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离奇事件之谜
20472200000018

第18章 离奇的动物之谜(3)

1871年的某一天,帆船“布里尼尔号”行经新西兰科克海峡,因天气突变,困于“死亡之峡”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绝望中的船长只好放弃了所有希望,听天由命等待最终的结局。就在这时,一条银灰色的大海豚从惊涛中跃起,在帆船的舰首不断回首盼望,仿佛想为帆船导航。船长虽然不能指望一条海豚,但也只好试一下,于是下令紧随海豚前进。大海豚七拐八转,终于把“布里尼尔号”领出了恐怖之地。从此,奇迹出现了。这只银灰色的海豚始终徘徊在海峡附近,年复一年地为过往船只领航。每逢有船来到,它总是跃出水面,摇摇尾鳍表示欢迎,然后绕暗礁、躲湍流,使船只摆脱危难,船员们亲切地称它为“杰克”。1912年,杰克结束了40年如一日的义务领航员生涯,悄然逝去。当地人怀着依恋之情,请潜水员找到它的遗体,并在上面覆了国旗,为它举行了葬礼,以后又为它精雕了铜像。

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对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时候,便会发生海豚母亲的照料行为。她用喙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是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保护同类、延续种族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这种行为是不问对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误认为这是一个漂浮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从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巧合,海豚的固有行为与激动人心的“救人”现象正好不谋而合。

那么海豚为什么会为船只领航呢?这个问题目前也有了答案。

科学家经过研究观察,发现海豚在领航之后,总爱围着轮船嬉戏一番,它们或是用身体磨蹭船体,或是追逐着轮船激起的浪花。

一些海洋生物学家把海豚喂养在水池中,昼夜不停地观察它们的活动习性。他们发现,海豚在池中游动时,时常用身体磨擦池中的一些人工礁石,或是在池子边缘蹭来蹭去。当他们有意识地用手抚摸海豚身体时,海豚就显得十分快活。他们初步得出结论,海豚之所以在船只航行中为船员领航,是由于它们能从航行激起的浪花或是用身体蹭船体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使它们感到舒适。

海豚的泅出反射

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长时间的进化,使得海豚具备了非条件性的泅出反射。

即每当海豚的头部露出水面时,就会自动地打开喷水孔,并完成呼吸动作。这种泅出反射对海豚有保护作用,当在水下窒息的同伴受到死亡威胁时,其他海豚能够前去营救,将其托出水面,只要头部露出水面,就会自动地激发起呼吸动作,从而获得生存。

巨蟒之谜

观点:蟒蛇能够长到多大?目前生物学上的定义是体长一般不超过9米。但众多的目击报告显示,在地球上人迹罕至或从未涉足的地方,还存在一些体长超过20米甚至更大的蟒蛇。

蟒蛇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适合其生长的地方。除了南美的森蚺,亚洲及欧洲的网斑蟒也可以长得很大,长可达10米,重120公斤左右。非洲的岩蟒,全长8米。产于我国南方的蟒蛇,长亦可超过7米,体重达70公斤。这些蟒蛇已经被人类熟知,其生活习性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世界各地,关于巨大蟒蛇的传闻层出不穷,其恐怖的体重更是让人不可思议。南美亚马逊流域的土著居民就声称见过20米长的大蛇,他们把这种离奇的大蛇称为“恐蟒”。在早期的西方探险家对亚马逊流域的考察活动中,留下了很多关于这种“恐蟒”的记录。1907年,著名的英国探险家帕西·富塞特在马托哥罗索的边境地区进行探险活动。

他的独木船顺着亚马逊丛林深处的里奥阿班纳河漂流,最后在此处遇见一条18米长的巨蛇。

1947年,法国人塞尔日·波纳卡斯参加了一支探险队,探索中阿拉爪亚河,并与沙万特印第安人建立了联系。波纳卡斯的探险队横穿两条支流,在里奥曼索和里奥克里斯达利带河之间的沼泽地,发现了一条在草丛中睡着的森蚺。成排步枪一齐开火,打死了那只怪蛇,用绳子测量后发现,身长为21米。不幸的是,当时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所杀死的东西的意义,也没有人想到要保存它的一小块骨头或者一小片肉,更没有人去拍它的照片。更令人吃惊的是,巴西军队还曾经在南美热带雨林击毙一条长达60余米、重5吨的绿森蚺。除了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关于对恐蟒记述最具神奇色彩的是二战驻缅美军与一条800年恐蟒作战的经历,据说这条恐蟒的头就有一辆当时美军的中型军用卡车那么大,美军最后动用了机枪和坦克消灭了它,并得到了它的鳞片,化验结果证实这条大蛇寿命已经超过800年。

以上传闻由于年代久远,大都没有照片或者录像资料留世,虽然记载言之凿凿,但也只能当做未经证实的传闻看待。但印尼官方捕捉的一条长达18米的网纹巨蟒,却是真实的事实。这条巨蛇捕捉后被关在印尼国家动物园内,由于尾部在捕捉时被斩断了,实际测量有14.4米长,重达447这条巨蟒直径接近一米公斤。

除了热带雨林流域,还有人声称在大海之上看见过更为巨大的蟒蛇。

1851年1月13日,美国捕鲸船“莫侬伽海拉号”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附近海面遭遇了一条巨大的怪物。当时站在桅杆了望的海员发现了这条蟒蛇,当他发现那并不是一条鲸鱼后,大声惊呼起来。船长希巴里亲自带领三艘小艇,朝怪兽疾驶而去。事后的记录是这条巨蟒身长足足有31米,颈部粗5.7米,身体最粗部分达4.5米。头呈扁平状,有皱褶。尖尾巴,背部黑色,腹部暗褐色,中央有一条细细的白色花纹,犹如一条大船,在海中游弋。几艘小艇上的船员一起奋力举矛刺去,与巨蟒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后,巨蟒终于寡不敌众,力竭身死。

希巴里船长把海蟒的头部切下,撒下盐榨油,最后榨出了十桶水一样透明的蛇油!

1817年8月,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海洋巨蟒。目击者这样叙述道:“当时像海洋巨蟒似的家伙在离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游。这个怪兽长40米,身体粗得像半个啤酒桶,整个身子呈暗褐色。

头部像响尾蛇,大小同马头。在水面上缓慢地游动着,一会儿绕圈游,一会儿直游。巨蟒消失时,笔直钻进海底,过了一会儿又从约180米远的海面上重新出现。”

1848年8月6日,英国巡洋舰“迪达尔斯号”的水兵们也目击了海洋巨蟒。他们从印度返回英国的途中,在非洲南部约500公里以西海面上遇到了巨蟒。只见距离军舰200米左右的地方,一条怪兽昂起头,露出水面的身体部分长20余米,正朝着西南方向游去。

舰长拿出望远镜,紧紧地盯住这条举世罕见的怪兽。他把这天目睹的一切详细地记载在航海日志上,到了英国本土,就把它和亲眼所见的怪兽画像交给了海军司令部。

来自亚马逊湿热内陆的这些纷乱的记载,加上海洋上水手那些令人惊恐的目击报告,向人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地球上每个未曾探明的荒野都有可能藏着极其丰富的动物学宝藏,人们没有发现它,只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到达那里。

即使是严肃的科学家,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因为蛇是爬行动物,有一个极其特别的生理特征,即只要它活着就可以长大,而且爬行动物的寿命很长,可以长得无比巨大。也许就在地球的某一条被捕获的巨蟒个角落,有一条巨蛇在机缘巧合之下,达成了某种良性循环—身体长的越大,对天敌的防御能力越强;长得越大,生存经验就越强,它知道如何避开天敌隐蔽自己,或杀死敌人。几百年之后,这条巨蛇长到令人恐怖的程度,并不是不可能的。

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对冷血的蛇,有着天生的厌恶与恐惧感。这是进化造成的后果,也是人类骨子里对巨大蟒蛇的恐惧根源。正如像观赏恐怖片一样,人们对超级巨大的蟒蛇怀着既期待又害怕的心理。也许,当人类的足迹踏进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及之地后,巨蛇的谜底才能最终揭开。

水蚺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蟒蛇,是生活在南美洲的水蚺,也叫森蚺,是一种半水栖、半树栖的大蛇,全长达11米以上,体围1.2米,体重137公斤,是现在活着的最大最长的蛇。

大王乌贼之谜

观点:几百年来,人们对大王乌贼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有关它恶魔般的坏名声与种种传闻一直就没有中断过。即使到了现代,人类对其的认识也是支离破碎的一点点。也许,大王乌贼就是海洋留给人类的最后谜团之一。

大王乌贼可能是最为神秘的深海动物了。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在深海,难以捕捉,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最早,人们从捕获到的抹香鲸胃里找到了大王乌贼的躯体,这些残存的肌体组织以及巨大的触手让人们对它多少有了点了解。1877年,人类首次在北大西洋纽芬兰的海滩上找到了一具大王乌贼的尸体,并据此制作了唯一基本完整的大王乌贼标本。

在此之前,人类多次观察到大王乌贼的踪影,并且不可避免地把它与“海怪”的传说联系起来。

在传说中,这些海怪往往体形巨大,形状怪异,甚至长着七个或九个头。它们在海洋上兴风作浪,袭击过往的船只,有的甚至还吃人。历史曾经记载过很多这样的事例。

1752年,卑尔根主教庞毕丹在《挪威博物学》

中描述过“挪威海怪”“它背部,或者该说它身体的上部,周围看来大约有一哩半,好像小岛似的……后来有几个发亮的尖端或角出现,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只的桅杆那么高大,这些东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据说可以把最大的战舰拉下海底。”

1861年11月20日,法国军舰“阿力顿号”从西班牙的加地斯开往腾纳立夫岛途中,遇到一只有5—6米长,长着两米长触手的海上怪物。船长希耶尔后来写道:我认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争论的、许多人认为虚构的大章鱼。”希耶尔和船员们用鱼叉把它叉中,又用绳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疯狂地乱舞触手,把鱼叉弄断逃去。绳索上只留下重约40磅的一块肉。

还有记录说,当有些海员在海上值夜班的时候,曾经看到乌贼长达20多米的触手在甲板上横扫,那些能够被捉到的物体被统统卷到海里,第二天,人们发现被几排牙齿咬穿的铁桶挂在船舷上。

1873年,在加拿大纽芬兰附近的“葡萄牙”海湾,一只大王乌贼突然袭击一艘小船,试图将小船拖入海底,船主用斧头砍下它的一根5米长的触手,侥幸逃命。

1978年11月2日,加拿大纽芬兰三个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一只因退潮而搁浅的巨大海洋动物,这是一只巨大的大王乌贼。它身长足有7米,有的触手长达11米以上,触手上的吸盘直径达10厘米,眼睛足有脸盆大。渔民们用钩子钩住它,怪物挣扎了一会儿,不久就死去了。

比利时动物学家海夫尔曼斯搜集并分析了从1639年至1966年共五百八十七宗发现海怪的报告,最后他认为可信的有三百五十八宗。他把这些报道中所有的细节输入电脑分析,得出九种不同的海怪。虽然这些报道中仍不免有夸张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种从前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到证实:那就是大王乌贼。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乌贼的游泳速度最快,在海水中游泳的速度通常可以达到每秒15米以上,最大时速可以达到150公里。它与一般的鱼靠鳍游泳不同,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喷水的反作用力飞速前进,其喷射能力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可以使它从深海中跃起,跳出水面高达7米到10米,就像炮弹一样,能够在空中飞行50米左右。而号称鱼类中游泳速度冠军的旗鱼,时速只有110公里。迄今人类所发现的最大的大王乌贼有22米长,重达3吨。

有着巨大的身躯,飞快的速度,再加上10只可怕的长长触手,大王乌贼被人们理解成海怪,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大王乌贼性格非常凶猛,是海洋里可怕的掠食动物。它通常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当在深海遭遇鲸鱼时,还能与巨鲸搏斗。

据记载,有一次人们目睹了一只大王乌贼用它粗壮的触手和吸盘死死缠住抹香鲸,抹香鲸则拼出全身力气咬住大王乌贼的尾部。

两个海中巨兽猛烈翻滚,搅得浊浪冲天,后来又双双沉入水底,不冲上海滩的大王乌贼知所终。这种搏斗多半是抹香鲸获胜,但也有过大王乌贼钳住鲸的鼻孔,使鲸窒息而死的情况。其实,大王乌贼与抹香鲸的厮杀,很难判断究竟谁是主动发起攻击的挑衅者。

大王乌贼游泳极其神速,当时若要想避免与抹香鲸发生正面冲撞和厮杀的话,是完全可能轻而易举地逃离现场的。

可见,天敌就是天敌,一定是要至死方休的。

动物学家晋科维奇也曾在1938年目睹了大王乌贼与抹香鲸大战的场景。当时海面非常平静,人们突然发现一条抹香鲸纵身跃出海面,并不断地在海面翻滚拍打,就好像是一条被鱼叉刺中而拼命挣扎的抹香鲸。猛地看去,抹香鲸硕大的头上像是套上了一个特大号的超级花圈,花圈的形状一直在变化着,一会儿扩张,一会儿缩小。

仔细一看,原来那是一条大王乌贼用它那超长的触手死死地纠缠住鲸鱼的大头,如同给它套上一个紧箍,让它痛不欲生……抹香鲸则试图运用猛烈拍击海面的方法,来击昏对手。它反复地将全身跃出海面,凶猛地拍打翻滚,终于将乌贼制服,并最终将猎物吞食于腹中。

最大的大王乌贼有多大?是否真能像传说中的挪威海怪那样巨大?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还是一个谜。大王乌贼常年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深海海底,人类很难观测到它,更别说捕获研究了。此外,大王乌贼常年的深海生活,使得它无法适应没有压力的环境。即使人类能够抓到它,但只要一脱离深海的巨大压力,大王乌贼马上就会死去。故此,人们目前还只能从其残骸来推测它的大小。人们曾从捕获的抹香鲸身上,发现过直径达40厘米以上的吸盘疤痕。由此推测,与这条鲸搏斗过的大王乌贼可能身长达60米以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大王乌贼,那也就同传说中的挪威海怪相差不远了。

大王乌贼

大王乌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也是软体动物中最高等的种类,它们的眼睛酷似人类眼睛。与章鱼不同,它是一种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能与巨鲸搏斗。大王乌贼的血液呈蓝色,含血蓝蛋白,其血液中没有血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