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20448300000004

第4章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4)

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由于这个缘故,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语的说话方式来交流。真正的聪明人都会随着别人说话的,就像墙头草,随风倒。

实际上在人们身边随处都会有“墙头草”的人。有这样一个人,他非常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第一位说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也丢了,说是走着来的。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

听了这个故事可能会让你捧腹大笑,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奥妙所在。因为懂得顺着别人说话的聪明人可以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欢心,也更容易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自己离人生的成功更近。如果留心一点,就可以轻易地发现自己周围有很多顺着别人说话的人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青年,他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字幅时,便拿起字幅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副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对老中医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中医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化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老中医精神大振,谈锋甚健。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年轻人善于摸着老先生的脾气说话,这也告诉我们,交际中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对方喜欢什么,你就要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要避开他忌讳的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便会把你视为知己。

一般说来,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婉转如簧,而应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话语虽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他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就要开门见山,有话直说,千万不要兜圈子。

对于很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有的时候没有做到开门见山,反而让自己丧失了大好的机会。有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在人才招聘会上,想让某公司经理招聘其为办公室秘书,青年人在经理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主题。她先说:“经理,听说你们公司的环境相当不错。”经理点了点头。接着,高材生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经理还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尔后,高材生又说:“经理,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高材生的话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还是未能道出自己的本意。岂料,这位经理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落。正因为高材生未能摸透经理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经理便托词离去,高材生的求职也化成了泡影。

若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辩,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

比如,某青年与一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钢笔写字,便说:“喂,钢笔给我一下。”然而,老教授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理青年人的茬儿。假若,青年人知道老教授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其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不是说为了讨好他人什么话都说。切记有的话是不能说的,比如大话不可以说,有些人为了让听的人高兴,通常会说一些大话,这些大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魄力”,其实是信口开河。如果让对方察觉到,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其次,闲话不可以说。有些人通常赞美对方,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对别人评头论足,也可能会搬弄是非。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觉得讨厌。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发现顺水推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还是需要看清情况之后才可以使用。不分情况乱说话,同样也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很有可能是一个大麻烦。要想使用这一策略至少保证下面两个前提:

首先要认清对方的心态,弄清对方的心理状况。对方的心态决定了对方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所以,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对方的心态,弄清对方的心理状况,这样才能把握住机会,顺水推舟。

然后要因势利导。有时候,机会要靠自己创造,所以在和他人谈话的时候,要注意因势利导,克服对方的抵触心理,使对方软化自己的立场,一步一步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的语言环境,为自己的顺水推舟做好准备。

总之,与不同的对象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能够成为最后的大赢家。虽然“墙头草,随风倒”的感觉,略显油嘴滑舌,然而在现今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聪明人,才能办成事情。先陈述自己不足,再指对方缺憾

先来看一个故事。1945年,巴顿率第3集团军突击德军。他在1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战争期间,我们比美国历史上,或许是世界历史上的任何集团军都前进得更远、速度更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只有如此出类拔萃的美国军官、士兵和装备才可能取得这样的战绩。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这样的军队相抗衡。”

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承认,这样的战斗力,首先源于巴顿善于激励士气,以身作则。在漫天大雪中,浑身沾满了泥浆和雪花的巴顿来到举步维艰的士兵中,用煽动性极强的语言鼓舞他们。于是,士兵们咬着牙,顶着凛冽的寒风继续前进。

巴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领导者,首先在于他先自己做到,再要求别人,只有先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发现别人的缺陷。同样,每一名企业或单位的员工,也要有同样的精神。

每个人在社会中,尤其是在职场身为一个管理者,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手下互相倾轧,他们希望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互相排斥只会使自己的企业受损失。任何人都对别人的背后算计非常痛恨,算计别人也是职场中最危险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轻则被同事所唾弃,重则失去饭碗,甚至身败名裂。周围的同事也同样讨厌那些喜欢搬弄是非、使阴招的人,每个人都希望与志趣相投的人共事,不懂得与人平等竞争、相互尊重,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

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不只有互相支持,还有互相竞争的成分。因此,恰当地使用接受与拒绝的态度相当重要。一个只会拒绝别人的人会招致大家的排斥,而一个只会向别人妥协的人不但会被认为是老好人不堪大任,还容易被人利用,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坚持必要的原则,避免卷入比如危害公司利益、拉帮结伙、危害他人等事件中去。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要注意保持中立,避免被人利用。

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受到一些不愉快事件的影响,使自己情绪失控,那可犯了大忌。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只会造成同事对你的反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尽量学会包容或保持沉默。

你自己的好恶同样不一定合乎别人的观点,如果你经常轻易评论别人,同样会招致别人的厌恶,造成自己树敌过多,在办公室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如果学会包容别人,就会赢得别人的支持与尊重。要学会宽容,懂得包容,不要总是对别人的缺点或不足抓住不放。有时候事情做得越多,差错也会增多,对其他同事的工作热情要给予肯定,不要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设置障碍。

一个人想要和别人和平相处,甚至于可以成为好朋友,那么就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可以指出别人的缺陷,因为首先只有自己做到,才能让别人做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后,才可以发现别人的缺陷。一个优秀的领导管理者,和深受老板喜欢的员工都明白这一点,并且在现实中切实做到。他们知道行动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他们更知道实际行动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面对工作时,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他们知道成绩和成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他们更知道只有通过自身的行动才能影响到他人,形成一种自动自发、尽职敬业的氛围。而这一切就是成就他们自我,促使企业迈向辉煌的最有力的武器。

职场中有许多规则需要遵守,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行为与这些规则严重偏离时,千万不要固执己见,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利用上述检讨之术进行反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心理和行为的调整。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就是因为进行了自我反省之后找到不足,最后获得了升职的机会。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大老板就承诺要给这位年轻人升职,没想年初老板离开公司了。新老板调过来后,年轻人找他谈了一次,结果是目前肯定没有机会升职了。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出现,两年前也是因为更换了老板而导致他升职搁浅。他一直很苦恼,就找了专家咨询,专家只告诉他应该做一个自我检讨。他回去之后总结了自己的不足:他只顾工作,换了老板后,没有第一时间让老板看到他做了些什么,他就不能被意识到是很重要的;此外就是他不善于把事情安排给大家一起做,有时看着别人做他能挑出一堆问题,索性就全拿来自己做了。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尽全力改正,很快,一个升职机会就找到了他。

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是不能回顾整个让人沮丧的事情,检视一下自己,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是不是由自己的原因导致?职场就是这样,要不偏不倚做到刚刚好,少一分是不足,多一分则是过了。往往太过自信被认为是目中无人,唯唯诺诺又被人看轻;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太过要求完美;就算是热情正直等优点,有时候也能成为自己的致命伤。所以,若想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请学会先说自己的不足,再指出对方的缺憾,这样才能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保全别人面子,不要当众批评

受人欢迎的人都有优良的品行,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做到不卑不亢,尽量能照顾别人的面子。俗话说:“树活靠树皮,人活靠脸皮。”“面子”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一旦“面子”受到损害,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维护,而那些损害自己“面子”的人,也会被当作一定程度上不足够尊重自己的人来对待。因此,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要给他留“面子”,绝对不可以当众批评。

不到万不得已的分上,不要当众点名批评一个人。但是对于执迷不悟者,猛击一掌,也是有些人的本职或某种特定情况下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只是这一掌要击得稳而准,让他惊出一身汗,而不是两行泪。批评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批评能带来压力,也能带来动力——我们需要的就是那种既产生压力又产生动力的批评方式。批评不是羞辱,批评是帮助,是爱心而不是敌意。

在战场上也需要保全别人的面子,这样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胜利。在1922年的时候,土耳其人结束了几个世纪来希腊人的统治,终于把希腊人赶出了自己的领土。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土耳其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土耳其的总指挥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者的骄傲。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士兵一样,用和蔼的口气对他说:“战争中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谁都可能打败仗,即使是最优秀的士兵也不例外。”

这使两位败军之将都十分感动,并没有因吃了败仗投降而产生沉重的羞辱感。后来希腊和土耳其两国之间也并没有大的怨隙,更没有因打仗而绝交。凯墨尔将军一番得体的话让敌人保住了面子,也赢得了发展友谊的可能性。试想,倘若凯墨尔也像士兵那样羞辱那两位投降的将军,使他们心怀怨恨,那么,可想而知,不但友谊无从谈起,战事在将来也会不可避免。

所以说话办事中,切记不可把话说绝,否则物极必反,会把本来可以有挽救余地的人或事逼向绝路。关键时刻不但要能变换面孔,也要会变换面孔。给面子,留余地,这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取胜成事的上乘策略,不管是谁都要面子。

给面子,留余地也可以让别人听进去自己的意见,比如斯大林手下的两名将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重大作用,一个是军事天才,一个是苏军总参谋长。众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裁专制,但有一人却例外,他就是华西列夫斯基,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华西列夫斯基就能在不被人觉察自己再进谏的同时,又能影响他,使之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实在是妙啊。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待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时很少谈军事问题,都是一些闲谈,但是总能在闲聊中恰到好处的谈一些军事问题,因此很多时候当华西列夫斯基走后,斯大林总能想到一些很好的点子。当后来斯大林在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时,大家都无不称赞他的军事才能的,这时只有华西列夫斯基知道,正是自己的谈话方式,帮助斯大林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好的计划。

再开明的领导其内心也是不喜欢过于直白的建议和批评的,因为这直接伤害了他的面子。即便他有时接受了你的直言相劝,并获得了显著成果,且内心里承认你的能力,但他赞赏的却是你的意见和建议本身,而不是你的进言方式。

在与人相处时,“面子”问题是需要被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维系感情,不要做有损他人“面子”的事,不要说有损他人“面子”的话,并且还要想办法给他人“面子”,让他感受到来自你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