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当年那些人
2079800000039

第39章 沈莱舟与绒线大王恒源祥吴基民(2)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以后,上海成为孤岛,租界畸形繁华。绒线由于美观实用、保暖性好,再加上储存下来还可以保值,一时间生意非常好。据14岁就在恒源祥当学徒(当时已改称练习生)的刘仰候回忆:沈先生开店喜欢坐南朝北,他认为顾客买绒线主要为了保暖,如果店堂里阳光灿烂、暖洋洋的,就不适合做绒线生意。因而无论是法大马路上的恒源祥总号,还是以后开设在南京路上的几家分号,都是坐南朝北。抗战爆发以后,恒源祥生意兴隆。沈先生有个习惯,他每天都要到店里来转一圈,一来就站在账台边上,问账房:今天生意如何?账房先生便一五一十给予汇报。如果生意好,沈先生便会讲:今天晚上加个菜;生意特别好,沈先生还会讲:加两个菜,再添壶酒……

恒源祥由于有了自己的毛线厂,不愁没有货。沈莱舟细细算过一笔账:绒线生产周期短,从毛条到裕民厂上车,一直到纺成毛线染色然后送到店里上柜,只需要7天时间。于是他便在市面上大量收购毛条,让厂里一日三班加足马力生产。有时毛条供应不上,他还会用绒线到其他厂家或商号调换毛条,1吨成品绒线换3吨毛条。恒源祥在这些日子里着实赚了一大笔钱。此刻他家里人口激增,夫人王敏珠一连替他生育了七子两女共九个孩子,房子不够住了。沈莱舟便花了不小一笔钱买下了刚刚建成的杜美路(今东湖路)上一幢西式花园洋房,沈莱舟先生的后代至今还居住在这里……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沦落,日军占领了整个上海。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占领军当局发布命令,宣布将包括羊毛在内的18种物资,列为统制物资,非经日本军方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发给的许可证,一律禁止移动和使用。所谓“禁止移动和使用”,就羊毛而言,不能用库存的毛条生产绒线,即使有了绒线,也不准随便买卖,于是裕民厂关门,这一关就是三年半,一直关到抗战胜利。恒源祥也陷入了开业以来最大的困境。

“世事茫茫难自料”,沈莱舟先生思虑再三,将自己的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儿子送到东山老家,一直到局势平定了才接回上海当练习生。恒源祥也不是什么绒线专卖店了,而是什么东西都卖,什么生意都做,六神丸、十滴水这些中西成药;拎包、雨伞、火柴这些洋杂百货;油漆、涂料、洋钉这些装潢材料,总之,什么赚钱做什么,他甚至还动过脑筋,想做棺材生意。但无论世事如何艰难,整个抗战八年,恒源祥没有辞退过一个职工。

1942年春的一个早晨,日本国驻华公使田尻带了几个便衣军警,来到恒源祥找沈莱舟,负责店面的周红喻连忙出来挡驾。田尻对周红喻讲,要沈莱舟出任“全国商业统制总会”的相关职务,并暗示:只要沈先生担任“毛统会”会长,裕民厂也可以解禁开工。原来,日本人将18种战略物资列为统制物资以后,工厂关门,百业凋蔽。为了制造日占区繁荣的假象,同时也是为了利用上海工商业巨大的生产力为日本占领军服务,日本人由汪伪政府出面成立全国商业统制总会,下设“米统会”、“棉统会”、“毛统会”等,让工商业这部庞大的机器开动起来。沈莱舟先生1935年起就担任上海毛线同业分会主任委员,下辖28家会员,囊括了上海主要绒线字号。日军找上沈莱舟做“毛统会长”,也是在情报上下了工夫的。

但沈莱舟主意已定,死也不做日本人的什么会长。于是大隐于市,他独自一人化名在南京路外滩的汇中饭店开了间房间,足足住了3个多月,等风头过去了,“毛统会长”也另有人选,才悄然潜回了杜美路的寓所。1945年8月,抗战终于胜利了。裕民毛绒线厂于1946年年初重新开工,恒源祥打扮得漂漂亮亮迎来抗战胜利那一短暂的和平与发展。当时上海各界妇女民主空气日益浓烈,走出家庭,自食其力,成为妇女界的时尚。沈莱舟审时度势,再次邀请因抗战而静寂多日的冯秋萍重新出山。他买下了复青玻璃电台和新运电台的各档黄金时段,请冯秋萍讲授绒线编织技法,同时将讲课的内容整理成书,出版了融冯秋萍绒线编织技法之大全的《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四集共16册。上海名人王晓籁、严独鹤等为此书题签,沈莱舟重金聘请上海小姐谢家骅、著名京剧明星李蔷华、电影明星张翠红等担任模特儿,在书中一一刊登她们身着冯秋萍专门编织的新潮绒线时装。书放在恒源祥店堂里免费赠送,现在恒源祥集团总裁刘瑞旗先生手里,还珍藏着这套书……

1947年7月,上海各报刊登上海裕民毛绒线厂的一则广告:为增进用户兴趣,特举办“绒线编结品有奖竞赛”。该项竞赛开出了丰厚的奖金……这是沈莱舟为恒源祥推出的绒线系列广告的一部分。

9月中旬,上海各报刊出了“由梅兰芳博士、刘海粟博士、沈莱舟先生、鲍国芳女士、冯秋萍女士”担任评委评出的“绒线编结品有奖竞赛”的获奖者名单,然后在同一版面上又推出了绒线编结品大师冯秋萍为其绒线新装促销的广告,同时宣布“秋萍编结学校招收新生”。

深秋,是绒线销售的旺季,秋萍编结学校招收的新生结业。沈莱舟又在上海各报刊登广告:恒源祥绒线店推出“海陆空有奖销售”。这在上海滩物商界里是史无前例的。所谓“海陆空有奖销售”,就是超等级的获得者可在上海龙华机场乘飞机到天空中遨游;特等级获得者,可乘海轮到宁波玩2天;优等级获得者可坐火车到无锡、苏州玩2天。当时坐飞机是一件极为稀罕的事情。买绒线还有机会得奖乘飞机,一时轰动沪上。恒源祥各绒线店号的生意日日攀升。以后沈莱舟先生与上海各界名流,与超等奖的获得者还在龙华机场的飞机前拍了张合影,刊登在报上,以示公正。再一次在上海引起轰动。这一张珍贵的照片同样珍藏在刘瑞旗先生手里。

当时,恒源祥的生意实在是好。据刘仰候与同样在恒源祥店里当过学徒的周维乔先生回忆:当时,沈莱舟先生在南京西路王家沙、南京东路大新公司斜对面、霞飞路贝勒路等处,都开了恒源祥分号。当时这几家分号的职工几乎天天加菜自然是不用提了,职工中还有人买了进口摩托车和自备小汽车,这在别家绒线店里是无法想象的。沈莱舟对恒源祥职工买自备车非常开心,他还亲自坐上职工的自备汽车在马路上兜风。他讲恒源祥店员买汽车是他这个做老板的光荣。

1948年年初,沈莱舟的事业走到了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他的恒源祥单单一家总号一天销售的绒线就1000磅以上,被大家称之为“绒线大王”。由于孩子们都大了,一个个成家立业,他又买下了迪化路(今乌鲁木齐中路)上的一幢花园洋房,让成家的孩子搬到那里去住。现在他的后代还居住在那里。他将自己在东山老家先后置下的1000亩地捐献给乡亲们,让他们办学校。他还出资修缮了东山著名的唐代寺院紫金庵……然而他最大的举措还是在事业上。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多次讲过:如果你想当一个中国的绒线大王,那不仅要看你一年卖掉多少绒线,还要看你一年生产多少绒线。他梦寐以求想要办一家自己掌控的独资的毛纺厂。他将厂的名字都想好了,就是恒丰毛纺织厂。他让二儿子沈辑丞全权操办这件事,让在光华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的三儿子沈玉丞协助这件事。他买下了地处虹桥的一块地,并已订购了机器,在香港储存了一批毛条。然而时局的发展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挽救其失败的命运,并从上海掠夺走最后的一笔财富,于1948年8月19日起在上海实行新经济政策:推行币制改革,将法币兑换成金圆券,同时对全市20余种主要商品实行限价,这些限价商品必须按8月18日的价格销售,不得涨价。

出于对国统区内物价飞涨的深恶痛绝,一开始沈莱舟对“限价政策”是非常拥护的。他一方面让裕民厂按照“8·19”以前的产量生产绒线,同时在恒源祥各字号都以“8·19”限价前的低价硬挺着卖给顾客。兴圣街大多数老板都讲沈莱舟是“寿头”,劝他留一个心眼,藏一点绒线。但他依然硬挺着。结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损失了5万多磅绒线,收进40多万金圆券,到1948年年底便成为一堆废纸,可谓元气大伤!

那些日子兴圣街几个大字号绒线店的老板相互之间几乎天天串门,聚在一起反反复复议论的就是一句话:怎么办?沈莱舟经过“8·19”限价的风波对国民党失望之极,他虽然是学徒出身,从小受苦,但现在毕竟是一个大老板了,自己打拼了几十年留下的全部家产都搁在上海安全吗?

于是他将恒丰厂的工程停了下来,同时偷偷抽出一笔资金从澳洲进口了20万磅毛条,屯积在香港的仓库里不动。其间,他风尘仆仆两次到香港考察,据说还去过一次台湾,但都觉得不理想。他苦思冥想、踯躅彷徨……这一天晚上,沈莱舟先生到香港旺角的志成公司探望一位朋友,朋友不在,他手下的一个职员刘先生递给他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让他带回去看一看。他回到寓所细细一看,原来是著名的民主人士、经济学家千家驹先生写的剖析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小册子。书中详细介绍了共产党关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等,沈莱舟读罢豁然开朗,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考虑出走香港,他要留在上海,他的事业在上海。

其实共产党也在关心着沈莱舟,关心着恒源祥。在他店里共有3位中共地下党员,其中一位便是他的远房亲戚沈恒春。沈莱舟对沈恒春等人的活动也心照不宣,对他们晚上留在店里开会、印传单等活动也眼开眼闭……这一天早上,沈莱舟先生来到店里,沈恒春也跟着进来了,他对沈莱舟讲,我要离开店里,到外面去几天。沈莱舟什么也没问,拿出一叠银元递给他,说这些钱你拿着,也许会用得着的。沈恒春把银元收下了。他再三叮嘱沈莱舟,哪儿也别去,就留在家里,自己两三天就会回来的。

果然不过3天上海解放了。沈恒春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回到上海,正忙着参加接管工作,并希望他做做工作,让兴圣街的绒线店早日开业。沈莱舟一口答应,他一家一家做工作,上海解放当日下午4点,整个绒线业都开门营业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大典,碰巧,恒源祥也在当日发行股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张股票,沈莱舟先生为恒丰厂的建设募集资金。现在这张股票也珍藏在恒源祥总裁刘瑞旗先生手里。同时,他将屯积在香港的全部毛条运回上海。1950年元旦,随着震天的锣鼓,恒丰毛纺织厂建成开工,当日便生产出第一绞优质毛线,沈莱舟喜气洋洋,将它定名为“红福牌”。他托沈恒春将这第一绞毛线转赠给陈毅市长。同日,红福牌绒线摆在了恒源祥上柜供应,给顾客一抢而空。沈莱舟将自己所有的厂、所有的店,将自己用一生心血打造成的恒源祥都留在了新中国,留在了上海。他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他开店办厂、实业救国,只有国家好自己才会好,恒源祥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