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速读
2069200000014

第14章 西方的扩张(1)

14世纪初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它事实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沟通了了两个半球和局部地区彼此问的经济交往而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斗争,它全面冲击和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欧洲进入了上升的轨迹,但也开始了对落后地区和国家的侵略和奴役……

西方的变化

西欧诸国

15~16世纪,资本主义关系在西欧诸国普遍产生,西欧封建社会进入解体阶段。

英国在15世纪末就开始圈地运动,这是它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通过圈地运动,保证了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促使城乡资本主义关系的迅速发展,这必然导致英国封建关系的解体。从1485年到1603年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的历代国王极力加强王极,专制君主制逐渐确立,国家机器日益完备,政治制度上进入封建专制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16世纪后半期,英国对外开始采取积极的殖民政策,但在英国扩张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是西班牙,因此,英国与西班牙一直进行斗争。1588年7月,由于“无敌舰队”的溃灭,西班牙失去了海上争霸的实力,海上霸权开始转到英国人和荷兰人手里,并为他们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提供了可能,从而建立起英、荷殖民帝国。

16-17世纪法国城乡资本主义关系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迫使统治阶级寻找新的统治形式——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的三个继任者——查理八世(1483—1498年)、路易十二(1498—1515年)特别是长期在位的法兰两斯一世(1515-1547年)——统治时期为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基础。法国实现统一后就开始了对外掠夺的战争,矛头指向意大利,对意大利的掠夺战争历经16世纪整个上半期(1494-1559年)。17世纪初爆发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冲突——三十年战争,德国被肢解,法国夺得欧洲霸权。

在尼德兰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荷兰共和国。17世纪前期,荷兰就开始了血腥的殖民掠夺。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竭力排挤葡萄牙在印尼的势力,垄断香料贸易。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西非和美洲的贸易。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中国台湾。1661-1662年,在郑成功的领导下,中国东南沿海人民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尼德兰等欧洲其他国家。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在西欧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然而在思想领域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中世纪神学,则通过对人们思想的紧紧束缚,来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为了维护神学的统治地位,教会严禁一切不合乎神学的思想,将此视为异端,进行宗教迫害。这一切都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进取精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起源于意大利,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此地。意大利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精神统治和陈腐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主张建立和发展世俗性质的资产阶级新文化。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是以但丁发表《神曲》为开端的,《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歌颂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早期新文化的代表人物还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彼特拉克率先提出“人学”与“神学”的对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教士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16世纪,:鼓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到艺术领域,艺术家之多和成就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最著名的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堪称“文艺复兴三杰”。

15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发展起来。这些吲家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力图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文艺复兴运动迅速传播到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其他西欧国家。德国的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是伊拉斯谟,他揭示出教会通用的拉丁文本《圣经》中的许多错误,严重打击了教会解释教义的权威。英国则以莫尔和莎士比亚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莫尔以《乌托邦》一书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莎士比亚则以喜剧、悲剧和历史剧来反映英国社会,体现人文主义思想。除此,还有法国的拉伯雷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都是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在文学艺术领域开展,还渗透到自然科学领域,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以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最为突出,它推翻了所谓“上帝选定了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严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宗教改革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同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就使得宗教改革首先发端于德国成为必然。

德国的宗教改革是从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开始。他通过研读《圣经》,发现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及制度远远背离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于是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不需要教士的监督和干预。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1517年10月30日他写下了名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皇利用兜售“赎罪券”聚敛财富的卑劣行径。1519年,路德在莱比锡同教皇的代表辩论时,公开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1520年8-10月间,路德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其内容实质是想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然而路德没有认识到教会和国家分离的重要性,仍认为君主的权威是神授的,因此强调人民服从政府的必要性。1521年12月,路德发表文章,告诫全体基督徒严防暴乱,要求人们“约束自己,切勿乱说、乱想、乱动”,最终倒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

就在路德投入诸侯怀抱时,闵采尔继续进行宗教改革的活动,他把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结合起来,认为摆脱尘世间苦难的惟一途径就是废除等级制度,在现世建立起一个财产平等、无剥削压迫的“千年天国”。他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下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拥护,促成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1524一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规模宏大,有2/3农民卷入,主要中心区为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农民起义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统治地位。

继德国之后,16世纪的西欧也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因法国政府迫害新教徒,约翰·加尔文于1534年流亡到瑞士。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提出了“先定沦”的神学学说,认为人的得救与否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意旨所先定。1541年,日内瓦由改革派掌权,加尔文实际上成了日内瓦宗教、政治的最高领袖。由于其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北美得到广泛的传播。世界格局伊斯兰教诸国德里苏丹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共存在320年,先后经历了5个王朝:奴隶王朝(1206—1290年)、卡尔基王朝(1290—1320年)、图格拉王朝(1320—1414年)、赛义德王朝(1414-1451年)和罗第王朝(145l-1526年)。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大部分地区逐渐被纳入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范围。图格拉王朝苏丹穆罕默德·图格拉(1325-1351年)在位时期,德里苏丹国的疆域达到了顶峰:西起印度河流域,东至孟加拉,北抵克什米尔,南达科佛里河。德里苏丹国是印度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德里苏丹国采取政毅合一的政治制度,并将军事采邑制度传人印度,深刻地影响了印度封建社会的发展。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数剧增,伊斯兰教上升为与印度教并列的主要宗教。另外,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波斯、突厥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大量传进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中,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

埃及作为完全独立的国家是从法蒂玛王朝时期开始的。法蒂玛王朝尊崇什叶派,公开否认属于逊尼派的巴格达哈里发的权力,反对阿拔斯王朝在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宗教领袖地位,自称是全体穆斯林的惟一合法的宗教领袖。法蒂玛王朝的政治制度与阿拔斯王朝大体相同,哈里发既是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又拥有广泛的世俗权力。法蒂玛王朝时期,埃及的大部分土地由国家直接控制。

1171年,法蒂玛王朝结束,阿尤布王朝(117l—1250年)建立。阿尤布尊崇逊尼派,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作为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位,恢复了逊尼派在埃及的统治地位。随着法蒂玛王朝的灭亡,什叶派在埃及趋于衰落。阿尤布王朝的统治基础是突厥军事贵族,阿拉伯人等提供辅助军事力量。阿尤布王朝与东侵的十字军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对基督徒的“圣战”贯穿着阿尤布王朝的始终。

阿尤布王朝结束,埃及进入了马木路克王朝时期。马木路克原意是奴隶,马木路克王朝亦称奴隶王朝。马木路克王朝(1250—1517年)是外籍奴隶出身的将领在埃及建立的军事寡头统治。马木路克王朝继续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作为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通过哈里发的册封保证其统治的合法地位。马木路克王朝前期,埃及的经济生活继续保持繁荣。13世纪束到14世纪末,马木路克王朝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和平。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以后,形成了对马木路克王朝的严重威胁。1516年,装备火器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叙利亚北部阿勒颇附近的达比克草原击败落后的马木路克王朝军队,进而占领叙利亚。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开罗附近再败马木路克王朝的军队,攻占开罗。埃及结束了长达5个世纪之久的独立发展过程,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马格里布是阿拉伯语“西方”一词的音译,指埃及以西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土著人口大都是柏柏尔人(即摩尔人)。穆瓦希德王朝的伊弗里基亚总督阿布·扎克里亚于1236年割据自立,在马格里布东部建立哈夫斯王朝(1236-1574年),定都突尼斯城。柏柏尔人马林部落首领尤素福于1248年控制了马格里布西部,建立马林王朝(1248—1554年),定都非斯。马林王朝于1269年攻占马拉喀什,灭亡了穆瓦希德王朝。柏柏尔人阿卜德瓦德部落首领阿尔穆拉桑于1235年占据马格里布中部,建立阿卜德瓦德王朝(1235-1554年),定都特累姆森。哈夫斯王朝、马林王朝和阿卜德瓦德王朝各存在300余年,分别奠定了现代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疆域和国家的基础。

奥斯曼的兴起与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的一支,12世纪时迁入安纳托利亚。奥斯曼一世(1258—1324)原为安纳托利亚西北境一小邦的王公,他于1300年自称苏丹,宣布奥斯曼土耳其人独立并建国。奥斯曼一世死后,其子奥尔汗(1324—1360年在位)开始了对外扩张,逐渐控制了整个安纳托利亚。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在位)进军东南欧,夺取了亚得里亚堡,直接威胁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在科索沃大败巴尔干诸国的联军。

15世纪初,奥斯曼帝闻一度衰落,到15世纪中期,国力逐渐恢复。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登位后采取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夺取君士坦丁堡。1453年,土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东正教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从此成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进入了它的新纪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到16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达到了帝国的全盛时期。

中国明朝

16世纪,当欧洲西北角的一隅之地率先跨入资本主义的门槛时,中国仍停滞在封建社会,裹足不前。中国大明王朝自中叶以后,由盛转衰。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对人民加强了镇压和剥削,并继续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刚刚滋生的资本主义幼芽还未来得及成长便被扭曲了。

在政治上,封建统治集团H益腐朽,出现了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的局而。在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明代皇权极重。明太祖废宰相,并严禁宦官干政,皇帝“自操威柄”。宦官贪污纳贿,搜刮民财,聚敛的财富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赋税、徭役和地租也不断加重。从正统元年(1436年)到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江南农民所纳田赋增加3倍。为了逃避赋税、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扑,不但失去土地的农民,甚至有土地的农民,也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到处飘泊的流民。

经济上,16世纪左右的嘉靖、万历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不少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其中以纺织业最为明显,陶瓷、榨油、矿冶等行业中也有所表现。分布的地区主要在江南及东南沿海。苏州的丝织业相当发达,从事丝织业的机户有数千人,织工就更多了。但是,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局部地区,在少数部门中稀疏地出现,发展十分缓慢,带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