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16日德军完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德国的力量大大增强。同时,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德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它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同样对其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经济优势的波兰。1939年5月,德国与意大利签订了《德意友好同盟条约》,表示缔约国一方一旦发生战争,另一方当竭尽全力予以支援。为了避免战争,遏制德意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与野蛮行径,1939年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谈判期间虽然苏联曾经一度为建设欧洲安全防御体系而付出努力,但因英法两国没有诚意,最终失败。于是苏联不得不停止与英法的谈判,转而与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签订此条约后,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便开始集中全力侵犯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军按照部署,突然闪电袭击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迫于国内纠、压力不得不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德国在占领波兰后,继续向西挺进,先后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与卢森堡。1940年6月5日,德军全面突破法军防线,兵临巴黎城下。旋即法国灭亡。然而,7月中旬到10月底的不列颠之战却并未能占领英国。此后,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人民与德国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战争。就在德军在西线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希特勒也开始准备了对苏战争。在德军进攻英国受挫后,德军突然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动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在亚洲,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巴尔干半岛和北非,德意两国同样进行了激烈的侵略与争夺。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但是它的建立有一段曲折、复杂的历程。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着日本百万大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由于倡议集体安全政策受到英法破坏,为了避免引火烧身,后来反而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英、法、苏未能及时建立欧洲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希特勒避免了一开始就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美国认定德国是最危险的对手,为了遏制和反对法西斯,有利于自己的安全及其在世界的地位,在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规定允许出售军火,但要现款自运,实际是为海军和海运力量远远超过德国的英法购买军火开了绿灯。希特勒在西线得手后,美国鉴于唇亡齿寒,又进一步支持英国。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接着,美英两国军方秘密制定首先打败德国,然后解决日本的“先欧后亚”联合作战方针。以后,美国海军又为援英物资的输送对大西洋西部航线实行全面护航。这样,美国实际上已同英国站在一起,介入了大西洋之战。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7月12日,苏英签订关于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美国也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8月14H,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的一艘军舰上会谈后,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苏联也发表声明支持。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表明已参战的苏联和尚未参战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内的逐渐朕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过战争的洗礼,终于形成。反法西斯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有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所以,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战争的转折
1942年夏,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序幕随即拉开。战役从1942年7月17日持续到1943年2月2日。期间,德军曾一度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但终究未能攻陷。经过战略防御阶段之后,苏军于11月19日对德军展开了战略反攻,最终于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虽然此后德军又发动了夏季攻势,与苏军在库尔斯克展开会战,但终究没有挽回灭亡的命运。库尔斯克会战标志着苏德战场完成了根本转折,苏军从战略防御全面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而德军则从此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战略主动权完全转入苏军手中。
在非洲战场,虽然意大利与德国在1940年夏秋到1942年夏一度占有优势,但在1942年10月23日起开始遭到了英军的战略反击。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最终德军在阿拉曼战役中被英军击败。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盟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入战略反攻的新阶段。之后,英军继续西进,势如破竹。同年11月8日,美英盟军10.7万人在北非向东挺进,与西进的英军成东西夹攻的势态。步步退缩的德军垂死挣扎,企图依靠最后的反攻扭转战局,最终失败。5月13日,25万德意军队全部投降。美英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盟军在肃清北非敌军后,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东南部登陆。8月17日,占领全岛。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9月3日,意大利退出战争。盟军在阿拉曼战役和整个北非战役以及在地中海地区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又一个转折点。
1942年6月,日本为扩大日本本土的“防御圈”,决心实施中途岛一阿留申群岛战役,以中途岛为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日军进攻中途岛的主要意图是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占领该岛,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令日军意想不到的是,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密码电报,掌握了日军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导致了日军偷袭失败。中途岛海战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它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接着,美军在与日军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中取得胜利,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从此,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日军则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战略主动权已完全转入美军手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战略性转折的形势下,苏、美、英、中等国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改。开罗会议商讨了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安排等问题,德黑兰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关于战后处置德国、波兰疆界走向,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及未来的国际组织等问题。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是“二战”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会议,两次会议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夕,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的战略计划,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1945年2月4日-11日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国际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有4个部分:关于战后德国问题,会议通过了在德国无条件投降后由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惩处德国全部武装、解决战犯以及德国偿付战争赔款等一系列事宜;关于波兰问题,主要解决了波兰政府组成与边界划分问题;关于组建联合国问题,会议通过了在战后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旧金山;关于对日作战问题,主要解决了苏联对日参战问题。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它对协调盟国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战略计划,巩固盟国的合作,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它的一些决定对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条款,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1945年春,苏联和美、英等盟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虽然此时的希特勒仍在作困兽之斗,但在苏、美、英三国的有力攻击下,只有投降一条路了。4月26日,合围柏林的苏军部队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和分割围歼的战术,开始强攻柏林。4月27日,苏军突入柏林市中心。4月29日,德军被分割成3个孤立部分,苏军开始强攻德国国会大厦。经过激烈争夺,苏军于4月30H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的主楼圆顶上。就在这一天,罪大恶极的希特勒绝望自杀。5月7日,德国代表在盟军司令部所在地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法西斯德国战败,欧洲战争宣告结束。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第三次会晤,主要讨论如何安排战后世界和分享战争胜利果实,以及如何迅速击败日本法西斯的问题。经过十多天的争论、磋商,于8月2日签署了《苏美英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和《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这两个文件通称为波茨坦协定。波茨坦会议协调了三大国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和战后处置德国、日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对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苏联和美、英在这次会议上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达成的协议与存在的分歧,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统治集团十分恐慌,但日本政府表示拒绝接受公告。反法西斯盟国当即进行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最后决战。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对促进日本投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于1945年8月8日对在中国东北、内蒙古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发动进攻。至9月初,苏军取得全面胜利。苏军的胜利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中国本土,国共双方为了配合苏联及其他盟国的军队作战,也于8月初对日发动了全面反攻。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坚决打击下,日本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吐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