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技术之谜,还体现在它的青铜制造工艺上,与那些陶人、陶马一起出土的,还有青铜剑。这不是普通的青铜剑,它们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出土后,已经光洁如新,没有任何腐蚀和上锈的痕迹。经过科学检测,科学家发现,青铜剑的表面涂有一层厚度约为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有2%的金属铬。铬盐氧化处理技术是近代才有的技术,德国于1937年、美国在1950年之后才掌握了这种技术,这不由地让人感叹秦代的铸造水平。
由于兵马俑在秦陵附近被发现,所以一般人都认为他们的主人是秦始皇,但兵马俑中部分武士俑都梳着一种奇怪的发髻:它偏向头顶一侧,与汉人的装束十分相近。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些梳着“歪髻”的兵马俑与楚文化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根据史料显示,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的母亲芈氏恰为楚人,因此兵马俑很有可能是其主政时期的产物。
兵马俑这个“沉默的兵团”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迷思,他们各自不同的姿势,他们的军阵队列、暗含的周期、手势,究竟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含义?这样一支在黑暗中沉默了千年的军队,伴随着20世纪的曙光幸运地回到了人类文明的怀抱,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姿态,试图穿透着茫茫2000多年的岁月,告诉人们关于那个古国的秘密;他们不朽的身躯,也在新世纪阳光的照耀下注入了新的血液,焕发着生机。
世界七大奇迹
世界七大奇迹是指世界上七处宏伟的人造景观。公元前3世纪,由旅行家昂蒂帕克首次提出(也有说是公元前2世纪时拜占庭科学家菲伦提出的)。2001年,“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发起了新的七大奇迹的选举,最终选出的七大奇迹为:吉萨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罗德岛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殿、摩索拉斯基王墓庙、亚历山大灯塔。
消逝的楼兰古城
观点:一座曾经繁华一时、连接着东西交通的古城,竟神秘的消失了。多年后,当它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曾经的繁华不再,留下的仅是破败的空城和世人无尽的迷思。
在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曾经有一座繁华的古城楼兰。楼兰是汉代西域的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在罗布泊西北边缘建造了这座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作为他们的首都,楼兰也是西域36国之一。
楼兰古城曾经一度是楼兰人生息繁衍的乐土,这里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清澈的河流。当时的人们在孔雀河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过着幸福安定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后,由于楼兰东通敦煌,西北连接焉耆、尉犁,西南通若羌、且末等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要塞。西汉时期,楼兰城内的人口达到1.4万人,商贾云集,市场热闹非凡。由于楼兰所处位置,正是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要塞,所以在历史上汉和匈奴都对楼兰采取怀柔政策,楼兰在东西两边摇摆不定。
关于古楼兰,在我国的古书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关于楼兰最早的文献记载。《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而古书中记载的关于楼兰的最后存在时间,大约在东晋十六国时期。
此后,这座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城,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后人只是听闻曾经有那么一座古城,但人们根据早期记载的地址去寻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1900年,瑞典著名的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着一支探险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探险时,他们雇佣的维吾尔族向导爱克迪发现自己的铁斧丢失了。没有了铁斧就无法落脚休息,他只好回头去找。在寻找铁斧的过程中,沙漠里刮起了风沙,没有人能料到,这场风沙将一座沉睡的古城从地下带到了世人面前。
爱克迪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里面有街道、城墙、楼房。他匆匆返回,把他的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在爱克迪的带领下,斯文赫定带领着探险队赶到现场,由于他们带的水不多了,他们匆匆查看了现场之后就离开了。第二年,斯文赫定再次抵达这座神秘的城堡,进行了大量的开掘,他发掘了大量的古钱币、丝织品、粮食和陶器,还有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毛笔等物。依据出土物上所写的“Kroraina”一词,斯文赫定断定这座古城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他将其命名为“沙漠中的庞贝”。楼兰古城重见天日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探险队纷纷涌入这个地区探险觅宝。
经过科考人员的努力,这座古城遗址终于展示出它的真面目。它占地面积为10.8万多平方米,城墙以黄土夯筑而成,高4米,宽8米。城中东北角是一座烽火台,烽火台的西南是“三间房”。三间房建在一块高台上,是昔日城中官署所在地。居民区则相对简陋,全是木制结构的房屋,胡杨木的柱子,院墙则是用芦苇或柳条编制而成,然后在上面抹上粘土。一些建筑的壁画中,描绘着当时楼兰人的生活。
在城内,人们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汉锦、晋代手抄的《战国策》、玻璃制品、铜器、陶器、波斯的壁画等。楼兰古城犹如一座湮没在沙漠中的博物馆,堪称“东方的庞贝城”。
昔日绿草茵茵、碧波荡漾的人间天堂,是如何变成了沙漠中的废墟的?这是一直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个谜。
有学者认为,罗布泊是楼兰的生命之源,而罗布泊是一个不断迁移中的湖泊,随着罗布泊的不断迁移,再加上当年为了建10万平米的楼兰古城,楼兰人砍伐掉了大量的树木和芦苇,对环境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楼兰的水源出现枯竭,大量植物枯死,气候也越来越恶劣,楼兰古城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楼兰人为了生存,只得丢下这座古城,去寻找新的栖身之所。
也有人认为,孔雀河才是楼兰消失的原因。
罗布泊毕竟是一个咸水湖,无法直接饮用,孔雀河才是楼兰人唯一的淡水来源。4世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河湖逐渐干涸,楼兰人赖以生存的淡水源孔雀河也逐渐地干涸了。
无奈之下,楼兰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曾经辉煌的楼兰古城。
也有学者将楼兰的消失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因素导致了楼兰的消失。正如前文所说,关于楼兰最后存在的记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民族之间的斗争纷攘不断,而楼兰所处的要害位置决定了它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使得楼兰处在了战争的中心位置,不断遭到侵略和掠夺。
战争带来的破坏性使楼兰不再是那个适合安居乐业的乐土,它变成了如今世人看到的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昔日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交通要塞,奇迹般地消失在历史中,沉睡了1600多年,才重新进入世人的视野。对于它消失之谜,依旧各有各的说法,考古学家们也依旧在苦苦地寻找答案。但也许这就是它亘古就注定的命运——地处西北之地,干旱、荒芜、闷热,这些因素都注定了它的命运,再加上人为的因素,导致了它的消失。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指的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通过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而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千年悬空寺缘何不倒
观点:千余年前的一座古建筑,巧妙地融合了力学、美学与宗教,将三者奇迹般地结合起来,建成了千年悬空而立的悬空寺,它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世界顶级艺术的一个缩影。
在山西省浑源县的恒山脚下,有一座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悬空寺。与一般坐落在平地上的寺庙不同,悬空寺的“奇”,就奇在这个“悬”上。悬空寺悬挂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的翠屏峰的半崖峭壁上,远远望去,犹如一尊镶嵌在峭壁之上、玲珑剔透的浮雕,近看之又有凌空欲飞之势。自北魏时期建成以来,悬空寺在这陡峭的崖壁上“悬挂”了数千年,无论是山崩地裂,还是风吹雨打,它都岿然屹立不动,被誉为恒山的第一奇观。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这个名字源自道家的“玄”和佛家的“空”,后来因“悬”与“玄”音近,寺院又像悬挂在半崖之上,故称作悬空寺。
悬空寺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98年,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求后人建一座空中寺院,以实现“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目的,让世人有幸能够与天上的神仙交流,将凡俗的烦恼抛诸脑后。他的弟子历时43年,多方筹备之后,将寺庙选建在恒山脚下的这处奇妙之处,其建筑之奇、结构之精巧,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其特点可概括为“奇、悬、巧”。
悬空寺之奇,体现在它选址的奇妙,它刚好建在悬崖凹进去的位置,这样一来,悬崖突出的部分就成了它天然的屏障,抵挡了风吹日晒雨淋,大大降低了岁月对悬空寺的侵蚀。
悬空寺距离地面约50米,共有40间殿阁,这么大的一个建筑,全靠着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的木柱在下面支撑着,40间阁楼之间,全部靠栈道相连。
游客踏上栈道,就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后跟,生怕会一步太重就将寺给踩塌了。但实际上,尽管它“吱呀”作响,岩壁上的楼阁却依旧纹丝不动。
“悬”是悬空寺的又一大特色。
悬空寺的“巧”,就巧在在这峭壁之上看似促狭的空间里,巧妙地实现了陶宏景三教合流的思想。在这一处空中寺院中,将三教殿建在最高处,并实现了40多间殿阁的合理分布布局。山门、钟鼓楼、大殿等的设计十分精巧。殿阁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其设计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空中寺院自建成以来至今已历时上千年,这期间经历了自然和社会的变迁,都未曾遭到破坏。这座重达十吨的建筑仅靠着十几根木柱的支撑,屹立在峭壁之上以达千余年,在令人叫绝之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这座颇具规模的寺庙究竟是靠什么支撑着悬挂在半空的呢?
恒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其中的马尾,指的就是那些上接寺庙、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细细数来,这些立木共有30根,这些细细的、直径不超过十厘米的立木足以支撑起重达十吨的悬空寺吗?
从悬空寺早期的照片中,人们并没有发现这些立木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这些立木,悬空寺照样能够屹立不动,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看似支撑着悬空寺的立木实际上有的根本不受力,它们甚至可以晃动起来。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悬空寺呢?
一些专家经过观察发现,在悬空寺大大小小40间殿阁和栈道下面,都埋着一些横梁。这些横梁直径达50厘米,共有27根。这些深深地插入岩石中的横梁,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1米左右,刚好有木板铺在上面形成走廊,专家估计,这些横梁可能就是支撑整个悬空寺的关键。
这些横梁又是如何被插入陡峭的崖壁之中的呢?曾有考古学家在金龙峡南部的石壁中发现两排方形的石孔,这些石孔沿着山崖一字排开,延伸至山谷之中。这些石孔,就是古时候修栈道用的孔洞,将木材插入孔洞,然后再在上面铺上木板之后,一条栈道就修成了。由此不难猜测,悬空寺下所埋的横梁,也是以这种方式插进去的。文物保护部门曾试图替换掉悬空寺的部分横梁,却发现怎么也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经过专家仔细观察发现,横梁被打入石孔的一段打上一种特殊的楔子,这种楔子撑开横梁,使横梁牢牢地卡在石孔壁上。最为重要的是,为了防止风雨对横梁的侵蚀,这些横梁都用桐油浸泡过。这样一来,既可以抵抗岁月的侵蚀,又可以防止虫蚁的腐蚀,建造者在建造时心思的缜密,令人十分敬佩。
悬空寺因其建造的上“奇、悬、巧”的特色,加之它是中国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是历代文人骚客心驰神往之处。唐朝诗仙李白游览了悬空寺之后,竟也词穷,提笔在崖壁写下“壮观”二字,明朝的徐霞客游历了之后,也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叹;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在游历了之后,赞叹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许多外国建筑专家在看了制造精巧、奇妙的悬空寺之后,都不由地感叹世界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古代栈道的用途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是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发明。古人为了在深山峡谷中运输粮食等各种物品,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峭壁之上凿出一些孔洞,然后将木桩插入孔中。在木桩上面铺设木板或石块,人和车便可在上面行走自如。
李白游览了之后留下了“壮观”的感叹
一夜间消失的千年庞贝古城
观点:庞贝是沉睡的维苏威火山的馈赠,但某一天它从沉睡中醒来之后,就要将这一切重新收回。庞贝遗址以瞬间的痛苦将这一历史时刻凝固,穿越千年的时空,展现在现代人面前。
公元前7世纪,在距离维苏威火山10公里的地方,一座古城拔地而起,这就是庞贝古城。不远处的维苏威火山馈赠给了庞贝人肥沃的岩浆土,这里种植出来的葡萄个大汁甜,可以酿造出上好的葡萄酒;昼夜不歇的地热温泉,和具有镇痛、安神、止血功效的火山石,这些都吸引着大量的贵族、商贾纷纷来到庞贝建造豪华的别墅、花园,在这里享受生活。
庞贝古城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它依托地中海天然良港,北边距罗马仅300公里,南边通往希腊和北非,西接西西里岛,庞贝迅速发展成为一座人口2万多人、商贾云集的小城,是当时远近闻名的酒色之都。富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建造豪华别墅寻欢作乐,城内商业高度发达,酒吧、集市、商铺、宏大的剧院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所拥有的这美好的一切都是不远处的维苏威火山赠与的。庞贝古城正是坐落在维苏威火山爆发喷射出来的火山灰沉淀下来的土地上,这座沉睡着的火山,随时都会醒来,夺走它所赠予的这一切。
公元63年,一场剧烈的地震给庞贝带来巨大的摧毁,城内的许多建筑物都在这场地震中被摧毁了。纵情享乐的庞贝人并未因此而警觉,而是在重建了这些建筑之后,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