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陈后在扬州住过多年的隋炀帝知道这条邗沟,知道开发它的价值。野史说隋炀帝是羡慕江都(扬州)美女如琼花,正史说他认为首都长安离中原太远,“兵不赴急”,于是在建东都洛阳同时,下令开凿通济渠。是年三月,“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始挖渠。标准为:全渠长2000华里,渠宽为240尺,能走长200尺、高45尺、有四层重殿的龙舟,渠边御道可走十万纤夫和兵丁,沿途还要修建40余座离宫。
圣旨一下,百官督急,百姓劳命,工程仅6个月就完成了。但繁荣的背后是苦难,“役丁死者十四五”,即约有40—50万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隋炀帝首开的是通济渠。它西起洛阳西苑(据说建筑面积600平方公里),从荥阳至开封,折入皖、苏再到淮河边上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境内),在此接上古邗沟就到了扬州。再加上他开挖的其他三段工程——邗沟、永济渠、江南河,最终造就了全长2700余公里史称“南北大运河”的大运河。淮安就处于大运河的中转枢纽处,她繁华了,同时还繁华起来的是通济渠穿城而过的古泗州城(今淮安市盱眙县境内,现已沉入淮河水下300年了,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城)以及杨州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将这时的淮安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白居易赠楚州刺史郭行余诗)。
伟大的工程引发了皇帝的豪情。隋炀帝开始顺大运河南巡。他自乘大号龙舟,率500只二号龙舟,上万只杂船,向江都进发。八月为夏,看到河堤上赶羊拉纤的千名殿脚女香汗淋漓,隋炀帝慈悲心大发,传旨让堤岸遍种垂柳,一可为殿脚女遮阳,二可用柳叶喂羊群。圣旨说,每种一柳,赏绢一匹。闻讯,官员、百姓蜂拥而至,将周边大小柳树移栽于河堤两岸。隋炀帝还要亲手种树,便上了岸。他只用手在柳树上摸一下,就当是种了一棵,群臣随即齐呼万岁。如此这般,龙颜焉能不悦?回到龙舟上他竟给大堤上的柳树封赏,赐柳为皇家的杨姓,并御书“杨柳”两个大字挂在树上,从此柳树叫了杨柳。
在此,我们要澄清一个说法。大运河,在中国只有这一条。它在吴王夫差时叫邗沟,经隋炀帝开挖之后,叫南北大运河。到了元代,它便叫了京杭大运河。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而非洛阳,贡品走大运河到洛阳再达北京实在费力费时。于是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帝忽必烈下令开凿济州河,运河从此由淮安直上山东的济宁。济州河开好后,再开会通河与通惠河(元三十年峻工),至此北京到杭州有了新的直通的大运河,史称“京杭大运河”,她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比南北大运河上北京的水路,缩短了900余公里。但淮安仍是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里运河与中运河的交接点。
(注:《辞海》将大运河分八段:北京到通州称通惠河;通州到天津称北运河;天津到山东临清称南运河,或卫运河;临清到黄河北岸称山东北运河;黄河南岸到韩庄称山东南运河;韩庄到清江(现淮安市)称中运河;清江到里圩称里运河;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而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大运河分六段:北京到天津段,称北运河;天津到山东临清,称南运河;临清到江苏徐州,整个山东段称鲁运河;徐州到淮安,称中运河;淮安到镇江,称里运河;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
对隋炀帝修大运河,从古到今褒贬不一。倒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讲法客观一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他的意思是说,人们都说隋朝因大运河而灭亡,但大运河不是一直在方便着全国的交通么?如果试想一下,隋炀帝没有乘龙舟下江南乃至最后死在扬州这等荒淫事,人们会不会将他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呢?
除了大运河的开挖,隋炀帝还做的事有:
开发西域。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
征高丽。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即位第三年就巡游到东突厥,在可汗的大帐巧遇高丽使者。炀帝想让高丽王高元到隋朝来朝拜,高丽王没有答应。这事惹恼了隋炀帝,于是五年后他出兵征伐高丽。结果连续两次,均失败而归。最后,第三次,隋军打到了平壤附近,高丽提出言和,隋炀帝同意了。高丽战争,导致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炀帝即位,也一改自己的简朴,开始腐败起来。他大兴土木造西苑,役使的民夫超过百万。苑内分十六院,院院有山有水有美女。
炀帝的离宫遍天下,各离宫都置备大量宫女。
炀帝还诏选后宫良家女子数千。隋炀帝好御童女,童女如不配合便关入专门御女童的任意车中行淫。
大业八年,有术士进春药,隋炀帝服后一夜御女数十人。但服药后口渴,便要渴冰水。为此冰涨成了天价,不少人因有冰而致富。
荒淫要劳民。造西苑劳民百万,选民间美女要夺人民女儿。
好大喜功要劳民。开挖大运河征百万民众,死四五十万。三次征高丽发兵百万,“其馈运者倍之”,也就是动员的民夫是军士的几倍。
“民劳乃易乱之源。”炀帝的强征暴敛终于激起了民变。北方起义到处发生。炀帝先命令驻太原的唐公李渊镇压盗匪,但不久。炀帝认为他抵御突厥不力,欲加惩处。闻讯李渊铤而走险,与突厥达成和解协议,再联手进军长安。李渊在长安拥戴炀帝的孙子、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为皇帝,是为恭帝,且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实为逼其退位让出权力。
这时,炀帝已无心再收复长安。他躲在江都(扬州)已一年多了,想长期苟安江南。但禁卫军军中颇多北方人,都想回家乡,于是军中宫中都有不安定的因素出现。这时掌管禁军的是宇文家的两兄弟——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和将作少监宇文智及。
宇文化及,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年少时不守法度,却受当时太子杨广的宠信。隋炀帝杨广即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宇文述临终前乞求炀帝看顾其子,炀帝于是授化及为右屯卫将军,领禁军,总跟随炀帝左右。而宇文智及则是其弟。
虎贲郎将司马德戡为禁军头领之一,他开始串联想回家乡的兵士一同逃走。他们与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商谈了此事。宇文化及平时暴虐,遇大事则是个无用之人。其弟宇文智及却很狂妄,他这时说,如果我们逃了,主上一定发兵来追捕,那时我们将无一幸免了。不如我们就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现在天下群雄并起,隋朝灭亡的日子指日可待。我们不如攻入宫中,废黜昏君,岂不是可以成就一番霸业么?于是众人同意,还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宇文化及死不肯当,但经一番劝说,还是同意了。
宇文化及等再密谋,认为士兵中也许有人不肯反叛。于是他们让医正许弘仁、张恺二人出来对士兵们说,主上已经听说你们中有人想叛逃西归,他不敢公开镇压,是怕你们兵变。他准备设宴,在宴席中向肉里下毒,一下毒死你们。而他自己原来在南方住过,与南方人感情好,准备永远住下去。这番话造成士兵们的同仇敌忾,都决心随宇文化及等与昏君拼个鱼死网破。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丙辰日,司马德戡集起数万人,宇文化及等也集数千人,在宫中的内应接应下,由玄武门进入宫中。众北方军士闯入宫内,在“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的一片声讨中,炀帝只能承认对不起天下百姓,引颈受戮,被人缢死。时年五十岁。
隋炀帝死后,葬在扬州郊外的雷塘。晚唐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感叹道:“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诗说隋炀帝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叹的是炀帝当年平陈夺得隋一半天下,到头来只换得雷塘墓地半亩田。
两个月后,李渊在长安正式称帝,是为唐朝。
缢杀炀帝后,立秦孝王之子杨浩为帝。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十余万西归。但他不久被义军窦建德所擒杀。
历史,最好与人开玩笑——隋朝杨家灭宇文氏的周朝而上台,最后却又是被宇文氏所灭。但这个玩笑后面却是一个真正的教训:隋又是一个像秦朝一样滥用民力最后导致民众揭竿而起的朝代。民众起义导致皇帝不能回都,皇帝不能回都就被思乡的禁卫军所杀,这个理由想想真是荒唐至极。劳民必生乱,一点小小的思乡情就能毁了一代君王,说来你信么?但这是隋朝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