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企业这块肥沃的土壤,就没有个人品牌的培育、形成和发展。
个人品牌的培育、形成和提升的过程是离不开企业的,只有在企业中,职业者完成了一个从自然人到经济人的转变,也是在企业中,职业者才有空间树立起个人品牌。可以说,在个人品牌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是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感知和评价者。
对于刚刚毕业走向职业生涯起点的大学生来说,企业其实就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切。在第一个企业里,他们开始完成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转变,完成从经济依赖者到经济创造者的转变,实现从一块粗糙的石头到美玉的转变。
在初期的职业生涯中,职业者往往缺乏工作技能,缺乏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缺乏与同事和上级以及外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个时期是职业生涯的启蒙期,对未来职业品牌的培育至关重要。企业在这个时期勇敢地给予新人机会。使新人能够获得技能和经验,这个时期,职业者开始有了个人品牌的雏形,部分职业者凭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学习能力脱颖而出。可以说,个人品牌的培育是从职业生涯初期就埋下了种子。而帮你培育品牌的就是企业。所有人的个人职业品牌都是来自于企业,由企业给予的。
经过初期工作历练后,—些职业者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和个人声誉,企业给予了更高的薪水和职位,个人品牌开始走向成型,而这又是企业平台发挥的作用;即使一些著名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也无比感谢自己曾经工作过的企业给予他们的机会和提升的帮助。
在一些人获得较好的个人品牌后,他们依然离不开企业的平台。一些人离开原来的企业到了更好的平台和环境去,为的也是更好地提升个人品牌。
可以这样说,虽然个人品牌具有相对独立性,脱离了原本培育和形成个人品牌的企业还可以独立存在于职业者身上,但是没有企业的土壤,就没有个人品牌。
明白这一点后,职业者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能力和热情回报企业。
相信大多数职业者参加面试时,都会被问到对于过去服务过的企业有何看法。对于这个问题,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建议面试者要表达出对原企业的热爱,即使你曾经遭受过不平等的待遇或者那家企业不怎么好,你也不应该流露出对企业负面的评论。显然,这是为了使你顺利获得工作机会。
实际上,你不仅仅应该在面试时这样表现。对服务过的和正在服务的企业心存感激应该伴随你的一生,即使某些企业可能带给了你一些伤痛。
感谢你的企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只有永存对你企业的感激,你才能永远投入100%的热情、精力和能量于企业之中,你才能备受企业欢迎和其他人的尊敬,你才能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也不断推动个人品牌的提升。
把企业客户奉为自己的上帝
职业人士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重视来自客户的需求,努力发现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企业应该做到的,也是职业人士必须奉若神明的准则。只有一个懂得把企业客户奉为自己上帝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懂得经营自己品牌的人。
人在职场,不管你处于何种职位,总有机会与公司的客户打交道。一些新手不懂得与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吃过不少苦头。
实际上,很多企业在界定相关群体的重要性时,都把客户摆到了员工的前面——你也许不愿意接受,但这是事实。许多老板将客户视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一些很重要的客户还可能和你的老板是多年好友,相交甚笃,大家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
有些新手刚一到职,不明就里,以为只要处理好与上司、同事的关系就万事大吉,遇到看不顺眼的客户,竟与之抬起杠来。老客户大动肝火的结果,自然是新员工吃不了兜着走。
也有一些员工独具慧眼,认识到了客户的重要性,主动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此不但业务上得心应手,还能时不时让客户在老板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我们看到过很多优秀的人士为客户服务的例子,那些重视客户需求的职业人士也获得了人生的成功,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
重视客户的需求使得职业人士以客户需求为第一准则开展自己的工作,利用企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并获得更多的价值,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而职业人士的个人品牌也被客户所认同和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
美国思科公司的总裁钱伯斯就非常重视客户的需求。
钱伯斯在思科工作的40%的时间都在旅途中。他每天平均会见2~12个客户。钱伯斯天生是一个推销员,他将销售的理念带入了整个公司。他将自己办公室的私人电话号码告诉客户,并且鼓励客户在遇到问题时拨打这个电话。每天晚上,钱伯斯亲自查看思科在全球10万个客户中的15~20个重要客户的销售情况,因为这些客户显示出销售工作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或他们需要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钱伯斯说:“使公司陷入困境的两个主要原因之一是远离客户,另一个是远离员工。”
当钱伯斯还在IBM和王安电脑公司工作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只有适应用户需要,及时改变产品路线,才可能在这个机会稍纵即逝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钱伯斯在思科公司作出一个重大的变革,就是重视市场和客户,根据客户的要求决定技术的方向,客户想要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迁移,思科也跟着改变。
在IBM和王安电脑公司的工作经历,使得钱伯斯看到了两次因为不重视客户需求而导致的失败。
1976年,三十而立的钱伯斯怀揣着商业管理学士、法律学士、金融和管理MBA三种文凭来到加州只身创业。首先他选择了一家代理收购与兼并的咨询公司,可是不久听一位朋友介绍IBM是“卖”解决方案的,而钱伯斯当时对“解决方案”一词很感兴趣,便“稀里糊涂”地进入IBM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他在IBM工作了七年,先干了几年的销售工作,后来还担任IBM的市场经理,IBM在1981年时曾经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当时IBM电脑还上过《时代》杂志的封面,可谓荣极一时,可是由于高层决策人士的失误,没有重视消费者的意见,慢慢放弃了PC机市场,而转向大型计算机设备,最后IBM在PC机上的霸主地位很快被后来居上的Compaq电脑所占领。钱伯斯感慨万分地说:“从中我学习了很多,其中最忌讳的就是作为管理者离客户越来越远,本来他们应当比客户知道得更多。”
1983年,失望的钱伯斯又奔向第二个大东家——王安电脑公司,负责亚洲区的销售,后来就任副总裁。他在王安电脑公司工作了八年,前六年半,在王安博士的领导下,他们合作得很好,彼此都十分重视与客户的关系,而且王安本人也十分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使钱伯斯受益匪浅,可是随着王安的退休,其子上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钱伯斯的话说:“脱离了客户,各种利益照顾得不好。”这使得钱伯斯异常痛苦,他随即辞职了。
钱伯斯正是依靠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才将思科塑造成了世界著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也成就了自己的职业品牌人生。
同样,还有很多重视客户需求而成就了自身个人品牌的故事。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小李是一家公司市场营销部门的员工。他在接触一个客户的过程中发现了客户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节省电力和采取远程管理的中央空调,但当时这家公司还没有这样的产品。小李将客户的想法反馈给技术部门,并极力说明这可能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在小李的积极努力下,技术部门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后,确定了产品的开发计划,而小李也和客户达成了产品开发后的购买协议。产品开发出来后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成功,深受客户满意和赞许,而公司也在这种产品上获得了巨大的收入。五年后,小李成为了这家企业的营销总监。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客户,就没有企业的收入和发展。同样,职业者要时刻重视,认真而友善地对待企业的上帝。企业的上帝就是自己的上帝。只有尊重和认真对待客户,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你也才能有良好的个人品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人力资源也好,客户服务也好,销售也好,行政也好,管理也好,你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客户服务,你的每一件工作都关系到最终的客户和消费者。
企业品牌与个人品牌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个人品牌的树立和传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客户的。这一点我们从很多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身上就可以看出。大多数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职业人士都是来自拥有大量忠实客户、有着良好品牌的企业,而不重视客户的企业,往往难以产生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职业人士。
实际上,客户不仅仅指外部的,也来自于企业内部。在很多企业中,把职能部门作为服务的一方,把企业其他部门视为消费者和客户,强调服务型部门要为其他部门提供良好完善的服务。比如,有些企业的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就被视为服务型部门,而弱化其管理职能。我们不去讨论这在管理上是否真的有必要,但起码说明一点,那就是对你有需要的人都是你的客户,他们要么需要你的知识,要么需要你的能力,要么需要你的肯定。
职业者要永远对客户抱有感激之心。客户给了我们工作和收入,因为他们,我们才得以存在。企业是我们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平台,而不是最终目的。
事实上,优秀的企业和管理者无不重视客户。这些企业和管理者把很多时间放在客户身上,仔细研究和倾听来自客户的声音,仔细了解客户需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应该说,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不仅仅是企业的目标和核心,也应该是管理者的目标和核心。
我们可能都非常熟悉邮差弗雷德的故事。邮差弗雷德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一生中可能做了数万次、数十万次投递邮件的事情。这种工作无疑是社会最底层的差事,弗雷德无疑是美国无数职业者中最不起眼的一员。然而他实现了从平凡到杰出的跨越。他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天都为客户提供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成为自己的代表作。《邮差弗雷德》的作者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激励演讲大师,他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了邮差弗雷德的贴心服务并深受感染。弗雷德的事迹成为了管理学书中优质服务、主动增加服务价值、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代表,被众多国家的无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学习。而这一切,其实只是弗雷德花费了一点心思和时间的结果。
邮差弗雷德能够做到这些,就是来源于他对客户的感激以及对工作的热爱。
我们的决策来自于哪里?有的人说来自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的感觉,有的人说来自于权力,有的人说来自于自己的创意,有的人说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其实,决策的“天条”是以客户需求为标准,“客户需要我们怎么做?”应成为企业所有决策的标准。“我们作出这样的决策,对客户有什么好处?会怎样影响客户?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增进客户价值的方法?”我们必须在决策前回答这些问题。大到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制定,小到放假时间等细节安排,都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来考虑。
本质上,企业的战略是否有效并且可持续、商业模式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客户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该需求越重要,企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而职业者的天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和推动企业成功。为了做到这样,职业人士必须认真倾听来自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能够帮助职业人士获得创新思维,从而作出准确的决策。IBM对全球和中国CEO的调查也显示:4/5的最佳创新思维来自企业外部。企业外部的客户成为主要的创新来源,表明了客户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多么重要。
如家快捷酒店的成功看起来很简单——它只是发现了商务差旅人士高性价比的住宿要求:床睡着舒服、干净,洗浴方便,而娱乐、高档餐饮等是不需要的“奢侈”。所以,如家按照这个目标顾客群的需求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既取悦了这个客户群,还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看似“平淡无奇”的成功,根源是准确地把握了客户需求。
客户的隐性需求往往是企业赢利的源泉。美国卡地勒健康公司(Cardinal Health)从一个进退维谷的药品经销商发展成位列世界500强、年销售收入近500亿美元的巨型服务公司。这个蕴含着无数次决策的成长过程的核心,就是一个不断满足客户隐性需求的过程。“客户的困难与烦恼,往往就是你的机会。”他们深入研究了自己的客户——医院的需求,不像传统经销商一样止步于把药品送到医院仓库,而是将服务触角不断延展到药房管理、病人药丸分发、自动补货与结算、废药的环保处理等所有与药品有关的环节,甚至向上游延展到了药丸的测试、封装等,帮助医院处理与药品相关的繁杂事务。帮助客户成长就是企业的商机,如果能够帮助客户对他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想不赚钱都难。
招商银行经过深入的客户调查与分析,决定将下班时间调整为下午6点,晚了其他银行一个小时,因为他们发现很多客户在下班前后去银行办理各种业务。其实,这一小时必然会改变招商银行的内部运营,这无疑是企业管理的巨大挑战,而恰恰是这一小时深刻地体现了招商银行作为一家真正市场化银行的战略定位与决策标准。
认真了解和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时刻留意各种媒体中客户对于企业和产品的意见。媒体尤其是网络中有着大量来自客户的声音,表达了客户对于企业和产品的意见。时刻留意这些,才能了解到客户的真实想法。即使你是在休假或者旅行中,如果你看到了关于企业和产品的客户意见,也不能忽视,而是要记住。
第二,经常性地与客户沟通交流。就像钱伯斯一样,你也需要时刻与客户保持交流。即使你是总裁或者与销售毫无关系,你最好也能参与到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对于现有客户,你要形成定期拜访的习惯。
第三,随时准备响应客户的意见。在了解到客户的意见后,你要行动起来,而不要拖延或置之不理。很多著名的职业人士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处理客户意见不惜放弃自己的个人时间,你有什么理由犹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