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2064600000024

第24章 大唐哀帝——李柷(4)

大唐王朝的谢幕人李柷就这样登场了。这一天,弑君者也是忙碌的。安排完了皇太子后,朱全忠又把昭宗的灵柩迁往西宫。在中午时,又假传积善太后何氏的懿旨,要皇太子李柷于柩前就帝位。

李柷是昭宗第九子,于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九月三日生于深宫幽闱,母亲是积善的太后何氏。他五岁时被封为辉王。他名字的“祚”字,在古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福”,一是帝王的王位。中国人浓重的祈吉情结在名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李祚果然成了一代帝王,应验了他名字的彩头。但他虽当上了皇帝,其命运却与福气背道而驰。在杀父仇人朱全忠的操作下,劲风中作飘絮状的江山社稷,名义上就挂在了他这个少年皇帝的名下,是为哀帝,时年十三岁。

这天,昭宗皇帝在天之灵一定会气得七窍生烟。因为蒋玄晖给血腥的政变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昭仪李渐荣、河东夫人裴贞一,今月十一日夜里与皇帝喝酒,趁皇帝喝醉之际,持刃杀害了皇帝。现在这两个人均惧罪投井而死。”好在天理还在,当时有参加政变的龙武军军官将二位夫人救皇帝的情况悄悄说了出来,致蒋玄晖及朱全忠竭力掩盖真相的企图化为了泡影。

这天,为了体现对新皇帝的尊重,有大臣上奏说:“九月三日是皇帝的生日,应当确立为‘乾和节’。”哀帝认可了。哀帝还下了他第一个且很有人情味的诏书:“各地财政收入还没有来,百官手头都很紧,天气又开始转冷,朕‘深轸所怀’。先从内库拿出两千一百七十二两银子,以充现任文武官员的救接,委托御史台依照官阶分发。”

收敛昭宗后,就到了新皇帝的降诞日——乾和节。少年天子想到了死也不会瞑目的父皇,派刑部尚书张祎到黄河边去告哀先帝。又下旨这天不许宰杀畜禽,只许用简单的果脯素食。此时善变的朱全忠马上又做起了戏子,“号哭尽哀”起来。

这出戏演结束后,年幼的哀帝就完全成了朱全忠的傀儡。

不久,在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狠毒的朱全忠先是绞杀了九王,史载“枢密使蒋玄晖宴德王裕已下九王于九曲池,既醉,皆绞杀之,竟不知其瘗所(埋葬地)”,接着又制造了“白马之变”的惨案。事件的起因要从李振说起。

李振,字兴绪,祖居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他是唐朝中兴的功臣李抱真的曾孙。祖父和父亲都做到了郡太守。李振年轻时聪明好学,但参加科举考试,一连几次都名落孙山。这使他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对科举出身的官僚们极为怨恨。后来他投军,做了金吾将军,见了朱温后被朱温视为奇人,他就做了朱温的幕僚,朱温对他言听计从。

当时朝中有一些清流大臣。中国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被称作是士族制的时代。诸多知识分子在中原形成了一个以炫耀家世、门第为特征的士族门阀特权阶层。为了排挤这一特权阶级、加强皇权,从隋朝开始,皇帝实行了科举,以考试来选拔任用官吏。科举起到一定作用,但士族制度依旧存在,他们把持着各朝代最重要的部门,也提携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人才”。这些人还自诩门第高贵,自称“清流”,对出身卑微者则蔑视为浊流。这造成出身低微的官员对“清流”的高级官僚十分憎恨。

是年三月,朝廷掌管礼仪大典的太常卿之位空出,朱温(全忠)向当时的宰相裴枢建议,让自己的客将张廷范出任。裴宰相很文雅但坚决地拒绝了,理由是,按照惯例,太常卿该由清流人士来充当,而张廷范是出身很低微“胥吏”。朱温很是不高兴,但又说不出话来。

朝中另一位宰相柳璨知道了这事,觉得报复清流的机会到了。因为他也出身低微(其实他是靠拍马提升上来),清流人士平时都不愿结交他。五月,他听司天临说“帝座星隐晦不明,慧星也将来临”,此星相表示国家有血光之灾,便奏知朱全忠,建议应以刑杀来“禳之”。听了这话,平时也恨透了清流的李振也说,朝廷之所以纲纪紊乱,都是这些人“清流”的结果。他们常自诩清流,王爷以后要想成大事,非除掉他们不可。想想自己被裴枢拒绝的事,朱全忠的火被他们点起来了。几天后,朱全忠让昭宗帝下了两道旨,第一道旨是封张廷范为太常卿;第二道旨是贬三个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为刺史。之后,清流人士不满了。但朱全忠的做法是,谁不满就贬谁出朝,他一口气贬了三十多人。

到了六月,朱全忠做得更绝了。他以皇帝名义下旨,将裴枢等被贬高级官员三十多人召集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并在一夜之间将其全部杀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变”。如此杀人,李振还在边上煽风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于是,这三十多人的尸体就被扔进了黄河。回来后,朱全忠再开杀戒,把不肯依附自己且又自认为门第高贵,或经由科举身居三省台阁官员、地位稍微显赫者都诬为朋党,将他们诛杀,一共诛杀数百人之多,朝廷为之一空。于是,大唐最后的精英被集体屠杀一空了。

§§§第四节 天不佑哀帝

“白马之变”后,朝中一切由朱全忠一人决定,“时政出贼臣,哀帝不能制”。平时不外出征讨的时候,朱全忠并不经常住在都城,而是呆在自己的老巢大梁。可这并不防碍他对朝局的控制。哀帝李柷当国后一直在使用“天佑”年号。然而天不佑唐,大唐帝国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厦注定要在他手里倒塌。

他无事可做。他在位只做了一件事,不但没有做成,还搭进了许多大臣的性命。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哀帝要在十一月十九日这天去“亲祠圆丘”祭天,礼仪官已经将仪式用品准备停当,宰相也到了南郊坛进行了彩排。但从大梁朱全忠那里返回来的裴迪却带回了不好的消息,说朱全忠认为这是想祭天改元,是蒋玄晖、张廷范、柳璨等人妄图延续大唐社稷的阴谋。蒋玄晖等人吓得屁滚尿流,连忙要求哀帝下旨改期为来年正月。此事后来再也没人敢于提及。

听说朱全忠发怒了,哀帝马上惶恐地对他安抚,下诏重新对“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朱全忠进行了册封。从诏书上我们可以看出朱全忠以前的官职有十二个之多:诸道兵马元帅、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观察处置、修宫阙制置、度支解县池场、亳州太清宫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中书令、河中尹、汴滑郓等州刺史、上柱国、梁王,食邑有一万五千户。在此基础上“授相国,总百揆。”又把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忠武、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卢、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二十一道划为魏国,进封朱全忠为魏王,依前充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加食邑五千户。这还不算,又给予了朱全忠入朝不行礼,可以带着佩剑上殿的特权,位尊于臣子之极。

但这些对于朱全忠来说是不够的,因为他觊觎的是皇帝的大位。

朱全忠这时以一种近乎疯狂的作派来进取皇位,无论谁有一丝拥护唐皇的苗头,就得死。他的忠实追随者蒋玄晖、张廷范、柳璨也不能例外。

哀帝给他下了这么大的册封,他并不稀罕。他因哀帝祭天而生的气并没有消。为此蒋玄晖十分害怕,他就到大梁向朱全忠当面解释,但朱全忠将他骂了出来。听到这个消息,哀帝当然十分惊恐,就召三位宰相柳璨、蒋玄晖、张廷范议此事。《旧唐书·卷二十四》记载,这时柳璨说:“人望归元帅,陛下揖让释负,今其时也。”意思是说,现在朱全忠已众望所归了,陛下您就让贤了吧。哀帝这时说:“运祚去唐久矣,幸为元帅所延。今日天下,非予之天下,神器大宝,归于有德,又何疑焉。他人传予意不尽,卿自往大梁,备言此怀。”意思是大唐国运早就没有了,是朱全忠保全,才拖到现在。现在天下归于有德的朱全忠,是天意也。别人去说可能表达不准我的意思,还是柳爱卿亲自到大梁去一趟,将我的意思告诉朱全忠吧。说完,“乃赐璨茶、药,便令进发”。柳璨到大梁也没有取得朱全忠的谅解,不久,诏书到,令蒋玄晖自杀。之后,又有人说柳璨、张廷范与蒋玄晖有“盟誓之交,求兴唐祚”,朱全忠便将柳璨斩于东门,将张廷范车裂。之后,已去世的积善太后何氏也被诬告与蒋玄晖有串通,追贬为庶人。

形势发展到此,已没有悬念。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时为天下兵马元帅、梁王的朱全忠导演了哀帝的“禅位”。只是哀帝的禅位诏书,看起来是那么有情有义、极有文采,这让人想起了北京天桥地区早年间的双簧表演,一个在前面作样子,真正的讲话者则躲在后面表达着自己的意愿。诏书大力歌颂朱全忠,说他“明圣在躬,体于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皇帝自己则努力自贬:“洎于小子,粤以幼年,继兹衰绪。岂兹冲昧,能守洪基?”由此,对现在一副烂摊子,要扭转局势,救百姓于水火,非你朱全忠莫属呀;而且这十年来,天上三次出现过彗星,这是上天想除旧布新的明确征兆啊,我求求你,你就顺应天命,答应坐这把椅子吧。

于是,朱全忠经二十五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坐上了皇帝的龙椅,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

唐朝自公元618年由唐高祖李渊开国,历二十三帝,二百八十九年,于此灭亡了。这正应了魏征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是这水,既可指民众,也可指军阀。覆舟的条件是,皇帝没有了执政能力。

哀帝被废后被降为济阴王,迁于开封以北的曹州(今山东菏泽)。天佑五年(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一日,他又将年仅十七岁的哀帝鸩杀。

§§§第五节 不是尾声的尾声

然而,朱全忠并非是当皇帝的料。他地痞流氓的个人品性,决定他成不了大气候,而且会给民族带来灾难。

他称帝后改名朱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但他对外用兵打不过李克用,对内荒淫无比,连儿媳也叫来陪睡。这种情况,连朱全忠的哥哥也看不下了。有一天,朱全忠招呼自己的亲戚们在皇宫内饮宴、戏乐。吃喝已毕,大家簇拥着朱皇帝站在一个大圆桌子前玩掷骰游戏,正玩在兴头上,已经有八九分醉意的朱全忠的大哥朱全昱忽然抓起几粒骰子,狠狠砸向掷骰用的金盆,大叫道:“朱三,你本砀山一贱民,因天下饥荒,跟从黄巢作贼。降唐以后,唐天子用你为四镇节度使,富贵已极,奈何忽发狂想,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现在你高兴还太早了点吧,我真不忍看见我们老朱家日后家族尽灭的惨状,你还有心玩乐!”

平昔杀人如麻的朱温用大眼珠子狂瞪兄长朱全昱,杀心顿炽,但毕竟是自己亲大哥,最后他摆摆手,令宫人扶朱全昱出宫。酒宴不欢而散。

朱家的儿媳陪公公睡觉,不以为耻,反倒认为是个机会。她们纷纷利用陪睡的机会,为自己的丈夫谋起皇位继承权来。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五月,朱全忠在病中应允了曲意伺候他的儿媳王氏的要求,要将皇位传于其丈夫、朱全忠的养子朱友文。二子朱友珪和妻张氏听到此讯,十分气愤,决心发动政变。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六月的一日,朱友珪和家将冯廷锷带着五百家兵,假称奉旨,混入皇宫,分散埋伏。深夜,五百家兵起事,冲入朱全忠寝宫。朱全忠的侍从逃散,朱全忠成了孤家寡人。他撩开帐子,见是二子朱友珪,破口大骂说:“我早就怀疑你有反叛之心,后悔没有早下手杀了你!你这罪恶的逆子,竟要弑父,你忍心吗?天地难道会容你吗?”朱友珪对骂道:“老贼!万段(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就应当被碎尸万段了)!”这时,冯廷锷挺剑扑向床边,朱全忠慌忙下床绕着屋柱躲闪。朱全忠因拖着病体,几次躲闪后支持不住,颓然跌倒在床上。被冯廷锷一剑刺入死。

朱全忠无大才能,死后其子更不是其他军阀的对手,被他的死敌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xu)灭掉了。但由于朱全忠害死了皇帝,造成国家没有了中心,中华大地便陷入了内乱。从此,后梁之后是后唐,再有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相继,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直到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