来处理之前,对方都会有一些表现,而此时,我们如果敢对其一言、一谈、一行都看在眼里,而注意他。那么,我们就会占主动优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我们了解他,那我们成功率就占的更多。记住,一定要注意对方的感受,千万要记住,万事都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功的。诱他人说真话的5种招数
做人的原则和基础就是诚实守信,一旦诚实守信消失了,那么社会就不会有发展,人类也不会有进步。所以是诚实使得社会能持续,使得人类能繁衍。因此一个人保持自己的诚实是丝毫没有错误的,也应该让别人拥有一颗诚实的心。每一个社会的成员,都应该融入其中,那么一个人做到诚实守信、善于交往就是非常需要的。
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诚实。当然有的时候稍微变通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千万别超过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否则的话,不但自己心里会感到内疚,自己的身体也会受到伤害的。不管怎样,生活中有许多值得人们去做去想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做到问心无愧,那么就可以为自己,为他人带来快乐。所以自己身边的人也应该是诚实的,可以说真话的。下面就向大家介绍诱他人说真话的5种技巧:
招数1:提及自身及姓名。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说:“人们在说谎时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比如你问你的朋友他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订好的晚餐,他抱怨说他的汽车抛锚了,他不得不等着把它修好。说谎者会用‘车坏了’代替‘我的车坏了’。”
撒谎者也很少使用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几年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向全国讲话时,拒绝使用“莫妮卡”,而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所以就应该经常提出有关对方的自身或者想过的名字,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说出真话。
招数2:反复问对方同一个问题。
问一个人问题,然后等他们回答。问第二次,回答会保持不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留一段空隙。在这期间,他们的身体会平静下来,他们会想:“我已经蒙混过关了。”
在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当你趁他们不注意再次问这个问题时,他们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们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如果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这多半是在欺骗。也可能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所以应该反复问对方同一个问题。
招数3:应该直视对方的眼睛。
说谎者从不看你的眼睛,他们知道这句忠告,所以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瞳孔膨胀。每个人都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批评:“你肯定又撒谎了,我知道,因为你不敢看我的眼睛。”欺骗者看你的时候,注意力太集中,他们的眼球开始干燥,这让他们更多地眨眼,这是个致命的信息泄露。
另外一个准确的测试是直接盯着某人眼睛的转动,人的眼球转动表明他们的大脑在工作。大部分人,当大脑正在“建筑”一个声音或图像时,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在撒谎,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如果人们在试图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所以眼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招数4:不要责难你的嫌疑人。
如果你以进攻性的问题发问,如“当时你为什么不在那里?”或“你是在骗我吧?”这会令人防备,死守他们的谎言。不如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说你在哪来着?”或“你什么时候到家的?”
招数5:正确使用你的语言。
准确重复,如果他说:“看,我跟你说过这个。”请他准确地重复,因为你想再听一遍——把编造的故事复述一遍是很难的。给他们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仍然坚持,而你仍旧怀疑,不如暂时放弃,说:“好吧,在再次确认这些都没有发生以前,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吗?”你在给他们机会更改,他们会更倾向于坦白。
相信在这5个招数的帮助之下,一定会诱他人说出真话。说真话会升华一个人的人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更大的成功就会出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第二章反对全不说,支持不全说
——不伤和气表达意见的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辩论,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一起争辩。但是大多数的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够在争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做到“反对全不说,支持不全说”,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聪明人,常常顺着别人说话
有一种说话情景估计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背景是某家庭,主角是甲、乙两人。有一天甲放了几块竹炭进冰箱,冰箱里头变得干爽,以往那些菜饭水果混杂的气息消失一空。甲对乙说,你看,放了竹炭以后,冰箱里头好多了吧?甲是希望乙说,“是啊,多亏了你的想法,让冰箱变得干净”等等顺杆爬的话。可是乙说,冰箱里头的饭菜也少多了。乙不是在否认甲的攻击,他是在说一个事实,不过这个正确的事实在甲耳里就是在变相否定甲的功绩,甲不说什么,心里可能也会产生了一些不快。矛盾就是这么慢慢种下的。由此看来说话真是一个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