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游记的内容有很多谬误和疏漏也成为史学家质疑的重点。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之久,但是他的游记中却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只字未提,比如茶叶、筷子、长城、毛笔字、女人缠足等。其次,马可·波罗声称在元朝进攻南宋襄阳时,他曾献抛石机迫使襄阳守将投降。但是,襄阳被攻陷是在1273年,那时马可·波罗一家还没有到达中国,献抛石机的自然也不是他,而是波斯的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对此,《元史》有着详细的记录:
“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游记中此类谬误比比皆是,李松寿之乱的时间被整整推后了十年;成吉思汗因病去世而游记却记载死于膝上中箭;《吴县志·桥梁》记载苏州共有956座桥,而马可·波罗游记中却记载有6000座,两者相去甚远。马可·波罗自称懂汉语和蒙古语,但是在《马可·波罗游记》
中许多中国地名用的是波斯叫法。另外,他记载的线路有些极为精准,有些相差十万八千里,若是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是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的。
对于一系列的疑点,有学者提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论证。他可能只是到了波斯之类的国家,从波斯商人口中听到了中国的事情,又看了些关于中国的书籍,把自己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想象,编写了这部游记。有学者认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但可能只到过中国北方,因此他对北方的描述较为正确,而南方则是道听途说,因此错误很多,且非常公式化。
在马可·波罗临终前,他的朋友劝他删除游记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因为只有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进入天国。马可·波罗的回答是:“我所写下的还不及我看到的一半。”此时,他还有必要撒谎吗?但是对于尊重事实的史学家们而言,从历史中找到马可·波罗来过的证据更为重要。事实上,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游记中展现的东方图景已经给世界带来了美好的印象。
马可·波罗传奇
公元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开始了一次伟大的旅行,他们从地中海出发,经过大小亚美尼亚,穿过波斯和帕米尔高原,走过茫茫沙漠,最终在蒙古草原的元上都见到了中国最高的统治者忽必烈。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1298年,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游历见闻的《马可·波罗游记》完稿。自从1477年第一个印刷本问世后,至今全世界已有130多种译本。
《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让欧洲人认识了东方世界,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对十五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众多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正是由于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开始了寻找东方的航行,哥伦布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促进中西交流的最伟大的使者,他的游记也被誉为意大利13世纪最宏伟的作品。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观点:官方资料显示希特勒是男性,但2009年科学家对保存在原苏联的希特勒头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此头骨为女性头骨。由于此头骨需进一步确认是否是希特勒的头骨,对于希特勒的性别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德国纳粹首领希特勒于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堡中自杀身亡,在他“死”后关于他的各种传言一直层出不穷。
1988年,历史学家史丹普佛宣布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臭名昭著的希特勒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性。
这份消息来源于前纳粹德国第三号元凶鲁·赫斯的日记:
“出生时他的身体就有严重缺陷,但是这些都被掩盖了,一直以来他都被当做男孩子养大。”在赫斯生前的供述中提到,希特勒按其真实性别应该算是女性。据记载,希特勒经常服用雄激素,这一点得到希特勒的私人医生和情妇爱娃承认。两相佐证,希特勒的性别确实令人生疑。除此之外,为什么希特勒销毁他所有健康记录和医疗档案?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才举行婚礼?这些疑问至今仍然令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着迷。
18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德奥边境莱茵河畔的小镇布劳瑙。少年希特勒原本立志做一名艺术家,17岁时独自来到维也纳开始混迹大千世界,过着流浪汉的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贫困的希特勒看到机会,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批准他参加巴伐利亚军队。
1916年,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退伍。在医院治疗期间,军医意外发现希特勒的生理构造类似女性,体内竟有完整的女性内生殖器子宫和卵巢。为了隐藏自己性别的真相,所以他长期服用雄性激素,并毁掉一切足以让他暴露真相的体检记录、日记等。
希特勒怎么会是女性呢?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生殖腺是一个人性别的标志,生殖腺为卵巢者是女性,生殖腺为睾丸的则为男性。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临床上还存在真两性畸形即内生殖器兼有卵巢和睾丸,以及假两性畸形即外生殖器特征不明显或内外生殖器不一致的情况。
在临床上有一种雄性化的女婴。当母亲怀孕时,由于母亲接触了雄激素,导致女胎在外生殖器分化的关键时期发生去雌和雄化现象。这种胎儿在出生时,往往很难判定其性别,容易将女婴误认为男婴。除此之外,临床上还有一种患“肾上腺性腺综合症”的病人,她们腹腔内有卵巢,但由于肾上腺皮质中先天性缺少合成皮质激素的酶,导致胚胎肾上腺皮质增大,致胚胎中的中肾管和外阴部发育成男性型。在出生时,由于外生殖器不明显,而被误认为男性。或许希特勒就属于这两种情况的之一。
希特勒的身高不及德国人的平均高度,臀部宽大而双肩窄小,长着一副宽大的躯干,但胸脯凹陷,以至于有人说他为了掩盖这一缺陷在军服下填塞着棉花。担任希特勒女秘书三年之久的特鲁德对希特勒的私生活这样评价道:“希特勒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但绝不是出于色情或性欲,他对情妇就像慈父一般。”希特勒讨厌与别人有身体接触,甚至连医生的健康检查也拒绝。有史学家指出,希特勒之所以对许多女性在身体上的奉献嗤之以鼻,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生殖器被一颗枪弹打到,因此造成了他性生活的障碍。也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感染梅毒后,他的私人医生为其做了睾丸切除手术。随着希特勒遗体被焚烧,关于希特勒的性别秘密遂成千古之谜。
希特勒是犹太后裔?
1921年慕尼黑流传一种说法,认为希特勒的祖父是犹太人。当年7月,希特勒在竞选纳粹党第一主席时,便被政敌指责“替犹太人及其帮手办事”,还说他是“真正的犹太作风”。
为了攻击希特勒,政敌还将此言论印成传单,到处散发。此后,慕尼黑便开始流行希特勒是犹太后裔的传说。1933年10月14日,英国《每日镜报》称,在布加勒斯特犹太公墓里有一个墓,死者名叫阿道夫·希特勒,是刚上任的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的祖父。后来经考证,该死者不是希特勒的祖父,因为他的出生日期仅比希特勒的父亲大五岁。但是这仍不能解除人们心中的疑问。
希特勒到底死没死?
对于希特勒的死存在各种不同的说法。美军解密文件显示,希特勒在地堡自杀是苏联红军的对外说法,事实上对于这种说法连斯大林本人都不相信,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对此说法持怀疑态度。战后,占领了柏林的美、英军队曾组成一个搜索小组,用了近半年多的时间去搜索希特勒的踪迹。若希特勒真的自杀身亡,为何要搜索呢?除此之外,希特勒的遗体是最大的疑点。他的尸体被烧得难以辨认,似乎是有意而为之为了掩盖某些事实。那么,是要掩盖什么呢?希特勒的死迷雾重重。
莎士比亚真伪之谜
观点:莎士比亚的生平资料,尤其是有关戏剧创作的记录寥寥无几,再加上其生活轨迹与莎剧所表现出的学识不相符,因为有学者判断“演员莎士比亚”与“作家莎士比亚”是两个人。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英国戏剧之父”,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7部戏剧,其中举世闻名的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长诗。然而,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他的身世却有着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地方,他本人未曾留下只字片语,有关莎士比亚的历史记载也是寥寥无几。一名研究莎士比亚的西方学者曾说:“每一本莎士比亚传记都是5%的真相加95%的猜测。”关于莎士比亚的情感、生活,甚至连体态、面貌都如同谜一般。
目前,人们找到莎翁亲手书写的文字只有14个单词,其中包括6个签名。但让人疑惑的是,这些签名的拼写各不相同,没有一个是人们通用的“威廉·莎士比亚”。再如,莎翁出身平民,没有受过宫廷教育,但莎剧却处处体现出作者对宫廷斗争了如指掌,甚至对欧洲大陆国家宫廷内人们的举止动作都描述得极为准确。莎翁从未踏出国门,但莎剧却把异国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经典剧并非出自莎翁之手。在莎士比亚去世时,没有一个人按照当地习俗为他的离世写一首哀悼诗,这显然不符合情理。有人认为,根本没有莎士比亚这个人的存在,“莎士比亚”只是一个笔名罢了,即使像马克·吐温、拜伦、狄更斯这样的大作家也曾怀疑过莎士比亚是否写过那些伟大的作品。“莎士比亚真伪之谜”让无数学者苦苦探寻了400多年。莎士比亚到底是谁?
最初被人推测为“真莎士比亚”的是牛津伯爵。他对剧作充满了兴趣,据说是因为要避开肯特贝利大主教和大臣的眼睛,所以借莎士比亚的名义发表作品。但是调查发现,牛津伯爵死于1604年,那么之后流传的莎士比亚剧作是从而何来呢?于是这种说法被否定了。
事实上,出生于莎翁同时期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是“真莎翁”的呼声最高。培根出身于贵族,父亲是伊丽莎白时期的掌玺大臣,母亲则很可能是英国历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因终身未嫁而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据说,培根和朋友曾在英国开过一家《环球剧院》,真正的莎士比亚实际上是这个剧院的演员。当时莎翁所处的时代正是伊丽莎白王朝在社会、宗教、政治等诸多方面动荡不堪的时期,对出版审查十分严格,而且在上流社会,写剧本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事情,因此作为贵族的培根只好借用莎士比亚的名字来发表文章。莎剧上至天文地理,外及异邦他国,内涉皇朝宫闱,而在通常的记载中莎士比亚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他没有上过大学,所有必修的古典课程都没有读过,因此那种传世之作应该出于造诣精深的哲人之手培根更为合乎情理。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培根的遗嘱中、莎翁的墓碑上以及莎剧剧本台词中居然可以拼出几行内容为“莎士比亚作品系培根所著”的隐文。
在文化史界,有人提出伊丽莎白女王是真正的莎剧作者。论据之一是,莎剧中的许多主角所处的环境与当时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本人颇具相似之处。第二,女王知识广博,说话机智善辩,词语丰富,而莎剧所涉及的学科超过25个,总词汇量在15000个至21000个之间,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女王1603年去世以后,莎翁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下降,因此有人猜测那是女王早期不成熟的著作,在去世后由别人收集、整理后出版的。比较凑巧的是,出版莎士比亚第一本戏剧集的潘卜克伯爵夫人,刚好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密友和遗嘱执行者。因此,莎剧所表现的广博学识与丰富的剧情,只有伊丽莎白女王具有这种高度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表达力。
至今,是否存在莎士比亚仍是一个谜,不过无论威廉·莎士比亚是谁,毫无疑问,他都是一个天才。
莎士比亚之真容
2009年3月9日,世界上最权威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斯坦利·威尔斯宣布,莎士比亚唯一一幅真人肖像画首次现身在世人面前。这幅画目前由科布家族收藏。这幅画原本是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罗塞斯雷的收藏,由于科布家族与其联姻从而继承了这幅画。南安普顿伯爵三世是莎士比亚的唯一赞助人,也是传说中的同性恋恋人。
哲学家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一生追求真理,他的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温莎公爵是篡权夺位的阴谋者吗
观点:随着一批当年温莎公爵夫妇与密友来往书信的曝光,温莎公爵退位后仍野心不减,曾密谋回国篡夺王位之事被公布于天下。
1936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驾崩,王储威尔士亲王继承王位,即爱德华八世。这位年轻的国王文武兼备,精力过人,当英国人正为自己国家有这样一位英明的国王举国欢庆时,新国王的婚事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爱德华八世登基不到一年时,提出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
然而让一个美国女人,且是两度离婚的美国女人为王后,这是英国王室、政府、议会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因此,国王只能在王位和辛普森夫人之间做选择,若坚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就必须下诏退位。经过几天的思考,爱德华八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位,与辛普森夫人结婚。
辞去王位后,爱德华八世受封为温莎公爵,随后与辛普森夫人顺利结婚。
几十年来,英国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然而,近年来发现的一批关于温莎公爵夫妇的书信,披露出温莎公爵退位其实是另有隐情,而且曾密谋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