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诡异事件之谜
20492100000008

第8章 文化遗产篇(3)

公元79年8月24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将降临到庞贝城。当天下午1点左右,庞贝城北边巍峨的维苏威火山开始爆发了,滚滚的浓烟和火星从山顶腾空而出。顷刻之间,天昏地暗,大地开始了剧烈的震颤。火山灰迅速向庞贝古城上空飘去,夹杂着的火星是喷起的熔岩,落地即凝固成石块。不久之后,天空下起了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山洪裹挟着泥浆和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从山上倾泻而下,瞬间就到了庞贝城。

城内的居民被火山喷发物困在了城里,许多人被压在泥石流压塌的房屋下面,空气中弥漫着的火山灰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许多人窒息而死。火山喷发持续了18个小时之久,还伴随着强烈的地震,当弥漫着火山灰的黎明到来时,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城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许多年后的史学家,也只能从一些史料中得知庞贝古城的存在,但具体在什么位置,却无人知晓。后来,一些移民纷纷从庞贝附近的罗马、希腊和西西里岛来到这里,他们在维苏威火山脚下发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当人们将树木砍伐掉之后,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便呈现在眼前,于是人们在这个上面种上了葡萄。

庞贝古城重见天日,完全出于偶然。1594年,人们在萨尔诺河畔修筑水渠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刻着“庞贝”字样的石头,不过这时人们还没有把它与传说中的庞贝古城联系起来。一个多世纪后的1707年,又有人在维苏威火山脚下的一座花园里挖井时,发现了三尊衣着华丽的女性雕像,当时的人们也只是认为这不过是那不勒斯海湾沿岸的古代遗址遗留下来的文物。

直到1748年春,一位名叫安得列的农民在自己的葡萄地里挖地时,意外地挖掘出一个金属箱子,里面有一堆熔化、半熔化的金银首饰和古钱币。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葡萄的农民很快联想到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庞贝古城,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一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经历了近百年、通过数代考古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地下沉睡了近两千年的庞贝古城终于真实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由于火山灰的包裹和灾难降临的速度之快,庞贝遗址几乎完整地保留了火山喷发那一刻整座城市的真实面貌:有的人死时还处在睡梦中,有的人高举着双臂张着嘴大口地呼吸着空气,一些人家的门边还拴着狗,墙上的标语依旧清晰可见……庞贝遗址就如同一个历史的标本,将当年火山爆发的历史事件记录了下来。

令世人惊叹的是,整个庞贝城堪称“现代化”。庞贝城四面围绕着石砌的城墙,共有7个城门,14座塔楼,蔚为壮观。城内两纵两横四条大道构成一个“井”字,将全程分成9个城区。城内商铺林立,在最为宽阔的丰裕街上,依稀能看到当年马车驶过时留下的条条车辙。

街道两边是酒馆、商店和住宅,人们似乎还能看到当年大街上的繁华景象:阔绰的商人、衣着华美的贵妇坐着轿子穿街而过,大声吆喝着的各色商贩……穿过丰裕街,就可以达到庞贝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大广场。这里有两座神庙,供奉着众神之王朱庇特和太阳神阿波罗,广场的东南是庞贝最高的建筑——市政厅和法院所在,这里可以容纳数千人,在大会堂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当时留下的许多壁画,或幽默、或讽刺,富有政治见解和色情意味,足见当时庞贝人开放的交流状态。此外,还有商业大楼,里面出售葡萄酒、中国的丝绸、东方的香料等商品。

很难想象的是,这个鼎盛时期人口也只有2万多的城市,居然有一座可同时容纳两万人的巨大、宏伟的竞技场。城内还有3座公共浴场,25家妓院,100多家酒吧,可容纳5000人的剧院,不难想象当时的庞贝人是多么的纵情享乐,生活奢靡。在许多酒吧的墙上,到处都是热情奔放的庞贝人留下的情感印记:“我心爱的人曾在此与她的情人幽会”、“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

庞贝人并没有想到,他们的命运的确如捉摸不定的明天,他们的纵情欢乐、痛苦,都在那次火山爆发中瞬间凝固,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告诉世人他们曾经有过的欢乐。

维苏威火山

维苏威火山海拔1281米,位于意大利西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维苏威火山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边缘,在各板块的漂移和相互撞击挤压之下,在2.5万年前形成爆发。维苏威火山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维苏威火山由于多次爆发造成火山灰沉积,它周围的土壤十分肥沃,遍布葡萄园和果园。

开封地下的城叠城之谜

观点:尽管屡屡被泛滥的黄河水淹没,但开封四季分明的气候适宜居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安居乐业,于是也形成了开封城叠城、路叠路、门叠门的奇观。

在开封,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和“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尽管流传了多少辈人,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指出这“城摞城”

究竟在哪儿。

直到1981年5月中旬,开封市园林部门在传说中藏着几座宫的潘杨湖清理淤泥的过程中,推土机推出许多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方八砖和朱砂红缟的帘子篾。

联想到祖祖辈辈人常说的“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施工人员立刻猜到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城摞城”,于是他们停止施工,将情况汇报给了开封市博物馆。

开封的考古人员历时20多年,通过细心的发掘和勘探,将开封地下“城叠城”这个奇观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如今的开封城下面,一座古城叠在另一座古城上,整整有6座古代城池。

经过考古人员的仔细辨别,这6座城池的顺序自下而上分别为: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朝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朝的开封城以及清朝时期的开封城,其中,处在最下面的魏大梁城据地面十余米,唐朝的汴州城距离地面10米左右,再往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距离地面有8米,汴京城为6米,明朝和清朝的开封城则分别距离地面6米和3米。

这层层叠压而成的6座城池,就像是开封历史的“活化石”,透过它,人们可以看到开封自建城以来的古代城市变迁和王朝的更替。在中国历史上,与开封城命运相似的城邑很多,但能够有开封这样叠压得层次之多、规模之大的,不仅在中国的历史上,甚至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这“城叠城”的奇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开封,有这样一句话: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在开封地区从事考古研究的研究院也表示,开封城的数度衰落与黄河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两千多年以来,正是由于黄河的不断泛滥,使得开封古城屡屡被淹,才造就了“城叠城”的奇观。

开封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下游,黄河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后,进入了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河水的流速减缓,开封古城遗迹下面的六层马道从中上游裹挟着而下的大量的泥沙,在这个地段便沉淀下来。尤其是处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开封地段,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黄河下游地区,每年的泥沙淤积量达到3亿吨之巨,如此之巨的泥沙使得该段的河床每年都会上升10厘米。

可以说,黄河给开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但同时也形成了这“城叠城”

的奇观。考古人员在发掘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时间跨度达几千年的这些古城和现代坐落在它们之上的开封市,它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南北中轴线都始终未变。这带来的一个奇特现象是,不光是城市之间互相叠压着,各个城市里的门、大马路、墙都互相叠压在一起,形成了“路叠路”、“门叠门”、“马道叠压马道”的奇特景象。

令人奇怪的是,开封在历史上屡屡被淹没,却为何又屡淹屡建呢?开封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吸引着历代的人们在这里定居下来?

长期研究开封城叠城的专家认为,人们屡屡在开封建城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适宜居住。

再者,黄河固然是开封淹没的罪魁祸首,但它的存在,也使得开封处在了南北交通的水陆交通大道之上。魏国当年定都大梁城于开封后,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鸿沟,这使得大梁成为当时名扬天下的水陆大都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古以来,历代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思想,开封所处的地理位置符合古代帝王称帝并向四周扩张的理想,因此,才会有那么多代的统治者都将都城建在了开封。

开封“城叠城”的发掘令世人兴奋不已,许多人都渴望着一睹这“城叠城、马道叠马道、门叠门”的奇观,但由于开封市的地势低于黄河河床,地下水位很高,给开发地下城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古今开封市的中轴线都是一致的,要想开发地下的古城,就需要把现今的开封市整个进行搬迁才能实现,这个代价难免太大,所以,开封地下城的开发,还有待时日。

宋太祖誓碑之真伪

观点:无论那块彰显宋太祖德政的誓碑是否真的存在,宋代在政治上的宽厚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宋太祖的胸怀之宽厚、执政之仁慈,依旧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的稀缺者。

据说,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太庙中立下一块神秘的誓碑,碑上刻有三行内容:一、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言者,天必殛之。宋太祖命令子孙后代为皇帝者,要严格按照誓碑中的要求为政。

在人治独裁统治之下的封建社会,宋太祖能够提出善待前朝遗孤、尊重文人士大夫,并且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严格遵守,实在是难能可贵。宋朝政治之开明、宋太祖胸怀之广阔,都是史无前例的,誓碑可以说是同时期世界各国中最为开明的大宪章,同时也从制度上确保了宋朝成为中国文明的巅峰。范仲淹就曾赞叹道:

“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